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福德资粮>布施>

布施-《菩萨优婆塞戒经》(8)

[布施]  发表时间: 2015-08-04 22:1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如果是中品人,他会布施的,虽然有时布施不很情愿;贤圣们看见这个人布施时不情不愿,觉得他没智慧,所以就会怜愍他;因为怜愍的关系,有时偶尔也会给他一个布施贤圣而得大果报的机会。如果他逮到机会布施了,可能就有因缘证悟实相。另外一种人,一切贤圣看见了都欢喜,因为他真是菩萨种性,不会吝借钱财,每遇到正法都会不遗余力的护持;所以贤圣们总是会想办法帮助他,看他有没有证悟的因缘;就算没有很好的因缘,也会制造一些小因缘给他,帮他悟入,一切贤圣都是这样的心态。当你证悟了以后,也会有同样的心态,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这样的想法,一切贤圣乃至诸佛都是一样的想法。诸佛不会因为你供养很多黄金,祂就起欢喜心。你供养祂,祂起欢喜心,是因为看到你的菩萨性已经发起了。为了你的菩萨性发起而生欢喜心,不是为了你供养的黄金。你供养三大牛车的黄金,祂也用不着。譬如佛陀早期也是住在山洞中或树下坐着过夜的,后来有人供养精舍了,才住在房屋里。不论是在山洞或在树下坐夜,或在精舍中坐夜,佛都不在意,所以不是因为有人供养大量黄金而欢喜,是因为看见供养者的菩萨性生起了所以欢喜的。佛告诉我们上中下三品施主,目的就是指示我们:想要成就菩萨的道业,成就佛果,应当要明白布施的真义;应当以上品施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成佛之道就可以快速的成就。如果都是以下品施主的方式在做,成佛之道得要具足三大无量数劫。若是上品施主,可以长劫入短劫,修证佛道可就迅速多了。
〖“善男子!智人行施,为自他利;知财宝物是无常故,为令众生生喜心故,为怜愍故,为坏悭故,为不求索后果报故,为欲庄严菩提道故。是故菩萨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虑财尽,不轻财物,不轻自身,不观时节,不观求者;常念乞者如饥思食,亲近善友谘受正教。见来求者,心生欢喜;如失火家,得出财物;欢喜赞叹,说财多过。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菩萨如是乐行施已,则得远离一切放逸。虽以身分施于乞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因是更增慈悲喜舍。不轻受者,亦不自高。自庆有财,称求者意。增长信心,不疑业果。”〗
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修行布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心中很清楚知道财宝及种种物品都是无常的缘故,因为只有一生能使用它,无法带去未来世。为了使众生出生欢喜心的缘故,为了怜愍众生的缘故,为了坏除自己悭心的缘故,为了不求索后世果报的缘故,也是为了想要庄严菩提的缘故而布施。所以菩萨一切财物布施了以后,也不产生悔恨之心,不考虑布施以后财物会丧失殆尽,也不轻视自己的财物是不好的、轻微的,也不轻视自己布施的一切身行,不观察时节因缘,也不观察来求布施的人身分高低。常常心中念着这个求乞的人生活难过,就好像已经饿了很久而心中只想着食物一般的急迫。这个善男子能够这样体谅求乞者而布施,他就懂得亲近善友,懂得前往谘问、接受正法的教导。凡是有看见来求布施的人,总是会心生欢喜,就好像家中失火时能把财物救出来,是非常欢喜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家里失火而能迅速把财物救出来,你的财物损失就减少了。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譬喻呢?因为三界就是个火宅,你的财物如果一直留在身上,舍报了也带不去未来世,就等于被大火烧掉一样。”
你把带不走的财物拿来布施,下辈子不但回到你身上,而且还能增加很多孳息,那就好比从火宅中把财物救出来。所以布施就是把钱财分散到很多地方收藏起来,来世就一一收回来。有智慧者应当这样想:今天布施了食物给一条狗,未来世会回收一百倍。佛在前面有说过:为什么布施以后来世得财?因为受施者是田,因为布施者是施主,因为布施的是财物,所以未来世就一定有福德果报。把财物抓在手里,死时全部不情不愿的交给子孙,或者欢欢喜喜的交给子孙,结果是子孙一世很好过,但下辈子的你很难过,因为此世不行施的结果就是来世无福报,你到底要哪一种?所以我的看法是:一部分留给子孙,一部分布施出去。这样也对得起子孙:“我有留财物给你,没有全部布施出去。”我总是有留给你,就算是你来要债的,我这世把债还清了。但是我又有部分布施出去了,布施出去的财物,就成为未来世行菩萨道的世间资粮,来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办道,这不就是“如失火家得出财物”吗?以后布施时要记得佛这个开示:“财物布施出去了,我已经把部分钱财救出火宅了,下一辈子还是我所有的。”若能这样信受而记住,一定会生起布施的欢喜心:“布施了以后欢喜赞叹,说财物留在身上会有很多的过失。”不如把它留到未来世,生生世世修菩萨道时都有资粮:每一世修集很多的福德,每一世都用一点点;再继续布施修集更多的福德,继续每一世只用一点点;一直滚雪球滚下去,福德的增加速度就变得很快,想要成佛,不快也难。这就是说,布施要“如失火之家得出财物”一般的欢喜,要赞叹布施,也说财物留在身边有许多过失。
我们常常看见有人在世时布施做得不多,他考虑到未来世的福报,所以预先写下遗嘱:“我的财产有一半要捐到什么慈善机构去。”可是死后家人把遗嘱给撕了、烧了,一毛钱也不布施,他希望得到未来世的福德资粮就落空了。与其留到死后再施,不如在自己手里布施出去,就有确定的把握了!特别是在临命终那几年,或者病得正重还有一口气在,坚持自己亲手布施、至诚心而且时节施,免得到时候子孙们看了说:  “这么多钱布施出去,我们这一世不是少了很多钱用吗?”他们可舍不得了。所以舍报之后,子孙依照吩咐去布施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或是只作极少分的布施。如果肯依遗嘱取一半去布施,那可真的是孝子贤孙了!一般状况是:你想要布施一千万元给某某慈善机构,但是子孙以五百万元帮你布施出去,五百万元留下自己用,你就得要欢喜偷笑了!算是很孝顺的了!因为他们没有学佛,也不信布施的因果,又加上私心,肯为你布施五百万出去,就已经很有良心了!别想他们会完全遵照遗嘱去做。所以应该趁自己还有一口气、还能决断时,亲自布施;因为布施有主,你是施主,未来世得布施果报的人当然就是你。托子孙在你死后去做,来世想使用钱财时还得经过他的手才能使用,不是好作法。
佛接着说:布施以后要生起欢喜心,就好像把这一世的钱财寄托给一个善人,不会私吞了你的财物。世间的善人有时也会有起贪念而私吞的事,如果你没有亲自去要回来,也没有立下字据而交代别人,他就私吞了。但是布施的善果不会被私吞,因为施的因果就是如此,而你是施主。所以你寄托给这位接受布施的大善人,他是一定会在来世加上很多倍归还给你。所以凡是有人来向你求布施,你要当他是被寄放财物而不会私吞的大善人,因为他变成你的福田了!不管他是贫穷田、报恩田、功德田,他只要开口向你求财,就成为你所寄付的大善人,你就告诉他:  “你今天真的是我修集功德的因,我今天可以远离悭贪之心,都是因为你来求我布施的因缘,所以我就把悭贪之心布施出去了。”但是最后面一句话,留在心中讲就好,千万别说出口。因此要对来求布施的人,生起亲爱之心。已经布施了,还要教导他如法守护求乞到的钱财,不要让他拿去花天酒地。还要教导他殷勤修行:修供养三宝之行。
菩萨像这样快乐、欢喜的修行布施以后,渐渐就可以远离一切放逸之心。虽然有时甚至以自己的身分内财身体器官布施给求乞者,始终不会在心中生起一念的恶心,反而因为这个缘故,更加的增长了他慈悲喜舍的心,而且不会轻视接受布施的人,也不会心中生起自高之心,因为对方是我们的福田,是我们未来世获得广大的世间可爱异熟果的福田,所以不该高慢来待人,而且自己欢喜的庆祝:“我还是有钱财可以布施的。”布施时要起欢喜心:“我有钱财可以布施,满足求乞者心中所想要的。”也可以借着布施来增长信心,不怀疑善业的果报。
〖“善男子!若能观财是无常相,观诸众生作一子想,是人乃能施于乞者。善男子!是人不为悭结所动,如须弥山风不能动,如是之人,能为众生而作归依,是人能具擅波罗蜜。”〗
讲记佛说:如果能观察钱财是无常的,无法永留;而且观察众生时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独生子,能这样想的话,这个人就一定能布施于乞求者,他就不会被悭贪的垢结所动转,他乐于布施的心行会像须弥山那样坚固的安住,而所有的境界风都无法动转他,这种人是真正的菩萨,能作为众生的归依。如果有人能这样做到,他就具足布施波罗蜜了。接下来佛开始说布施的因果:
〖“善男子!有智之人,为四事故乐行惠施:一者因施能破烦恼、二者因施发种种愿、三者因施得受安乐、四者因施多饶财宝。善男子!无贪之心,名之为施;云何无贪?施即是业,物即是作;为业为作,具足布施,名为无贪。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嫉妒、瞋恚、愚痴。云何因施发种种愿?因是施已,能发种种善恶等愿,因善恶愿得善恶果;何以故?誓愿力故。云何因施得受安乐?因是施故,受人天乐至无上乐。云何因施多饶财宝?因是施故,所求金银乃至畜生,如意即得。善男子!若人乐施,是人即坏五弊恶法:一者邪见、二者无信、三者放逸、四者悭吝、五者瞋痴。离是恶已,心生欢喜。因欢喜故,乃至获得真正解脱。是人现在得四果报:一者一切乐见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于四方、三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四者一切善人乐来亲附。”〗
讲记佛开始宣说布施的因果原理:有智慧的人为了四件事情而乐于施惠于众生,乐行布施。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众生最多的烦恼就是我所烦恼,众生对于我见烦恼,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时,一般烦恼都是我所上面的烦恼;譬如这是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房屋、我所有的田地、我所有财产、我所有的名声、我所有的权利、我所有的power,这就是众生的我所烦恼。如果能布施,就能渐渐破除这些我所烦恼,他会开始认清这些都是无常之物、无常之法,何必悭贪?如果能布施,就把我所烦恼分分破除掉了,所以说布施能破烦恼。学佛本来就是要破烦恼,结果却连我所的烦恼都破除不掉,出家后专修佛法了,却老是想要获取更多的钱财土地,你说他还能破我见的烦恼吗?连我所烦恼都破不掉了!所以破我见烦恼、我执烦恼的先决条件,就是先破我所烦恼。而我所烦恼最基本的烦恼就是钱财,名闻与恭敬则是其次。
第二、因为布施而能发起种种善愿:布施而发种种善愿,就是想要使后世趣向善道而且不虞道粮缺乏,所以乐行惠施。没智慧的人乐施时是为了发恶愿,想要在来世获得广大福报与威德,用来报复仇人。发善恶愿就是乐施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因为想要藉布施善行而得到安乐。常常有人疾病缠身,世间医师都治不好,他就发大愿,面对佛、菩萨圣像,有时是去求神发愿:  “如果能让我这个病好转痊愈了,我愿意布施一百万元。”后来病果然好了,他就去还愿。可是发愿时若去跟鬼神发愿,可千万要讲清楚;有人为了求财,去向鬼神发愿说:“你如果让我中了乐透,我愿意为你塑造金身、帮你盖庙。”第二天果然中了乐透奖,中多少钱呢?三千元、五千元,连塑造金身都不够,何况是盖庙?当然是无法还愿的;可是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曾中过奖,又一直疾病缠身。本来只是没有钱财,现在是无财还加上疾病缠身;因为他对鬼神发了愿,要帮他塑金身、盖庙,鬼神让他中了乐透奖,他没有去还愿,心想:“我才得到三千元、五千元,哪有能力帮你盖庙?你又没有给我得第一奖。”但是鬼神才不管这些,一旦帮他中了奖,就得要还愿。所以对鬼神发愿时要讲清楚:“你如果让我中了第一奖,得到一亿元,我就帮你盖庙。”这种人是因为拜鬼布施反而不得安乐了;所以向鬼神求愿、发愿时要讲清楚,否则因为那个布施求愿反而招得未来不如意。
第四个乐于布施的原因,是因为知道布施可以使未来每一世都有很多财宝,安乐无忧,别人都抢不走、骗不走,因为本来就是属于你的。
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无贪的心就叫作布施。”也许有人说:“我心中没有贪啊!可是我也没有布施。”其实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从来不布施的人就表示有贪嘛!恻隐之心谁人无之?总有遇到众生困难时,一定会有布施的时候;当时若是无贪之心就一定会布施,所以无贪之心名之为施。为什么又说无贪的布施就是业呢?为什么无贪的布施会成就善业?业不是只有恶业,也有善法业,所以布施所成就的业也是有善恶性不同的。佛开示说:因为布施的财物就是有作之法,把财物布施了正是有为有作的法,布施既然是有作的法,当然是业;有为有作的财物施出去了,也有施者的身口意行,也有受施者的身口意行,一定已经具足布施的法;具足了布施法的条件:施者五阴、受者五阴、布施财物,具足成就布施,才能说是无贪。无贪的善心经由布施,就把我所烦恼给断除了,由布施的缘故来破我所烦恼。也就是说:既然能真心修行布施,这个人一定可以破除悭贪、嫉妒、瞋恚和愚痴。如果是下品施主,布施久了也会变成中品施主,中品人布施久了也会变成上品施主。有一天总会想通:同样是布施,作下品人不如作中品人,作中品人不如作上品人。人家说习惯成自然,布施习惯了就不骂人了,不骂人就变成中品人;中品人布施习惯了,反正看见谁来都得欢欢喜喜布施,就不会再生起不悦的心来,就提升为上品施主。所以布施能破除悭贪、嫉妒、瞋恚和愚痴;因为他最后有智慧了,懂得成为上品人,愚痴就破除了;并且未来可以引发他证得佛菩提的因缘,所以无明愚痴也跟着破除了。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布施,菩萨优婆塞戒经,菩萨优婆塞戒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