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47期>

话清明(4)

[第047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5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士大夫王定保(公元八七○~九四一),他撰写了一部叙述唐代的贡举制度及摭拾社会轶闻的书,书名叫做《摭言》。这部书在卷六〈公荐〉中有记载杜牧,他说:“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今日,我们回顾这些历史,应该见贤思齐。是以,我们正信佛教徒,应当扬弃印顺恶邪见,整装起来,好好于佛法中精进修证,以作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真正“佐才”,以救护无法脱离印顺恶邪见的迷信信徒回归正见,佛门才能一年比一年“清明”,而吾人每年过清明节时,也可以无愧于佛。
杜牧为国、为民,并有真才实学,而且才气过人,正是国家的栋梁,真正的君王“佐才”也。世俗人、世俗事、世俗法如是,那么我们佛法中何尝不如是。佛法中真正的“佐才”,当然是必须有能为佛教正法久住、为众生法身慧命,不惜生命之菩萨精神者;又此人须有真实大乘证悟,而且是初地至等觉位的修道位菩萨,这才是真正的 释迦世尊之“佐才”,如佛教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而 平实导师座下诸亲教师则是“协助佐才”,因为他们也已是大乘证悟,已得如来正法故,并有择法眼,离诸疑惑,已是 释迦世尊所记别为菩萨位者,如《佛说大般泥洹经》卷四教示:“为如来之所记别为菩萨位,……已得正法,离诸疑惑,不‘为人说非法经书、离佛契经、世间歌颂文饰记论、畜养奴婢、非法等物’”34,佛说这是众生的“真实依”,是真实善知识也。
若欲使佛教越来越“清明”,就必须帮助更多人进入 佛所记别的菩萨位中,也就是帮助更多人证悟;那么,大乘证悟之“标的”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教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35《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教示:“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36《成唯识论》卷第三教示:“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37 圣教教示说要证悟这个法界实相心。这个法界实相心,恒常“清明”,自然而明,无有玷污,从来不生亦永不灭,无所住,法尔如是,如《大乘密严经》卷一教示:“心性本净不可思议,是诸如来微妙之藏如金在矿……。阿赖耶识虽与能熏及诸心法、乃至一切染净种子而同止住,性恒明洁。”38 此即《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教示:“本净心者,自然而乐,‘清明’而净。……心本清净,‘清明’而净。……其心无心。”39 此本净心,其心无心──无识阴等心的自性与行为,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一,翻译作“非心心”、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三,翻译作“无心相心”。若能证悟这个没有见、闻、觉、知诸心相之本来自性清净心,这个如来藏、这个第八阿赖耶识、这个法尔如是恒常“清明”的心,即由是一念慧相应,就是证悟大乘法道,而从此有了般若慧。有了般若慧,那么就能真正如实知、如实见 佛陀的如是教示:“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涅槃微妙寂静——具足种种‘常、乐、我、净’——真实功德。”40 就能真正如实知、如实见圣 玄奘菩萨《成唯识论》卷八的如是教示:“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41 就能真正如实知、如实见圣 玄奘菩萨《成唯识论》卷七的如是教示:“依识变,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说为法空;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唯识性故说为法空。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生死世俗谛)、不空(涅槃胜义谛)。”42 就能真正如实知、如实见这生死(空)与涅槃(不空)非一非异的中道义理。之后,就不会被印顺所惑乱,如印顺说的:“涅槃(圆成实性),就是离却错误的认识,通达‘无’义”43, 如此将佛、菩萨说的涅槃(圆成实性)扭说成“无”,扭说成是一切法断灭后的“空无”。
这样的人,不但不会被印顺恶邪见斨丧慧命,而且也能当释迦世尊“佐才”的“协助佐才”了,可以福荫有缘众生,指导他们修学佛法正知见,进趣佛菩提大道。
是故,劝请大家应立即扬弃这个继承自月称、宗喀巴应成派邪中观思想的印顺恶邪见,赶紧到佛教正觉同修会修学,建立佛法正知见。如若不然,不容易真正彻底远离印顺恶邪见,仍有疑故,而永远无法证悟大乘法道,故永远无法于内门修菩萨道,极易堕三恶道。佛门四众苟能如此,佛教所弘的教义自然就越来越清明了;于是未来的每年清明节,祭扫世俗祖先时,也可以祭扫心中的佛门往世先圣,而能始终都无愧于佛,就可以每年都欢喜过清明节了。最后,吾人仅以冷无烟(笔名)菩萨〈醒世〉诗与大家共勉:
菩提风光多旖旎,求法佛子如江鲫;
若无正见来作依,此路一去只多歧。
祈请大家发菩提心
祝愿大家早成佛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
-------------------------------------------------------------
1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返回原文
2杜牧在大中五年(公元八五一年)作《祭周相公文》即云:“会昌之政,柄者为谁?忿忍阴污,多逐良善。牧实忝幸,亦在遣中。”返回原文
3《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第一一○期,陈益裕著《请问杜牧,“杏花村”在哪里?》:【《安徽风物志》:“杏花村在池州(贵池县)城西,有杏林百亩,春来杏花竞放,艳如锦云。……村中有黄公酒垆,自酿美酒,以飨客商,因此酒甘醇而远近驰名。”《池州府志》:“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里许,杜牧‘借问’句即指此。”贵池位于长江南岸,县城西郊秀山门外的地方,是杏花村的故址,北濒大江,南连九华,是个山奇水秀,风景迷人的胜境。至于杜牧曾到此一游吗?很可能的说法,到过。据《江南通志》记唐武宗会昌四年,牛李党争正烈,杜牧也身受其害,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意。以他的个性,公余之暇,到城外的野店喝上几杯,借酒浇愁,是必然的事情。他那一首诗,写时正当清明前后, 春光明媚, 桃李争妍。】网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110.htm返回原文
4杜牧经常于诗作中,隐藏背后的意思,这个才是杜牧的真意所在,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表面上在说酒家中的这些歌妓们,不能了解到亡国的悔恨,隔著江水依然唱起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五八二~五八九年在位)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词,其实他是借彼景彼事而说自己。这首诗是杜牧在感慨自己被牛李党争所害,为当权之李德裕排挤,不能为国大展长才。“清明”诗的创作手法也是一样。返回原文
5杜牧《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之一段文云:“以某所见,今若以幽、并突阵之骑,酒泉教射之兵,整饰诫誓,仲夏潜发。计阴山与涿邪之远近,十不一二,校蠕蠕、回鹘之强弱,犹如虎鼠。五月节气,在中夏则热,到阴山尚寒,中国之兵,足以施展。行军于枕席之上,玩寇于掌股之中,軏轠悬瓶,汤沃晛雪,一举无频,必然之策。今冰合防秋,冰销解戍,行之已久,虏为长然,出其意外,实为上策。”返回原文
6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返回原文
7摘自传统中国文学网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columns.php?action=columns清明源起返回原文
8焚烧山林,以求得贤才。语出自南朝梁武帝时,任彦升(四六○~五○八)著《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收于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谥昭明)主编的《文选》,后世称作《昭明文选》,卷六十〈行状〉。返回原文
9《樊川文集》页154~155,2004年3月初版一刷,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发行。返回原文
10“勒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即当时景教、祆教之教徒,已经申明还俗的就有三千余人,而未表明态度的人也不在少数。但经会昌法难以后,景教也就销声匿迹了。返回原文
11《五灯会元》卷第二(CBETA, X80, no. 1565, p. 68, b6-11 // Z 2B:11, p. 41,b9-14 // R138, p. 81,b9-14)返回原文
12印顺著《平凡的一生》第二○七页、《华雨香云》第一四二页说:“我生于丙午年(印顺原注:民前六年)〔公元一九○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明前一日。”、《平凡的一生》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说:“我是七个月就出生的;第十一天,就生了一场几乎死去的病。”、《华雨香云》第二十五页,对自己长年挥之不去的病缘折磨、欲死不能,深自感叹说:“业缘未了,死何难。”返回原文
13《弘誓双月刊》,第六十期,公元二○○二年十二月发行,〈一场感人的法宴——“印顺导师思想真义”演讲过程与内容纪要〉一文。返回原文
14为使版面整齐,故后文说明只用小括号注明,而省略〔正庆案:〕字样。返回原文
15《法鼓杂志》,第一八七期,公元二○○五年七月一日发行,印顺私淑弟子法鼓山圣严法师以〈佛门星殒、人天哀悼〉一文悼念印顺说:“印顺长老以百龄高寿,舍报往生于六月四日,虽是人间佛教的损失,却是他老人家一生功德的圆满。一生坚持佛教人间化的佛陀本怀,在他早期,虽然非常孤独,但在晚年,则是此德不孤而誉满天下,我个人福薄,未曾有缘侧列于长老的门墙之下,他却是我一生学佛的指路明灯,从佛教的义理研究,到佛法的生活实践,我都是在印顺长老的大树荫下走过来的。我们法鼓山推出‘人间净土’及‘心灵环保’的世界性运动,主要的构想,也是出于人间佛教的启发。印顺长老是现代佛教的世界级伟人,堪称为‘人间佛教之父’,‘人间佛教’此一思想虽是释迦佛化世的本怀,之所以能够形成今日佛教世界的一大思潮及一大运动,则是出于印顺长老大声疾呼而来的贡献。如今他老人家的色身,已进入历史,他的智慧生命,将会与世常在,并将照亮全人类的心灵。我今以此悼念怀恩之心,祝福印顺长老早日乘愿再来。(二○○五年六月四日写于美国东初禅寺)”摘自网站:http://www.ddm.org.tw/maze/187/page1.asp返回原文
16《慈济世界》,第一五○期 , 公元二○○五年六月二十六刊登,〈慧日不陨,德风长存──加拿大分会追思印顺导师〉一文。摘自慈济基金会加拿大分会网站:http://ch.tzuchi.ca/canada/home.nsf/resourceC/k11159返回原文
17《大宝积经》卷第三十八(CBETA, T11, no. 310, p. 222, b19-23)返回原文
18慈济大爱电视台网站: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13162〈看见导师法相,落实理念精神长存〉:“纪念印顺导师,慈济大学完成第二尊铜像,继精舍的导师馆后,安座在大学慈悲喜舍的大厅里,整个过程证严上人亲自恭迎。慈济大学同时宣布成立(纪念印顺导师奖助学金),并将年年举办“纪念印顺导师佛学讲座”,提供年轻学子研究印顺导师的思想,宏扬导师在佛法上的正知正见。在赞仰三宝的佛号声中,和印顺导师一比一等身的铜像如和风般出现在慈济大学校园中。证严上人亲自恭迎,并由校长及教授们担任护法,将师公铜像安座在大学的慈悲喜舍大厅里。纪念印顺导师一生弘扬佛法的精神,并延续导师的理念与心愿,铜像安座这天,慈济大学在证严上人大力支持下,也正式宣布成立纪念印顺导师奖助学金,提供给海外有心研究佛法及第三世界穷困的年轻学子,有来台就学的机会。同时慈济大学从今年起将年年开办印顺导师纪念讲座,第一场次由导师的弟子释昭慧法师,主讲导师与人间佛教的因缘,以宏观的角度谈导师对佛教对时代的意义,让导师的正知正见得以继续推广流传。刘珍贞 邓明怡花莲报导 2007-01-24 16:57:38”返回原文
19《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八〈法界品〉(CBETA, T07, no. 220,p. 932, c6-8)返回原文
20《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十地品〉(CBETA, T10, no. 279, p. 206,c11-p. 207, a5)返回原文
21《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三经〉(CBETA, T02, no. 99, p. 40, b13-17)返回原文
22《杂阿含经》卷第二〈三十三经〉(CBETA, T02, no. 99, p. 7, c7-11)返回原文
23《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CBETA, T03, no. 172, p. 427,a15-18)返回原文
2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一十七〈空相品〉(CBETA, T07, no. 220,p. 647, b18-c6)返回原文
25《成唯识论》卷第七(CBETA, T31, no. 1585, p. 39, b11-19)返回原文
26《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法施品〉(CBETA, T08, no. 223, p. 297,a28-b14)返回原文
27《大智度论》卷第六十〈释挍量法施品〉(CBETA, T25, no. 1509, p. 486,a12-21)返回原文
28〈再议印度之佛教〉:《海潮音第二十六卷》〔第十期,页161~162〕。太虚法师于公元一九四三年八月三十日在缙云山撰作。返回原文
29《说妙法决定业障经》(CBETA, T17, no. 841, p. 912, c1-6)返回原文
30《大乘方广总持经》(CBETA, T09, no. 275, p. 379, b27-c5)返回原文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清明,杜牧,忧国,印顺,排佛,正庆,清明,时节,纷纷,上行,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