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无尽灯>生死无常>自我>

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自我]  发表时间: 2017-07-29 13:0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一)爸爸,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述他的家族的痛苦。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习气和举动,会对周围的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的一生。
爷爷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仕途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但是因为性格刚烈,身居高位却没能长久,酗酒,常常对家人施暴,甚至对奶奶动过斧子。
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直到爷爷死去。
父母也有矛盾,常常大打出手,最后离异,分别各自组织家庭,我的朋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着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但是,奇怪的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很爱他,爷爷在去世前,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什么要求都会设法满足。
可是,幸福并没有因为家庭成员的爱而如期降临。
他对爷爷酒后发疯的童年记忆以及父母离异前上演的全武行有着深深的恐惧,真正的灾难来自父母离异之后。刚强的父亲争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又当爹又当妈地把他拉扯大,很多情节听起来挺感人的,这个朋友至今还穿着父亲亲手做的鞋垫。
父亲把这个世界上所能给予的爱都无私地给了他的儿子。
但是,有一点,小的时候,他不可以去看他的母亲。不幸的是,小孩子嘛,总是有一段对母亲格外依恋的时期,所以,常常会悄悄跑去找母亲。
父亲只要发现就会将孩子暴打一顿。
成年人应该能理解父亲的心态,刚强、不服气、与女方治气的一种心理而已。
可是孩子总是孩子,哪里会想到那么多,想妈妈了就想方设法跑去看。终于,有一次,父亲急眼了,出手太狠,把孩子给打晕了,而且,吐了血。
可能就是那一次的记忆太暴烈了,导致这个朋友三十多岁,依然没有能从这些痛苦的回忆中挣脱出来,常常地纠结、痛苦,几乎成疾。
后来,在处理另外一件跟他的童年毫无关系的事情时,他忽然掩面而泣,莫名地又提到他的童年,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才想起来,有时候他会在工作当中,在一个别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地细节上忽然很小心地问,我没有做错什么吧。
所以,与他相处要很小心,不然很无意间就会让他感觉受伤。
是啊,到底我们做错了什么?岂止是他,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互相伤害,只是我们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而已,不是说用刀子捅了别人才叫伤害,过去的某一个行为,一个语言,一个习惯,你的嘲弄、挖苦、敌视等等都会对他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就像我的这位朋友和他的父亲,明明是这样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的亲密关系,相信对他们两个人来说,再也不会有别的关系能够超越这父子两人在彼此心中的重要程度了。你不能说父亲对儿子的伤害是因为不爱,对父亲来说,这只是自己从小便习以为常的暴力举动而已,不单独针对儿子;而对儿子来说,其伤害却是如此痛入骨髓,难以疗愈。即便父亲对儿子的付出和爱再无可反驳,可依旧弥补不了父亲一次狠心下手在儿子心中所留下的伤害。
爱与伤害,似乎只能平行或让一个超越覆盖另一个,却似乎永远无法彻底替代,爱就是爱,伤害就是伤害,各有各的份量,每一种情绪经历都会在彼此心中占据无法磨灭的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位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而变得微妙复杂,爱恨交织。
 
(二)既然承认了对方的爱,为什么还要纠结于其偶尔甚至无心的伤害?
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爱,没有其他的情绪,不行吗?爱不能弥补伤害吗?或者说,既然承认了对方的爱,为什么还要纠结于其偶尔甚至无心的伤害?
想想我们是为什么而走人另一个人的世界成为亲密关系的。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是人世间最核心最紧密的关系联盟,若不是过去和今生非常深厚的缘分,可能很难成为这样亲近的关系。过去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知道,孩子投胎到一对父母那里时的情景我们也无法看到,且看今生的婚姻关系,两个陌生男女能够选择彼此而成为夫妻眷属,生儿育女,相伴一生,这是怎样的缘分?为什么你们会选择彼此?如果你在对方身上没有看到一点你所需要所渴望的东西的幻象,你还会愿意与对方一起走入婚姻吗?
这种需要,如果是物质经济的保障,权利身份的诱惑,世人可能觉得这场婚姻就是交易,结局不好也不值得怜悯;而如果这种需要是对爱的渴望,对“成为一个人眼中的唯一”这样的需求,甚至是“就想找个人可以死心塌地的对对方好”这种付出型的求索,世人可能觉得就无可厚非,甚至对之抱以美好的祝愿和支持,因为有这样一个观念在人们心中扎根,那就是“一切若是以爱的名义便无可厚非”。可是渴求爱和被爱,怀着这种意图的结合何尝不是一场交易,只是与以经济权利等利益作为考量条件的婚姻相比,后者求的是看得见的利益,前者求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利益罢了。
人都有求,走得越近的人之间,往往所求越多,期待越多,有求就必有因所求不得而生的伤害,有了伤害便有了嗔恨、恼怒、嫉妒、忿恨等等后续心理的发展,你看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是因为一件看起来非常小的事情而爆发了一场极端激烈的争执,人一旦被情绪冲昏了头脑,在极端恶劣的心境下,过去相处过程中所积藏的点滴的不快都会像决堤的洪水猛兽一样蓬勃而出,拦都拦不住,往往到事情平息下来之后,想想当时自己说的话,才觉得后悔不迭,懊悔不止,可是说出去的话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伤害已经铸下就很难轻易平复了。
 
(三)相比于伤害,人们更害怕的是孤独和被遗忘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不需要大炮导弹,不需要外敌入侵,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反而成为最难以相对、最难以放松的关系。可是,伤害并不能阻止人们继续走近对方,因为相比于伤害,人们更害怕的是孤独和被遗忘,也就是时髦的人喜欢使用的一个词“存在感”,即便是伤害,至少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好过独自一人,默默无闻,无人知晓,无人在意。所以你会看到,头一天吵得不可开交、狠得牙痒痒的两个人,各自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人,没几天功夫便又能打得火热,相交甚欢,这不是因为伤害已经弥补了,而只是因为我们不甘心就此放手,我们高呼“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一定要从他那里重获尊重、认可、肯定”,不过这或许只是给自己亲近对方所造的表面借口,背后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你伤害了我,我就要将这个被伤害者的角色进行到底,让你来收拾,让你来替我负责。”这就是亲近的两个人之间的纠缠,所以你可以看到,被伤害者继续留在伤害者身边,所作所为往往不是打起精神、改头换面,做出一个样子给对方看,而是莫名其妙的就用种种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的方式激怒对方,让对方更变本加厉的伤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越是伤害得彻骨,却越是难舍难分。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演变就是这样蹊跷!始于爱,行于纠缠,直到最后,或许一个人先死了,或许是物理距离隔开而告一段落。不过即便这样也不表示两个人之间因缘的结束,我们还有来世,还有许多世可以慢慢磨。
以上的见解或许会让你觉得泄气和悲观,其实我们说这些的目的绝不是要让你悲观,而是让你清醒的看到,顺着人性的轨迹走下去,我们能到哪里。悲观如果是要让人不再被虚假的幻相妄想蒙蔽一辈子,乃至许多辈子(事实上,我们已经被这种种妄想蒙蔽无量辈子了),而且如果这种悲观过后能够指引人们走向另一种依于真相的乐观,重拾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那么这种过渡性的悲观又有何不可呢?
 
(四)爱和伤害,就像钱币的两面
回到我们有关“爱与伤害”的主题,难道人与人之间不能只是爱吗?
不是不能,是做不到,真的做不到。爱和伤害,就像钱币的两面,你拾起了正面的爱,同时也就附带了背面的伤害。想知道原因在哪里吗?因为有“我”。谁在渴求爱?我在渴求爱。谁在感受伤害?我在感受伤害。因为想要被爱,所以走近一个人,因为带着被爱的期待在给予,所以当所求不得时,就会感觉伤害。
你给花儿浇水,你往牛奶瓶里灌奶,然后你把花儿采摘下来装扮自己的卧室,你将牛奶瓶的奶喝光,花儿不会怨你为什么照料了它却又结束了它的生命,只为了自己室内的美观;牛奶瓶也不会跟你撒娇,说你干嘛把它喂饱,旋即又夺走给它的一切,只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花儿、牛奶瓶都是无情,所谓无情就是无心,无心所以不会分别人我,不会因人我的分别而产生计较和情绪,所有的计较都是有情与有情之间的计较,是每一个被无明和贪欲烦恼所遮障的心与心之间的计较。这个能被烦恼无明所遮障的心,佛法中称之为妄心,也就是你的见闻觉知心和你处处做主的意根(类似心理学界有关潜意识心的描述),你的见闻觉知心为你精细的分别筹谋,你的意根时时刻刻想要在三界保有存在感,所以执着的带着真正的你轮回六道,苦乐更迭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你所要守护的自己,所渴求被人认同、被人爱的自己。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你无常虚妄,无常所以苦,无常所以实无真实我可言。既无我,你又在执着什么?坚守什么?
到这里为止我们所给予你的可能都是悲观的信息,你或许难以接受,宁可继续回到原来自己所建立的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体系中坚守不动,你内心深处觉得:“即便虚妄,即便痛苦,至少好玩,至少我还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如果如你所说,这个我只是虚妄,有爱就有伤害,一切都是无常苦相,那么我恐怕连第二天睁开眼睛继续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
 
(五)还要继续做那只鸵鸟吗?
的确如此,知道人生真相的人,知道有关“我”的虚妄的人,如果不进一步探求有关实相的真相,也就是佛法中有关“真心如来藏”的真相,真我的真相,那么,留给人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到凡夫的生活状态中继续当鸵鸟,即便虚妄无常,也可自得其乐,苦也认了!要么就像定性的二乘声闻缘觉人一样,由于对这个世间生起彻底的厌倦和绝望,所以在 佛陀当年开示完有关“我”的虚妄,以及有关“我”的一切都是无常不实、不可执着之后,深入观行证实 佛陀所言不虚,然后灰身泯智,远离人群,修断我见、我执,等待寿终的那一刻灭尽假我而入无余涅槃,再不来六道里任何一道受生轮回了。这就是佛法中“三乘菩提”主干里有关“解脱道”的部分。而“三乘菩提”里的重头戏却是成佛之道,最后达到佛地的不住生死轮回,也不需灭尽假我自己而永入涅槃的境界中,称之为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是我们想要与你分享的一条通往究竟解脱与觉悟的道路,这才是幸福的终点,实则是三界六道以外唯一真实可信、有望企及的幸福终点,其他一切通道,无论做人、做天人、做神仙,都是或者染在苦乐参半,苦大于乐的人间,或是染在乐极而终、必有后苦的天界,都不是可以长久安乐的无常境遇。至于因造恶业和心性本身的恶劣而堕落的下三道——地狱、饿鬼、畜生,更是苦不堪言,这三道自然不是诱惑人们贪着三界世间,不肯出离的原因,却是染在人道的我们一不小心就会遭遇的果报,所谓“常在河边走,怎会不湿鞋”,一念贪欲,一念嗔心,杀、盗、淫、妄,恶业一旦造下,死后也就沦堕了。
诚然,走这条成佛之路,誓愿做一名菩萨,这是与人这一格局的决裂,与人性的决裂,尤其是与人性中自私、计较、自我、贪染等等导致苦痛果报的染污心性的决裂,更是与人的愚痴昏昧的决裂,我们要的是菩萨的智慧清净直至佛地的“常乐我净”。别说那种境界离你太远,远非你所能及。成佛之路注定漫长艰辛,但最后的佛果却是如此胜妙,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众生最终都会走上这条成佛之路,有些人觉悟得早,便先上路了,有些人觉悟得迟,对三界的贪着,对假我的执取还太重,自然上路得晚一些,走得也慢一些。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终有一天你一定会上路,你看到这篇文章,把文章仔细的读到这里,那颗菩提种子其实已经种下,我知道我们迟早会在某一世、某一劫,或许就在今生的某一刻,于佛道上相遇,这种子你想丢弃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种子不由你的假我来决定是保存还是丢弃,这是你真我的任务和职能,你干预不了,种子一旦种下,终会发芽、长大、成熟。这其实是最好的种子,是饱含希望的种子,它所成熟的是最胜妙的果实。与其恐惧于佛道的漫长而迟迟不肯加入进来与我们无数的菩萨志士一道同行,不如现在就勇敢发起四弘誓愿,发起菩提之心,迈进成佛的队列中来。你不会失去什么。你甚至可以漫不经心、玩玩打打的边走边看(如果你目前只能如此),这条路上只有无尽的宝藏等你发掘,当你稍稍得到些微以前在世间拼命博取都媲美不了的好处利益时,你自然会勇猛精进,到你拼命要在佛道上、在佛法中攫取最殊胜的智慧宝藏的时候,那劲头一定不会亚于好莱坞大片里面为一张寻宝图而甘冒生命危险,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冒险家们了,所不同的是,冒险家们只是出于“我”对刺激性事件本身的好奇和对“我”的财物的贪婪而做的一次猎奇,而你在佛道上的勇猛精进,到那时你会感到,全为了无明苦难的众生!
 
--------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5-01-16 编辑:沐沐 
本文标签:如来藏(589)父母(39)习气(30)自我(31)婚姻(12) 本文关键字:习气,父母,婚姻,自我,如来藏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