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03期>

正觉电子报第3期 真假开悟(3) .......... 平实居士

[第00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0:5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藏
第一节 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之关系
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异熟识心体,亦是将来佛地无垢识心体,有什么根据呢?有“根本论”为证,《瑜伽师地论》卷九弥勒菩萨云:【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这一段论文中所说的异熟识者,即是指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异熟识所摄故。
弥勒尊佛在这一段论文中说:【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这是说,由三种相来建立缘起的法。一般说缘起,只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都是说“终归无常”,但是,为什么能够有缘起与缘灭呢?这缘起缘灭中的缘起的现象,是从哪里出生的?一定是有一个恒而不坏、不断、不间的根本法体,才可能会有缘起;不可能无因无缘而有缘起法,也不可能无因而只有缘,就可以产生缘起法;所以一切法一定有个缘起的根本因。
譬如阿含诸经中说“根尘触生识” -- 眼根色尘相触产生了眼识。可是眼根从哪里来?不可能唯缘而有 -- 不可能无因唯缘而有。色尘也是一样,我们所看到的色尘,是我们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外面的色尘,其实我们是看不见的,因为这是有色的法、有物质的法,而我们的觉知心和眼识都是心体,心不是物质;既不是物质,怎么能跟物质接触?不可能!所以一定要由阿赖耶识变现出一个似有色质的内色尘,我们眼识心才能够看得见。
比如说,你们看过电影“第六感生死恋”没有?一个人死了以后,在中阴时,他很生气,看到地上有个饮料罐子,就一脚踢过去,“咦!怎么穿过去了?”踢不到它;因为他那时不是人间的粗糙物质,而饮料罐子是物质,所以他踢不动它。同样的道理,心既然不是物质,不是物质的心,怎么可以接触到物质的色法呢?不可能啊!所以实际上你所看到的色尘相,青黄赤白,长短方圆,其实都是从你的心阿赖耶识变现出来,因为是心所变现的似色,你才能接触到色尘,这个色尘才是我们所接触到的色尘,所以我们其实并没有接触到外色尘,我们所看到的色尘都是内相分的色尘,那是我们的阿赖耶识心体根据眼根的扶尘根所接触的外色尘而变现的。
就好像开战车的人一样,他在战车里面看见外界,其实他没有实际接触外界,而只是从反射镜面上看见车外的影像;同样的道理,就好像你从镜子里面看见外面一样,镜子的影像不真实;但是透过镜子的影像,你可以知道外面的色尘像。同样的,我们眼识所看见的色尘,是阿赖耶识,藉著我们的眼根摄取外面的色尘,变现出和外面色尘一模一样的色尘,然后我们眼识才能够看得见,这叫作内相分。
我们有内相分的色尘,有眼根,这两个法从哪里来?总不能无因而有。我们的眼根从哪里来?是如来藏制造出来的!我们所见的色尘从哪里来?也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识变现的眼根和阿赖耶识变现的色尘,这两者相触了,这个时候,眼识在根尘相触的地方生起,来了别色尘。但是眼根、色尘、眼识不能够无因而有,都是同有其因,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
现在印顺法师和达赖喇嘛 -- 也就是藏密黄教的应成派中观 -- 他们把如来藏丢开不谈,光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说这样就是佛法,说这样就叫作般若。但是如果没有如来藏而能有一切法缘起性空,则一切法的缘起性空就变成无因无缘了。无因无缘怎能符合缘起法呢?不可能啊!所以一定有个主体,这个主体变现出眼根,变现出色尘,然后在眼根色尘接触的时候,变现出眼识出来。眼根这一聚如是,耳根、鼻舌身意根的六聚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如何是缘起的体?简单的说,由三种相来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从前际与中际而出生了缘起的体,从中际与后际而有了这个缘起的体;所以缘起,它是透过这三种相而建立的。从中际生,就是现在世生了以后,又“趣流转”,又“趣究竟清净”。趣就是趋向,走向那一个状况:有的众生往流转的方面走过去,有的人往清净究竟方面走过去。
如何是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呢?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怎么解释呢?也就是说,譬如有一个不能够了解、不能够了知,而被前际 -- 也就是过去世的无明所摄 -- 过去世的无明作为缘,然后对福与非福,以及不动的身语业 -- 不动身语业就是无学的境界 -- ,起业行而加以增长。由于这个缘故,随业识 -- 随业识就是讲我们的相续识如来藏 -- 一生不断的流转,乃至命终流转不绝。由于过去世前际的无明,以及中际 -- 就是现在世的无明 -- 出生了,出生了之后,流转不绝,在你身中不断的运作,从来都不曾停过;如此,就能够作为未来后有的相续识的因。也就是说,过去世的无明熏习,使如来藏有那些无明业种,所以这一世出生;这一世出生以后,由于这一世再继续造作种种的无明熏习,或者善恶业的种子;因此,又使得下一世的后有,以这一世所造的业为因,又有了后际 -- 这就是由三际的表相来建立缘起。
【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
相续识就是随业识,祂将要出生异熟果的时候,由“内贪爱、外贪爱”正现前作为助伴,就是贪瞋无明三法现前,所以从过去世舍命以后,现在世这个自体五阴就可以出生;在母胎里,就是以这个相续识(随业识阿赖耶)为缘,因为祂含藏著种种的种子,所以使得这一个“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如此乃至羯罗蓝等位,也就是说入胎(羯罗蓝就是入胎以后第一周,医学上叫作受精卵);“等”就是说第二周、第三周乃至出生为止;在母胎中,运作变化而有种种的差别。
相续果识就是指如来藏,祂跟名 -- 就是七识心 -- 以及色身,一直都是同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想要求证如来藏,想要求证阿赖耶识,不要(像星云法师所讲的)那样向虚空去找;向虚空去找,一定找不到;要往自己身上找,因为祂跟你的七识在一起,跟你的色身在一起,弥勒尊佛说“与名色俱”嘛!
“乃至衰老”,从婴儿一直到长大衰老,渐渐的增长,那一些流转后有的种子不断的感生业种,一直到年老死了,就感受异熟果业,再去受生;这样从入胎到出生死亡,这一段生死的过程,就叫作异熟果报;因为所感生的业果是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异地而熟的缘故,所以称为异熟果。所以上一世的你造了善业,这一世能够出生为人,然后有幸遇到正法,深心庆幸;可是上一世修行的你 -- 见闻觉知心 -- 死掉以后不能来到这一世;由上一世如来藏的你,跟作主的、思量的你来到这一世,见闻觉知的你不能来到这一世 -- 前六识不能来到这一世。上一世见闻觉知的你所修的那一些法,成为你的新熏无漏法种;这一世出生了新的见闻觉知的你,加上原来就有的、处处作主、时时思量的你,以及如来藏的你,这样再继续修行,而使得上一世的无漏法种与这一世的见闻觉知心的你渐次相应。但这一世的见闻觉知的你,不是过去世那个见闻知的你,色身也不同,所受的正报与依报都不相同,所以这个果报叫作异熟果。
此外,异地而熟是说:上一世也许你在天界,当天神来护持正法,因此这一世可以生到人间来修学正法,不是同一个地方,称作“异地而熟”。又如,上一世你是当欲界天人,天身,但现在是人身,这叫“异类而熟”,不同种类。造恶业也是一样,杀人放火,下一辈子,就变成恶鬼身、地狱身,那也是异类而熟、异时而熟、异地而熟,所以叫作异熟果。这样一期的生死,从前际、中际、后际来施设建立这个缘起,如果没有前际、中际、后际,便没有一期生死的缘起。
【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因为果报都是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异地而熟,所以称祂为异熟识。是以异熟识包括凡夫、包括二乘的无学圣人 -- 就是四果阿罗汉等等;乃至八地菩萨、等觉菩萨,都是属于异熟果所摄,所以他们的心也叫异熟识。但是阿赖耶识只能从凡夫地,到达七地满心为止,不能算到第八地;而异熟识则可以从凡夫地算到等觉地,所以异熟的体性很宽广,函盖阿赖耶识位,故说“异熟识,依名色而转”。
我们的阿赖耶识 -- 也就是异熟识 -- 如果没有见闻觉知的你,没有思量的、意根的你,祂是没有办法运作的,那种“不与七识俱”的状态就是无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中没有任何的我存在,如何能运作呢?而前六识见闻觉知心又必须有六根为依,才能运转;如无六根为依,如来藏就不能出生六识心,就不可能有六尘与六识从如来藏中出生而运转,也就不可能使如来藏在三界中的我们身中运转,所以说祂“由必依托六依转故”,因此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名”包括六转识及意根,“色”是我们的五根 -- 五色根,“名色”合起来就是五阴。五阴要依于异熟果识 -- 就是依于阿赖耶识 -- 才能运作;离开阿赖耶识,我们这个人 -- 十八界的人 -- 就没有办法运作。同样的,阿赖耶识要在三界中现行运作,也得要借著“名”与“色”才能完成,所以阿赖耶识是与名色和合共同运作;这个道理,等你悟了以后就知道了,那时就可以现观这个道理了。
因此异熟果识如果要在人间运作的话,必须有其俱有依;若无俱有依,就只能存在无余涅槃里面,不能在人间运作。异熟果识的俱有依,一为“色”,二为“等无间灭依根”叫作“名”。色身是异熟果识在人间运转时的俱有依,如果没有人的色身,异熟识就不能在人间运作;这是讲异熟识在人间的运作必须有未坏的五色根作为俱有依,才能运转(未坏的五色根称为有根身);但不可以因此就解释为“阿赖耶识必须有这种俱有依才能运转,所以阿赖耶识是从他法出生的,是以他法为缘而出生的。”这样讲的话,就变成误解弥勒尊佛的论意了,因为无色界有情没有“有根身”,但他们的阿赖耶识也是依旧运作得好好的。而且,说“阿赖耶识的俱有依为有根身及意根”,这是指在人间境界中运转的时候必须有这两种俱有依,若欠缺这两种俱有依,阿赖耶识的功能就不能在人间正常的运作;但这意思不等于说“有根身毁坏时阿赖耶识就会灭了”,也不等于说:“阿赖耶识心体以有根身为缘而出生”,因为有根身及所有的法,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的缘故;若无阿赖耶识心体,就没有一切法的缘故;而一切法灭掉,成为无余涅槃的时候,阿赖耶识心体却是仍然存在不灭的,只是不再受生于三界中而不现行罢了,并不是灭掉了,也不是从他法中出生的,因为是祂出生一切法的缘故,即使是真如,也是一切法所摄的缘故,也是依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有的缘故。所以对所缘、所依的道理,不可像那些退分菩萨们一样,在未如实了知以前就妄自乱作解释,就取来作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的理证根据。
“等无间灭”就是讲“名”,“名”就是七转识,其种子流注不断,前后相等而且无间:前识自类种子不断的开避其位,而作后识自类种子的引导依,但是现在我们没有时间来解释,以后会在别的因缘或别的书中解释它。
“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等无间依 -- 有的经文说为等无间灭依根 -- 讲的就是意根;祂的种子流注,从过去无始劫以来一直都不曾间断过,到未来的无始劫,祂还是不间断;只有一个时候会断,就是定性声闻圣人入无余涅槃时;不然的话,修菩萨道成佛,永远不断,利益众生永无穷尽。祂跟阿赖耶识是相等无间并行运作的,是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时的俱有依,而且是相等的并行运作所依根,所以叫作等无间依。又因为意根的自类种子前后流注无间相等,也叫作等无间。因此,意根等无间依,也是前六识的所依。而异熟果识要依止色身,并且依止我们的意根,才能在人间运作,所以说“乃至命终,诸识流转”我们的见闻觉知 -- 前六识 -- 一直到命终为止,于人间常常现起而在运作,但不去到下一世,所以说“乃至命终”,命终就永远结束了,下一世是另一个全新的前六识见闻觉知心。
【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
我们的“五色根”以及“根大种”根,也就是五根所依的地水火风四大种(因为我们五色根要依地水火风才能运作,没有地水火风不断新陈代谢,也会坏掉,这就叫作“所依大种”);“若根处所”,根的处所就是五根依附之处,也就是身体全部 -- 色身 -- 五根要依附于身体才能运作。这些都是色蕴的法。“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也就是说能够出生由四大种所组成的五阴,也都叫作“色”,色以外的就叫作“名”。换句话说,七识心皆属于名;广义的说,六尘也属于名。
由于异熟果识执受五色根及意根,所以落在相续遍生的法里,因此才能够在三界六道里相续流转;所以说这二种法 -- 意根与五色根 -- 依止于这个异熟果识,而能够相续不断。以此理而言,在现在世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个“名色”就是我们的十八界;名色与识(异熟果识)的关系,识(异熟果识)与名色的关系,就像是古时候以芦苇绑成的扫把,先绑成一束,再绑一束,再绑一束,再把三束结合束起来,就成为一把扫把,三束和合才能成为一枝扫把。所以名、色跟异熟果识(就是阿赖耶识),就像是这样互相依止,它必须是三法和合并行运转,这样才能运作。一直都是这样运转,乃至命终之时都是这样相依而转。
这里所讲的异熟识就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也是异熟识所含摄的范围,在阿赖耶识位,一定都还会有异熟果;但是在异熟识位就不一定还会有异熟果,譬如定性声闻四果人,进入无余涅槃以后就永灭了;但如果还没有入无余涅槃,在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前,还是有异熟果,还是不离异熟果,所以阿罗汉的阿赖耶识改名叫作异熟识,不离异熟性的缘故;如果是菩萨不入无余涅槃,继续进修佛道,虽然八地以上还叫作异熟识,但其中还含藏著无始无明的随眠,还有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的随眠,这些通通断尽了,就改名叫作无垢识,就是佛地的无垢识,这是指成为究竟佛的时候。
由这一段佛教根本论的 弥勒菩萨开示中,可以证知:阿赖耶识心体去掉阿赖耶性以后,改名异熟识;再去掉异熟性以后,改名无垢识,永不灭坏,法莲师如何可说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岂非故意违教? 复次,阿赖耶识始从无量劫前,中如现在一世以及一切菩萨位,乃至最后身菩萨成佛时整整一世中,末至成佛后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永无穷尽,阿赖耶识心体展转成为无垢识;在这前无止尽,末无尽期之无始无终长劫大流中,未曾一刹那间断,亦无任何一法可以灭之,法莲师如何可以妄诬阿赖耶识心体是会灭之法?岂非故意违逆佛与诸菩萨圣教? 复次,此识无始如流以来,未曾一刹那间断;过去无量劫以来如是,未来无量劫以后仍将如是;法莲师如何可以妄称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岂非故意违背圣教?
《成唯识论》卷三亦云:【又不动地已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法驶流中任运转故,能诸行中起诸行故,刹那刹那转增进故,此位方名不退菩萨。然此菩萨虽未断尽异熟识中烦恼种子,而缘此识我见爱等不复执藏为自内我,由斯永舍阿赖耶名,故说不成阿赖耶识,此亦说彼名阿罗汉。……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槃。】
语译论意如下:“又不动地以上的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这是讲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他对于所有的三界世间烦恼,永远不会再现行了,所以在这种任运进修的佛法大流里面不断的运转,能够在一切诸行中任运而利乐众生,任运而增进佛法,所以叫作刹那刹那转增进;到这个地步,才算是真正的不退,因为连“行退”也不见了;但是又说这八地以上的菩萨,虽然还没有断尽异熟识中的烦恼种子,也就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还没有断尽,但是缘于这个异熟识的我见、我爱、我瞋、我痴、我慢……等等,不再像以前那样把阿赖耶识的功能性执著为己有 -- 这个道理还没有破参以前听不懂,但是我又不能明讲,明讲就是害你们,以后你们也会谤法。
其实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执著阿赖耶识的功能性,阿赖耶识在你身中运作,你一直都在执著祂,但是一旦问你:“你的阿赖耶识在哪里?”“不知道!”实际上阿赖耶识被一切的有情把祂执著为“自内我” -- 自己里面的我;八地以上菩萨就因为这种执著已经不存在了,不再执藏为自内我,因此叫作“永舍阿赖耶名”,阿赖耶识不成就;这个阶位就叫作菩萨阿罗汉,这就是断我执。但是阿罗汉断异熟识里面的“烦恼粗重”(烦恼粗重是指烦恼障的现行,不是讲习气种子);烦恼障的现行就是我执,我执已经究竟断尽了,所以不再执藏阿赖耶识作为自己里面的真实我;由这个缘故而说阿赖耶识这个名字,已经永远都失掉了,叫作舍阿赖耶识;但是并不是把阿赖耶识这个心体舍掉,只是把“阿赖耶”这个名字舍掉,叫作舍阿赖耶识,不是舍那个心;所以不能够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
《成唯识论》卷三又说:【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成唯识论》卷三里这么说:【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意思是说:虽然所有的有情都有阿赖耶识,但是这个阿赖耶识心体,随著法义的别别建立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有时候这个阿赖耶识叫作心,为什么叫作心呢?因为种种法熏习的种子,都可以熏习而存于阿赖耶识心田里,所以阿赖耶识叫作心,因为祂能集藏诸法的种子,你熏习善法,种子在祂那边集存;熏习恶法,种子也在祂那边集存,因此叫作心。
阿赖耶识有时候又叫作阿陀那,因为祂会执持种种的种子;而且会执持我们的色身,使我们的色身不会坏掉,如果阿赖耶识不在,你就死了。在这个法义上,有个现成的例子,可以证实一件事:证悟的祖师说话跟没有悟的祖师说话,虽然一字不易、一字不差,意思却不同。没有悟的祖师说:“一时不在,如同死人”;他的意思是说,你要时时保持清醒,要觉醒,如果你这个觉醒心一时不在,就如同人死了一样。证悟的祖师也这么说:“一时不在,如同死人”;他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你的如来藏只要一时间不在,你就死了。有悟跟没有悟,同样一句话解释出来,悟者与未悟者的意思截然不同!阿陀那识能够执持色身,你们都要感谢祂,如果不是祂在你身中,你早就死了。因为能执持我们的色身,使我们的色身不坏,所以又称为阿陀那识。
【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所知依”,为什么叫所知依呢?阿赖耶识能够作为染法、净法、所知诸法来依止;因为众生一切的染污法,依止于阿赖耶识中;佛及诸菩萨、二乘圣人所知的一切清净法、无漏法,也都依止于阿赖耶识中,所以阿赖耶识又叫作所知依。一切染法净法都可以是所知的,是我们经由熏习修行所能渐知的;但我们所知的染法、净法,都依附于阿赖耶识才能存在;但阿赖耶识何在?却不是大家的所知,所以对未悟之人而言,这个所知依只限于染法世间法等;证悟了以后,这个所知才变成他们所能了知的。
“或名种子识”,阿赖耶识又叫作种子识,祂能够普遍而任运的执持一切世间和出世间法的种子,所以名为种子识。如果像他们所说的一样:“真如是纯无为法,没丝毫染污;证得这个真如,才是真见道,才是真开悟。”这就是说,他们所谓的真如,不能含藏一切善染万法的种子,不能含藏一切世间法的种子,那就是有缺陷的法,不能称为种子识。如果不是种子识,那就不是实相心体了。另外,从圆成实性来说,也必须是种子识,才能具有圆成实性,真如不可能具有圆成实性的;因为圆成实性的意思就是圆满成就诸法的体性,如果是纯无为性的真如,是不可圆满成就诸法的,因为只能成就一法,就是真如无为,那就有所欠缺的法性,如何可能是圆成实性呢?而且,真如无为一法,也只是六无为、九无为、十二无为中的一种而已;尚且不能成就其余的无为,何况能成就 24 个心不相应行法?何况能成就十一个色法?何况能成就五十心所法?何况能成就八识心王?又如何能生显百法?所以真如不是圆成实性,因为祂只是六无为中的一法而已,是他法的所显法,根本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何况能出生阿赖耶识呢?他们却不知道这个道理,把种子识否定掉,然后再来建立一个想象中的“能出生阿赖耶识的真如”,这不是愚痴颠倒,又是什么?现在从他们所说的真如来说,很明显的是“不能出生任何一法的心或法性”,这就是种子有缺陷,种子不圆满具足;就算他们所说的真如真的能出生阿赖耶识,也仍然不是法界的实相心,因为它的种子有缺陷,不圆满;种子有缺陷,不圆满,就算是他们真的能证得真如,可是证得这样的真如,怎么可以叫作成佛呢?因为成佛以后,也还是执持色身以度众生的啊!所以阿陀那识这个名词也通一切位,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
【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这个心又叫作阿赖耶识,为什么呢?因为“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换句话说,一切有杂染的法种都被阿赖耶识所摄藏,因为摄藏这一些杂染品的法种,所以才会有我执我见等等种子,执藏我见我爱等等种子;甚至于不但爱觉知心的自己,还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爱死了阿赖耶识。等你悟了,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你真的连一天都过不下去,不但痛苦死了,而且最后连痛苦都不见了。
所以每一个有情都很执著阿赖耶识,爱死了阿赖耶识,南传佛法管这个叫作“爱阿赖耶”。临命终时,舍离了世间的一切,心里面很痛苦,可是想一想:“未来世,我还是有个心可以再出生另一个我”,这就是“欣阿赖耶”。一切证悟实相心的人,有时会有这种现观:现在活著时,是“乐阿赖耶”,因为有阿赖耶,唉呀!好快活!好快活!然后有时候想起来:“嗯!不错,阿赖耶还是不错,使我能修行一切佛法。”这就是“喜阿赖耶”。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是凡夫众生!所以第八识的这一种集藏生死法种的体性,以及七转识对这个阿赖耶识有爱乐欣喜,就把祂执藏为自内我,就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本来阿赖耶识是主人,现在从主人心体中出生的见闻觉知心,配合著意根,却反过来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当作是自己的功德,这就是我见我爱我执的结果,就叫作阿赖耶。
所以第八识有了这个种子,就叫作阿赖耶;虽然祂自己绝对不会执著自己,也不会执著你,但是祂含藏著你这一些染污的种子,因为你不清净,把祂的种子变得也不清净了,这时候祂就叫作阿赖耶。阿赖耶是不好的名词,因为有杂染种子,因为执藏分段生死的恶种。那么,阿赖耶这个名词只限什么地步使用呢?只限异生、有学。异生就是三恶道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都叫异生;在人间还没有悟的人,也叫作异生。有学位是断了我见,初果以上,或者菩萨明心以上都叫有学位,有学位的第八识还是叫作阿赖耶;因为他的我见虽然断了,可是我执还在,我执还在就叫作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一名只通异生位,只通有学位,并不是无学位的不退菩萨还有这种杂染的分段生死法种的执藏,因为无学位已经没有我见、我爱了。所以初地以上到七地满心为止,他们的第八识都还称为阿赖耶识,因为他们的分段生死法种还没有断尽的缘故。那他们为何却可以称为圣人?因为他们从初地满心位起,就有能力断尽分段生死法种的执藏性,但是故意不断尽,保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名为留惑润生;这样才能继续受生在人间,继续修习佛法及度众生,不会在舍寿时立即取涅槃。他们有取涅槃的能力而不取,所以他们称为别教中的圣人。
当然别教中的圣人,主要还是以大乘实相般若的无生法忍的取证为主要,解脱果上的证量只是附带的修证,所以初地到七地心,都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而不是永断性障如阿罗汉;也因为是以大乘般若无生法忍的取证为主要,所以二乘阿罗汉回小向大而转入大乘别教中的时候,还只是六住位中的凡夫而已。这也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函盖很广,初地到七地的圣人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中故。
【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第八识心体有时候又叫作异熟识,因为祂能引起三界生死的、善业的、不善业的异熟果。异熟识的名称,只在异生、二乘,以及诸菩萨位三种,不摄佛地的第八识。异熟生也叫异熟,因为还会被阿赖耶识所含藏的有漏法种,或无漏有为法种的体性所牵,而异时而熟、异处而熟、异类而熟。异熟的体性很宽广,从凡夫一直到等觉,都含摄在异熟识范围里面。
异熟生,二乘圣人也有,这是说二乘人成为无学、成为阿罗汉之后,他还是不能离开异熟生,所以继续在人间受报,也会继续有异熟种子不断的在这一世中出现变异。什么时候才没有异熟呢?要到进入无余涅槃以后。他如果不入无余涅槃,回入大乘而成为菩萨阿罗汉,他还是照样有异熟果,有了异熟果以后当然一世中就时时会有异熟生;因此无学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里面。诸菩萨位,包括等觉位,也都含摄在这里头,这个范围很宽广,除了如来地以外,都可以用异熟识这个名称。如来地叫作无垢识,也叫作阿陀那识。进入如来地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异熟了,因为如来地已没有这些异熟的果报了,已没有种子的变异而熟的现象了,究竟清净了,因此说“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
【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佛地的第八识心体称作什么呢?“或名无垢识”,也就是究竟清净了,没有污垢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无垢识的名称,只在如来地才有,菩萨不论哪一个阶位,都不能称为无垢识,因为菩萨即使到等觉位,还得要熏习,继续转易第八识中的种子为纯无漏的法种;若不再熏习的话,便没有办法成为佛地的无垢识。
等觉菩萨见了佛,为什么还是会那么恭敬?实际上,等觉菩萨比十地菩萨更恭敬佛,虽然越接近佛位,他越发觉佛的境界真是不得了。哪里像现在有一些人,动不动就说他成佛了,动不动就说已经证得佛地真如了!他们懂得什么叫作佛?不懂!等觉菩萨尚且恭敬得不得了,他却在那边诃佛骂祖,这就是不懂佛法的人。二乘阿罗汉如果回小向大,最多也只能是六住位而已,还没有明心,所以他还有许多的无漏法种要熏习。在等觉位,二乘的无学位,乃至异生位,他的第八识都还执持著分段生死的有漏法种,只是不现行而已,只是含藏在第八识心体中而不现行,所以名为习气种子随眠;所以还应该要熏习,还没有成为最究极清净的第八识,所以不能称为无垢识,都还多多少少有污垢,只是多与少的差别而已。
由这一段依经而说的论文中,可以看得出来,阿赖耶识可以变成异熟识,最后再变成无垢识而永远存在不坏,所以阿赖耶识心体是永不可灭的,是离生灭性的,绝对不是有生灭法。所以前面《密严经》中说:“世间阿赖耶,如来清净藏,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原因就在这里。这一段论文跟上一段经文是说:应该要灭除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 -- 阿赖耶性就是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藏什么呢?藏分段生死的烦恼种子,把这个能藏、执藏的体性消除掉,就不再叫作阿赖耶,而改名叫异熟识,这样就是所谓的“灭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叫作“舍阿赖耶”,但是并不是把阿赖耶识心体舍掉,只是转灭祂所含藏的分段生死的种子而已;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而是说祂的阿赖耶的体性是可灭的。如果是像他们一样的把“灭阿赖耶识、舍阿赖耶识”的名相弄错了,那就是执言取义,也是望文生义,那是不懂佛法的人谤法所说。
如果是灭掉阿赖耶识心体(实际上没有一法可灭第八识心体),那么阿罗汉就将会在成为阿罗汉的那一刹那中,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中,世间就不可能有阿罗汉住世了,因为灭掉阿赖耶识时,就没有第八识心体可以持无记性的异熟法种,就不可能会有阿罗汉留在人间的了;所以灭阿赖耶识的意思,是灭掉“会使分段生死种子现行的烦恼”,不是法莲师、杨先生…等谤法者所说的“灭掉阿赖耶识心体。”他们是望文生义、执言取义、依文取义的人。同样的,一切菩萨也都应该要灭除异熟识的异熟果体性,然后转依阿赖耶识本有的真如性,而改名为佛地的无垢识,这就是佛地的真如!我们读经也好,读论也好,应当依义不依语,不然的话,就会严重误会佛法。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说:【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阿赖耶识之集藏分段生死种子永灭,改名异熟识,名为阿赖耶识永灭);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又譬如《瑜伽师地论》这一段论文里面说“灭阿赖耶识”,这是从第一义建立的立场上来说的。如何解释呢?“第一义建立”,第一义即实相法般若,第一义的建立,是说只有在无余依涅槃里才叫作无心地。这无心地的意思怎么说呢?因为在无余依涅槃里,“阿赖耶识亦永灭故”。请注意!读论时不能依语而不依于义。弥勒尊佛这一段论文中的意思,是指阿赖耶识集藏分段生死的种子永灭,改名为异熟识,叫作“阿赖耶识永灭”。这一段,他们否定阿赖耶识的人还没有列举出来,我帮他们列举出来。
但是论文中的“所余诸位”一句,意思是说,在这一个无余依涅槃以外的所有境界里,转识灭了,也就是七识心灭了,或者六识心灭了,叫作“转识灭”,所以称作无心地。无余依涅槃里只剩下阿赖耶识,已经改名叫异熟识,所以称为“阿赖耶识永灭”。因此,论文解释云:“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于无余涅槃位以外的其余五位中,也就是说,在二无心定中,以及眠熟位、闷绝位、灭尽定位中,前六识都不存在了,所以叫作无心定;这是依二乘法而方便说为无心定,不是真正的无心定,因为二乘法中只说解脱道,所以只解说七识心体,不解说第八识心体;所以在二乘经典的四阿含诸经中,凡是说到第八识心体时候,都是一句话就带过去了,通常不加以解说;所以,闷绝等五位中说为无心地,这是依二乘法而方便说的,不是真正的无心地。
若从第一义谛的建立来说,真正的无心定,是必须七转识都灭才算数。这是什么阶段、什么境界呢?只有无余涅槃才是无心地!因为十八界都灭尽了,七转识与六尘都灭尽了,只剩下如来藏存在,而如来藏又是一向离三界六尘的见闻觉知,这样才叫作真正的无心地;在这样的境界中,才叫作“灭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心体不在了吗?不是!祂还是在!仍然未灭!但因为祂已经改名叫异熟识了,所以叫作“灭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不再存在了”。
所以“灭阿赖耶识”的意思不能像杨先生、法莲师…他们一样的误会了:“不但要灭阿赖耶识,将来还要灭异熟识。”难道灭异熟识的意思是说“把异熟识也灭了”吗?不是!只是异熟生的体性灭掉而已,阿赖耶、异熟识心体永远没有灭尽!所以从第一义而言,无余依涅槃以外的一切阶位,都不能叫作无心地,只有无余涅槃里面才可以称为无心地。从弥勒尊佛的论文所说的义理中,我们可以明白:阿赖耶识心体不是生灭法,只是心体中所含藏的阿赖耶性的种子可以转灭,而改名为异熟识,方便说为“灭阿赖耶识”,不可以像杨先生、法莲师、悟观师他们那样的“依文解义、依语说义”,应该要“依义而不依语”。弥勒尊佛在前后段论文中的意旨都是怎么说的,要把它连贯起来,不能够单取其中一段、一篇、一章,甚至只取一句“灭阿赖耶识”,然后就乱说一场,就大胆的否定实相心体阿赖耶识心,就成为断篇取义、断章取义、断段取义、或者断句取义,问题就很严重了。
如果出来弘法的人是依文解义,是断章取义,一定三世佛怨,何况他们是断句取义呢?你们也许想:“唉呀!不会吧!释迦牟尼佛已经断尽一切微细烦恼了,所以祂不会怨。”当然 祂不会怨,但是 祂会因为慈悯末法众生而掉下清泪;所以在舍弃人间之报身前,进入涅槃前, 释迦牟尼佛不是为后世的狮子身中虫而掉下清泪吗?这不是现在佛为末法众生难过吗?法莲师、悟观师二人披著僧衣而造作谤法破法之事,不正是狮子身虫吗?如果你依文解义、依句解义,过去佛也许不怨你,但是未来佛一定会怨你,因为你依文字表相而解释佛法义理,当然误导他们了,一定会害他们永远不能成佛,当然这些未来佛要怨你,未来佛是哪一位?就是在座的诸位!所以有时候在大乘经典里说“灭阿赖耶识”,其实他是说,灭除阿赖耶识心体里所执藏的阿赖耶识的体性(阿赖耶识心体是因为不能断除分段生死种子现行的粗重烦恼而名为阿赖耶识),并不是把阿赖耶识这个心体灭掉,所以不可以自己误会了经文论文以后,却来诽谤阿赖耶识,妄说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这样误会之后而谤阿赖耶识心体,是严重谤法的行为。
经论里有时会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我们绝对不可以依语而不依义,应当要依照经论的真实义理,来理解、来弘扬。这就是说,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是可灭之法,灭掉阿赖耶识心体里的阿赖耶识体性以后,改易这个阿赖耶识心体的名称为异熟识,继续存在而使异熟性继续运作,才能有阿罗汉的色身及觉知心继续存在运作,才有八、九、十地、等觉、诸佛的色身及觉知心继续存在及运作,此即为“灭阿赖耶识”;如此解释“灭阿赖耶识”的经文论文,才是依义不依语。由此真实义的缘故,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也都还不可解释为“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因为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而有”的,不曾出生过,怎可说祂是有生之法?这意思是说,因地里的第八识心体,虽然即是未来进入佛地时的永远不灭的无垢识心体,但是在阿赖耶识阶段,仍然不算究竟法,仍然还含藏著不净种子;所以你在因地证得了阿赖耶识心体以后,不可以就说你证得佛果了,不可以自称证得佛地真如了。所以证悟之后还要进修,修到了究竟位,也就是到无垢识的阶段才算是究竟;但是也不能说,阿赖耶识非究竟法,因为离开祂,就没有究竟法可证、可修了。
所以经里 佛说:“赖耶甚深细,种子如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意思是说,阿赖耶识这个法非常深奥,祂运作时的见闻觉知的行相非常微细(编案:祂的知觉性不在六尘中运作的缘故),祂含藏著许多种子像瀑流一样不断的运作,(如果不是种子如瀑流一样运作,在座诸位便听不见我在讲什么,也看不见我了!)就因为种子如瀑流,所以贪瞋痴等烦恼种子也一样会现行,现在还在讲堂听法,没有贪瞋痴现行,回到家里也许你先生大骂:“你怎么到这么晚才回来!”瞋心就起来了!这也是“种子如瀑流”啊!这是很深细的法。
但是,虽然说祂很深奥,很微细,又说祂是实相的法;可是,阿赖耶识究竟是真心?或者不是真心?这可就很难说了。如果要从究竟法上来说的话,得要把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除掉,再把异熟识性除掉,成为无垢识,才算是究竟法,才是佛地真如所依的理体,才算真正的真心。但是如果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心,就得要另外去找一个真心,却又没地方可以找到真心,因为未来佛地的真心就是现在这个阿赖耶识。可是你又不能说现在的祂就是真心,如果说现在的阿赖耶识就是真心,阿赖耶识里面却还有贪瞋无明等种子;你说:“我证得阿赖耶识真心了,可是我发现我的真心里面有贪瞋及无明种子,祂既然是真心,我就随著祂的贪瞋无明种子去运作就好了。”如此一来,就永远不能解脱,不能成佛,所以说“其奈带持染污种子”,所以还不能说祂是绝对的真心,只能方便的说为真心。
对于还没有悟的人来讲,跟他说“祂是真心”,对已悟的人而言,则要告诉他:“这还不算是真心,要把祂所含藏的那些染污种子都修除掉,修除掉以后才算真心。”所以这个第八识是不是真心?真的很难说,如果说祂是真,就随著贪瞋等种子流转生死,不能得解脱,也不能成佛;如果说祂非真,就把祂否定掉,要另外找一个真心,又永远找不到,因为未来成佛时的真心无垢识,就是现在这个阿赖耶识心体,所以说“真非真恐迷”,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不是很详尽的说明,恐怕众生听了都会迷惑。
诸位听了以上的说法,可能有些迷惑;但是未来你找到了阿赖耶识心体所在以后,根本就不会有这些迷惑,因为祂会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既非真心,也不是妄心。确实是这样的,可是这个般若实相的正理太深奥了,阿罗汉们不懂,辟支佛也不懂,所以佛世有许多阿罗汉、辟支佛都入无余涅槃了,佛就是不跟他们说这个妙理,因为他们的种性不适合学这个法,是定性声闻种姓。这不是佛不慈悲,是他们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深妙法。甚至于在有人三请之后, 佛不得不为他们说宣说,不是要开始宣讲《法华经》了吗?都还有五千阿罗汉退席呢!那五千个人都已经是阿罗汉了,都还不信!因为还没有证得实相心第八识的人,都无法真正的理解这些道理的,所以说“真非真恐迷”;恐怕众生迷惑,恐怕阿罗汉迷惑,所以不能随便宣说。因此佛说:“我常常都不说这个法的”,只有对谁说呢?对利根的菩萨,对利智的菩萨,对菩萨种性的佛子才说这个法!
今天我说这些法时,有点儿演讲的味道,不完全像是正说佛法,但是诸位能够安住下来听这么久,继续听到现在,这意思是说明什么呢?即是说,诸位都是菩萨根性,能能持续不断的听得下来而没有人中途离开,所以是菩萨根性,对不对?(大众鼓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人,一定听不下去,一定会在中途走掉,所以诸位也就应该对自己是什么种姓,也要有所理解。不过,话说回来,好话讲过了,丑话也要讲在前头,你今天知道自己是菩萨种姓,可是菩萨又分两种:新学菩萨与久学菩萨。若是新学菩萨呢,要将你慢慢熬、慢慢练、慢慢磨;磨到你变成久学菩萨以后,有一天你悟了就不会退失,就不会谤法。如果缘还没有熟,就跟你明讲了,你一定会谤法,这就是新学菩萨跟久学菩萨的差别。
我们为什么要很小心去保守这个阿赖耶识心体的密意呢?不是因为吝啬,而是因为佛一再的交待:“为了保护众生,不能随便明讲这个密意。要等他缘熟了再让他悟入,就不会产生谤法的事。”这个事情很重要。
因此 佛说:“这个阿赖耶识,是真心或者不真心呢?很难说,应该说祂非真亦非妄。”所以不能把祂否定为生灭法,否定为虚妄法。这个“非真与非妄”的实相道理,很难让没有证得阿赖耶识的人了解,所以佛说:“我常常都不开演这个实相法,只有对菩萨种姓的人才说这个深妙法。”所以说是“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阿赖耶识的心体是常住法,并且是未来佛地真如的无垢识心体,所以不可诽谤为生灭法,诽谤祂是生灭法的人,就是诽谤第一义谛,因为第一义谛都是围绕这个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说,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又说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显示出阿赖耶识集藏生死种子的体性;也显示出祂仍然含藏著异熟生“异熟果报”的体性,而这一种阿赖耶识性跟异熟识性都是可灭之法;因此而从第一义谛上面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说“异熟识是生灭法”,要以这种真实义来说祂是生灭法,不可以断章取义、断句取义,从字面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所以不可否定祂,不应该像杨先生、法莲师、悟观师一样的依语不依义,而产生了误会,继而否定阿赖耶识,妄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妄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这样诽谤阿赖耶识,就是诽谤三乘佛法的根本,就是《楞伽经》中所说的“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因为三乘佛法离了这个第八识心体,便无任何佛法可说了,就会变成“性空唯名、一切法空”的断灭见。在阿含诸经里面,诸大阿罗汉也如此认为:“说法不如实,就是谤佛。”既然说法不如实,就算是谤佛,更何况是直接诬谤正法的根本所依的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何况是将“本来而有、永远不灭”的第八识心体谤为生灭法?这是很严重的事!
 
本文标签:真假开悟(6) 本文关键字:真假开悟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