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精进之真实义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5-08-10 23:3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楔子
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
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
3、六度中的精进度
4、善心所中的精进
5、经论语录中的精进事例
6、精进辩与德乐止的故事
7、难陀比丘速证圣果
8、禅关策进中的祖师故事节录
9、袁州雪岩钦禅师普说
10、铁山瑷禅师普说
11、古拙禅师示众
12、精进的义理辨析
13、正精进与邪精进
14、身精进与心精进
15、精进的四句差别
16、总结 精进
17、附录
a、大乘百法明门论
b、禅关策进节录----诸经引证节略
楔子
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古圣先贤的教化下,自古以来华夏大地的儿女均崇尚精勤治业,中华民族素来也以“勤劳简朴”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灿烂的汉字文化源流中也沉淀下“发愤忘食”“焚膏继晷”“鸡鸣而起 ”、“勤能补拙”“夙兴夜寐”“韦编三绝 ”“引锥刺股”“孜孜不倦”……等无数劝励勤学的成语典故,在面向童蒙教育的《三字经》中也有“朝于斯,夕于斯”的敦敦教导。
近代的中外著名科学家也都在种种场合盛赞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如华罗庚曾总结道“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爱因斯坦也曾发表过著名的成功学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
世间法如此,佛陀所传下的出世间法,乃至世出世间法又是如何看待勤奋的呢?在佛法中通常是用“精进”来代表勤奋的。
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
“精进”一词,是梵语毗梨耶(Virya)的意译,有时也译为“勤”,意为勤修佛法,即毫不懈怠地修善止恶利益众生,是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中的进根与进力,也是大乘佛法菩萨“六度”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中的一度,更是唯识“百法明门”中善十一心所法(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中的一法。
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
通常所说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共三十七道品法,是佛陀于阿含期初转法轮时所宣讲的解脱道妙义,三十七道品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精进所属的“五根、五力”在阿含经典中有精彩的譬喻说明,如堂阁喻、树喻和候鸟喻。如在北传杂阿含666(六五四)经中,记载道“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譬如堂阁众材,栋为其首,皆依于栋,以摄持故;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经文以房屋的栋梁来比喻五根之间的关系,主梁为栋,其它支梁皆依于主梁,成为双斜面的屋顶结构。五根中以慧根为主梁(栋),以慧为首,以摄持其它四根。这说明了信根、精进根、念根及定根,没有慧根主梁摄持,是不可能成为堂阁的,见下图示意。
类似的花果树种子如果不落地,则不可能有开花结果的一天;就像一个人从来不曾听闻佛法,不知出离、不知出要,是不可能趣向解脱、涅槃道路的。因此信根之四预流支,首先要亲近善士听闻佛法,对佛法如理思惟后,产生了信心与出离的欲念,成就了对佛、法、僧、戒四不坏净,依四圣谛与八正道,法随法行的完成解脱涅槃之道。
如偈云:
信地为根基 四谛慧日照 八道甘露水 时时勤浇灌 身心法常念 四禅定苗身
所作不唐捐 幼苗成幢树 如因陀罗柱 八风吹不动 四双与八辈 三七道所成
日种之所说 宝山勿空回
每年从秋入冬,北方大批成群候鸟,皆会迁往飞向南方温暖的水泽地区。如果候鸟不振翅飞越千万里程,就可能挨冻受饿死于北方冰雪之地。同样的五根中之精进根与定根两羽翼,平衡协调同时并进,以及念根为首正确引导,相信一定能够到达水乡泽国的慧根地带。
如偈云:
进定两羽翼 四念以为首 信忍风信行 航向慧泽地 远离诸欲行 身心无尘劳
展翅任翱翔 天山我独行
在五根五力之中,如果以候鸟比喻来说精进根,是属候鸟其中一羽翼;以堂阁比喻,则为栋之梁。讲过五根五力的关系,佛经、声闻圣者和菩萨的论著中是如何具体定义“精进根、精进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经文的记载。北传杂阿含659(六四七)经记载“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 ”北传杂阿含力相应678(六六六)记载“何等为精进力?谓修四正断。”
在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的《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云:“五根者: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亦尔。此五随名,即心所中各一为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缘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恶法,故名力。有说:不可倾动名根,能摧伏他名力。有说:势用增上义是根,不可屈伏义是力。若以位别: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实义:一一位中,皆具二种。此二广辩,如余处说。”
当来下生弥勒菩萨所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的《辩中边论》中卷云:“如前所说顺解脱分,既圆满已,复修五根。何位修习顺决择分?为五根位,五力位耶?颂曰:顺决择二二,在五根五力。论曰:顺决择分中,暖、顶二种,在五根位;忍、世第一法,在五力位。”
总结一下上述经论的意旨,根,是指种子,也就是功能差别。五根的力量明显显的生起了,就是五力。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后才会使精进根发起不再懈怠。当佛弟子精进修学佛法以后,精进力具足了,才会把所学正法深入思惟而理解其中的道理,才有可能念持不忘,能念持不忘时就是已有了念根;有念根而具足时,念力就出现了。念力出现以后心得决定而不再会再退失于佛道的修行了,这这就是有定根的人;有定根以以后就会不断的深入佛法中研求,他确定佛法的内容以后,再也没有人能一以扭的说法来转变他,无法再以种种巧妙言语或恐吓的手段来退转他、来他转入凡夫我见中,这就是有了定力的的人。有定力的人,表示他的慧根已经生起了,再也没有人能使他对邪慧产生认同,他已经有能力分辨义的真假与高下了,这就是慧根出现了;有了慧根以后,仍然没有能为人细说佛法;直到进修而有了别相智以后,他才能自在的为人说,这时就是有慧力的人了。
《辨中边论》中弥勒菩萨所提到的“暖、顶、忍、世第一法”即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在见道前所必须经历的“四加行”位,依《瑜伽师地论》“四加行者,谓学人依佛菩提道正修,于第一无量数劫中,善集福德资粮及智慧资粮,及修学顺解脱分已,为求能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而住于唯识性中,必须先修加行,以伏除二取,而起暖、顶、忍、世第一法;由起此四法故,说为四加行圆满,成别教六住满心菩萨;于此位中,一旦证悟自心藏识,即依六住四加行所起之顺抉择分,常住七住不退,成位不退菩萨;故知四加行之重要,能令菩萨双印二取空故。二取谓能取与所取,所取谓六尘万法,能取谓七转识(眼等六识及意根末那识);学人由修四寻思故,证得四如实智,起暖法证所取空,起顶法重观所证所取空;依前暖顶法所证所取空,而观能取心亦空,印前所取空及顺后能取空,立“印顺”名,能忍境识皆空,故名为忍。由如是现观而发如实智,双印能取所取空;从此起,心心无间,必入二乘真见道(断我见);于凡夫位及三界世间中,此为最胜之人,故名世第一法。”
寻思者,谓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之假有实无;四如实智者,谓依四寻思而观‘相、分别、正智、真如’,起于印顺二取空之智慧也。如颂言
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煖位);
义相既灭除,审观唯自想(顶位);
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下忍位),
次能取亦无(世第一法中上忍也),后镯无所得(断我见,成二乘见道)。
如是是四加行,方能断我见,成声闻初果。
名,即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依《成唯识论》卷八,定义如下:(一)表义名言,即指能诠义之音声,亦即指诠解诸法之名、句、文等,第六意识缘之,随其名言变似诸法,而薰成种子。(二)显境名言,即指能了境之心、心所法,亦即指前七识之见分等心,此等心之体虽非名言,然以其能显所了之境,故亦称为名言。
概略而言,四加行是菩萨于大乘佛菩提道见道,证悟明心前所需要完成的修证,去证实我们这个世间法上及佛法上所讲的一切“名”---我们的显境名言、表意名言--都是虚妄;再去证验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处处作主的心--这个自性也是虚妄;然后再从名、义、自性这三个法里面,将它们的差别性去加以详细的了知,亲证能取心、所取境都是无常空相,我见就断了--再也不会去认定离念灵知心的意识心是真实心了。到这里,算是四加行完成,我见已经断了,大乘别教的六住位加行才算圆满。
关于四加行的详细内容和法义,非常丰富不是一本小册子可以涵盖的,有心的读者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恭请法师大德的解读、开示。
3、六度中的精进度
六度波罗蜜相互含摄,其中“精进”一度,至为重要。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7中有一段善生菩萨与佛陀的对话“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修六波罗蜜,谁为正因?”“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已生恶法为欲坏之,未生恶法为遮不起,未生善法为令速生,已生善法为令增广,勤修精进,是名精进。如是精进即是行六波罗蜜之正因也,是勤精进能脱一切诸烦恼界。善男子!若能受三恶道苦,当知是人真实能修昆梨耶波罗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缓。””
菩萨,即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摩诃萨: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菩萨摩诃萨的名称在佛法中代表其德尊高,并且是于一切法得自在者,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说法是入地以上的菩萨,广义的说法是要明心证真不退的菩萨,即菩萨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中,七住位以上的菩萨。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精进,真实,楔子,佛法,精进,定义,五根,五力,中的,六度,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