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六波罗蜜(10)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5-08-05 21:5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但是菩萨布施时不求内外果报,也不观被布施的对象是福田或者非福田。在这里,福田被作比较狭隘的定义,只讲功德田、报恩田,众生中的贫穷田就暂时不函盖在里面。譬如畜生,你到野外时看见一只猕猴肚子饿,叽叽呱呱的叫着乞求,就布施面包给牠;但是猕猴不能回报你,所以牠不算是狭义的福田。若从广义来讲仍是福田,这叫做贫穷田;但从狭隘的定义来讲,贫穷田不算福田,因他此世无力回报你,所以名为非福田。有些人专门选择福田:整整一世都很有钱,可是没有布施的习惯;你教他布施护持正法,为他讲了老半天,他说:“好吧!我一次给你啦!”你很欢喜,心想:一次都给,大概没有一百万,也有十万元吧!结果拿出来的是台币一千块钱,意思是说:以后不要再找我布施了!我就遇到过。但是他这一世很有钱,是怎么来的?是过去世选择大福田,就一次布施很多钱下去,别的福田都不愿意布施。所以他这一世没有布施的习惯,却仍然很有钱;但他来世就没什么钱财了!这叫作观察福田。
菩萨行施时大多不会这样,除非说他刚学不久而且很穷,仅有的财物布施前,心中希望未来世有很大的福德可以好好利乐众生,所以故意选择一个大福田而整个投进去,他仅有的财产可能只有一、两万块钱。但因为田胜,所以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投进去,又有至诚心而没有丝毫后悔,所以下一辈子一定很有钱财,因为他以至诚心种了大福田。可是很多人这样在种福田时种错了,种对福田的人很少;因为多数人没有能力分辨真假大福田,通常是看哪个道场大、哪位师父名气大。所以,想要选择到大福田,还得要有智慧;没有大智慧的人就只能碰运气,碰上了大福田时是他运气好,因为他过去世与那位大福田结过善缘,所以他见了就喜欢,虽然对方名气不大,他因为喜欢就种了福田。
但是菩萨若想道业很好,就要养成布施的习惯,所以就没有观察福田或非福田的习惯,一体行施。如果一定要先选择或观察大福田才愿意布施,那么他一定是新学菩萨,才会挑选福田的大小,无非是为来世的收获而考虑。就像种田一样,一般人选择肥沃的田多种一点,贫瘠的田就不想多种;除非他闲着没事,种子又剩下很多,才会去种贫穷田。众生大多如此,但菩萨只要遇到了有布施的机会,他就种福田,不管是贫穷田或功德田、报恩田。这就是说,他不求内、外果报,所以不先观察是福田或非福田,只要有因缘就布施。
菩萨布施一切钱财时,心中不会吝惜,也不会对以前做的布施后悔:““我以前在某某山某师父那里,傻傻的一次就护持一千万、五千万;早知道有正觉这个大福田,我当时就不要布施,留到这里来布施,岂不更好?真的好可惜。”但是菩萨不这样想,布施后就把它忘掉了;即使那些福田是很贫瘠的,你来世还是可得很多倍的世间福报,还是划得来的,所以没关系,仍然应该生起欢喜心才对。就把它忘掉,别再记着它了!既然前面佛已经讲过:因为是福田,种了田必得收获。所以说“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一定有来世的大福德跟着你的。既然一定是你的福德,就别管它是来世的一千倍、一百倍收获,就不必再去想了。不断回想,只有增加懊恼,结果又少了随喜的功德,只剩下福德了!所以不要再去懊侮,从此以后欢喜的看待以前所做的种种布施。这种傻事我也做过,在仍有胎昧的情况下,我当年也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证悟出来,要是早知道了,就把当年护持某某山的那些钱财,留下来护持我自己开发出来的福田,可以多印一些书来利益更多学人。但我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不必再管以前布施的福田是大、是小,布施以后不必吝惜,也不要再去回忆或懊侮。
布施时也不要选择时节:“我一定要在农历年前——年关——才做布施。”等到年关到来时已经寒冷很久了,真的穷人有一些早就被冷死了。所以不要选择时节,不必一定等到过年。菩萨布施不选择时节施一切财,而且心不吝惜,所以才叫作布施到彼岸。没有执着而纯粹只是为了利益众生,从来不想布施对未来自己的福德有什么影响,因为不考虑自己而无执着,所以不被我所系缚住,就是到彼岸。
“乃至小罪”,受持菩萨戒以后,乃至小戒,所犯是很小的罪,宁可丧身舍命也不要犯小戒,能这样做,他对生命已经没有执着了,这表示他真的是持戒到彼岸,因为我执断了。乃至二字表示前面有些省略不说的部分,所以还是有些戒相与精神没有全部说出来,比如有人来骂你,或是打你几拳,都不要因此而犯戒,这些都得要自己注意到。所以说乃至有恶人刀割你的身体,也能忍受,安忍下来而不起瞋心,就当作是布施内财,能这样就表示他对色身的执着消失了,觉知心对自我的执着也消失了,他不觉得这是羞辱或痛恨的事,所以这时被割而不起瞋心,就说他忍辱到彼岸了。
还有人整整三个月中,以同一首偈赞叹佛陀而不休不息;不管是长偈或短偈,把它编上旋律,在佛前合掌瞻仰着,口中不停的唱赞,三月之中都不休不息,就叫作精进到彼岸。因为怎么苦怎么累你都不计较,只为了赞叹佛陀的功德,这就是对佛具足信心而无顾念自己,就是精进到彼岸。因为三月之中不休不息,一直赞叹,都不睡觉,只有极精进的人才做得到,所以这样叫精进到彼岸。
“具足获得金刚三昧”,这金刚三昧不是讲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它是有出有入的三昧,是生灭性的,所以不是金刚性的,金刚性的三昧叫作法界大定。法界大定不出不入,永远不出于定,永远不入于定,才是金刚三昧,这种定是不可破坏的。其实不管你悟或没悟,你都有这金刚三昧,只是你无法找到祂,不能安住在里面而已。有的人也许不信:  “哪有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早就找到了,怎么会没有?”但是正因为你没有找到,所以你没有金刚三昧,不能安住;其实祂本来就在,就像如来藏本来就在,你不能说祂没有;只是因为你没找到,所以说祂不在。但是找到了以后,你去观察,不论是谁,其实都在三昧中。修四禅八定一定有出定时,也一定有入定时;纵使修得非非想定,生到非非想天,八万大劫中一念不生、住在定中;但是八万大劫过了,还是又出定了,这一出定就下堕人间或三恶道去了。可是金刚三昧是什么?先要知道什么叫作金刚?只有一个法是金刚,就是如来藏,再也没有别的金刚了。你证得如来藏时,现观如来藏的金刚性、不可坏性;现观之后能安忍而不退失、不退转,这就是证得金刚三昧了。
这里说“具足获得金刚三昧”,表示说对祂的别相也有了知,所以不退转;若不了解祂的别相,被人家几句话一恐吓、一笼罩,就退转了!退转就不能安忍于金刚三昧,就表示还没有具足证得金刚三昧。所以我们现在禅三的勘验,要让你弄得非常清楚,并且还要保证不退转,所以现在禅三勘验标准升级:不是我要你不退转,是你要保证你自己不退转。如何保证呢?你要自己证明祂是实相心,证明祂是法界万法的根源;你也要自己证明祂的金刚性:祂为什么不生不灭?由你来帮我证明。你若能帮我证明了,表示你对这个理已如实知,就等于你向我保证:  “我某某人不会退转了,谁都拉我不动。”这样就叫做具足获得金刚三昧,但这也只是见道而已。当你具足获得这个金刚三昧时,表示你能安忍而不摇动,心不摇动就是心得决定。心得决定时就表示你透过这个静虑(禅就是静虑)已经到彼岸,所以叫做禅波罗蜜。
佛接着又说:善男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就具足六波罗蜜了,所以才称为智波罗蜜。换句话说,六波罗蜜的具足圆满,是入地以后的事,但是入地以后具足六波罗蜜也是方便说。因为纵使七住位安住不退,开始内门六度万行,都还只是内门六波罗蜜,还没有到达增上三学的地步。增上学,很多人把它乱解释。增上学有三种: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增上戒学是二地满心的事,能操控自己的内相分,所以戒行清净而不会侵犯任何人,才叫作增上戒学。一般人还没有悟就说他在修增上戒学,那都是大妄语。因为悟了都还没有办法修增上戒学,得先要有初地满心的无生法忍,才有资格开始修增上戒学。增上学的第二部分是增上慧学,增上慧学的修学,始从初地开始,到二地满心的增上戒学成就,也还是依靠增上慧学而不是靠禅定功夫成功的。到了三地满心的增上慧学,就必须要配合增上心学了。
增上心学就是地上菩萨所证的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与五神通,让觉知心可以和如来藏所蕴含的增上心功德相应。三地满心菩萨的四襌八定、四无量心和五神通,功德不可思议,绝非俱解脱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所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没有无生法忍,三地满心菩萨有无生法忍,所以功德不同。譬如大阿罗汉没有能力转变自己的内相分,他也不像三地满心菩萨有能力去转变别人的内相分(虽然三地菩萨没有职权转变别人的内相分,但他有那个能力);一切三地满心菩萨都有能力,但大阿罗汉们没有一人做得到,因为连听都没听过,哪里能做得到?所以三地增上慧学的完成还要靠增上心学,然后次第进修到五地。五地还要在禅定上再转进,要使四禅八定变得非常胜妙,就要靠增上慧学来使他的增上心学转胜;五地的境界相先完成了,才能使六地的无生法忍圆满;诸地的修证是环环相扣的,不可能跳跃的。到六地满心的增上慧学成就了,六度才算圆满。接下去加修四度,才能成为等觉菩萨。要先到达六地满心具足成就六波罗蜜,这才叫做智慧到彼岸。
六地满心时不得不取证灭尽定,这其实是三地满心就可取证的,可是三地满心菩萨不愿进入灭尽定中。三地满心时已经四禅八定具足了,凡是具足四禅、四空定的人,只要断我见就可以进入灭尽定中;可是这三地满心也很奇怪,他竟然进一次灭尽定都不愿意。只要入一次就是取证了,可是他不证,一直拖到六地满心时,因为必须证灭尽定才能满足六地心,他才不得不进去安住一会儿。你们看:菩萨们与阿罗汉多么不同?真是大不相同。如果是俱解脱大阿罗汉,他每天托钵回来,用过斋、洗过钵,脚洗一洗,树下一坐又入灭尽定去了,他是不能一天不入灭尽定的;菩萨却不这样,都在无生法忍上面用心。三地满心就可以取证的灭尽定,他却是拖上很多劫到六地满心时才入。到这阶段,算是六波罗蜜满足。
既然证了灭尽定,能实际进入有余涅槃的境界中了!因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就是证灭尽定而成就有余涅槃的,慧解脱是断我执而成就有余涅槃。俱解脱证灭尽定而成就有余涅槃,可是这个六地满心菩萨可厉害了!他证了灭尽定,竟然还能保留一分思惑,你说厉害不厉害?阿罗汉如果要证灭尽定,一定要断尽最后一分思惑,否则入不了灭尽定;但六地满心菩萨竟能保留一分思惑,而能入灭尽定,阿罗汉们无法想象,这其实都靠菩萨悲心所发的无上悲愿才能做得到。因为无余涅槃的境界与灭尽定极为类似,而菩萨早就证知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境界了,所以他实际上是智慧到彼岸了。
有人说修定可以解脱,但是修定其实不能解脱的;因为所谓的定解脱、俱解脱,其实都还是靠智能而得解脱的,禅定只是助缘而已。当你四禅八定具足时,我只要帮你开示蕴处界的虚幻,你也当场现观了蕴处界的虚幻,就可以当场在我面前进入灭尽定。甚至也可以这么说:“老师!我看你住持正法这么辛苦,看了很痛苦,不忍再看到,所以我现在想要入涅槃。”我会说:“汝自知时。”你就可以当下走人了!三界中再也找不到你了。只要有具足四禅八定,就可以在断我见的当下入灭尽定、或当场进入无余涅槃;但是入灭尽定或入无余涅槃,是由定而入的呢?还是由慧而入?请问:断我见是慧还是定?(大众回答:是智慧。)是慧啊!因为断我见的智慧而使他当场取证灭尽定或无余涅槃,所以只有智慧能得解脱,禅定没办法解脱;灭尽定其实不属于定,还是靠智慧所得到的结果,但是却必须以四禅八定的具足作为基础。所以般若与解脱道的修证,都是靠智慧。说句不客气的话,四禅八定的取证也都是靠智慧,不过那是世间慧。
说个简单的比方:很多人自以为证得初禅、二禅,但是结果呢?连初禅的少分都讲不出来,问他一句说:“初禅为什么叫离生喜乐定?初禅真的.离生了吗?”他说:“真的离生了。”“怎么离生?”“证得初禅就出三界了。”证初禅能出三界啊?你们看!差这么远!证初禅只是离欲界生,那个离生喜乐是讲离欲界生而产生了喜乐,因为初禅人有乐触在身。但是这几十年来,究竟有几许人知道这个境界?就我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那些大善知识写出来的书中都没有证量啊!又譬如说二禅等至位中是无觉无观,你们明心的人大概会想:“无觉无观大概就是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的境界。”也曾经有人这么解释,他就这样打坐,坐到昏天黑地,什么都不知道了,就说他证得二禅了,真是天晓得。
本文标签:般若波罗蜜(8)菩萨(100)优婆塞戒经(15)六波罗蜜(22) 本文关键字:菩萨,优婆塞戒经,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