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83期>

真假沙门(连载十)----蔡正礼老师

[第08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5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依佛圣教阐释佛教僧宝之定义
第三种外道沙门、婆罗门的见解与说法错误,系主张“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其实这就是断灭论者,也就是断见外道。他们主张一切都是无因无缘,没有因果可说。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外道邪见,如《长阿含经》卷11 记载:
佛告梵志:“或有沙门、婆罗门言:‘我无因而出。’我语彼言:‘汝等实言:本无因出耶?’彼不能报;逆来问我,我时报曰:‘或有众生无想无知,若彼众生起想,则便命终来生此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识本所生,便作是言:我本无有,今忽然有;此世间本无今有,此实余虚。’如是,梵志!沙门、婆罗门以此缘故,言无因出;唯佛知之,过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知之,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1
注1、《长阿含经》卷11 (CBETA, T01, no. 1, p. 69, c21~p. 70, a2)
上述经文中记载 佛陀对于产生“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这种主张的原因。佛陀告诉梵志修行者说,有沙门与婆罗门主张说“我是无因无缘而出生的。”佛陀问对方:“你们确实是本来无因而出生的吗?”对方不能回答;于是反问 佛陀,佛陀说:“或者有众生是生在无想天中,灭尽六识而处在无想无知的境界中。若是无想天中的众生才一生起了想,就在无想天中命终而生来人间。当他渐渐长大而剃发出家修道,因为有世间禅定三昧力的缘故,认识到自己出生的情况便这样说:‘我自己本来是不存在的,是现在这世才忽然出生而存在;现在的世间也是本来不存在,而忽然存在于现在。这是真正的事实,其他的说法都是虚妄不实的。’”
换言之,因为有无想天 2 的众生生于人间,但是他在人间所修的禅定三昧力,却只能看到相当短的时劫;因为若在无想天中不中夭的话,会有五百大劫的寿命;如果他所修的禅定三昧神通力不足以看到五百大劫以前自己存在的情况,而自己在五百大劫之内,因为在无想天中是灭尽六识而无法觉知自己在无想天中的存在,因此他便会错误地主张自己与器世间都是“本无今有”。
注2、无想天中没有六识心─意识心不存在而无觉无知─不知道自己存在。
上述经文中,佛陀说明产生“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这种错误主张的原因,就是因为古印度的婆罗门乘是实证四禅八定与五神通的境界。但是世间禅定与神通通常只能看到极短暂的时劫范围内的境界,因此有其局限性。若是执著自己所实证有限的禅定与神通境界时,便会落入错误的邪思妄想之中;当他以宿命通观察前世时,无法看到前世生在无想天中的自己,就会以为自己前世不存在,今世本无今有,成为无因生。由此可知,沙门文化的困境当中,有些人执著禅定境界而误以为具有神通才是解脱。也就是说,有些外道沙门与婆罗门以为有神通实证,就可以解脱生死。其实只靠三界有为的禅定与神通的实证,对于超越生死无常而解脱是完全无用的。例如,古时候有外道修得神通,想要透过遁入地水火风之中而避免生死无常,但最后仍然不能解脱。
如《增壹阿含经》卷23〈31 增上品〉:(四)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四梵志皆得五通,修行善法,普集一处,作是论议:“此伺命来时,不避豪强,各共隐藏,使伺命不知来处。”
尔时,一梵志飞在空中,欲得免死,然不免其死,即在空中而命终;第二梵志复入大海水底,欲得免死,即于彼命终;彼第三梵志欲得免死,入须弥山腹中,复于中死;彼第四梵志入地至金刚际,欲得免死,复即彼而命终。3
注3、《增壹阿含经》卷23〈31 增上品〉(四)(CBETA, T02, no. 125, p. 668,b14-23)
上述经文中记载,有四位外道沙门、梵志,他们因为修得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神通,并且努力在修集世间善法。但是他们却没有与解脱相应的智慧,因此执著世间的邪见,认为有索命的神只,其索命的神通是不避豪强而无人能敌的,因此只能修得神通而躲藏起来,才可以逃得过死亡的境界。所以他们认为:“无常的索命者如果来的时候,索命者是不避豪强,所以我们都不可能抵挡得住索命者的神通力。因此,只好各各运用所修的神通把自己隐藏起来,使得无常的索命者不知道我们的处所。”
其中一位外道梵志就以神通力飞到高空中隐藏,想要避免索命者索命而死亡。结果飞升于高空后,仍然不能避免死亡,最后还是在高空中命终。第二位梵志则是以神通力躲入大海水底之中躲藏,企图避免索命者的索命。结果第二位梵志还是没有办法躲避,而死于大海水底之中。第三位梵志则是以神通力遁入须弥山腹之中,结果还是逃避不了死亡的下场,而死于须弥山腹之中。第四位梵志则是以神通力遁入大地底下的金刚际处,想要避免死亡。最后还是难逃死亡的下场,于大地底下的金刚际处命终。
由此可见,即使修得五通的神通力,这些有神通的外道沙门、梵志,仍然还是“戒不具足、见不具足”。因为对于法界实相的见解错误,而有邪见的恶业,故不能获得解脱;同样的,因为对法界实相的见解错误,所以解脱的见解是不具足的; 因为对于法界实相的见解错误,也必然导致解脱方法的错误。因为众生的命终,并不是因为有神通无敌的索命神只的存在。而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而五阴皆由第八识所出生。由于生死的业种含藏于第八识心中,所以纵然梵志修得神通,然而神通力却是依前六识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寿尽命终时,前六识本身尚且不能存在,依前六识而存在的神通力如何抵挡得住第八识所显现的业报?所以,佛世时修习四禅八定与五神通的婆罗门乘,总是误以为五种神通可以抵得过生死无常。于是于四禅八定等世间禅定上用心修行,而不能在探寻出世间的解脱法与法界实相第八识的存在上用心修习智慧。换句话说,就解脱原理而言,解脱不以神通为主要的修行,而是要有解脱智慧的实证才能解脱生死。因此这类错认神通为解脱法,也是对于实相界及现象界的错解,因此导致解脱方法的错误。
从上而知,婆罗门乘虽证四禅八定与五神通,却仍然不免产生“我无因而出”、“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的断灭邪见。佛陀对于主张无因无缘的断灭见者,也指出其主张的逻辑矛盾。例如,《中阿含经》卷3〈2 业相应品〉:
(世尊告诸比丘:)“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无因无缘故。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见。所以者何?以其一切皆无因无缘故。诸贤!若一切皆无因无缘,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诸贤!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4
注4、CBETA, T01, no. 26, p. 435, b27-c9
佛陀指出“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的主张,必然也会如同尊佑信仰般地产生一切修行或行善皆无用的困境。如果“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那么一切修行者同样都无法远离杀生的罪业,乃至无法远离偷盗、邪淫、妄语与邪见等等十恶业。因为即使努力修行,结果努力修行并不能有因缘果报上的效果;在努力修行之后,杀生的罪业也会无因无缘地突然出生落到修行者身上,就像自己与器世间也是无因无缘地突然出生在眼前。既然任何生命与世间都是无因无缘而出生,那么显然修清净行也不可能获得行为清净、果报清净的结果,行善也不能获得生天享福的结果。如此便推翻行善生天及修行获得解脱的因果律则,同时也宣告自己是永远都会犯下十恶业而不能远离的邪恶之人。
如果有人主张“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那么此人必然也要否定一切内在身心受到节气所害的因果关系,或者对于自我内在的无知而修外苦行,也必然要归诸于无因无缘突然而修外苦行。因此对于应该作(如对节气的因应)或者不应该作(如不应该无知地选择自害)的种种法,就没有追求世间与出世间智慧的善法欲,也就没有善巧因应世间的智慧与出世解脱的方便智慧,只能祈求无因无缘而突然获得解脱与智慧,除此以外,则无所能为了。若是连应该作什么或者不应该作什么都失去判断的准则,即使此人有聪明才智,只要一信受无因无缘的断灭论,就必然失去与解脱相应的正念与正智,就必然成为无可救药的愚痴人,而不能获得任何修行上的利益了。
佛陀对于断灭论的主张内容能够如实了知,因为他们根本是对法界实相─有第八识存在的事实真相─有认知上的错误,因此主张无因无缘、拨无因果,因此成为断灭论的外道。不仅如此,佛陀对于超越断灭论邪见的真理,也就是法界实相及解脱正理,佛陀亦是如实了知。因为 佛陀究竟实证法界实相,因此能够以平等的第八识心来观察诸法,而实证究竟无余的解脱,故名为如来。
无因论的外道,他们主张无因无缘的断灭论,归咎真正的原因,就是否定第八识心存在的事实,因此对于实相法界的认知产生错误,成为“见不具足”的过失;因此施设种种与邪见相应的苦行与禁戒,成为“戒不具足”的过失。其实这样的案例,不仅存在于古印度的广义沙门中,乃至佛世时亦存在于佛门之中,因为也有凡夫的出家比丘执著无因无缘的断灭论邪见。例如《大般涅槃经》卷33〈12 迦叶菩萨品〉:
(佛言:)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干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我言:“痴人!苦得尼干实非罗汉,不能解了阿罗汉道。”善星复言:“何因缘故,阿罗汉人于阿罗汉而生嫉妬?”我言:“痴人!我于罗汉不生嫉妬,而汝自生恶邪见耳。”……(佛言:)“善男子!我从昔来见是善星有少善根如毛发许,终不记彼断绝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以其宣说无因、无果、无有作业,尔乃记彼永断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5
注5、CBETA, T12, no. 374, p. 561, b2-10 & p.562, a8-12
从经文记载可以知道,主张无因无缘的断灭论、无因论的邪见,最后也必然主张“众生解脱亦无因缘”。然而,矛盾的是,既然苦得尼干主张“众生解脱亦无因缘”,那么苦得尼干自称得阿罗汉果,应该也是无因无缘而得,终将于证得之后又无因无缘而失去圣果。如此,则一切众生皆不必修行求解脱,亦不必学习世间智慧或辛勤工作来谋生,一切众生皆只要在家等待无因无缘的出世解脱,以及等等无因无缘而获得世间智慧,无因无缘突然获得资财而生活,皆不必学习与工作。然而,现见世俗世间尚且必须学习、谋职与工作,依此因缘才能获得资生之财。假使有一天无因无缘而获得上述的一切以后,仍将会有一天无因无缘而突然失去所曾获得的一切。由此可知,否定第八识心的断灭论者必然也缺乏世俗的智慧,对于出世解脱的智慧就更不可能获得了。
佛世时的善星比丘不信佛语,对于 佛陀依理而说苦得尼干不是阿罗汉,善星比丘反而责怪 佛陀对苦得尼干起嫉妒心。由此可知,善星比丘完全不信佛语。虽然善星比丘不信佛语而有种种恶劣的身口意行,佛陀仍然慈悲看待善星比丘。佛陀看到善星比丘还有少许善根,因此不授记善星比丘是一阐提的断善根者;但是当善星比丘认同苦得尼干无因无缘的断灭论、无因论时,佛陀看见他已经成为具足的一阐提断善根者。因为无因无缘的无因论外道,否定第八识法界实相心,佛陀在大乘经典中说之为真如、阿赖耶识、根本识、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等种种名,在《阿含经》中说之为本心、入胎识、取阴俱识、涅槃、本际、如、识……等名。佛陀依于不同的因缘而用不同的名相指称第八识法界实相心,但是这类佛门中的无因论者,却与断见外道异口同声否定第八识存在。佛世时,佛门中有善星比丘不信佛语,时至现代,仍然有很多断见外道混入佛门成为比丘,也同样不信受经典中的佛语圣教。例如,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心与梦的解析》中说:
西藏人一般认为,中观应成派的学说是佛教哲理的最高系统,而这个派别反对有所谓根本识的存在。……至于我的立场,则是驳斥根本识的存在。瑜珈行派之所以觉得需要提出不同心识分类这种的论点,并非因为他们具有稳固的推论基础或是实验佐证,而是因为别无他法,才会提出这种论点。……然而他们想要找到某种实存、可由逻辑定义的东西,这种尝试显然徒劳无功。这是根本上的错误,当我们如同应成派一般除去这个错误,就发现没有所谓经由分析还能找到即为自我的东西。我们舍弃想要找到什么的任务,把自身当作纯粹因为约定俗成而存在的东西。6
注6、达赖喇嘛著,杨书婷、姚怡平译,《心与梦的解析》,四方书城有限公司,2004 年12 月初版,页81~85。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真假,沙门,连载,----,蔡正,老师,----,依佛,圣教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