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净土>念佛实修>禅净双修>

净土圣道(14)

[禅净双修]  发表时间: 2017-10-02 20:1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印顺法师说:“大众部说如来‘色身无边际’,也就是佛身遍满而无所不在。这是信仰的事实,受到法法平等,相涉相入思想的启发,那就佛与佛相即相入,平等无碍。也可以意解出:如来遍在众生中(众生遍在如来中),如来与众生,也相即相入而平等无碍。这样,众生身中有如来的如来藏说,在华严的无碍法界中,以象征的、譬喻的形式,渐渐的开展出来。”(<<如来藏之研究>>p.97)印顺法师之恶慧,障碍其对自心如来之正解,不知众生身中(包括印顺法师自身)之自心如来阿赖耶识与十方诸佛之佛地真如乃是各各“唯我独尊”的,非是相即相入的。《华严经》中说:“佛子!如来智慧,无相智慧,无碍智慧,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愚痴众生颠倒想覆,不知不见不生信心。”经中所说乃是印顺法师之意识心永远无法思议的,众生身中本自具足之自心如来,并非从十方诸佛如来之如来藏(于佛地应称—无垢识—佛地真如,成佛之体性已究竟圆满)分割而来,亦非相即相入的;经中所说愚痴众生颠倒想覆,不知不见此自心如来之无相、无碍智慧(如来藏能持大象、鲸豚之身,亦可持小如蚂蚁、细菌之身。体性如虚空,非物质之法,火烧不著,水亦泼不著,故说无碍),于如来之智慧无法生起信心,所说者即是如印顺、星云…法师此等恶慧者也。
又《华严经》中说:“佛身无有量,能示有量身,随其所应覩,导师如是现;佛身无处所,充满一切处,如空无边际,如是难思议。非心所行处,心不于中起,诸佛境界中,毕竟无生灭。”经中所说之“佛身”是指 佛的清净法身,不是 佛的应化身或者报身, 佛的清净法身就是第八识佛地真如无垢识—因地佛心阿赖耶识,历经三大阿僧只劫之修除有漏法种后之果地佛心。此第八识阿赖耶识乃是一切众生本各自具足且唯我独尊的,修证到佛地成为佛地真如无垢识,仍然是佛与佛各自独立;虽然第八识心之体性如虚空无有边际,但绝非是诸佛共同一个无垢识而“相即”,亦非是诸佛之佛地真如互相混合在一起而“相入”,更非是如来之第八识无垢识与众生之第八识阿赖耶、异熟识相即相入。此第八识心非是未亲证自心如来者之意识心心行所能到之处,佛地真如无垢识之境界,亦非是一般凡夫众生乃至等觉菩萨之意识心所能揣测的。现今印顺法师却以其凡夫之意识心来意解 佛之法身如虚空无有边际之境界,有所谓:“如来遍在众生中(众生遍在如来中),如来与众生,也相即相入而平等无碍。”如此荒谬之意解,有智之人不应认同,更不应随其入恶慧之数。
此等我见不断、具足恶慧之知识,非但不能令一切众生舍离诸见,却反而令随学之众生入诸恶见;非但不能令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反而令随学之众生于法界理增长愚痴;非但不能令一切众生离骄慢,反而令随学之众生增长骄慢,我见未断故,我慢、高慢、增上慢等,仗恃著我见而增长故;非但不能令众生普入法界无障碍道,反而令随学者落入我见深坑、筑起我慢高墙,远离法界无障碍道,越行越远。凡此种种,皆因恶知识之错误教导所致,因此说“要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要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
善知识者,难见难遇,此是末法之季修学圣道门时最最难行之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 佛说:“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真实之善知识绝非为表相之善知识,要能够如《华严经》中所说,令众生于菩萨道修学六度皆能成就波罗蜜;也就是能于六度之修学中,度自身之烦恼众生;能于六度之修学中,将烦恼转为菩提;能令众生普入法界无障碍道,能令随学之众生皆能亲证法界无障碍道之自心如来;能令众生去除恶慧,具足正解“法界第一因—自心如来”之因地相与果地相,于修证过程中自心如来之能变相与所变相,能令众生如理思量、如说修证;能令众生离于恶见,离于“依附我见所生之骄慢根本烦恼与随烦恼”;能令众生以般若智水消除贪瞋痴之三毒火;能建立修道次第与内涵,令众生得能依止修学而入一切智城。如此之善知识才是真实之善知识,何以故?于如此之善知识处才能令众生得一切善法,依此善知识之力,才能令众生得一切智道。
表相之善知识,譬如表相之三宝,能接引初机之学佛人,于佛之宗门教法未灭之前,仍有其存在之象征、实质意义;吾人对于表相三宝之恭敬,即是对如来之恭敬;惟表相三宝于领受大众恭敬之余,应注意避免毁佛正法、谤诸贤圣,谨慎护覆如来之正法,亦应遵照 佛之教诲—寻觅参访真善知识,求能听闻正法,如理思量,乃至如说修证,才能避免印顺法师纯粹研究佛法而产生谤法毁法之弊病,苟能如此,便可早日入于菩萨数中,成为 佛之真子。
佛说菩提妙果不难成,意谓“圣道门之修学并不难成就”;为何众生往往畏惧于佛菩提道之亲证?或者会误认为此末法之季没有明心见性之法?有时则认为只有出家之表相三宝才是真善知识,都是因为正知正见不具足,以及情执深重的缘故,因此而应验了“真善知识实难遇”之佛语。未遇真实善知识,即无法听闻正法,无法如理思量而如说修证,此是于娑婆修学圣道门之最难处。
然而如何是圣道门速行之便?于 释迦牟尼佛刹,南瞻部洲地球之台北,实际上已有 佛之正法在弘传;此正法眼藏,透过书籍之流通,已有大陆及美加、东欧、东南亚地区众多学人欢喜信受,并精进依著书中之知见与次第而自修。传法善知识为正觉同修会之导师:恩师 平实居士。在恩师真实善知识处所,台湾宝岛北中南及东西部之学人,得能于禅净双修班之课程中修学菩萨六度而得波罗蜜,并能依相似般若知见除去恶慧之见解;于修学般若波罗蜜时并增修四加行之观行,亦能舍离诸见而不落于我见中,乃至以无相忆佛拜佛之动中功夫及正确之看话头知见,参究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于 佛菩萨之护念下而现前亲证自心如来之般若正观,亲证实相般若,由此而入法界无障碍道。恩师 平实居士更以经教圣言量及亲证之证量,提携座下已证自心如来之弟子们,修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期能让座下弟子快速消除我执习气,增长道种智,往初地之果位迈进。如此而得以灭诸烦恼之现行与习气,更令学人得至一切智城。发大心之人,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之绵密功夫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在一念相应时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五浊恶世之多分或少分净土相,并亲证世界如幻观而得多分或少分之解脱受用。我等能值遇真实善知识,能于善知识处所得一切善法,依著善知识之力而得一切智道,已现前领受到《华严经》中所说:“善知识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之因。”善知识虽难见难遇,然而我等如今已见已遇,并已亲随修学而听闻正法、如理思量并如说修学,也领受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之佛语:“佛菩萨皆是如实语者,佛菩提道圣道门之路虽难,而因善知识之缘即能得入。”此是净土圣道“速行之便”其一。
净土圣道“速行之便”其二:学人能于善知识处,亲证自心如来;亲随善知识修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一切种智,并能如说修学,进断我执烦恼与习气,将所修学菩萨道之所有功德发愿回向往生 弥陀世尊西方极乐净土;如此持续修学不断至此生舍报时,必得上品上生于极乐国土。由于已于此世证得金刚心,必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极乐国土;由于已在此世亲见十方诸佛无差别相、法界一相之因地佛心,甫生极乐国时,得能即刻见佛,并于听闻 弥陀世尊之开示之际,当下即能信解第一义谛甚深妙法,此生于善知识所熏闻受教者皆是此第一义谛甚深之法,皆不离佛菩提道圣道门修学次第之内涵。因于己身所知障破除之程度及烦恼障伏除之多寡,于听闻 弥陀世尊所演说之妙法后,即可悟得至少初地以上之无生法忍。承 弥陀世尊之神力经须臾间即能历事十方诸佛,于诸佛前次第受记。于善知识所如此修学者,具足了 佛所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心请参前文第四章第四节之释义),同时也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者,也是修行六念发愿回向生极乐国者,是 弥陀世尊上品上生所摄受之行者。虽生于极乐国土见佛闻法,然菩萨不舍众生之悲心,当再回入娑婆承担如来家业广度有情;然回入娑婆时,由于 弥陀世尊之本愿力,行者已是初地以上之不退菩萨,亦将永不落入三恶道,此乃是于此娑婆世界依止真善知识修学净土圣道门“速行方便”之二。
净土圣道尚有“速行之便”其三:学人于善知识所纵使未能亲证自心如来—未能亲证自性弥陀—然而亲随善知识听闻诸多方等经典之解说,并能善解义趣而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深信佛道修学次第,因此深信因果而不造诽谤大乘之无间恶业,同时持续不断的修持无相忆佛拜佛而得净念相继,深深体验到所念之佛时时刻刻皆不离念佛之心,以此功德发愿回向求生极乐国,于此生舍报时,即入 弥陀世尊所摄受上品中生行者之数。上品中生于极乐国,住宿于莲苞中一夜,由于此世于善知识所,听闻熏习甚深第一义诸方等经典故,花开后所听闻 弥陀世尊之种种音声,皆能信解是在宣说第一义谛甚深妙法,经极乐国七日以后亲证自心如来,而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此得“速行之便”之上品中生行者,于极乐国莲苞中停留一个晚上,相当于娑婆世界半劫之久,当莲花开敷以后,必可遇见正觉同修会过去现在未来诸多上品上生之菩萨道友;此娑婆世界半劫时间, 释尊宗门了义正法当持续弘传,直至法道灭尽时,因此于正法法道持续弘传之际,当有诸多行者得于此娑婆依此净土圣道门之修证而上品上生极乐国土,亦函盖了以下“速行方便”第四之发大愿心及大悲心菩萨。
再者,净土圣道“速行之便”其四:学人追随于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量,并如说修学而亲证自心如来,或者更能眼见佛性,现前领受如来之恩及传法善知识之恩,为报如来之恩及善知识之恩,精进修持诸菩萨道行,勇猛不退,勤杀烦恼贼,于一切种智思惟不懈,期能减少无始无明之遮障。为感念 释迦世尊不舍娑婆世界之恩泽、为续正法之法脉、为悲悯众生因未遇真实善知识而不能得度,发愿世世于此娑婆住持正法、弘扬正法,直到法道灭尽前五十二年,护持月光菩萨于人间燃尽最后一滴法腊。如此发大愿心之菩萨,于佛菩提道之修持上看似困难(因为越是末法,人心越是险恶,邪师邪法充斥于人间,正法之弘传必定相当艰困)。然而,于此充满三毒烦恼之娑婆世界修行圣道门,却也是最容易成就福德与智慧的方所。
《大楼炭经》中 佛说:“阎浮利人,有三事胜忉利天人、焰天、兜率天、无贡高天、他化自转天人。何等为三?一者意勇猛在住,二者意勇猛修梵行,三者有勇猛意趣佛。”阎浮利(阎浮提)人即是我等所居,处于须弥山之南;南瞻部州人,与欲界天人相比:五欲粗糙、色身粗重、寿命短促、所居之山河大地不及欲界天庄严、人心险恶而造恶者多行善者少,样样都不如欲界诸天,为何 佛却说有三事胜于欲界诸天?
我等阎浮提人所居世间,虽有诸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然而众生通常是处于苦中不知苦;亦有乐处于诸苦中者,将此种世间苦视为自然而能够忍于诸苦。若众生未造五逆十恶之重罪者,舍报后大多再投胎于人间,情执特重者或生于鬼道,如此而说阎浮提人住于此世间之意志勇猛。处于诸苦泛滥的世间中, 佛之法道还在时,可从经论中或善知识之教导,而得知修学佛法之清白法与清凉法,可以对治浊恶与恼热之烦恼,甚至可以解脱于轮回之苦;因此于诸苦逼迫下而求出离,依止于善知识修学解脱道或是修学大乘佛菩提道。
在阎浮提,布施、持戒与忍辱也最容易行持;此界天灾人祸不断,总有许多众生于财物、生命发生损伤,或老弱妇孺之照顾、或教养发生困难,随处都可以方便的运用自身多余之财物,至心的、亲手去做即时的布施。由于众生于苦中不知苦,往往贪于五欲、勤求不懈,求不得之时多、顺于自意者少,因此瞋习相当顽强而处处著火;能引生自心贪习与瞋习现行之境界随时随处都有,所以容易对境练心,容易快速成就戒德;此时之持戒犹如大海中之浮囊,能护行者不于五欲海中沉沦,行者因于持戒心得清净,与佛之法道容易相应。
《无量寿经》中 世尊亦说:“……汝等于是(是字,指此娑婆世界)广殖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如佛所说,因为世间多恶而有诸苦,所以才能修世间苦之忍,也因为世间人三毒烦恼具足,才能于境界中忍于众生之恶口、骂辱甚至诽谤,更因为有此世间诸苦之缘、外恶之缘,才能迅速成就忍辱之行,所成就之布施、持戒、忍辱功德,快速于极乐国及他方诸佛国土千万倍。若处于 佛之法道灭尽时期,由于没有佛法可以引导众生离于苦难,外道法却也弥漫世间,他们也是为了想要舍离诸苦,但是由于迷于法界之理,因此多在禅定上精进用功,说法时也多在禅定上著墨,以定中之境界或定中“心行之有无”认为是常或无常,或是自以为已经证得永不坏灭者,都是想要探究一切法之实相而不可得。 佛因此而说阎浮提人意志勇猛修于梵行。
如何是阎浮提人有勇猛意趣于佛? 释迦世尊因地于宝藏如来住世时,身为海齐婆罗门,海齐婆罗门劝进了多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包括 阿弥陀佛之因地身为四天下转轮王之无量净王在内。所有大众所发之大愿皆是摄取清净佛土,而舍重结烦恼恶世,舍弃无间业及诽谤正法、非毁贤圣者;当时海齐婆罗门以大悲故,发五百大愿,愿于五浊恶世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不弃舍恶心炽盛、处于暗昧中之众生。时海齐婆罗门于发愿前起了这样一个心念:“我当于中,为后世具大悲菩萨安立愿眼,令后时乃至我逮菩提,闻我愿者,令彼亦得极未曾有。复于后时,菩萨具大悲者,令彼如是于浊佛刹大恶世时愿取菩提;法闇冥结病漂者,令救济之而作佛事,为众生说法。乃至我般涅盘后,过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佛刹中,诸佛世尊皆于菩萨众前,称誉赞叹我,为诸菩萨说我愿眼,令彼菩萨受大悲力;闻我愿者得未曾有,亦于众生发起大悲,令彼如是取菩提愿,如我今日取愿无异。彼亦如是浊刹中成三菩提,于四漂浪济脱群萌,以三乘法化度众生,乃至著涅盘道。”(《大乘悲分陀利经》)
释迦世尊不舍五浊众生之大悲愿心,于 世尊法道中得法者,皆能感念 世尊之恩德与大悲愿之浩瀚,因此于度众之因缘具足时,必定有再来菩萨出兴于世,或以潜行方式度一二有缘众生;或以游戏人间方式,不著痕迹的举大法幢、吹大法鼓,例如:丰干禅师、寒山子、拾得禅师与布袋和尚,世人往往于善知识离开后才感受到他们所开示法语之机要。由于娑婆世界有 世尊之法宝—三藏十二部经留存于世,也不断的有发大愿心之菩萨再回入娑婆,住持 世尊之正法法脉;处于诸苦之众生,因其与善知识之因缘而得听闻正法,闻法后能了知诸苦生起之因;又由于闻法后能如理思量,因此而能以思量后之信解,除去诸苦之生因;也由于能如善知识所说而修证故,能于正法思量解行后亲历佛菩提道之次第修证。更因于娑婆世界有 世尊正法之住持,善知识得能于弘扬正法、破邪显正之际广行法布施—布施之最殊胜行,随学之行者亦能广泛流通善知识所写之书籍于有缘众生,亦是随喜共行“法布施”;行者更能于此正法之大福田,以个人之劳力或财力或智力,广植福德与善根,作为成佛之道粮。如此之众生皆以 世尊之法乳与悲愿为食,皆于行持之过程中发起同于 世尊之大愿心与大悲心,因此得能受 世尊之摄受与加持,于佛菩提道法上勇猛精进得未曾有,所以 佛说“阎浮提人有勇猛意趣于佛”。
若有菩萨发愿,愿生生世世于世间住持 释尊正法,直至月光菩萨到来者,若以世间之时劫计算,距离法道灭尽尚有九千年,倘若此生能于佛菩提道上修得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者,一生以七十年计,每一世都如此世,于佛菩提道上勇猛精进,再经一百多世,受 世尊之慈悯摄受,若能于月光菩萨到来之世入初地菩萨数中,于法灭尽时舍报往生极乐世界,亦是 弥陀世尊上品上生所摄受之菩萨行者;虽于娑婆世间历经九千年,然而于极乐世界却还不到半小时,便可获得二地乃至八地之证量;于此世上品中生往生极乐世界者,于此世间九千年后,尚在花苞中等待,而于九千年后上品上生极乐世界者,已经见佛闻法悟得诸地之无生法忍,得能于诸佛前次第受记了。如此而于娑婆修学净土圣道门,乃是得“速行之便”之最上者与最殊胜者之行。
  第五章 圣道门与净土门互相含摄 第二节 净土法门行门之易行与速行
对于一般净土法门之修学者而言,主要在持念佛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一法,小乘法中摄于六念法门中;于大乘法中,则有较深入广泛之义理弘传。念佛者,入门首要为三归依,归依于世间三宝,亦归依于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接著要发四宏誓愿,再来就是念佛之行门(初入门者皆以称念 阿弥陀佛之名号为主)。如此已经是初具大乘念佛行者之基本条件了,何故如是说?《大方等大集经》中 佛说:“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复有一法,明信业果。复有一法,观十二缘。复有一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乐修大慈。复有一法,谓不退失菩提之心。复有一法,所谓念佛。”发了四宏誓愿即是初发菩提心,受三归依时,依佛世规矩,通常也会受五戒;受持五戒、称念佛名,即是修不放逸法;所以如 佛所说,修学净土法门者,其实也是入于大乘法中了。大乘乃是最为广大、于诸众生无所罣碍、一切智善根之根本,于发四宏誓愿之当下,已经于广大无罣碍之菩提心种下善根;若非是大乘法所摄,为何 弥陀世尊于摄受三辈九品众生往生极乐国时,唯独不摄受谤大乘经、诽谤正法者?其中之缘由已经相当清楚了。因此,净土法门之修学者不可局限于自己之心量,不可贬低自己之根器,不可局限自己之修学法门。
既然入了大乘,就要能够行于大乘之行,今时之大乘行则以念佛之行持最为普遍;其中又以称念 阿弥陀佛名号者为多,念佛法会、佛七法会乃是各道场经常举办之共修法事。念佛共修法会何以是佛七?而不是佛三、佛五?《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佛说:“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念佛之人要先听闻无量寿佛的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及不可思议极乐世界功德庄严;善知识于解说此诸功德时,必定要先讲述 无量寿佛之因地所发之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愿,再解说 无量寿佛如何于无量数劫中,为成就其大愿与佛国而勇猛精进地行菩萨行,于诸多菩萨行中庄严国土、庄严众生,摄受国土、摄受众生,终能究竟圆满 无量寿佛之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与极乐国土之功德庄严。整个解说的过程就已经函盖了大乘圣道门之概要与行持精神,行者于听闻以后应如理思惟之;而于思惟以后,心中生起景仰与正信之胜解,及愿生 无量寿佛极乐国土之意乐;进而连续一日一夜系念 阿弥陀佛之功德,系念 弥陀名号及国土功德庄严之不可思议;或者连续两日夜,甚至于连续七日夜系念思惟; 佛说能如此系念而心意不乱者,即能得 弥陀世尊摄受接引往生于极乐国。此处并未说到要称名念佛,但同样是用功加行一整日乃至七整日。另一部《阿弥陀经》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部经则是专说要持 阿弥陀佛名号,不是系念思惟念佛。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持念名号至一心不乱,也就是要用功持名念佛一日乃至连续七日。
因此多有道场以念佛七日之方式进行共修,也多采用持名念佛方式;因为持名念佛是最容易教导,也是最容易学会的;有的道场甚至于还教导配合著持名唱诵佛号而吐气纳息,使念佛人在时而慢板、时而快板之旋律下,能够气不喘、息不憋的唱诵佛号。然而,于慢与快的交换中,口中随著佛号唱诵,或有时中断,心却没有随著口念安住于唱诵之佛号中,意识心忽而缘于心所系念之眷属,忽而缘于心所系念未解决之事件,忽而缘于自己身体酸麻之境界,忽而缘于……。所谓持名念佛,应让心随身、身不随心的情况下,或一日、或二日、或三日,乃至七日的持名念佛下,忆想 阿弥陀佛。但是多年观察下来,一般持名念佛人有多少时候意识心是专注于所唱诵的佛号上?如果意识心没有专注于所唱诵的佛号上,那是散乱心念佛,虽然身安座于道场,心却离于道场而四处攀缘于所系念之过往或未来之六尘影像;如此之念佛,若要如《阿弥陀经》所说念到一心不乱,能得此功德者又有几位呢?此种持名念佛虽然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善知识进一步的在行门上给予转折之指导,很容易就被平日之烦恼杂念牵动而不得其功。
本文标签:解脱(148)极乐世界(106)净土圣道(16)正德居士(3)本愿念佛(8) 本文关键字:净土圣道,正德居士,极乐世界,解脱,本愿念佛,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