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佛法初识>

三皈正受(三皈五戒十善)(5)

[佛法初识]  发表时间: 2015-08-27 14:1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5.2.1诸根不掉
诸根不掉,就是根律仪。根是眼等六根,掉是掉举,不让诸根在色等境相上掉动,是为诸根不掉。六根如门,为出生六识了别一切境界的增上依托处,要想使内心不生烦恼或少烦恼,就必须从密护根门作起,故修行用功最初的下手处,应该修行根律仪。根律仪修法的简单说明,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一卷《声闻地》说:“云何根律仪?谓即依此尸律仪,守护正念,修常委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见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眼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爱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眼根,依于眼根,修律仪行。如是行者,耳闻声已,鼻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意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爱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意根。依于意根,修律仪行。是名根律仪”。
“尸罗”即戒,义译清凉。“律仪”就是轨则。“守护正念”即于闻思修所得念,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于时时中善能防守,是名防守正念。“常委念”就是恒常委细的修习正念。行平等位,即住于善捨心位,戒无记捨心位。“不取相”,即于色等境界中不执取其相。“不取随好”,即于色等境上不取其随附于境上的可爱等相。即由眼根色境为缘生起眼识,眼识无间生起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眼所缘色中,执取其相已,更取可爱不可爱等的随逐相,于可爱的种种色境相,生起染着,于不可爱的种种色境,生起憎恚,由此生起种种烦恼亚行。修行的人依戒律仪,时时以正念防心,令根于色境远离,虽见亦不执取其相。于色境界正现前时,不取随好,分别意识于可爱色等将生染着,于不可爱色等将生憎恚。即以正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的烦恼相应意识,令其不生所有烦恼,令住于平等舍位,是为防护眼根,于眼根修律仪行。如是乃至意根法尘为缘,生起意识,即此意识有与非理分别俱行能起烦恼,由此意识于可爱的色法将生染著,别将生烦恼的意识,令其不生所有烦恼,令住于平等舍位,如是名为正念防护意根,于意根修律仪行。
修根律仪行,略有五种差别相:
一、能防护,即防守正念,及所修习常委正念,能防护诸根,令不掉动。
二、所防护,即眼、耳、鼻、舌、身、意根。
三、从何防护,即从可爱不可爱的色境中防护,乃至于从可爱不可爱的法境而正防护。
四、如何防护,即于色等境上不取其相,不取随好。若于色等境相上,将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此境处修行律仪,防守其根。
五、正防护,即由正念防护意根,于一切境住平等舍位。这样精勤修习根律仪,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即于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获得任持力;即由功能势力,则能成办着摩他毗钵捨那进趣所证。
如上据说的意义,广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三卷应知。
5.2.2受学学处
受学学处,就是戒律仪。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随其自己的能力,应受学如来所制的学处;既受学学处,为了保证清净,无有垢染毁坏;就必须修行戒律仪。修戒律仪应该注意的事,总略地说有在方面:
一、安住净戒,即于自己所受学的所有学处,不亏损身业,不亏语业,于身语二业防护清净,无缺损,无穿漏,是名安住净戒。
二、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别解脱律仪,即七众弟子所受学的别解脱戒。于此别解脱善能守护,是名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于此应修行:
1.轨则园满,即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成就轨则,随顺于毗奈耶,不为世间人之所讥嫌毁谤,不为持律者,学律者之所呵责,见者闻者,皆生欢喜赞叹,说名轨则园满。
2.所行园满,即不行于五处:一、唱令家,二、淫妇女家,三、酤酒家,四、国王家,五、旃荼罗(译屠者)羯耻那(译断狱官)家。守护别解脱律仪者,于此五处不行,于余清净无罪处行,是名所行园满。五种非所行处,虽是如来为比丘而制,但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人,也应去远离。如《优婆塞戒经》第三卷《受戒品》说:“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捨”。故于此五处善能远离,亦是最殊胜的所行园满。
3.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即于诸小随小学处,若有毁犯,应见为生起大罪恶的根源。如《大般涅槃经》说:“昔轻小罪,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且受报不爽”。又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故不应轻小罪,若有所犯,急速忏悔,令其还净。于三事能够如法而行,是名为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
三、受学学处,即于一切所应学处,皆发心受学。受别解脱戒者,虽从戒师所获得别解脱律仪,得闻少分学处,但于学处未能多知善巧,复应于一切所应学处,自誓皆当修学。从亲教师、轨范师,诸善知识,听闻学习,求得善巧,求得晓悟,并如所教诲,复能受学。是名这受学学处。
5.2.3悲愍有情
前面说五处观察所皈依境中,如来由具大悲故,成所皈依处。此大慈悲,亦是如来与外道差别不共功德之一。
如《大般涅槃经梵行品》赞佛说:“大慈愍众生,故令我皈依”。
又如《增一阿含经》第三十一力品说:“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
故皈依三宝的,应学如来,于诸有情,断除损害而修悲愍心。于诸有情,先修悦意慈,见诸有情,皆其可悦意;复修行极亲厚心,极爱念心,欲作恩心,欲拔苦心,无厌倦心,代受苦心;令心调柔自在,于诸有情生起拔苦与乐的堪能意乐。这有三种修相差别,如《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说:一、有情缘慈,即普缘一切有情,发起与乐的增上意乐,修慈俱心,当知是名有情缘慈。二、法缘慈,即善于一切有情,住唯法想增上意乐,不起有情相,正观唯于法上假说有情,修慈俱心,当知此名法缘慈。三、无缘慈,修慈行者,复于诸法,远离分别,不起法相,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无缘慈。如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差别,如是菩萨普缘一切有苦有情,发起除苦增上意乐,修悲俱心,即是有情缘悲。唯住唯法想,修悲俱心,即法缘悲,若不起法想,住于无相,修悲俱心,即无缘大悲。
如《大般涅槃经》卷十四梵行品说:“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如是义故,名众生慈。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捨心,亦复如是”。
修慈悲心,能断嗔恚,是成圣的种性,而且所得福报,无量无尽,如《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姓;得福报无量。设使五通仙,悉满此大地;有大自在主,奉施其安乐,象马种种物,所得福果报,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皈依三宝的弟子,为了成就证圣的种姓,和获得殊胜庄严的广大福报,应急起修行慈愍有情的心行。
5.2.4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5.2.4.1总说
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之后,应随时以清净信心,忆念三宝的功德,随已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宝云经》中,很具体地指示了对于三宝的供养方法,如经第一卷说:
“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香花伎乐绕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
恭敬法者,听法、读育、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
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
如能如是供养三宝,是名菩萨恭敬施具足”。
5.2.4.2供养差别相
供养有十种差别,如《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说:“当知供养,略有十种:
一、设利罗供养, 二、制多供养, 三、现前供养, 四、不现前供养,
四、自作供养,   六、教他供养, 七、财敬供养, 八、广大供养,
九、无染供养,   十、正行供养”。分别略释如下:
1.设利罗供养,设利罗旧译为捨利,这里是指如来的色身,设利罗供养,就是供养者亲身现前供养如来的色身。
2.制多供养,制多义翻塔庙,就是于为如来所造的一切塔庙前,无论为新为旧,设诸供养,是名制多供养。
3.现前供养,就是供养者,于如来色身,或于如来的塔庙,亲身面对其前现见而设供养,是名现前供养。
4.不现前供养,即供养者,于不现前一切如来,及如来塔庙,作如是的观想:我现前普为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十方如来塔庙,施设供养,当知是名唯供不现前如来及塔庙。又若于佛涅槃后,为供养如来故,为如来造立形像,或塔庙,或龛台;随已能力,造一造二,乃至百、千、万、亿,而设供养,亦是不现前供养。
《瑜伽师地论》说,唯供现前佛及塔庙,获得广大福果。若唯供不现前佛及以塔庙,获得大大福果。若俱供养不现前佛及制多,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
5.自作供养,即供养者,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欲设供养,为了恭敬,唯自己亲手作供,不使人代作或帮供,是名自作供养。
6.教他供养,供养者为令所余有情皆能培植福慧,发心供养三宝,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欲设供养时,于诸供品,非唯自作,亦劝父母、妻子、朋友等,令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随力随能,作诸供养,当知是名教他供养。若于贫苦无力兴办供养的有情,兴慈愍心,将自己供品,布施与他,令其于如来前及如来塔庙前持用供养,愿其招感福乐果报,但自己无所供养,是名唯教他供养。若自己于佛及塔供养,亦施他令供,是名自他俱共供养。
《瑜伽师地论》说,若唯自己供养,应知获得广大福果,若唯教他供养,应知获得大大福果。若能自他俱共供养,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
7.财敬供养,若于如来及如来塔庙,以诸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熏香、末香、华鬘、伎乐、幢、盖、幡、灯、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等而为供养,是名财物供养。
8.广大供养,即于前面所说财物供养,长时施设。此复七种,若众多、若微妙、若现在前、若不现在前、若自造作、若教他造作、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现前,而为供养。即以如是供养所种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广大供养。
9.无染供养,这有六种:一、自手供养,即于施设供品,不怀轻慢心,令他代供,为虔诚恭敬,唯自手供养。二、殷重供养,即令他供养时,自己不住于放逸懈怠,而住于恭敬供养心。三、不散漫心供养,即于供品,不轻弃掷,而善陈设。四、无杂染心供养,即施设供品,不染贪等烦恼而为供养。五、不于信佛国王大臣诸贵胜前,为得财位等故,诈设种种虚事供养。六、以清净物供养,不以三宝不受用的东西,如葱蒜等,及一切有毒之物设供养,唯以清净物品而为供养。如是六种,说名无染供养。
以上所说财物供养,于诸财物,若自力所集,或从他求得,由胜解心,从具自在所得等,能为供养,录作观想化身千、百、万、亿于十方一切如来及塔庙供养,恭敬礼拜,则能获得广大福德资粮。又若自己无力集诸财物,亦无从他求得,及无众具自在,而可施设供养,以净信胜解心随喜一切有情供养一切如来及塔庙的功德,如是少用功力,亦能集获得摄受菩提的无量福德资粮。学佛的人,于此善巧方便,应勤修学。
本文标签:五戒(138)十善(18)三皈(7) 本文关键字:三皈,五戒,十善,三宝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