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02、如何契入念佛法门(3)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5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到此地步者,欲求舍报之时,上品上生往生极乐净土,必蒙弥陀世尊摄受。舍报之前,安慰预告;舍报时至,坐金刚台,往生极乐;应时得见弥陀世尊,顿悟无生法忍。能于须臾之间,亲到十方世界礼拜供养无量数佛;在诸佛前次第受记,即还极乐净土,得无量百千陀罗尼大总持门。

  念佛人修学至此,已得极大功德受用和解脱,譬如:当众受辱,心中亦能真实无瞋,不予理会。虽然如此,佛子犹不可心满;于帮助佛子们念佛之余,应续修学广义之念佛法门。主要方向是修学种智及根本四禅;佛子已入实相故,烦恼几已消除殆尽,修学四禅可以快过他人十百千倍。四禅若得,应续修学观禅、链禅、熏禅、修禅。此皆是定,因定而生无量百千三昧,迈向佛道,利益无量众生。莫以实相念佛境界为足,停滞不前。

  释疑︰或有人言:“此文谈念佛,不应说禅。”此则应说念佛层次提升时之转折。譬如持名念佛之人,多停留于心念心听之阶段,不知转为心念心忆。已能心念心忆后,应转为无相忆佛,舍离一切相。乃竟有人因忆佛时,佛号不起而生烦恼,此即不知转折也。待无相念佛(忆佛)之念如泉涌现而不断时,便应体究念佛,即是由事持转为理持,此亦是转折。吾人尝见知见不足者或排斥修禅者,于此烦恼退缩,停于无相念佛之境界,错失“见佛”因缘,不入实相念佛境界;上品上生之果报,失之交臂,极为可惜。此皆知见不足,不知转折之过也。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解脱法门,但每一法门之修持,到最后都必与第一义谛(实相)相应。不论是密宗之持咒观想,天台之止观,禅宗之参禅,净土之念佛………等等;任何一种法门,若有因缘修持到第一义现前,其最后阶段修持过程之本质莫非是禅。而每一法门之修持,自初始、至终了,皆必有其转折。那便是由散乱心到统一心,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而得见真心之空性,此即明心(开悟);由见无所见、明了真心,继续体究而见佛性,实相现前;智慧于此显现,能使他人受益。

  此种转折过程、因各种修持方式之不同而呈现不同之相貌,但其原理则一。换言之;禅存在于每一种解脱法门之最后阶段,非独禅宗有之。到达此阶段之前的漫长修持,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和知见。定力与知见俱足,便知转折。一旦因缘成熟,禅就出现了。

  简单的说,便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解脱。其转折之原理便是从有相到无相,因权巧而入实相。既入实相,则无相无不相;是故天台宗说“理事不二”,禅宗说“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净土宗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等等。此种转折原理和原则,不论任何宗派,一体通用。譬如 世尊于经中所说位于此娑婆世界东方之不眴世界,其世界中无有文字及言说之施设,而于彼世界之佛仍然能够以法化导诸菩萨。无有文字及言说之施设,犹如修学无相念佛者,于开始时不将念佛之念系于文字相以及持名念佛之言说声相,慢慢修练而转进,乃至转入参话头,成就体究念佛,最后得以亲证法界实相,即是藉著无相念佛为方便化导菩萨悟道明心。兹举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中世尊之开示做为佐证:

  “尔时薄伽梵复告具寿阿难陀言:‘彼不眴世界无诸苦难,及三恶趣亦不闻名……国土严净,唯佛法王化诸菩萨,无有文字亦无言说。彼诸菩萨受化之时,来诣佛所恭敬合掌,目不蹔眴瞻仰如来,念佛三昧自然成就,故彼世界名为不眴。念佛三昧云何是耶?所谓非色相生,亦非受想行识生,非前后边际智慧生,亦非现在见闻所生。’佛告阿难:‘其念佛三摩地不可思议,于诸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无说无示、无相无名,此即名为念佛三昧。’”

  如所举经文中 世尊所说之不眴世界,无有文字亦无有言说,彼世界诸菩萨亲近佛、接受佛之化导时,只要恭敬合掌,目不转睛的瞻仰 如来,念佛三昧便自然成就了,当时就能悟得离于语言文字之自性弥陀,亦即由无相之方便直接进入了实相。而此处既未有念佛持名之施设,为何经中却说已经成就了念佛三昧?可见体究念佛之真实义,在于求证实相、参究实相之过程,此即是体究念佛;而念佛之本质即是要见真实佛─亲证法界实相─才是见佛之真实义。何以故?因为 世尊说念佛三昧不是从色、受、想、行、识之法相所生,也不是从诸缘所安立的十二因缘法获得之智慧所生,也不是现前所见所闻之见闻觉知法所生。念佛三昧是意识所不可思不可议的,当现前与一向不行见闻觉知、离见闻觉知的自性弥陀一念相应,以般若智慧观察到自性弥陀就是五蕴诸法出生的根源时,现见自性弥陀本来无生,而自性弥陀所含藏的蕴处界法种及具足种种功德法性,亦同样本来无生,能随顺因缘而出生五蕴诸法,此即是诸法之如实法相,故说自性弥陀是诸法之实相,能现观诸法如实法相之智慧就是念佛三昧。知此道理,便能于修持各种解脱法门时,知所抉择,迅速入道。

  诚恳的叮咛︰修学念佛法门之初期,但能参加定期共修,参阅善知识著作,配合平时持名念佛之功夫,便得受用。若欲精进修持到无相念佛阶段,其修行过程中,有少数人可能发生感应现象,譬如见光,闻香,见佛示现金身……等等;固然可喜,但勿执著。极少数人(万不及一)若有定中见佛说法,指导修行者,务须依三法印及四依法印证;若不相应,慎勿遵从,便都无事。部份人则于无相念佛修持纯熟后,发生轻安、清凉、喜悦、悲悯、消除慢心、入定……等现象,此皆是定心之显现,无需惊惶挂碍,继续深入修习即可。

  又:近年来,曾遇数位学佛人,或因参禅、或因体究念佛而至无语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时,便将无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担,便以“此心为我”呈善知识,善知识便以此印证为开悟,浑然不知此心仍是妄心。若“离语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则一切无语言妄想傍生之心皆离语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离语言文字妄想,彼等灵觉心亦应是真心;若谓彼为真心,则彼等对于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为何迟不现前?此微细处,务须真善知识始得明辨,并善导行者知见、以趣正道。莫以灵知心之无念为悟,莫以定境见花(心花)为悟,否则,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论进入实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体究念佛时,最好有真善知识指导。所谓真善知识,是指此人已入实相念佛境界,亲见佛性而不退失,于第一义谛真实了知;并有方便善巧,能教导念佛人从有相入无相,藉权巧入实相。此善知识未必有名气,却能引导念佛人之修行于前,能勘验念佛人之境界于后;避免体究念佛者误将妄心作为真心,免将妄觉误作真觉。能使念佛人顺次进入实相念佛境界,并消除念佛人对于圣境之执著。所幸此种善知识,在台湾已日渐增加,寻觅不难。要紧的是我们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减慢心、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否则,即使善知识现前,亦恐当面错过。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