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08期>

正觉电子报第8期 真假开悟8.......... 平实居士(4)

[第008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0:5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如是,佛地法身者以五法为身;在第八识心体尚未转成究竟清净法界之前,在未生起或具足四智之前,此五法犹未满足,是故不应以为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之后就成为无事人了,就以第八识不垢不净之体性作为究竟归依,就随著第八识自身的真如性及所含藏的染污种子而任运的生活,就随兴的依七识心体的贪瞋等种子现行而不肯思断除思惑、不思断除烦恼障中的习气种子、不思进断无始无明一切极深细的上烦恼,如是则将“永无”出离生死苦的时候,也将永无成佛的时候了。所以,悟后当以第八识自身在一切法中所显示之真如法性作为转依之对象,发起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以此五法为身而成就初地果证;再继续进修而断除二障烦恼种子与随眠,而亲证诸地道种智,直至究竟清净、具足圆满之后,致令五法圆满:到达究竟清净法界境界,四智悉已具足圆满,此时之无垢识心体以此五法为性而名为法身,故名佛究竟地法身,方名已证佛地真如也!
然而未来三大无数劫成佛之后的无垢识心体所显真如,其实亦仍是现在因地中的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真如,其实仍是过去无数劫进修佛道之前的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真如;过去、现在、未来的第八识心体永远是同一心,并非二心;而三世之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法性恒常不变、不异,体性无二,此是三世真如永无变异之实相,是故此经中说:【去来现在真如即蕴界处真如,蕴界处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若从现在来说,凡夫异生性之众生身中,其第八识心体在一切身口意行中所显示之真如法性,虽是流转性之真如,却与具足解脱果之诸圣身中所显第八识真如法性迥然无异;也与加行位中的一切凡夫菩萨蕴界处身中的真如法性无二无别;而加行位中的蕴界处所显第八识的真如法性,其实就是蕴界处一切行中所显示的第八识真如法性;而一切世、一切位中的真如法性,都是经由蕴界处的一切行中才能显示;若离一切行,则不能显示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是故又说一切行即是真如。由是缘故,此经中说:【又去来现在真如即蕴界处真如,又蕴界处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又染污清净真如即流转寂灭真如,又流转寂灭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
如是深观而具足证知、究竟证知而无遗余者,灭除一切愚痴,了知一切位之真如法性,则是具足一切种智者,则离因地之阿赖耶识性、异熟识性,断尽二障,方是如实住于无垢识境界者,如是使令法界究竟清净,名为清净法界,即是佛地真如之境界;此时出生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六七识在因地已有之下品、中品平等性智及妙观察智,都已转成上品具足,成就一切种智;如是佛地无垢识以五法为依,谓佛地七识身转依无垢识清净法界及八识心王所生四智心品。如是安住无垢识境界者,方是究竟离心、意、识性者,方是究竟成佛者,已离阿赖耶识心性故,已离异熟识心性之无记异熟业种故。若尚有阿赖耶识心性,尚有异熟识心性者,则是未离心、意、识性者,则非佛菩提道之究竟地。若已离心、意、识性者,则第八识心体已不含藏分段生死现行的烦恼,已不含藏烦恼障中之习气种子,已不被无始无明随眠所遮障,则其意根与意识等六心,转成纯无漏之有为法,转生三智心品而能示现成佛以摄一切众生,而能利乐众生永无穷尽。
如是所言离心、意、识者,方是究竟说;若如二乘菩提中所说之离心、意、识者,只是离三世意识心体之我见与我执,而令意根不再执著蕴处界我、众生我,只能出离分段生死,不能出离变易生死,纵使取证无余涅槃,绝非究竟涅槃;变异生死未断尽故。是故二乘菩提中所说之离心、意、识者,非究竟法;唯有大乘法中所说离心、意、识者,方是究竟法也。是故菩萨亲证阿赖耶识时虽名亲证真实心者,亦能现观恒审思量之意根,亦能现观意识等分别事识。然而若不进修诸地无生法忍者,不知不证种智者,则不能了知大乘法中所说心、意、识之深妙境界;若未实证大乘法中所说之心、意、识境界者,则不能修除阿赖耶性、异熟性,不能实证离因地心、意、识之佛地境界,不能具足五法,不能令其第八识心体以五法为身,则不名成就佛地法身,不能成就佛道。是故菩萨应知大乘法中离心、意、识之真实义,当起无慢之心,当安忍于证悟只是第七住位而非初地之正见,当安忍于具足真见道与相见道之后始能通达般若别相智而入初地之正见,莫如杨、蔡、莲等人初离同修会时之妄想一悟即证佛地真如,或者妄想一悟即至初地而坚决主张真见道即是初地。若不除此慢心,此世岂唯不能升进,更将因为 大妄语而致堕落三途,绝非有智之人也!
是故,大乘所说离心、意、识者,乃是开示吾人:成就佛道之前,仍然必须修除阿赖耶识之阿赖耶性 -- 修除集藏分段生死种子之执藏性,是故《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六说:【又涅槃者名为彼岸,而彼岸者无有诸相;于彼诸相心不取著,名为涅槃。又彼岸者名无分别,于彼不起分别心故名为涅槃。又彼岸者无阿赖耶,于彼不起阿赖耶心故,名为涅槃。善男子!如是行已,名为菩萨般涅槃行。】是故真见道位之第七住菩萨,证得第八识心体时,虽然仍非阿罗汉,仍未具足证得二乘涅槃,仍须修除对于阿赖耶识心体功能之执著,仍须修除对于阿赖耶识所生起之种种世间法相之执著,方是亲证有余、无余涅槃者,即是灭阿赖耶、舍阿赖耶识之人也,此时则改阿赖耶识之名为异熟识,已经毕竟不起阿赖耶识心行故,名为证得有余涅槃。如是证已,然不取灭,继续进修佛道,而仍非佛地之究竟涅槃,仍有异熟性故,仍须转进修行而言尚须离心、意、识,谓仍有异熟果之种子变易性故,仍须修除异熟无记性而转为纯善之无漏有为法性,方能显出无漏有为性之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方是真正离心意识者,方到究竟佛地;谓未成佛之前,仍有异熟无记心性故,究竟佛地之心、意、识绝无异熟性及无记性故,是纯善性故。
若能通达般若别相智者,即是初地入地心位;若能进修而通达增上慧学之百法明门时,则能了知诸地之地相,此时已至初地满心位,则有能力断尽最后一分思惑,而不起念欲断;自知不应取证无余涅槃,当起受生愿,留此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自利利他,由是缘故《说无垢称经》〈菩萨行品第十一〉云:【云何菩萨不住无为?谓诸菩萨虽行于空,而于其空不乐作证;虽行无相,而于无相不乐作证;虽行无愿,而于无愿不乐作证;虽行无作,而于无作不乐作证;虽观诸行皆悉无常,而于善根心无厌足;虽观世间一切皆苦,而于生死故意受生;虽乐观察内无有我,而不毕竟厌舍自身;虽乐观察外无有情,而常化导、心无厌倦;虽观涅槃毕竟寂静,而不毕竟堕于寂灭;虽观远离究竟安乐,而不究竟厌患身心;虽乐观察无阿赖耶,而不弃舍清白法藏;虽观诸法毕竟无生,而常荷负利众生事;虽观无漏,而于生死流转不绝;虽观无行,而行成熟诸有情事;虽观无我,而于有情不舍大悲;虽观无生,而于二乘不堕正位。】
如是经文中, 维摩诘大居士如是开示:虽然乐于观察自己已经没有阿赖耶识性存在了,而不弃舍异熟识的清白法藏;乃至成佛之后虽然观察无异熟生、无异熟性,而仍不弃舍无垢识清白法藏,永不入无余涅槃界中,继续在三界人间观察有情之应得度者,不断示现应身于人间,广度有缘之有情众生得度。由是缘故而说“虽乐观察无阿赖耶,而不弃舍清白法藏”,清白法藏者,即是无垢识心体也;佛地清净法界由此无垢识心体而显示故,四智心品等无漏有为法性亦是此无垢识心体之直接及间接所出生者故。然而清净法界及所生四智心品既然皆从无垢识心体所显所生,无垢识心体则是因地时之阿赖耶识心体,并无二心;若灭除阿赖耶识心体(实际上绝无一法可灭阿赖耶识心体),则无佛地之无垢识心体,则无清净法界,亦无四智心品,则能转依何等五法?而言“无垢识以五法为性故名法身”?
杨、蔡、莲等诸人茫于“五法为性”一语,误会清净法界一名,依自意妄想而误以为别有一心为清净法界、名为真如,是故唱说:“阿赖耶识心体从真如出生、从清净法界中出生,故是生灭法。”此说实乃堕于第九识法中,彼等完全不知此说有诸大过难以罄述,犹自振振有辞而谤我法;后因余闻其说,已先见此种种过失,乃造《八九识并存…等之种种过失》一文,预为破立以候其堕;彼等犹自不知,犹自振振有辞辩言:“我们又不曾说有第九识,他萧平实写这文章作什么?”如今彼等作此狡辩:“清净法界、真如,是出生阿赖耶识心体的法,但不是第九识。”作此说已,虽经不断辩解,却发觉处处皆被此文所局限而无出路,已经逃不出此文之规范,是故如今进退失据,不能自圆其说也。此谓彼等茫于真如唯是识性之义,茫于清净法界即是无垢识所显识上清净境界故,是故今时进退两难,一无所据。
是故,离心、意、识之真实义,一切菩萨皆须了知,不可依文解义而加以自意妄想之后,便认作真实而大胆否定正法,而为人宣说,否则若遇菩萨摩诃萨出世破邪显正以救众生时,便没遮掩处,狐狸尾巴尽皆抓在世人手中。又如同经 〈法供养品第十三〉云:【依趣于义,不依于文;依趣于智,不依于识;依趣了义所说契经,终不依于不了义说世俗经典而生执著;依趣法性,终不依于补特伽罗见有所得。如其性相悟解诸法,入无藏摄,灭阿赖耶,息除无明乃至老死,息除愁叹忧苦热恼;观察如是十二缘起,无尽引发常所引发“愿诸有情舍诸见趣”。如是名为上法供养。】即是此义也!
恐读者未知经文实义,或堕误解经意之过失中,且语译如下:【应当依循能够令人趣向真义的说法,而不依止于经文文字表面之意义;应当依循能够令人趣向菩提智之义理,而不依止于七转识之自意妄思;应当依循究竟了义的契经,终究不应依止不了义说的世俗谛的阿含部之经典而产生执著,而排斥第二与第三转法轮的究竟了义经典;应当依循能令人趣向法界真实性的法义,终究不应依止有情所见的有所得法。能够如此的转依第八识在一切法中所显示的真如性相而悟解一切法中的真如性相,进入到无一切执藏所摄的境界中,灭除掉阿赖耶体性,休息烦恼、断除无明乃至老死,休息愁忧诸苦、断除心热烦恼;观察如是十二缘起,无止尽的引发菩萨常所引发的“愿诸有情舍弃五趣邪见”。如是行者名为无上的法供养。】
若有人能在悟后如是修习观行者,即是深观般若、行深般若,是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七云:【蕴处界等三世之相所有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如所有性,是深般若波罗蜜多。】故说深般若者,乃谓亲证万法上之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不虚妄性、真如不变异性,于万法上所显示之第八识心体真如之体性皆已现观而无遗漏者,成就一切种智故得成佛。如是非唯能离意与意识境界,亦能离第八识之因地境界,超过三大无数劫之因地第八识位,方得名为真实离心、意、意识者。
第八识自体性,不论是在因地或在果地,恒住如是真如法性中;即使是在因位中之凡夫位,含藏著七识心之染污种子,然第八识心体之现行配合七识心而现起无漏有为法的运作时,却一向恒住于自体之真如法性中。由于第八识心恒住如是真如性,而第八识心体所出生之色身、七转识及一切法,皆是生灭无常故,般若诸经依如是第八识之真如性而说蕴处界等一切法空,依第八识心体之常住性而说无世间法亦无出世间法,无有漏法亦无无漏法,真如虽在世出世间一切法相上显现,而不堕世间出世间法之任何一法中故。由是缘故,《心经》依第八识心之自体性而说诸法空相;亦因是故,一切般若系列经典中,都依第八识实相心之不念性、菩萨性、无心相性、非心性,而说诸法空相。
若离第八识心体而说诸法空相,则成断灭法,同于断见外道;若冠于诸法空相所依本体之第八识心之上,别立能生第八识心体之法作为真如者,非唯离于本有之真如,非唯不能取证真实真如如之法性,更成心外求法之外道见。是故不能离于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而求真如,不应上于第八识而求真如,亦不应得少为足而依止于阿赖耶识阶段之第八识性;必须证得第八识心体之后,再离阿赖耶识性,再离异熟识性,方能发起五法,谓清净法界、四智心品,令无垢识生显五法而以五法为性,故成就佛地之法身。苟能如是证知,如是现观,如是具足圆满修证者,方是亲证佛地真如者,是名究竟离心、意、识者,即是亲证无垢识者,佛地无垢识心体以此等五法为性故名法身。
《大宝积经》〈干闼婆授记品第九〉:【无有变异真如法,但有言说无余义,无有用事及用者。】语译如下:【“永远不会有变异性的真如”一法,其实只是言说而没有其余胜妙的正法义理,也没有作用而不能成办诸事,真如也不是能作用者。】如是经文者,正谓真如亦空,唯是识之实性,为表显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清净性而假名言说为真如,为未悟众生指出一项法界中之真实相:于识体上显现清净之真如性。是故真如并无作用,亦非是能起作用者,焉能出生任何一法?更何况是出生“万法根源之阿赖耶识”?绝无是理也!必须是有作用之有为法性,方能出生他法故。然而杨、蔡、莲…等人浑不知此,更言无作用之真如具备有作用之有为性,而能出生有作用之阿赖耶识心体,如是而言纯无为之真如能起有为性而出生阿赖耶识;能出生他法者即是有为性之法故,如是之真如绝非杨、蔡、莲等人所说之纯无为法故,亦堕第九识之迷思中故。而今杨、蔡、莲等人更言别有一法非识非心,名为真如、如来藏,是纯无为之法性,而竟能出现有作用、有为法之法性,而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岂非大乘佛法中“颠倒极成”者?何以故?谓纯无为法者即无可能出生任何一法故,能出生他法者即 非无为性故。若是有智之人,于“识上所显真如法性”观之,一切法都不可得,都是唯识所生,是名究竟法无我。转依如是真如自性已,尚有佛可成耶?尚有法可言耶?尚有僧可敬耶?如是唯有无垢识自心之清净法界境界,是名佛境界,是名真实离心、意、识者,是名究竟成佛者。如是究竟成佛已,却来示现于三界中以利众生、永无穷尽。如是名为究竟真如。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正觉,电子报,8期,真假,开悟,8..........,平实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