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23、迈向正觉〈一〉(5)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平实导师在宣讲《菩萨优婆塞戒经》时提到:“有空时重读一、二遍,把戒的真实义在心中生芽、滋长。童新检点戒行,如果能从严检点自己……,p.37把戒律经由闻思修合一的话,心一定会清净……,也不必被戒相所拘泥,变得很痛苦,应该要持得快乐。悟后,以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体性来转依;未见道的人,凡事都从事相的善与恶来做依止:思惟是善法,觉知心就依止而作决定;思惟是恶法,就把它排除掉。以善与恶做标准,不要被戒条绑得很难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这个作戒的精神来守戒、持戒,就有办法‘自净其意’,意净了,就解脱了。”又说:“做一件事之前,先分辨是善是恶,能这样持戒,就是久学菩萨;如果还要依戒相去持,自己不得自在,让道业不得精进,就是新学菩萨。各位要做久学菩萨,不要做新学菩萨!”

  犹如当头棒暍!这正是我念兹在兹的问题啊!本来连持五戒都战战兢兢的我,也有幸在 平实导师座下受了上品菩萨戒,十重戒五十二轻戒。心开意解之后,“持戒”成了很自然而且快乐的事。

  为什么流浪

  我曾经……

  周游过许多地方

  天涯行脚之际,心里常会浮现出三毛的那一首〈橄榄树〉:“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那一年,在埃及受训,班上有一位中国大陆来的同学,看到从台湾来的我,痪瘦小小的,穿著很异国风,喜欢胡思乱想、喜欢孤独。那时三毛的撒哈拉在大陆正是红火的时候,p.39“你很像三毛!”他就这么下了结论。然后,他会不安的再加上“你千万不能自杀啊!”

  他其实不知道,我心里广袤的时空!

  大学毕业后,虽然没有再参加佛学团体,但追寻的脚步好像也没有停歇过,逛书店几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书架中逡巡著。“买我!买我!”有时感应到书本的招呼,凭著直觉就买了下来。那都是一些身心灵成长的书籍,且几乎都是翻译的,有:《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返璞归真》、《旷野的声音》、《圣境预言书》、《内观》、《琉璃光》等系列的书籍,还有一些印度瑜伽的书、奥修的书、赛斯资料等。很奇怪的,原本籍籍无名的新书,我看了很有感觉,买了几本分送亲友;不旋踵间,竟成了畅销书,还高居排行榜不下。其实我无意媚俗,却好像尽是买的畅销书!

  偶尔也会听几场佛学的演讲,或是上一、二门短期的课程,也会买几本佛学刊物。那时并没有择法觉分,却有一个感觉:好像比我在大学时读的还要简单得多,已经偏向世俗化、浅化了。如果佛法只是这样,那我从其他心灵成长书籍中已可以得到,并且那些书本中有很实际的修持及验证方法;还举许多科学的例证,蛮有说服力的。

  忙碌的社会以及人际的疏离感,造成大家内心的渴求;许多人都在寻寻觅觅,逛道场犹如逛超市一般。大概是与我有相仿念头的人也不少,p.41无怪乎那些身心灵成长的书籍可以在雄踞世界书坛后,再度席卷台湾书市。

  那些书籍无疑给我很大的心灵安顿空间,使一向灰暗的思绪渐渐趋向正面。也因为多是外国人写的书,时空的距离,使我只能私淑而非亲炙。还好不喜攀缘也不崇拜偶像的个性,我并不以此为憾,只是心里依旧有一个声音:“难道只是这样吗?”如果是究竟的法,我不必一个山头攀过一个山头。究竟哪里才是真正归依处呢?

  刚进正觉时,心情是忧喜参半的,没想到绕了半个地球,回到我年轻时曾亲近的领域里;又忐忑于知见不具足,可能会很辛苦。听到亲教师说:“把原有的知见完全打包。”让我释怀。甚至想到,流浪了这么多年,没有个归处,莫不就是在等这个“缘”?年轻时(应该说是无量世)种下的种子,在善知识的引领下,起了现行,让我能有这个福报学习大乘宗门正法!

  平实导师常说:“佛法悖俗。……大乘法有许多经句,初学佛的人听了会很震撼,因为与一般大师开示的截然不同。”想到以前送书给朋友,大家都很欢喜,还频频对我说:“受益良多!”而现在,有一次对朋友提到《无相念佛》时,她居然当场翻睑;无关乎法义,只因为她是藏密的支持者。这使我在往后送书时,不免踌躇再踌躇,还要观察因缘。从“媚俗”走向“悖俗”,原来是这么不容易!可是有了择法眼,看到了末法时期的乱象,菩萨岂能置身事外,p.43悲悯心自然升起,再难行也要行,责无旁贷啊!

  实证的佛法

  我曾经……

  在案头摆过各式的菩提书籍

  那是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有《凤眼菩提》、《紫色菩提》……,在案牍劳形的时候,彷佛只要看到“菩提”二个字,顿觉身心清凉自在起来。

  喜欢文学的我,很容易被书本中优美的文字和意境感动,也曾经兴致勃勃的去听作者的演说,还鼓起勇气在爆满的大礼堂中举手发问。主讲人笑咪咪的说:“这位师姊的问题很好,我想她应该已经知道答案了,是在替大家请问的。”只记得问的问题好像是与“苦”和“苦的止息”有关的。主讲人的回答,也只记得那一段话,所谓的“答案”反而全无印象了。我知道答案了吗?如果“答案”会随著时光的流逝而忘记,那应该还只是世间法的学问吧。

  进入正觉同修会后,才真正接触到“菩提”,原来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并且都是要身体力行,努力去践履的;不但要从深心里去思惟,并且要和自己的生活去对照、检点,哪里是意识的思惟想像呢?

  平实导师在宣讲《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时提到:“菩提名为觉悟,……要让大家了解,要让大家回归到真正的佛菩提中,必须每一步都要如实,不能够自我膨胀。p.45悟了才在佛教大学里刚刚注册完成,还没有开学。”“大乘佛法要实证,没有实证的人,无论如何研究、思惟、讨论,仍然是玄学,都是戏论。”

  同修会的每一本书后面,都附有〈修学佛道次第表〉,“开悟明心”是在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的“以忆佛及拜佛方式修习动中定力”开始,到第二阶段的“开悟明心,一片悟境”,勾勒出会员明确的七个实证次第。千辛万苦得到,又是无所得、无境界的法,没有什么眩惑的境界可以骄人。

  没有什么法比这个法更能让人自我检点了,只给你一条准绳、一个规范,不勉强你,却也没有人能帮你来做;你要做嘛,还得一步一脚印,如实的做,也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闯得过来,还要能够安忍,才是一条好汉,否则难免退转。在打拼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念头都跑出来了,懊恼、沮丧、失望、旁徨。却也因为一再的检点、加强,功德受用渐渐显发出来。在除性障方面,更是一层一层的剥下去,惟有如实的观照和如理作意,才能说服那顽强的末那,让我的法身慧命活过来。经历过这样椎心刺骨的体验和学习,所得到的“答案”,又岂会轻易忘失!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