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丧葬方式
今天所说的题目是:佛教的丧葬方式。
怎么样的丧葬才算是佛教佛化的?在佛法中说到:凡有出生就一定会有死亡,有生就必定会有后面的老死。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呢,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我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天。所以,丧葬的事情,是任何一个众生都避免不了的。如果我们不是进入涅槃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亡,而说“往生”—前往下一个受生的地方。
那先问问大家:大家希望以后自己要怎么样的死亡呢?家人又要怎么样处理我们的丧葬呢?我们来看看 佛的开示,怎么样是最好的死亡。
有一次,佛在只树给孤独园,祂说到,过去生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名字叫作和默,和默王多行仁爱之道,并且以佛法来治国,爱民如子。他的王国非常的大,五谷丰盛,贸易发达,所以没有天灾人祸,人寿八万岁。平时他以各种的正道——纲纪、伦理、佛法,来教导皇族大臣以及国民,并且悲悯那些因为愚痴、狂乱而堕落的人们;他以这样的慈悲来护持众生,就好像帝释天一样。和默王不但自己对于杀、盗、淫、妄种种的恶业不去违犯,而且也以这样的十善业道来教导国民。他崇信三宝,探访贤者,请求他们的教导,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也严格要求所有的皇族与大臣,一同都要遵守十善法;所以全国的国民,大家都以遵守十善法为一种光荣。
有一次,国中有一个贫穷的人,因为太穷了,没有办法,于是就跑到有钱人家去偷东西;结果一下就被人家抓起来,送到国王那边。国王就问他:“你犯下了偷盗罪吗?”这个人回答:“是的,大王。”国王又问:“那你为什么要去偷东西呢?”穷人就说:“我实在穷到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所以只好冒着这个危险去偷盗。”国王听完以后,心中怜悯这个众生,又嘉许他的诚实;并且国王觉得自己很惭愧,说:“寡人有能力让国中无有贫穷,可是我却没有做到,民众的痛苦都是起因于我啊!”所以国王就决定大赦全国,把国库中的财宝拿出来,布施给这些贫穷的国民,饥饿者给他们饮食,寒冷者给他们衣服,乃至于各种舍宅、金银、珍宝,随其所需要,统统给予。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财富减少了,但是自从他这样子广行布施、救济贫苦之后,民众就更加的富强,国家反而更为强盛。全国在和默王的治化之下,人民渐渐的改变了他们的心性;所以天龙鬼神也都一起来随喜的帮助、护佑这个国家;因此,国中的灾害危难自然消失,家家富足,人人欢乐,当然和默王自己更是心生欢喜。这样子奉行十善业道,所以得到了五种福报:长寿,健康无病,容光焕发,仁德遍满四面八方,国境常安稳、无灾无战。最后,国王寿终之日,他就如同像一个强健之人一样,肚子吃饱了,躺到床上休息一下,就逝世往生了;并且在下一个瞬间,和默王就看到自己来到了忉利天宫,变成忉利天人了!佛就说:“各位啊!这位和默王就是我的过去世。”
然后,从这个故事里面,佛陀用祂自己前世的故事来开示我们,最好的往生死亡是什么样子。也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所以此生就会顺顺利利,少灾少祸,所求多满。往生前呢,无病无痛,甚至气力精神一如往常,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再睁开眼睛,已经往生天上,继续去享福了!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会不会希望自己也要像 佛说的这样子呢?那就要在一生当中不断的修行,累积功德、福德,就可以直接无所障碍的往生到我们下一个该去的地方。希不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呢?那就记得要依照 佛所教导的去实行喔!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对于佛弟子而言,此生结束以后,该不该还流连在这个地方不肯离去呢?不要嘛!对不对?那也就是说,各位觉得,以后当我们此生结束了,直接往生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在这个地方所留下来的这一个臭皮囊、这一把臭骨头,还重不重要呢?不重要了嘛!就好像我们穿坏了要丢的衣服,把它丢给垃圾车;到底垃圾车要把这一件旧衣服送去掩埋,还是送去火化,还是要拿去回收另作他用,我们还会在乎吗?当然也不会了嘛!既然已经是我们用不到的旧衣服了,任凭人家怎么处理都好。所以,佛教徒的丧葬仪式,大部分只是为了让家人、让亲朋好友安心用的。对于往生者真正有利益的,常常是在他们的背后,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那么,佛弟子的丧葬有什么要值得注意的呢?
第一点,也就是在生前,应该像前面 佛陀的开示,少作恶业,广行十善法,培植自己的福德功德。这都是为了未来的往生,以及未来生所作好的最好的准备。行十善法可以累积福德智慧,让我们下一生至少有生天的福德。但是,佛弟子更进一步的知道,最好能够往生净土,速得圆满道业;或者呢,发大心的菩萨愿意回入娑婆,继续来这个地方度众。所以平常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这一生自己往生以后,到底下一站要去哪个地方?比如说,如果我们想着要往生西方,那平日我们就应该依着《无量寿经》等等所说,念佛忆佛,向 弥陀世尊发愿往生西方;而不是说,平常不想这个问题,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想,那就不一定使得上力啰!
在众生接近临终之前,我们应该教导他,要向佛乞求,要向过去一切的冤亲债主忏悔,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然后并且也回向自己能够往生,往生到西方净土。家人们也可以帮助这一位菩萨来作忏悔以及诸种回向,但是别人所帮忙的,总是不如他自己来做的实在。在病人即将往生之前,要常常提醒他,想起佛菩萨,想起 阿弥陀佛以及西方净土的殊胜。
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告诉他:放下这一切,不要再去计较,不要再去思考,包括要连自己都应该要放下!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外面很多错误的善知识,总是不断地要我们把握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要了了分明;但是这一些都是意识心的境界。在我们即将往生的时候,各种的器官,包括了五根—眼耳鼻舌身,都会一一的损坏,而渐渐地失去功能;意识又被叫作五俱意识,祂也会跟着一起散坏消失;所以,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想要把握自己,那是不可能的,是错误的想法。从一个人断气到中阴身的现起,中间的过程是属于甚深的种智,在这儿我们就不多说明。
亡者在断气之前,亲朋好友可以帮忙他,轻声地为他助念 弥陀圣号;断气之后继续助念,声音不需要太大;如果能由亡者的至亲来助念,那是更好。尽量不要去动他,如果是在医院的话,可以把他推到助念房,为他助念八个小时。在这八个小时当中,有很大的学问,我们不懂也没有关系,就是为他助念,为他回向,祈请西方三圣加持亡者。那如果因缘好的话呢,可以来正觉讲堂拿正觉公奠文,定时念给亡者听。这个时候,要赞叹亡者,要赞叹他一生辛苦的功劳,一切都很圆满,一切都不需要他再操心了,要他一心念着佛,跟着佛菩萨走,这样子对亡者会有很大的利益。断气的八个小时之内,不要去乱动他的身体,更不需要为他什么擦身体、洗澡、换衣服等等,都不需要。也不要让那些亲眷们来哭哭啼啼、吵吵闹闹;如果有人在吵闹哭泣的,最好请他先到外面休息。如果这一位亡者生前有仇人怨敌,这个时候呢也不适合他们来到亡者的身边。
至于助念八个小时之后,后面的丧葬仪式那就不是非常要紧。大致上我们可以依着几个原则来进行。第一个,要记得多作福德善业,回向给这个亡者。第二,一切力求简单,不需要依照世间凡人的仪式,不用去什么烧金、烧纸,更不要烧什么纸房子、纸人,这些东西都不需要。第三,可以设简单的灵位,每天依着因缘,多次对亡者开示。由于人死后的中阴身,他是食香,所以要烧好一点的香,跟他开示沟通;也可以供一些亡者生前爱吃的这一些素食啦、点心啦等等,这是可以的。第四点,中阴身如果越早往生,他的福报会比较好,往生的地方也会比较好。
在中阴身的时候,每经过一个七天,前一个中阴身就会散坏,然后下一个中阴身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最多有七次,也就是四十九天。所以,家人们可以在第一个七、第二个七……每七天一次,一直到第七个七,然后以及在后来的百日,为他广作功德回向。在亡者的中阴身阶段,要常常跟亡者沟通,意思还是一样,要告诉他:你已经这一生功德圆满,非常地殊胜,一切的事情都已经办好了,不要担心,然后应该放下心来念佛,跟着佛菩萨去下一个地方。
然后不要像世间的人,找这一些“叮叮当当、铿铿锵锵”吵死人的事情,也不适合为了亡者去杀猪、杀羊、杀鸡来宴请四方,这一些都会使得亡者增加他的这一个负担,这是不好的!然后,丧葬的仪式力求简单,并且可以利用亲朋好友聚会,或者是告别式等等的机会,为这个亡者培植福报;比如说再趁这个机会印经,或者是这个弘扬正法,把这一些经典发放给前来参加的亲友,用这个福德来回向给这位亡者。
然后丧葬的最后,适合采用火葬,比较不适合用土葬;火葬干干净净,它会使得亡者对于这个此身的执著,把它降到最低。可能大家有听过这样的事情:某某家长辈过世以后,然后就不懂,一过世就赶快把他冰到冰库里面去;当天晚上,他就回来告诉儿子女儿,他要来找衣服,他好冷,他要穿衣服!像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并不只是儿子女儿的一个幻想而已。这个部分呢,也是属于比较深的种智,我们在这边也不方便多加说明。
那火葬还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有没有听过,有些人下葬了之后,回来抱怨,抱怨说什么呢?说头痛、头痛,一直回来讲头痛。这时候赶快把墓地挖开、开棺,结果发现大树的树根长进了棺材里面,正好包住了亡者的头骨。或者有些人在长辈下葬之后,一年、两年、三年,身体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疾病,怎么治都治不好;然后有人指点,知道是丧葬出了问题;然后去开棺,结果发现水淹进来了,或者是这个棺材破掉了,等等等等,会有很多没有办法解释的怪事出现。在种智里面,我们就统一地把它说为“不可知执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希望减少这一些麻烦,并且帮助亡者,不要再继续执著这一切,让他能够更安心地到下一个地方,不要被前世所牵绊,最好的方式我们就是帮他火葬。
火葬之后呢,剩下来的这一些骨灰,可以送到庙里面去存放,或者海葬、树葬都很好。这样子呢,可以使得亡者不再去执著前世,对他以及对后代子孙,都是最好的处理。
有一些人,老人家往生之后,然后听受了外面的这一些术士,认为说要这个老人家继续能够帮助后代子孙升官发财,所以会作一些手段;比如说在地理上面,在风水上面,在这个棺木上面,作一些这个特殊的处理。这样子其实并不好,也不是佛弟子所应该作的。试想:老爸爸、老妈妈已经辛苦了一生,结果死后还要被绑住、拖住,没有办法自在地往生;还要继续地留下来,为这些不肖的子女作牛作马,我们心中作何感想?而且,这些东西如果稍微一弄不谨慎,后果一定是弊多利少。譬如说,在这几年各位可以看到,台湾一位非常有钱的人往生了,后代想尽一切办法,然后作了诸般诸般的手段,想希望老爸爸能够继续庇佑后代的子孙;结果呢,我们却会看到后代子孙接下来争产,然后彼此分裂,闹到上法庭;然后,后代子孙反而整个家运,整个事业是愈来愈走下坡。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往生了、走了,我们就不要再继续牵绊着他,为他好,也为我们自己好。这是在佛化的这一些丧葬里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总而言之,佛弟子的丧葬应当是在生前就广积福德,在他往生的时候广积福德,回向给他,这是最重要、最好的一件事情;至于其他的是一些枝微末节,一切以简单隆重就可以了。
好,我们就先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49集 佛教的丧葬方式》正伟老师主讲
- 上一篇:中峰系念法事三时全集
- 下一篇:人死后是如何投生?
推荐文章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六尘境中作主者必是意根
- 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 七识住
- 四识住
- 唯识五位百法
- 三种能变识,就是大乘唯识经典中所说的“心
- 离念灵知之非
- 五十一心所法之色法十一
- 五十一心所法之善十一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六根本烦恼
- 五十一心所法之随烦恼
- 五十一心所法之不定心所法
- 心不相应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六种无为法
- 一心前后不相应
- 破和合识
- 何为“意生身”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 什么是“法”
- 三归依戒
-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 三贤位内涵简介
- 佛教之宗派
- 何谓五利使
- 法处所摄色
- 七种慢
- 无想定
- 何谓神通
- 佛菩提道的阶段差别--三种波罗蜜多
- 三十七道品
- 《金刚经》的四句偈
- 八识心王与唯识五位百法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行十善业道
- 怎么样才算是修行八关斋戒呢?
- 三福净业之“受持三归”
- 无为法
- 四圣谛八正道真义(附经典语译)
- 实义菩萨和假名菩萨
- 菩萨--当满足信位,入初住位修学,快速增益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
- 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
- 十信位
- 具足十信位,初发菩提心
- 十回向位的如梦观
- 十行位的修行
- 十住位的修行
- 三贤位的修行,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
- 如何从明心之第七住进入初地
- 明心与初地释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
- 十地的观行与修证
- 《人间佛教》 目录 引言
- 《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离念灵知是妄心
- 现代“禅师”所传之默照禅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五逆(七逆)罪的轻重
- 神通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
-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
- 何为“意生身”
- 世间及众生的成因--三界唯心
- 佛菩提道首重开悟
- 正说无余涅槃
- 声闻简介
- 三界中的我见
- 出家弟子当学八种智慧
- 您修的到底是那个心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菩萨种性的义涵?如何发起、乃至圆满菩萨种
-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
- 修苦圣谛断我见
- 观行断三缚结
- “唯识五位”的修行
- 简述八正道
- 大白象王與他的兩位夫人
- 菩薩情
- 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
- 有想定与无想定
- 略谈无我的修持与护法
- 依靠自己的业种与业力而生活
- 何谓实相忏悔
- 忏悔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善法
- 如何灭除三障烦恼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
- 何谓三障?
- 具足十事发菩提心能坏恶业
- 劝请发大乘菩提心
- 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
- 如何种福田
- 种福田应“如法回向”
- 菩萨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
- 福田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 “布施”相略探
- 度众的智慧
- 非想非非想定
- 四禅八定之初禅与二禅
- 三贤位之习种性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十回向位的修行
-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
- 三贤位的修行,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
- 五戒释疑
- 菩萨戒的一生受或尽未来际受
- 如何获得神通
- “三界唯心”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 何谓神通
- 许愿、还愿和发愿
- 佛教与神通
-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 业障大致有哪些?如何转业或消除业障?
- 提婆达多在地狱做什么?
- 《金刚经》四句偈说什么?
-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
- 佛法中的善恶标准及善因是否会得恶果
- 在家信佛十问
- 众生共同只有一个如来藏吗?
- 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专注与修定不同
-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
-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
- 第004集 咒陀罗尼--众生欲求 历史演进
- 第005集 陀罗尼:咒语
- 第006集 恒伽达--心欣慕圣贤
- 第007集 卖身供养三宝果报
- 第008集 大光明王发菩提心
- 第009集 为母说法
- 第010集 微妙比丘尼
- 第011集 孝养父母--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 第012集 供佛功德--身贫供养品
- 第013集 孝养父母-弃老国缘
- 第014集 忍辱-忘恩负义
- 第015集 布施-智慧护眷德被众生
- 第016集 供佛功德_须曼花衣随身产缘
- 第017集 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 第018集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游正光老师主讲
- 第019集 旃阇摩暴志谤佛
- 第020集 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
- 禅宗历代传法偈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
-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 永嘉大师《证道歌》真义
-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丰干与寒山、拾得的故事
- 禅宗法脉记要
- 禅宗祖庭
-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
-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信愿行
-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孝养父母、奉事师
- 三资粮之信、愿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受持三归”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
- 关于种福田
- 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
- 无相拜佛图解
- 人死后是如何投生?
- 佛教的丧葬方式
- 如何拜佛
- 中峰系念法事三时全集
- 中峰系念法事 第一时法事
- 中峰系念法事 第二时法事
- 中峰系念法事 第三时法事
- 念佛求生净土应注意的事项
-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 皈依,你赚大了
- 为什么我们会生在减劫的时代?
- 菩萨若想结婚应该要发愿找好的眷属
- 佛陀开示有情入胎、住胎、出胎全过程
- 从十种行来观察苦圣谛
- 无始是什么意思?
- 三界世间从何而来?
- 冤冤相报何时了
- 婴灵作祟之说有根据吗?
- 萧平实掀起新判教议题的时代意义(上)
- 萧平实开创阿含禅学公案研究之先河
- 被混淆的“人天乘”与“人天道”
- 恶口的过患
- 爱欲的过患
- 生命不是化学变化合成,也不可能是上帝创造
- 宇宙的终极密码:从释迦摩尼到爱因斯坦
- 世界到底是有边,还是无边?
- “进化论”误导了整个人类!
- 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佛菩萨的悲愿
- 禅茶与八正道
- 灵修培训黑幕重重 开办涉淫谭崔课程疯狂圈
- 钟山佛教文化产业园 一个宗教文化的精神家
- 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 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 四川多处古石刻现天龙八部题材 系佛教中8种
- 塑肉身佛步骤大揭秘 3步骤实现肉身千年不腐
- 来朝阳凤凰山 瞻礼两佛真身舍利
- 我与北京佛博会
- 九层四面金碧辉煌 牛首山佛顶塔比大雁塔更
- 每日一景|佛宝古镇
- 拾忆四川佛宝古镇---川南市井民居里的飘逝
- 探秘:千年古镇,佛宝八美!
- 泰国佛教之旅的25个官方小贴士
- 泰国佛教旅游攻略+3月/4月特价
- 【旅游】宋皇家寺院大相国寺 镇寺之宝“千
- 【旅游贴士】游览寺院注意事项及佛教常识
- 旅游指南 之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 【特色旅游线路推荐】韩国寺院深度禅修体验
- 奇险壮观: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