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释疑>学佛释疑>

如何使听闻的法义容易理解且不会忘失?

[学佛释疑]  发表时间: 2019-10-03 16:4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今天我们要继续跟大家讲的佛典故事,是接续我们之前谈到的〈共相怨害喻〉。如果您忘记了这个故事内容的话,可以简单地提醒您,这个就是:有一个人为了要报复另一个人的毁谤,所以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报复对方;另外一个人就跟他讲说“有个毘陀罗咒可以伤害对方,但是这个毘陀罗咒有一个祸患,就是它还没有伤害到对方之前,会先害到自己”;这个人听了之后,不仅不畏惧,反而心里觉得很欢喜而跟这个人说“我只求可以伤害对方,其他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藉这个故事来给大家讲述的起源。〔编案:指讲述“陀罗尼”的义理〕
 
在给大家讲的时候、在上一讲次我们有跟大家提到了这个故事里面,出现了一个关键字叫作毘陀罗咒。那在毘陀罗咒这几个字里面,我们从(咒)陀罗尼这三个字跟大家讲起,所以我们上次有跟大家讲说,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就是于一文、一法、一义当中,持一切的文、一切的法、一切的义。这个比喻,我们上次曾经从世间学习的角度来跟大家讲,这是世间的众生学习一切法会掌握的方法。另外一种的比喻,就是说总持就好像是一串的粽子,这有好多个粽子的时候,其实它们都绑在一起,当你把核心的这个绳结把它提起来的时候,你相对地就把所有的粽子都给提起来了。所以陀罗尼讲起来,也像是你掌握了中间的这个关键之后、提起来之后,就可以把相对应的法、或是文、或是义把它给提起来了。
 
那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告诉大家,在《大般若经》里面谈到的陀罗尼有更深入的陀罗尼义。比方说在《般若经》里面谈到的,有所谓的五百陀罗尼,这个五百陀罗尼有好些个(有五百种)不同的陀罗尼,比方说有所谓的闻持陀罗尼。所谓的闻持陀罗尼,就是听闻诸法而不会忘失;这个方式,很显然地跟我们前一个讲次所讲的陀罗尼入门的意思是一致的,它就是一种记忆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你听闻了亲教师或者善知识讲了许多的法之后,你自己发展了一套记忆的方式,使得每一次听完了亲教师或者是善知识讲的内容之后,你都不会忘记;这个我们在前面〔编案:前一讲次〕也举过一个比喻:就比方说大家以前在考试的时候,如果是考文科的历史、地理,那都有许多要记忆的事情,有许多的考生就会为了这个事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记诵的方式,这个也就是闻持陀罗尼的意思。只不过这里的闻持陀罗尼一定是对于佛法而言,不是在讲世间法;也就是说,听闻了种种佛法,而想办法发展了一套记忆的方式,使它不会忘失,这个叫闻持陀罗尼。
 
接下来,还有一种叫作分别陀罗尼。这个分别陀罗尼的意思又再更进一步,主要讲的就是分别了知诸法,或是分别了知众生的心行;那么这个分别的部分,如果以分别了知诸法的这个意思来讲,很显然它讲到的是你找到了一些关键的方式,使得你很容易在听亲教师或是善知识讲解新的法义的时候,你很容易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能把新听到的这些佛法,把它分门别类地吸收,然后归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在听闻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上手,然后把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显然它所谈到的,就不再只是记忆的方法而已,因为它还得要有善于分别的妙用。所以,这个部分说的分别陀罗尼,显然就是一种理解的方法----理解吸收的方法。这个部分,也显然比前面讲的记忆的方法要来得更为深入,因为它涉及了你对于之前所吸收到的法义,能够作有效的了解;并且依这个了解,让你能够对于未来听闻到的法义能够分别无碍。当然这个部分,在前后法义衔接的部分,是需要花一些心力的;所以掌握了分别的陀罗尼,它的境界其实比闻持更加地深入。
 
------正觉电子报第136期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2集 五百陀罗尼>  叶正纬老师

本文标签:陀罗尼(41) 本文关键字:陀罗尼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