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62期>

灭除大妄语业

[第062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1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略评一西行者的眼见佛性——
正庆居士
(连载四)
(参)、愿西于民国九十五年(2006)六月二十八日撰述
〈愿西心开见佛报告〉11:
七、体究“什么是佛性?”
六月四日(周日)恩师给数个参佛性的话头,后学选择“什么是佛性?”也给予方向:(一)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脆。(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三)出去散散步,六根门头去体会。
六月十日(周六)懿莲打佛一,恩师问怎么样?后学摇头不知道;师又再一次提示:(一)青色青光、p.81红色红光、蓝色蓝光、绿色绿光、白色白光。(二)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脆。中午到公园散步有一点点反应了,觉得两人同穿一支鞋走路,不即也不离;两人同吃一碗饭,有吃也是没吃。
───────────────────────
11一西行者辑述《常忆念佛自在解脱》一书〈第六章常忆念佛心开见佛报告?第三节佛子愿西心开见佛报告〉请见懿莲念佛会网站〈愿西心开见佛报告〉网页:http://www.inlotus.org/Bigreport/REPORT1-5.htm案:愿西95/3/5开始共修,95/6/3印证明心,95/6/24印证眼见佛性,其神速,自有佛教以来难得一见。
六月十一日(周日)埔心佛恩寺上课,恩师为一病众讲授三皈依;后学下课后,回家静坐,在静中感觉在非常宽阔的处所,里面人山人海,万头钻动,恩师在为大众讲经说法,也讲授三皈依,后学只听到恩师的声音却见不到人(心情就像流浪异乡的孤儿很害怕很慌),就寻著声音绕了数圈,从最外围到中心,遇到恩师了,紧紧依偎在身旁(此时如孤儿遇到父母,百感交集),恩师变的很高,左手拿著麦克风,右手直直垂下正好摸著后学的头顶─摩顶垂手、受忏授记。
六月十二日(周一)不管在动静之时,仍然感觉在一处静坐,那里有种种胜境,又进入体究佛性的疑情了。
六月十七日(周六)懿莲上课,恩师善巧施设,丢下一串铃当,并道:“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但因缘未到,只相应到“五蕴皆空”,又退回疑情中。
六月二十四日(周六)上课前,恩师发现后学躲在疑情里越躲越深,即用引磬在后学耳边敲三段,才体会到:(一)花开见佛悟无生。(二)非见闻觉知、不离见闻觉知。(三)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p.82上课时,恩师讲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念到“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花),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因缘,名法界缘起,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恩师又善巧施设点妆数句:(一)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二)风吹宝树千般乐,香浸池池四色花。(三)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如皓月西落,清净寂然。(四)自在在应万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五)海吞万派,水天一色;无罣无碍,自在自如。唉呀!就在这里嘛!终于相应“什么是佛性”了,频频点头,好想大笑一番,大声喊:“我找到了!”遗憾的是在上课中,不敢造次。
评论如下:
一、愿西引用祖语之疏误:愿西说“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脆”、“风吹宝树千般乐,香浸池池四色花”、“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三句话不正确,应更正为“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风吟树树千般乐,香浸池池四色花”、“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二、愿西都在看话尾,没有看话头的实际功夫,何况进一步的参话头?而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当然也就没有;不幸的是,这三者都是眼见佛性必备的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愿西事实上没有眼见佛性的时节因缘。p.83
三、愿西所谓的眼见佛性,简直是儿戏一场,连做梦都梦不到:愿西于六月四日开始向一西行者那里选了“什么是佛性”来作话头,六月十日,中午到公园散步就说有眼见佛性的一点点反应出来了,他说:“觉得两人同穿一支鞋走路,不即也不离;两人同吃一碗饭,有吃也是没吃。”对于他说这些话,套用在眼见佛性上面,笔者只能说“门儿都没有”。愿西又说他六月十一日在家里静坐中感觉处在非常宽阔的处所,里面人山人海,万头钻动,一西行者很高,摸著他的头顶──摩顶垂手、受忏授记。在六月十二日的那一天,不管在动静之时,仍然感觉在一处静坐,那里有种种胜境,此时又进入体究佛性的疑情了。在六月十七日,一西行者丢下一串铃当,并说:“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他只相应到“五蕴皆空”,又退回疑情中。
在六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一西行者用引磬在他耳边敲三段,他才体会到:花开见佛悟无生,非见闻觉知,不离见闻觉知,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后来,一西行者说:“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花),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因缘,名法界缘起,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一西行者又接著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风吹宝树千般乐,香浸池池四色花。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如皓月西落,清净寂然。自在在应万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p.84了无一物。海吞万派,水天一色;无罣无碍,自在自如。”他听到了这里,就说眼见佛性了。他说:“唉呀!就在这里嘛!终于相应‘什么是佛性’了,频频点头,好想大笑一番,大声喊:‘我找到了!’遗憾的是在上课中,不敢造次。”
笔者要问:“何谓‘终于相应什么是佛性’了?”又要再问:“何谓‘就在这里’?”三要续问:“何谓‘我找到了!’?”愿西就是以这三个说词被一西行者印证认可已经眼见佛性。实际上,他完全没有涉及到什么是眼见佛性的时节,何况能实际口说手呈眼见佛性的境界相?他在六月二十四日被一西行者印证认可已经眼见佛性,是否出于六月十一日在家静坐,在静定当中自己感觉看到一西行者向他摩顶垂手授记,而说给一西行者听,一西行者就泥于误信、迷信,误以为愿西必然是要眼见佛性的:因为愿西已经事前看到被我一西行者授记了。无论是否这样,笔者说愿西这个所谓的眼见佛性,纯粹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是极危险的,不值一哂。相劝愿西:若有心要明心、见性,修学佛菩提道的话,还得先深信因果,笃信老实修行,不要弄那些惑人耳目的言语,这样于自己才好,于一西行者也才好。在这之前,先把自己平淡下来,学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静恬适自己一番,然后重新出发,这对自己才是好的。
桃园懿莲念佛会官方网站有公开登载《指导老师:一西行者介绍》16,一西行者作此说:“恐末法众生信解而乏行证,故自称‘行者’。”又说他自己:“从小立志作‘君子’。”若是君子,不宜作大妄语事,更不宜坐弟子成大妄语业;因此,一西行者应格外正视大妄语及害人大妄语之事。孔子说“君子”有九件事,须时时思之,哪九件事呢?《论语》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中的“疑思问”之含意,就是在说:君子者,其心行,理当是智者的态度,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故而,遇有疑难,则要不耻下问;若闻有过,则知过应即时改过。此亦佛门修行之重要课题,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说到此句话,神秀(605~706)其人,可说是一位很好的模范。神秀的模范在哪里?就是在他自知没有证悟大乘法道,因此纵使他已跻身为皇帝国师了,然而仍旧一本初衷,终身未尝聚众开堂讲演佛法,默默然直到死去。p.100
────────────────────────
16懿莲念佛会“一西行者”介绍网页:http://www.inlotus.org/teacher.htm
但是也有不幸的,这个不幸,就是佛门的坏模范。这是他的弟子,叫做普寂(651~739);普寂在神秀死后,继为皇帝国师,但他却过不了虚名关,过不了他人的恭敬关,而自己僭称第七祖起来了,追尊其师神秀为禅宗正统的第六祖,大开法筵,使得当时中国北方尽归信其法,以为那是大乘法道之正宗,死后他也被皇帝追敕赐以“大照禅师”封号,大享世俗之盛名。
然而,这个虚名,换来后世的果报且暂置不论,他却换来后世佛门弟子对他的嗤之以鼻,骂其败坏佛门;不只如此,在当代,当他晚年时,便即有六祖慧能大师(638~713)的弟子神会大师(668~760)北上,对他这一等流类,极力的作摧邪显正;甚至,到后来,迫不得已,神会大师又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后来,又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撰《显宗记》,其目的,无非是“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而欲扭转世人远离神秀、普寂的邪见而回归正见的缘故。在当时极为艰难的环境中,所幸神会大师终能如愿,使得有智的佛弟子终于能够重回正见上来,譬如一代大诗人、士大夫王维(699~759)即是;他先受学于普寂十年,后遇上神会大师,即舍去原义而改学神会大师法道,这是历史惨痛的教训。是故,在这邪见横流的末法时期,吾人不可不引以为诫也!于是正庆此文也就不得不作,《正觉电子报》于此文也就不得不刊载了!(全文完)p.101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妄语,略评,一西,行者,眼见,佛性,正庆,居士,连载,愿西,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