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19、观行断三缚结(3)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所悟之心若符合五别境心所法中之一种者,当知即是意识心也;不论彼觉知心有妄想杂念、抑或无妄想杂念,不论彼觉知心是一念不生、抑或有语言文字妄想,皆是意识心。由此检验而知是意识心者,则知应断邪见:莫再如常见外道一般、莫再如民间信仰者一般,误认此觉知心为常住不坏法。苟能实际观行而非纯依思惟,如是实际观行而确实了知如是觉知心即是意识心者,是名初知意识体性之人也,当知已得煖法、顶法,而仍未断身见、我见。

  正断身见、我见之初果人,则是断除了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之恶见,即是了知意识心确属生灭有为之法者,方是断除意识心常住不坏之我见者,方是证得声闻初果者,方是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萨也!是故此时仍非是证果之人!是故了知觉知心即是意识心时,应当再进一步而观意识觉知心之生灭易断体性也。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然而确认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却是首要之观行法门;能确认觉知心之种种变相皆是意识心者,方能确实断除我见;若不能确认种种觉知心之变相境界都是意识心境界者,则不能确实断除我见;是故观察意识心之种种变相境界,极为重要;若不能如此确实观行者,则我见不能确实断除,往往堕于意识觉知心之某一种变相境界中,而不知其中之觉知心仍然是意识心,则不能确实断除我见也。

  为何意识心能与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相应?为何以此五种了别境界之心所法为其亲所缘缘?为其功能差别?此谓意识心之自性即是六尘上之分别心故,本是《楞伽经》中佛所说之“分别事识”故。分别事识者谓:能于六尘种种事相上分别了知之觉知心。云何意识觉知心是分别事识?谓意识能见闻觉知,故有如是五种别境心所法,由是缘故即能了别六尘所摄之一切诸法。

  譬如吾人静坐时闭目,一念不生清净自住时,虽然在座上四个小时的过程中,心中都不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极为稳定;但是定中忽闻父母或眷属音声时,不须语言文字即能作分别,即能当场了知是父、是母、是子、是女、是兄、是弟、是师、是长辈、是友辈,无有不知者;闻声之时即已分别完成,不必等待语言文字生起于觉知心中方作分别。定中若有雷声、若有痛痒、若有特别殊胜之香尘,虽然在定中尚未生起语言文字之运作,已经了知彼是雷声、彼是痛痒,然后语言文字方才随后生起;此等皆是意识所拥有的五种别境心所法之运作,不必经由语言文字之分别才能了知也。此定境中之觉知心意识如是,于初禅等至位中,仍然可以离文字语言而了别六尘;于无觉有观之二禅前未到地定中亦复如是,于无觉无观之二禅之等至位中亦复如是可以了知二禅等至位中之定境,不待语言文字分别,即能随时了知定境中之单种或数种定境法尘;乃至三、四禅定中、四空定中之前三种定境莫不如是,皆离语言文字而与定境中之种种定境法尘相应——皆能随时分别定境中之一切法尘,由是故知如是定境中之觉知心皆是意识心也,何况未能与定境相应之五尘中觉知心?当知更是意识心也。

  乃至某些大法师及大居士所“悟”之离念灵知心: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之间,短暂之离念灵知心,亦仍然未脱离六尘中之觉知性,亦仍然未远离五别境心所法之了别性,仍然是意识心也!若言:“是时极短刹那间,后念未起,故未了别。”亦是误会之言。谓此际虽未了别,只是由于意识心从一境界中转移注意力,甫触另一境界时,乃为率尔初心,尚无次一刹那境界相可供比对分别,故不能分别;要至第二刹那境界现前,进入寻求心时,已有第二刹那之境界相可与第一刹那境界相比对分别,然后才能于第三刹那时了知新触之境界相;了知已,即已是进入第三刹那心之境界中,名为决定心。而此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决定后心,皆是意识觉知心之前后分位,三刹那中之觉知心仍是同一意识心,故第一刹那之觉知心虽然无法分别,但仍是意识分别心,只是境界所限而暂时无法了别而已,不是不能分别之意识心,故不因其极短暂时间之不能了别就说祂不是意识心;由此故知:觉知心在转移所注意境界而改变其念时,于前念灭已,后念未起之间的率尔心,虽然并无了别,只是无法了别,并非其心体本性不作了别者,所以如极短暂之离念灵知心仍然是意识心。p.21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略说五理以明实义:一者,是能分别之心故;二者,真正无分别心是前后皆无分别,永不改易其性故;三者,有断灭之法,不可能是无分别心故。四者,意识觉知心是刹那生灭、有生有灭之法故;五者,须依他法方能生起、存在、运作故。

  首述其一:觉知心在第一刹那虽不分别,其实并非其心性不欲分别或不能分别,而是觉知心初起时虽欲分别,而无可供分别比对之另一境界,故尚未能生起分别功能;要待第二刹那寻求心时已有可供比对之第二刹那境界相,能与第一刹那境界相比对,由此了知转移注意对象后之新境界为是何物,方知新注意之境界相为何事、何物,此第二刹那时之觉知心既名寻求心,当知即是欲分别、能分别之心也;若非欲分别之心,则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焉得名之为寻求心?第三刹那时,既已了知新境界相,是故心得决定,故于一切种智中,说此第三刹那觉知心为意识心之决定心,谓分别已经完成,故说已得决定:定知新事物之境界相。同一心而依前后分位施设为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当然属于同一觉知心,而且是能分别者。

  其二:真正无分别心是前后皆无分别,永不改易其性故。第八识如来藏,自无始劫以来,恒常都不分别六尘,故无此五种了别六尘境界之心所法,故非有分别心。然而觉知心意识,一旦现起,则必定会对六尘中之境界相产生分别,绝非常时无分别者;某老居士所说之“前后念中间短暂一刹那间之觉知心即是无分别心”者,不符圣教,谓第一刹那间虽不分别,只是不能分别而非没有分别性,并已起心寻求而欲分别其所接触之新境界相,已经在第二刹那寻求之时而作比对分别,方于接触新境界相之第三刹那时完成分别,终于心得决定,了知新境界相为是何事、何物。既然只是极短时间内不能分别而仍然保有分别性,并且长时皆住于分别中,即违“无分别心永不分别”之圣教,即是错会无分别心,即是误将意识觉知心错认为第八识如来藏也。如是则堕意识境界相中,我见并未断除,仍只是凡夫众生,未能预入圣流:尚未成就声闻初果之分证解脱境界。

  其三:有断灭之法,不可能是无分别心故。……佛所开示之无分别心,是始从无量劫前,后至无量劫后。乃至成佛之后尽未来际,皆是永不断灭之体性,迥异离念灵知之觉知心意识也!某老居士所说之短暂刹那之觉知心,于五位中必断,非是常住之心,绝非真实心;行者可以自我检验:于眠熟位中、于闷绝位中必断;亦可观察老人、重病、有大神通者,若住于闷绝位中,意识必定间断;亦可观察病人死已,进入正死位中必断;亦可随于圣教,观察诸阿罗汉入灭尽定时,意识觉知心必定断灭;亦可依圣教而知,或依自己之亲证无想定而知:进入四禅后之无想定中之意识觉知心必定断灭。……若人认取如是离念灵知心为常住心、为佛所说之无分别心者,即是未断我见之凡夫也。
相关阅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