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精进之真实义(4)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5-08-10 23:3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恶取空,不理解佛陀三转法轮都是围绕八识论展开,以为三转法轮的唯识系经典所讲的万法唯识建立第八识为根本心、真实心与初转法轮的阿含部经典所讲的四大无常、苦空无我有冲突,以为二转法轮的般若系经典是把阿含部经典再深入展开,误以为般若是宣扬性空唯名,以如是见解(如应成中观派的论师们)精进度化众生,结果讲的都是兔无角论、无因论,具足断常二见;这样一天到晚在宣扬人间佛教,越努力弘扬就与佛法奂义违背得越严重,所以叫作邪精进。
双身法,西藏密宗努力弘扬双身法。从最初始的结缘灌顶、四皈依开始藏密的法义、修行都是围绕双身法展开的,为了追求即身成佛的果证却应用欲界最粗重的男女欲贪来修行,甚至著名的宗大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要求金刚弟子每日十六小时精进修行双身法。正统的出家法师如果修习双身法,则很可能走错路违犯十重戒或就地狱罪以后以为是在精进。关于藏密双身法的详细举证,读者可以在网路上搜索相关资料求证,或是请阅《狂密与真密》一书。
菩萨摩诃萨知道正精进与祁情进的分际以后,当然就能离辟邪隋进,从此以后当然就是正精进的修行者。正精进的修行者应当修正信、布施、持戒、多闻、智慧、大慈、大悲,才是正精进波罗蜜的修行者。并且对菩萨六度应当以至诚心常常努力来修行,二六时中绝不后侮,于一切善法都不会生起满足的想法,并且在所学的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都以善心、清净心来修学;这样做,不论是在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上来修,称为正精进。
身为大乘行者还应该特别注意修除声闻心态。所谓声闻心态就是除了修学佛法,对世间什么法都没兴趣了,出了家就躲到深山丛林去,只受供养而自修,根本不管众生能不能在佛法得到利益,这样的人就是声闻,不是菩萨。菩萨不厌恶世间法,菩萨身证出世间法而不坏世间法,深观世间法的过患,但不远离世间法,而且是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这与跟声闻人大不相同。
声闻偏空,他们所证的有余或无余依涅槃是要坏尽世间法,要完全灭除自己的五蕴十八界才能证得的,在声闻的修行上要先断我见,再断我执;断我执以后,世间一切事都不挂念,只想要远离世间一切事。但菩萨不然,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本住法,不需要坏灭世间法,反而可以通过在世间的历缘对境来修行增上,因此菩萨证得菩提之后不远离世间一切事,也不远离众生,常与世间生同事共处而自利利他,最后与众生成就佛道,所以菩萨也学世间法。如《法华经》言“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菩萨不因证得出世间法就坏世间法,不因为开悟了就轻视家人,不因为证悟了就看不起家中二老。所以菩萨虽证菩提,但却不坏世间法,这才是正精进。
菩萨虽然不珍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但是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应要爱惜身命。”行住坐卧中都应该注意是否如法。修菩萨行,乃至证悟了,不可恶行恶状,也不要扭扭捏捏,不要轻佻猖狂,应当如法安住,要有基本的四威仪。修善法时:心不要懈怠休息;纵使到了即将丧身舍命时,也应当如法安住;能这样依六度波罗蜜而平等的修习六种到彼岸的法门,这就是精进的因缘。
“如果是自己精勤的读诵、书写经典(当然现在不用书写而改用印刷,可以助印而达到书写的目的),进而思惟十二部经,就是‘自为法’而勤行精进,是自己本身为了证得正法而勤行精进。如果能以读诵、书写、思惟乃至亲证十二部经的法义,回转过来度化众生,让众生心得调,安住于法中,这叫作‘为他法’而勤行精进。如果是为了菩提的亲证而修菩提道:从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以及在世间安住修学世间法,加上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有空闲时修止、修观,读诵、助印十部经,还能远离贪瞋痴,这叫作‘为菩提’勤行精进。像这样用功修,都叫作正精进,正精进是六波罗蜜成就的正因。懈怠的人不可能一时之间愿意布施一切人,懈怠的人也不可能会持戒,他不能勤行精进,也不能摄心正念而安住于心不动转的境界中;他也不能忍于恶事,无法别善恶,所以我释迦牟尼佛这么说:六波罗蜜,六种到彼岸——的因就是精进。”
14、身精进与心精进
佛陀所告诫的正精进是要求佛子“摄心念定”,也就是在“至心常作”种种世间、出世间法时,要摄心,要心念专一。专一于何事呢?在《阿含经》中有六念之说,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和念天;在八正道中有正念之说,即要时时刻刻忆念着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解脱道正法,心念完全随顺着所忆念的正法,没有舍离和失念;在四念处的修行法门中要求行者时时刻刻细心从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四颠倒(指凡夫的四倒,即一、常颠倒,无常认为有常;二、乐颠倒,以苦当作乐;三、净颠倒,以不净为净;四、我颠倒,无我认为有我)。
在大乘佛法中,以当今流传最广的净土和禅宗看,无论是持名念佛还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无相念佛,乃至参究念佛、实相念佛,做功夫时都要求行者心念高度集中,念念不断念念相续,乃至净念相继、绵绵密密;而参禅看话头更是要求时时刻刻观照话头,不掉举、不昏沉。
从以上对大小乘佛法行门的举示可以看到佛法中的精进完全是着重在心行上面的,要求行者时时刻刻心不放逸,可谓是心苦行,非世人所能为。心中对于外法都无所执著,对于名利财食都无执著,对于眷属也无执著,而不是专在色身或觉知心的受苦上面来用心的。佛法中的真实苦行是世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是对于五阴的内我所,特别是对于识阴的内我所——见闻觉知性——都无所执著,断离内我所的错误识知与执著之后,只是一心作意于度化众生成就解脱果,一心作意于无我、无贪、无瞋、无痴,对世间法的五阴身及外我所、内我所,终究无所贪爱,这是心苦行,名之为心不放逸,是一切世人所不能的。由是缘故,声闻行者就不再贪爱世间的任何一法,所以能成就声闻道的苦行(精进行)。一切在家、出家菩萨则是继续在这些作意下,不断地受生于人间而利乐众生,于转依本识如来藏而生起的三轮空智慧心境下,修习种种财物布施的胜行、无畏施的胜行、正法布施的胜行;对一心作意于有惭、有愧,一心作意于般若实相智慧及一切种智的圆满,但却无妨拥有广大财富,日日处于胜妙于世人的人间五尘境界中而无丝毫的执著,心心念念都是在佛法作意下而造作种种胜行,心中终究没有一丝一毫的放逸,这才是大乘出家、在家菩萨们的苦行。这是心苦行而非身苦行,是内苦行而非外苦行,是生生世世都如此而不会改变的尽示来际的真实苦行(精进行),这才是 佛陀所认可的菩萨行,也是有智慧的您应该会认同的终极苦行(精进行)。
但对世间人所修的苦行,从佛法的角度看应该如何评价呢?乃至佛陀成佛前所示现的六念苦行又应该如何解释呢?在《长阿含 第三分裸形梵志经》中“佛告迦叶。若如来.至真出现于世。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得快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一心。乐于闲静。不放逸故。迦叶。是为戒具足。见具足。胜诸苦行。微妙第一。迦叶言。瞿昙。虽曰戒具足。见具足。过诸苦行。微妙第一。但沙门法难。婆罗门法难。佛言。迦叶。此是世间不共法。所谓沙门法.婆罗门法难。迦叶。乃至优婆夷亦能知此法。离服倮形。乃至无数方便苦役此身。但不知其心。为有恚心。为无恚心。有恨心。无恨心。有害心。无害心。若知此心者。不名沙门.婆罗门。为已不知故。沙门.婆罗门为难。”
种种世间人所修的苦行,都是佛陀所诃责的,因为都是愚人的行为,为因都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证无关。每见许多人出家以后专修苦行,然而我见都不能断除,内我所(六识见闻觉知性)的执著也不能断除,贪瞋及愚痴无一能断,正在苦行时总是心中不断攀缘于外法、五阴及种种内我所、外我所诸法,这样的苦行,即不能获得来世的世间法可爱果报,也不能获得解脱,更不能生起般若实相智慧,对苦行者自己及追随他的学法者而言,都无实义,所以, 佛陀一向诃责这种身苦行,名之为外苦行,都是无意义的劳身色身受苦而已。
世间最困难的外苦行,无过于世尊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而静坐于禅定中;但是后来发觉这样苦行的结果,都只能与定境相应,都与解脱的智慧、法界实相的智慧、一切种智的智慧完全不相应,最后还是放弃了世人都无法做到的苦行,入河沐浴后,接受牧女的乳糜供养而恢复身力,不苦不乐而参究苦因、参究因缘、参究法界实相以后,终于一夜之间成就佛道,所以苦行与成佛是无关的,与证悟三乘菩提都是无关的。若有人受持事相上的苦行而不肯捨弃,坚持到老、死,终究无法获得佛法上的实证,只是迷信外苦行的愚人罢了!
精进的四句差别
佛陀说法微妙精深,有无量无边的四句差别,对于精进一法开示也不例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佛陀开示道:“善男子!有勤精进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勤精进,有亦精进亦波罗蜜,有非精进非波罗蜜。精进非波罗蜜者:如邪精进、善事精进、声闻缘觉所有精进。有波罗蜜非精进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有亦精进亦罗蜜者: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等五波罗蜜。有非精进非罗蜜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及余善法。”
佛开示四句分别说:“善男子啊!有勤精进而不是波罗蜜,有波罗蜜但不是勤精进,有既是精进也是波罗蜜:也有非精进非波罗蜜。”
第一种的精进而不是波罗蜜,是说精进而不能到彼岸,譬如邪精进、善事精进、声闻缘觉所有精进,这三种都是精进而不能到彼岸。邪精进就是说用功的方法错了,想要成就佛菩提,就应该要证如来藏,现观如来藏的真如法性,然后进修一切种智。结果却因为受邪师误导一味在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上面用功,认为懂得缘起性空就是开悟,就成了佛菩提上的邪精进。或者像藏密学人那样跟着喇嘛们在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上面去求淫乐的至极享受境界,永远不能成就佛提道的见道,反而是在不断打造下堕三恶道的快速通道,这样精进的结果却是永远都不可能到达彼岸的,都是邪精进。
世间善事的精进,就是热心于救济大众的色身病苦,缓解大众因世间资财短缺而带来的痛苦,无怨无悔的为大众付出,却没有在佛法上有所亲证,既不断我见,也不我执,也不在佛菩提上亲证如来藏。比如各地的义工联,狮子会、爱心协会,乃至佛门中的慈济功德会。
声闻缘觉所有的精进为什么不是波罗蜜?他们明明已经解脱,为什么不是波罗蜜呢?为什么不是到彼岸?声闻与缘觉断我执了,能取无余涅槃了,却还是到彼岸;因为他们入涅槃时,七转识已经灭了,没有觉知心与意根存在了,能有谁可以到解脱的彼岸?没有圣人也没有彼岸可以到。而开悟的人在可以住在如来藏的境界中,如来藏的境界就会很清楚,他可以现前观照到自己的如来藏无生也无死,正是无余涅槃的彼岸;像这样现前这样安住,就已到彼岸;但二乘圣人入了无余涅槃时,方便说为到彼岸,其实他们蕴处界都灭尽了,不可能亲见涅槃的彼岸;当他们还活着时,彼岸是么境界?二乘圣人是不知道的,因为彼岸就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他们都不知道,所以他们有精进而没有到彼岸。
第二种是有波罗蜜而非精进。就是有到彼岸,但不是精进。譬如有因缘明心证悟了,就知道解脱的彼岸是什么境界,就是已经到了彼岸:知道彼岸就是如来藏的境界,如来藏没有生死,那就是度过生死彼岸了;可是却没有精进,五度都没有努力在修,只因为因缘好,譬如有一个人和大善识是亲朋故旧,他们交情很好,大善知识一心想要帮他开悟;可是善知识帮他开悟了以后,他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上面都不努力,悟后只是混日子、享受成果,这就是有般若波罗蜜,但没有精进。他去上课闻熏妙回来,既不思惟所闻妙法,善知识写的书也不详读,胜妙经典也不研,每天混日子,可是上课时一定会来,这叫作有波罗蜜而没有精进。
第三种,“有亦精进亦波罗蜜者”,这种人很精进,也有到彼岸。比如有人破参明心以后,广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很努力在修,就是亦精进亦波罗蜜。
第四种,“非精进非波罗蜜”,主要是说三界一切的凡夫。凡夫还没有开悟,也没有入涅槃,当然就没有到彼岸;同时凡夫往往深陷五欲之中,喜欢喧闹的生活,不喜乐于闻法、不喜乐于寂静的生活,由于五根五力尚未发起,不会努力修行六度,也许有人邀约就去听听经,回家了就忘光光了,闻法后也不去努力思维。声闻缘法中的凡夫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等种种善法,也都叫作非精、非波罗蜜,因为声闻心态、自了汉心态的关系,对六度通常都是没有努力修集的;因为没有努力修集福德资粮,无法在大乘法中破参明心,所以凡夫所修的五度及般若波罗蜜,都叫作非精进、非波罗蜜。声闻缘觉也是一样,他们纵使在世时精进修五度至修智慧,也只是声闻法中的智慧,所以不是精进也不是波罗蜜。如同弘扬应成中观的法师与居士们,努力修学佛法的结果,不但不能证如来藏而现观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也不能断我见,不能断我执,所以再怎么“精进”修都不是真的精进,也没有波罗蜜可言。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精进,真实,楔子,佛法,精进,定义,五根,五力,中的,六度,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