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15期>

《真假开悟》读后心得报告 .......... 愿施居士 整理(2)

[第015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0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三)二乘无学位阿罗汉、辟支佛、大乘八地及八地以上之不退位菩萨,因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故,曰“舍阿赖耶识”,非舍第八识心体,此时之第八识心,改名异熟识。
《成唯识论》卷三:“又不动地已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虽未断尽异熟识中烦恼种子,而缘此识我见爱等不复执藏为自内我,由斯永舍阿赖耶名……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槃。” (2-1, p.102)
(四)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异熟识心体,即是将来佛地无垢识心体。此心体即是第八识心体,永恒常存,故阿赖耶识心体非生灭法。
1. 《成唯识论》卷三:“无垢识体无有舍时,利乐有情无尽时故。” (4-5, p.293)
2. 《密严经》:“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4-5, p.293)
六、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一)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1.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 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 ,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1-4, p.46)
2.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此 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 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 (1-4, p.46)
3. 《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1-4, p.51)
4. 《密严经》:“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 (1-4, p.55)
5.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 (1-4, p.54)
6.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 (4-4, p.290)
(二)由如来藏之实义,知如来藏即是第八识心;也就是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心体。
《解深密经》卷一:“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1-1, p.22)
七、阿赖耶识即是真如(心)
(一)既然有时以“真如”之名来表示第八识心体,故知阿赖耶识、异熟识即是因地真如心,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心。
1. 《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初:“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 (3-2, p.243)
2. 《入楞伽经》佛心品第四:“真如、空、实际,涅槃及法界,意身、身、心等,故我说唯心。” (3-2, p.249)
(二)由皆含藏诸不善法故,说阿赖耶识即是真如(心)。
1.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以离真如,贪等、实际等无法可说故,此义应知是名如来法密意。” (1-6, p.58)
2.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瞋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1-6, p.60)
3.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毘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又去来现在真如即蕴界处真如,又蕴界处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又染污清净真如即流转寂灭真如。” (1-6, p.62)
(三)由皆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故,说阿赖耶识即是真如(心)。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可离色法而得名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体如,彼二如法非一非异,诸佛如来如是得名,如来如实真如得名。若佛如来如实得名,彼则不失。’” (1-7, p.65)
当知,此经文所说之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净除二障后,所转变成之无垢识也。
八、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一)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恒常不断不灭。
1.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2-5, p.182)
2.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 (2-5, p.183)
3. 《入楞伽经》:“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赖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赖耶识,故有生有灭。” (2-5, p.185)
4. 《密严经》:“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知,即成佛道。” (2-5, p.186)
5.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 (2-5, p.196)
6. 《密严经》:“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4-5, p.293)
(二)阿赖耶识是能生万法之主体心,故是常住法。
1.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赖耶为依止,诸识从彼生,能起漏无漏;如海遇风缘,起种种波浪,现前作用转,无有间断时。” (2-6, p.205)
2. 《密严经》:“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 (2-6, p.213)
(三)阿赖耶识是本来而有,同于涅槃,不生不灭,故是常住法。
1. 《密严经》:“一切众生 阿赖耶识,本来而有 ;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 (2-6, p.211)
2.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梵天!入涅槃者,彼此因缘不相和合,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若不起行,是则不生;若不生者,即名涅槃。” (5-3, p.313) 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是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是本来不生者,由是可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涅槃,故是常住法。
3. 《说无垢称经》菩萨品第四:“所以者何?非一切有情不般涅槃;佛说真如为般涅槃,以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即涅槃相,故说真如为般涅槃。” (5-4, p.320)
4. 《密严经》:“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槃界,亦名法界。” (5-5, p.325)
九、“灭阿赖耶”之真义
(一)“灭阿赖耶”是断尽阿赖耶识中所有烦恼粗重,但非断舍第八识心体。《成唯识论》卷三:“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槃。” (2-1, p.103)
(二)“灭阿赖耶”是断除一切杂染,转依无间;亦即是断舍阿赖耶识心体中之二种取受性,也就是当来后有之取受性及现法中一切杂染所依之取受性。
1.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复次修观行者……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 (6-2, p.388)
2.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 (5-5, p. 323 & 6-2, p.389)
十、“离心意识”之真义
(一)二乘法中所谓之“心意识”皆是指同一意识心,即是 未来名心、过去名意、现在名识 ,与大乘法所说心、意、识的意义不同。是故“离心意识”即是远离未来、过去、现在一切意识之执著,也就是离三世意识心之我见与我执。《杂阿含经》卷第二百八十九经:“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小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 (6-3, p.394)
(二)大乘法中所谓之“心意识”乃指第八、七、六三识。是故“离心意识”即是舍离第八识心体中之阿赖耶性、异熟性,并断除意根及意识之我见与我执。
1.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六:“又彼岸者无阿赖耶,于彼不起阿赖耶心故,名为涅槃。” (6-3, p.405)
2. 《入楞伽经》总品第十八之一:“莫见惟心法,莫分别外义,住于真如观,过于心境界。” (6-3, p.420)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真假开悟,读后,心得,报告,..........,愿施,居士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