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受持三皈>

修施、戒、忍、精进以及止观门等五门能成就四个信分(一)(4)

[受持三皈]  发表时间: 2015-07-27 12:5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但是这个甚深句义,我们有义务要让它浅显化;因为我们如果有能力而不去做,那我们就违背了菩萨心地戒的戒法,而且也违背了悲忍、慈忍,所以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藉此来广利未来进入正觉学法的佛弟子四众。就好像佛在《大般涅槃经》说:甚深微妙的佛法,佛以浅显的字句去加以说明,让它变浅而使众生容易了解。《大般涅槃经》就是这样说啊!就比如刚才跟诸位念诵的惭愧悔责经文(编案:已抽离此书而不整理进来,另行考虑放在他处印行),不都是很浅显吗?可是,虽然说是很浅显,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大般涅槃经》读过这段经文了,还是没有读懂,因为知见错了。所以当他们读到经文中说“涅浆是如来藏”,他们就弄不懂了;经中说:“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涅者不来,槃者不去;涅者不垢,槃者不净;涅者不一,槃者不异。”他们越读越胡涂:“怎么涅浆会有这么多法义?”可是你们明心之后呢:“嗨!这个很简单,嘛!反正你把两边凑上涅槃去配对,就统统正确了。”凡是有两边的法相,你都可以拿来说,譬如:“涅槃不黑、不白,涅槃不真、不假。”你都可以这么讲啊!因为涅槃就是中道性,法界之理本来如是,可是近代二百年来,都没有人正确把它讲出来。
为什么涅槃是中道性?因为涅槃就是如来藏,所以涅槃当然是中道性。可是众生读到《大般涅槃经》说:“涅槃是如来藏,如来藏是涅槃义。”就都死在句下了,都不懂啦!所以他们认为:何含是阿含、般若是般若、唯识是唯识,三个法是不能贯通的,三个法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你来到这里学法,证得如来藏之后,你会发觉:“原来阿含、般若、唯识是相通的,没有一法不通的,由这个如来藏通一切法,所以三乘菩提是一贯而相通的。”那时你就会现前看见:阿含的原始佛法虽然偏显人无我,般若虽然偏显法无我,唯识虽然偏显一切诸法无我,讲的是生当、法空所显的真如,可是从亲证如来藏而通般若的人来看,这一切法都是相通的,并无丝毫的扦格不入,都可以由这个如来藏心真如而四通八达;所以三乘菩提的差别只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却是依如来藏而一脉相通的。所以悟后回头再读《大般涅槃经》时:“啊!涅槃正是如来藏!对,嘛!我以前怎么不知道这一点?”没有错啊!这就读通了。这是悟前不论怎么读,一直百思不解的法义,自从明心以后,就开始一步一步的通达了。这就是大乘法的无生忍哪!至于无生法忍,那就得悟后修学种智很久以后才能通达的了。
二乘的无生忍,没有办法达到大乘的无生忍智慧;然而大乘的无生忍却可以悟后进修而渐渐的通达大乘的无生法忍,也可以旁通二乘的无生忍。只因为证得心真如第八识的缘故,所以就使原来深奥难解的真实义变得浅白了。可是这个真实义,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虽然说到那么白、那么浅,众生拿到经本时还是读不懂的,还是要等他明心了以后才会真的懂。
这一段论文的意思就是讲:诸经所讲的那些法句中的义理,真的是甚深、极甚深,可是这种甚深句的真实道理,你得要常常乐于观察;可是得要真的破参明心了才有能力常常乐于观察。当你还没有破参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稍作观察的,更不要说常常哪!光是有时乐于观察,你就很难作到了。因此读起经文来:字也懂,句也懂,可是就不晓得经文中的意思啦!那可就痛苦的不得了,又怎么可能乐于观察呢?既不乐于观察,就更不可能常常都乐于观察,所以一看到经文就头痛了。但是你明心了以后,就开始乐于观察了。乐于观察之后,就可以常常乐于观察,忍门就越修越好了。所以,若有佛子想要于二乘法生忍及于大乘的无生佉忍中安忍,得要从明心的见道入手,舍此以外,没有大乘的见道可言,也不可能有大乘无生法忍的修证可言。
世间忍,要依戒相和相似般若的智慧去应对,都属于忍受众生羞辱的事相;出世间忍,则是二乘的无生忍,能忍于无我、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而愿意灭掉自己;世、出世间忍,则是大乘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能忍于“万法摄归如来藏所以万法本来不生”,这才是世、出世间忍,依于此忍,就不会再有入捏盘贪。可是我们想要再补充一个忍,因为这个“忍”越到末法时越重要,叫做悲忍。由于起悲心而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并且能够长时间这样子安忍(也就是能够接受这样的观念),能够不理会众生对你的回报是如何的恶劣,那就是你已经成就悲忍了。关于这个悲忍,我们把它分为六点来说:
第一、因为悲心的缘故,所以不应该忍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你如果忍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不加以辨正,众生就会被那些人误导而走入歧途,佛法就开始在人间渐渐的灭绝了。如果你不知道某人的开示、著作、所为,是在破坏佛法,那么这个人的破法残害众生慧命,也就跟你无关。可是你明明知道某人或某一些人,他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发行流通的书籍,都是在破坏佛法,你就不应该视而不见。这一种悲心,使你能够安忍于难行、苦行的菩萨道,这就叫做悲忍。
第二、不应该忍受、接受那些在正法道场里面加以破坏的人。假使有某寺院弘传真正的佛法,但因为自己所弘传的法,和那个寺院的法师所弘传的法不同,就去加以破坏,不管是硬件上的破坏、软件上的破坏、或者言语上的破坏,全部都是在破坏正法道场。如果有人这样做,我们不应该忍受,应该起大悲心,制止这些人这样做。如果你让这些人去破坏那正法的道场,最后正法的道场不能存在,结果众生要修学真正究竟了义的法就没地方学了;你明明知道人家做的是在这样破坏正法的道场,结果你却忍下来,那你就没有悲心,这种忍就成为愚忍、褴好人的忍。所以应该为众生而起悲心,去制止这种行为,不应该忍受这种行为。有这种心,就叫悲忍。
第三、譬如看见了众生所造作的业,正是五无间罪的业,那是要下无间地狱受长劫的尤重纯苦啊!这种尤重纯苦是很可怕的!因为是受苦无间,没有一剎那间断的,而且是以广大身量而受重苦,时劫又是最长的,真不是可以轻易造作的重罪大业。当我们看见众生造作了五无间业,我们应该要起悲心去救度他们、转变他们,想办法补救,让他们赶快把大恶业转轻,或加以弥补、灭除。这种五无间罪的大恶业,一直都有人在做,并不是没有;譬如喜饶根登假借释性圆之名而花六百余万台币来登广告,坚持说意识是真实心,又骂萧平实是人妖、是骗子;这都是五无问罪啊!根本是在破坏正法!有人这么做时,我们应该要起悲心,要救他们,所以我们才会印行《菩萨正道》出来辨正,目的就是为了想要救他们,教导他们正理,让他们舍寿以前会懂得忏侮与改正,这就是大悲啊!
不要以为大慈悲都是慈眉善目的样子,譬如观世音菩萨最慈悲了,但是十一面观音,你走到祂背后去看看,那是现愤怒相的;为什么?是因为有的众生,如果不用愤怒相来示现,就无法制止他们的五无问业。所以大悲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背后那一面是示现愤怒像,用以制止众生造作五无问的恶业,这也是悲忍哪!  《菩萨正道》写出来以后,借用释性圆名义的喜饶根登刚刚看到时会很生气,但是他会努力在书中找看看有没有毛病,结果找到后来,所有经论翻出来比对过:没有毛病,人家正觉同修会写出来的书是正确的,原来是自己错了,他就产生了谤法、谤贤圣而下堕地狱的心理压力,有一天就会赶快忏侮,这样我们就救了他。这是以金刚雄猛的作略而行菩萨的大悲,这也叫做悲忍哪!因为他们犯了五无间的重罪,除了这个雄猛之相的示现,你救不了他。
第四、不应忍受众生谤佛以及诽谤大乘胜义僧。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谤法、谤贤圣的那些人。四阿含诸经中常常会看见:有时候阿罗汉会击椎——也就是打云板——打云板就是要召集所有的僧众;击椎的声音散出去以后,佛陀就以佛眼观察,就跟阿难讲:“阿难啊!某某阿罗汉今天要师子吼了!我们都去现场吧。”去到那边,等到佛一坐定,比丘僧也都集定了,那位阿罗汉就站起来说:  “某某比丘!你有没有诽谤我?谛说我是凡夫?”他们心性倒是还好,有作的人就会承认,那位比丘就站起来说:“有!”阿罗汉会三问,他会三答有,然后阿罗汉就告诉他:“你一定要当众忏悔,因为佛惜专记我为阿罗汉。”实证上,阿罗汉实证无我,怎么会说“我是阿罗汉”?他只是为那个比丘好,怕他堕地狱,因为他诽谤阿罗汉是凡夫,舍寿时就会下地狱。如果是诽谤大乘法中的胜义菩萨僧,那就更严重了;假使你看见这件事情,就应该要想办法救他们啊!如果是谤佛,那又更严重了,有因缘的时候,我们还是得要救他们。至于谤法、谤胜义僧的人,他们自己也得要自求多福。可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是得要救他们啊!如果看见众生谤佛、谤大乘胜义僧四众、谤声闻僧阿罗汉二众,或者下至诽谤凡夫僧,都应该要告诉他们,要纠正他们,让他们赶快忏侮、赶快补救。不然的话,恶业现前时是没有办法忍受的。如果我们已经看见他将来会受那个业报,而我们不愿生起悲心去救他,这就是没有悲忍。
第五、如果有人成就了十恶业的最重罪,你也证实某某人成就了十恶业的最重罪,得要想办法救他,不要让他继续再做,要让他赶快忏侮,赶快转变,赶快去补救;如果你没有这样做,那你就没有成就悲忍。如果你不能证实,不能怪罪于你;如果已经证实了,你就应该閞导他,叫他转变、补救。
第六、最后一个悲忍,是悲怜被误导的广大众生。因为末法时代有很多的名师:有名的师父,有名的老师,在误导众生,陷害众生一起堕入大妄语的地狱业中。他们不断的灌输众生邪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二念不生的觉知心、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心,觉知心只要不打妄想时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性,真如与佛性没有不同。这样不断地误导众生,使得许多众生和他们一样陷入大妄语的地狱业中。还有人不断地告诉众生:没有第八识啦、也没有第七识啦,佛说只有六识。又说:如来藏思想就是外道的神我、梵我,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样子在破坏正法。众生不知道,就因为谤法者是很有名气的大法师,著作等身,迷信大师的大名声,所以就跟着大胆误谤起正法来了,就跟着成就谤菩萨藏的地狱业了!我们知道了,就得生起悲忍,想办法来救护那些被误导了的广大佛弟子四众,让他们赶快修正邪见,赶快补救,免得舍报时来不及自救,也没有人救得了他们。
(四)如何修精进门
论文:〖云何修精进门?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当念过去无数劫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毕竟无有少分滋味。为令未来远离此苦,应勤精进、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众生。〗
讲解怎么样修精进行?前面修过布施、持戒以及修忍,接下来就得要修精进度,才能进入十住位中的第四住位。精进的意思是说,你对于布施、持戒、无生忍这三度,都得要精进修行了,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随缘而修了。修精进行,就是佛法上所讲的:“要修学各种的善法行,无一善法不修。”不但要修各种善行与善法,而且还要永远心不懈退呀!如果心懈怠了、退失了,那就不叫精进。换句话说,菩萨确实不好干,不但要修布施行,还得要不断的布施,永远都没有了期;一直到你成佛以后,还是继续布施,永远都没有了期。持戒也是一样,还是要继续严持不犯、永远不犯菩萨戒。修忍也是一样,一直到成佛时才算圆满。
成佛以后不必再修忍,是因为不管世间忍或是无生忍、无生法忍,到佛地都已经具足了,所以不必再修忍;持戒也一样,是因为佛地已究竟纯净了,所以不必再修持戒法。可是布施利益众生的事情,佛地已经具足圆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无止尽的布施?诸佛作种种布施,并不是在修布施,而是因为刚入初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所持,是被这个永无尽期的大悲愿所持,所以诸佛都是利益众生永无穷尽的,都是永不进入无余涅槃之中而作无上法施。并不是成佛了以后就每天尽只给人礼拜供养的,成佛之后还是要一天到晚利益众生的。
你们看释迦世尊成佛以后,住在佛地境界中,因为大梵天王来请佛转法轮,佛因为应允要为众生说法,就在菩提树下静坐整整七天,思索如何为众生宣说三界中的最胜法之后,才起念动身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从菩提场的正觉大塔,走路去到鹿野苑,当时走路要走多久呢?我们在一九八九年去朝礼圣地时,坐游览车从菩提伽耶到鹿野苑,整整坐了六个钟头的游览车。在那个时候都还是碎石路,时速大约四、五十公里吧!得要六个钟头才能到达,你想当年佛陀走路要走多久?想想看:人天至尊以双脚走路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你想:佛的事业好干吗?不好干欸!(那时候如果有人很聪明的发明了一辆脚踏车供佛,那个功德可就真的很大啰!我以前常常想:那时候我如果懂得发明脚踏车来供佛,岂不是太妙了吗?)你看!佛就是这样走路二、三百里,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佛并不是只坐在那边给人家供养的。成佛以后尚且要这样辛苦的利乐众生,何况我们距离成佛还远着呢!既然还没成佛,更要精进的修布施行啊!因为成佛需要很多很多的福德资粮,福德不具足圆满就没有办法成佛啊!所以在修精进门的时候,要精进的修种种善行,并且心不懈怠、心不退失。
懈怠,比如修布施行,做过一、二个月以后:“唉哟!我每天去做义工,都累死了。”心里面想着:“很累!我应该减少出去作义工的次数,多休息休息。”这个想要多休息,就是懈怠。假使是出去救济贫穷众生呢!心里面想:“每天为了救济贫穷众生,又是调查、又是送钱送米等等,好累喔!”就懈怠了。有时候就讲:  “下一周换你去吧!我想休息休息。”这就叫做懈怠。甚至于后来心里面想:“我不要再做了,真是傻瓜一个。”这就是懈怠而退转了。如果修诸善行而且心不懈怠、不退失,那就是修善法精进。
“当念过去无数劫来”,是说应该在布施时,或者布施前后,想想自己从过去的无数劫以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所以虚妄的受到许多身体上的大苦和精神上的大苦,归根究柢,到最后,其实并没有一点点的滋味可得。譬如说一神教的“圣经”讲:“你们要是笃信上帝的话,你们就要修种种善行,死后就可以出生到我的天国来当我的饭仆,享受一切快乐的五欲境界。”为了想要到天国去一早受欲界天的五欲快乐,所以就去修一切善行,修到后来死了上天国去了,去当上帝的奴仆而享受五欲;可是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过后,还是得要回到人间来受苦恼啊!或者甚至是下堕三恶道而不能回到人间当人。在欲界天将要舍报的时候,五一哀相现,心里又懊恼起来:“原来我努力的行善,求生天堂,说是永生不死,原来是骗人,原来这是不究竟的。当初为了贵求这欲界天的境界,所以冤杜受了很多的苦•,如今这欲界天的境界也享受过了,还是无常啊!以前所享受的那些快乐,现在都消失了。”当他们这样懊恼的思想时,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啊!
这是修善行,还算是好的;如果是作恶诽谤三宝,破坏正法,目的只是为了短短一世的名声与利养,因为自己的法跟人家证悟的人不一样,人家说离念灵知心只是意识,同于常见外道,心里就想:“我原来的开悟圣者身分就是因为萧平实出来说法而消失了,现在变成没有悟了,真是受不了。”为了面子与名闻利养,就去诽谤证悟的人。诽谤的结果,接下来则是“虚受一切身心大苦”。为什么叫作虚受?当他正在受的时后是很苦的,苦得不得了;正在乐受的时候,却是一下子就过去了。落到三恶道去,正在受苦的时候,其实也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啊!
也许你心里面会想:“马鸣菩萨乱讲!哪里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真的是毕竟多多有味,而且都是尤重纯苦之味。”真的是受苦啊!下了地狱受苦的时候,难道真的无有少分滋味吗?当然是很大的苦受。但是他们那时会安慰自己:“好在不是下堕无问地欢。”有时候也会让他喘息一下嘛!譬如火热地狱,好热好热,烧热不已;那些众生心里面想:“那边有树,我可以去那边乘凉。”然后就渐渐的走近那一裸数,走路的过程中还是得要继续受热苦,但是心里面至少是比较无苦的。走到树下时,暂时获得清凉而无苦,所以不像是无间地狱中的受苦无间。但是突然间,那颗绿树的叶子都变成利剑而倒勾下来,又扎进身体里面去勾住,这时才又有苦,所以跟无问地狱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它的苦受是有间断的。
因为有间断的缘故,所以心里想:“好在是无常,苦受总是会过去的。因为是无常,所以我这个痛楚总是会过去的。”所以又赶快跑开了,身体被割得浑身是伤,遍体鳞伤,心里面却会想:“痛死了!痛死了!好在无常,过一段时间它总是会痊愈的。”所以这个时候无常倒变成好的了。当那些谤佛谤法的人在地狱中受大苦的时候,是不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绝对不是!又苦又后悔,后悔死前没有好好的作各种灭罪的正行,那时心里面可真的是五味杂陈呢!那时心里才会后悔说:“我当初在人间时,为什么要为了一士的名闻利养去诽谤人家?”因为后来生起这一念善心,所以业渐渐的转轻了,渐渐转生到苦受较轻的地狱,再渐渐转生到饿鬼道,然后是畜生道,最后才又回到人间来,那真的是苦痛啊!所以,毕竟无有少分滋味,一般是从乐受来讲的。因为乐受顺心而很快的就会过去,是无常法;一日一过去了,什么再好的滋味也都没有了,也都不见了。可是苦受,同样长的时间里,会觉得时间特别长,那个时候可不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那可是毕竟五味杂陈呢!
一神教徒都不晓得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想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就杀害异教徒,来求取一神教天神的恩宠。或者为了追求这一世的幸福,所以就不择手段的造作恶业,造作恶业的目的只是追求一世中短暂的快乐;一世的短暂快乐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乐受总是很快就会过去了,苦受则往往会拉得很长),结果就要受未来世的种种痛苦,没有办法免除掉。可是当他百余劫受过苦以后,苦受也是一样的不存在了,那时也是觉得往昔无量世的苦受其实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
“为令未来远离此苦”,为了使得未来世能够远离种种苦,因为这是轮回的身心大苦。能够当人还算是不错的哩!如果是要被人家放生的鸟,那可就不好过了!就算是人家养殖场养出来的鱼,正要被放生之前,还得要待在很少的水里面跟别的鱼一起挤,还要抢着浮出水面看能不能吸到一口气,那也是很辛苦的事;等到被放生后,也还不晓得是要吃别的鱼?还是被别的鱼吃掉?这都还不晓得呢!但是不管吃别人或是被别人吃,也都是无常而会过去的,所以这些苦受,从长时间看来也真的是虚受种种的身心大苦。所以能当人,已经算是好的。但是佛弟子为了想要自己离种种身心大苦,也为了想要让众生远离种种未来世的身心大苦,所以修菩萨行的人,应该要精勤的、不生懈怠的发起大悲心,来利益一切众生。
本文标签:信分(11)信(26)戒(21)忍(17)精进(53)施(6) 本文关键字:信,信分,施,戒,忍,精进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