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省思----正富(7)
在一贯道中待太久,疑问太多、太多,卒难一一列陈,唯能删繁就简,先治根本,再裁枝叶;本若确立,枝叶无难。如今,再无可能回归一贯道;当初向点传师辞行时,点传师给我们留了一条后路—当作我们是到道外学习,而非“欺师灭祖”,自断金线,道场大门永远为我们开启……。谢谢点传师的慈悲,他朝若得开悟又奉平实导师钧命,自当归来与诸往日同修共享法筵,眼下权且安住,或许今生或许来世,只要有缘,当会再续往日法缘,祈愿尔时我等共修正法,同证菩提。
或许道亲会问我:“转依离念灵知心有什么过失?难道就不能修行成佛吗?”以末学目前的程度只能简单回答,但,相信仍有一些帮助。以前在一贯道时都教导我们,求了道以后要改毛病、去脾气,要依“自性”而修,时时“让真主人当家作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者,让真主人当家作主),如此,一路向上,即可朝著成佛目标向前迈进。但是,道亲们!如果我们真的下定决心要迈向成佛之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真主人”(如来藏)是从来不会“当家作主”的,能当家作主的其实是我们的第七识(又叫意根、末那识)。三世诸佛能够成就佛道,以及七住位明心以上诸菩萨的佛菩提道次第,都是依此“当家却从不作主”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而得以成就,从来就都不是以转依能作主的末那识(意根)而能成就。道亲们不了解八识心王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以为不必了解唯识,以免受名相所拖累,落入“文字障”里。只要有人讲唯识就觉得好复杂,不想听,没必要,只要抓住根源(本心玄关窍中真主人),依根源而修就好,又套用永嘉玄觉大师《证道歌》中的一句话,叫作“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12;然而永嘉大师的证道,的确是佛经所印可,我们点传师、老前人呢?谁为我们印可了?一贯道有那么多引据佛经印证的例证,在如今看来,其实是离念灵知心加上牵强附会后的产物,方向真的弄错了,误会真的太大了。
注12《大正藏》册48,《永嘉证道歌》卷1,页395,下21-22。
意识(第六识)及意根(第七识)都只是法界唯一真实心(法界实相如来藏)所出生的所生法,是会断灭之法,不能执持业种,意识更不能在今生舍寿时跨越到未来世去,所以祂们不是佛陀所说的真实心、金刚心,同时也不是禅宗诸大师们开悟明心的标的。凡以第六识、第七识乃至前五识为开悟标的者,皆是错悟者,皆是我见未断的凡夫,连声闻初果都未证得。这个事实从古代以来就屡见不鲜,今日尤为常态。悟错不可耻、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死不悔改,这叫慢心障道,是要耽误自己的法身慧命的。
第六识、第七识乃至前五识之所以不是转依的对象,主要是祂们不是真正的清净法,是会因业力熏习而有染污的杂染法。修行不是只有改毛病、去脾气,这叫降伏性障而不能除,因为没有转依如来藏的境界,永远不离三界生死境界;降伏性障固然重要,但若不是以真实智慧的开显为前导,即转依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实性,那么再多的努力修持都是收获微小,充其量只能成为世间法上的善人,与佛道修行是沾不上边的。我们常听到“转识成智”一词,却并不真正了解它的内涵,时至今日,末学才稍稍有一些体会—开悟明心之人,转依如来藏成功之后,第六识将得到下品妙观察智,第七识得到下品平等性智。顾名思义,下品妙观察智已得真实观察的少分,不是纯粹如凡夫的虚妄想象坚固执著;下品平等性智已得真实平等的少分,不再纯如凡夫的依于诸慢的不平等心。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让真实智慧开显出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找不到法界唯一真实心,则佛菩提道的修行是无由增上的,将不断地在“外门”修行中修集福德资粮,直到有一天我们修集的福德资粮够了,才有因缘见道,从此“内门”广修,才是修行的真正开始。
道亲们!我的反覆陈词,不是在绕口令,你们看得恐怕也烦透了;其实,我只想告诉你们:“方向”真的很重要,方法还在其次。就像去高雄,开车、坐车、搭飞机、走路都可以到,但,你人在桃园就绝不能往台北走,不然你永远到不了。
以前,我在道场很少谈显化,我也不大相信,除非它明显得让我找不出任何破绽;我比较喜欢依于“理”,尤其是佛经的开示。道亲们!不要只是信,要多怀疑,怀疑、释疑之后的肯定才是可贵的,也比较接近真实,这也包括对佛经而言。当然,我们凡夫是没资格去检验佛经,但不表示我们不能合理怀疑,佛经也有造假的,中国古人说得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道亲因为太善良了,所以容易人云亦云,不求正解,有时不免穿凿附会一下。世间法上马虎一点,有时无伤大雅,但佛法的修证要实事求是,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审观一贯道道场所谓的显化,大多是说服力不足的,没有经过仔细求证的。通常是信此理者即说是,不信者即说非;而且相信的人说得头尾俱全,经过再三转述,已与事实相差甚远;若再加上有心人的催化,迷惑自在不免。所以,从今而后,但愿我诸同修道亲,多抱持怀疑态度以求真相,最后释疑才给予肯定。不要先肯定再起怀疑,先肯定之后要再怀疑也就不容易了—先入为主嘛!
还有好多、好多面向都没谈到,但是,也该停笔了,未及之处或错漏谬误之处,还请诸同修、慈悲的老师们为末学斧正。谢谢!阿弥陀佛!
佛弟子 正富 合十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深沉,省思,----,正富,离开,一贯,四年,这么,长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