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菩提路>远惑趣道 第一辑>

法义篇(10)

[远惑趣道 第一辑]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0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能不能请《正觉电子报》解说一下:中道(声闻中道或是真正的中道)和末学所知所见(六识空,意根空,众生为空,阿罗汉空,无我成阿罗汉……)差别在哪里呢?(15-6)
答:知见本身没有办法令人发起上求佛果的心,否则众生就不需要经过多劫闻熏佛法,才能发起菩提心。菩萨发菩提心的因缘有许多种,如《优婆塞戒经》〈发菩提心品第二〉中所说:【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
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更是极其稀有难得。众生所以不能成佛,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曾听闻过佛法,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修行、不想成佛。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自然会有善知识的因缘,让他很快就证得第一义谛,成为不退转的菩萨。
如果一条牛不饿,我们没办法强迫它吃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觉得修行、成佛是必要的事,别人也没有办法强迫他修行。简单的说,您所以不能发起菩提心(不觉得成佛是一件必要的事),问题并不在知见错误,而是熏习佛法的时间还不够长。
虽然说十八界中没有常住的我,但是第八识心体则是不生不灭的,依于这个第八识心体,才能说有六凡四圣十法界。如果说成佛没有意义,那您继续当一个凡夫流转生死,难道就有意义?
众生不能证得解脱果,不能成为阿罗汉,都是因为不能断我见所致;您希望有“我”可以成为阿罗汉、成佛,那就是您无法成为阿罗汉、成为佛的症结所在。回忆一下您所读过的《金刚经》吧:【“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众生总是想要以觉知心、作主心的自我进入无余涅槃无境界的境界中,但是觉知心、作主心永远都只能住在三界法中,无法住在无余涅槃境界中的,所以 佛在阿含期中宣示:灭尽十八界的我以后(觉知心、作主心都灭尽了),才算是取证无余涅槃。阿罗汉就是断了对于十八界的执著,所以才肯死时灭掉十八界全部的自己,才能取证无余涅槃;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其实是没有十八界中的任何一界我进入涅槃的(因此说阿罗汉能入无余涅槃而没有证得无余涅槃)。阿罗汉在人间未死以前,被称为阿罗汉,就是因为断了十八界我的所有自我执著,现观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法,暂时而有,没有不生灭的自我存在,实证无我,才能称为阿罗汉。他们心中如果起了“我是阿罗汉”的想法,那就是落入我见之中了,就不能称为阿罗汉了,上面所举《金刚经》的经文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您想“有我”成为阿罗汉,那就是我见未断;而 佛是超越阿罗汉的解脱果境界的,所以 佛心中绝不会这样想:“我是佛。”只是度众生方便施设时,才会说“我是佛”。如果执著有一个断了我执的我继续存在于无余涅槃中,那也是兔角的见解;如果认定一切法缘起性空,认定这个见解才是正法,是真实的存在,那也是兔无角;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见解,是从牛有角的观察而出生的相对法,所以也是兔无角。这些谬见,在真正明心的人之中是不会有的,所以建议您到本会禅净班来共修,只要能经常听闻正确的佛法,与会中道心真切的人相处,久而久之,您也会觉得修行是必要的,而发起您的菩萨种性;经过长时间的正法熏习,正知见就可以发起,就不会再有这种问题。
◎ 《六祖坛经》里提到六祖曾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这个内容与经中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否有冲突?(15-7)
答:吾人见闻觉知之六识心,从来不曾接触外尘境,唯在胜义根头脑中触受如来藏藉扶尘根摄取外五尘而变现如外尘境一样的内相分五尘境,及伴随五尘而生之法尘。所以见闻觉知心所触知的风吹旛动,无不只在如来藏所变现内相分上作了别,以此缘故,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至于六祖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犹在听闻五祖为其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之自性前的事,当时尚未触证真如实相心,与前偈“不是风动”时之背景条件不同,自无比较评断之必要。
此外,六祖这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从二乘解脱道的法上来看:如果觉知心不动,又怎会有风动、旛动的事相存在呢?在一切种智中也这样说:因为觉知心的现起(才有显境名言存在),所以才会有六尘境界的领受;如果觉知心不现起,就不可能有六尘境界的种种领受,所以在一切种智中说觉知心的能见、能闻……乃至能知觉性,都是显境名言。这是从二乘法所知的六识心的自性上面,而依大乘一切种智的真实义来说。从大乘法中来说:如果没有真心如来藏的动心运作,根本就不可能会有风动、旛动、心动的事相存在。一定是有真心利用五色根摄取外境,然后显现了内相分的六尘境界,才会有风动、旛动、觉知心动的现象出现,所以当然是心动,不是风动也不是旛动。
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话,是在五祖为他解说《金刚经》而证悟之前所说的话,仍然落在缘起性空的见解之中,都还没有证到金刚心如来藏;他证得金刚心如来藏的清净而又能生万法的自性,是在五祖为他开示《金刚经》以后才证得的,所以这两句偈并不是证悟后所说的话,不值得取来研究或解说;因为这两句话不可能让人证悟金刚心如来藏的,只能让人理解到万法缘起性空的道理而已,所以也谈不到冲突与否的问题。
◎ 尝听亲教师言:“第七末那识为无量寿佛,因为它无始以来与真心阿赖耶识互为依存,同生同死。”朋友询问末学,并指出如下依据:《心经密意》第十页末段末行写:“意根也是由祂所生出来”;《心经密意》第七十九页写:“入无余涅槃时,意根必已灭除”。此质疑令末学语为之塞!末学的疑问为:意根既是被阿赖耶所生,有所生必有所灭,也证明在灭了十八法界以后,入无余涅槃时,意根必灭除。既然如此第七末那识又何德何能称为“无量寿佛”?是方便说吗?恳请慈悲解答。(15-8)
答:定性声闻、辟支佛入无余涅槃,是消灭末那识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的一切有情,乃至究竟佛,均有末那识相续不断。虽然祂本身念念生灭,不能自在,要依如来藏才能存在;但在三界万法当中,也只有祂才能长生不死,虽然祂不是真的不生不灭,但是相对于其他现象界的法,祂的功德与作用是很突出的,因此可以将祂喻为“无量寿佛”,以帮助听者了解末那识的体性;听者若执言取义,就失去譬喻的意义了。
如果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层次上面来说,第七识可以解释为 无量寿佛:自性弥陀即是第八识无垢识,第七识即是众生可以面见的 无量寿佛。因为如果不是第七识的作意,就不可能会有 阿弥陀佛为诸菩萨说法、接引众生;而 阿弥陀佛的第八识是绝不会示现给众生看得见的,只有证悟了的人才能看得见,所以不能示现给一般众生看见。必须有佛的第七识起意,才可能会有 阿弥陀佛的金色身示现和为众生说法;所以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层次而说第七识是无量寿佛。然说光有第八无垢识、第七末那识,也无法为一般众生说法,所以得要有第六识的心行运作,才能为众生说法,所以就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层次上说第六识是 阿弥陀佛。而且,必须由第六识化现到各世界接引有缘众生,所以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层次上,说第六识即是 阿弥陀佛。但这是纯从唯心净土的层次上来说,不能把它混同到现象界的层次中来说。又因为诸佛不同于二乘声闻圣者,都是永远不入灭的住在无住处涅槃境界中,所以诸佛菩萨的第七识是永远不灭的;除非所有众生都成佛了,都入无余涅槃了,否则是永远不灭除第七识的。所以诸佛菩萨与二乘声闻缘觉的灰身泯智大不相同,所以阿含中说:无色是二乘,解脱色是佛。我们也可以引申出来说:无心是二乘,解脱心是佛。就是这个道理。
◎ 已开悟明心但未眼见佛性者,舍寿后在中阴身时,能否知自己是已明心之人,能否知眼所见之境无非是自己如来藏所现之内相分,耳所闻之声亦是自己如来藏所显之内相分?(15-10)
答:此世意识于舍寿后,因为往生投胎而永远断灭,不能去到未来世(编案:《阿含经》中也说意识心不能去下一世);未来世是由如来藏与意根假藉来世的色身五根为缘,而重新生起的另一个全新的意识觉知心,所以不能与此世连接,所以才会有隔阴之迷。但是投胎前中阴身中的意识乃由舍寿前之意识连接而来,犹如人睡著后或闷绝后醒来,因为意识前后种子流注之等无间缘,仍能忆知舍寿前明心之见地及熏习体验之记忆。所以不论是否已经明心开悟,死后中阴身里的意识觉知心,都是缘于此世的五阴为缘而出生的,所以都会与此世所造的一切善恶净业相应,所以也都会记得此世所造、所学、所修的种种事与法,所以此世所修学的法义,都仍然会继续在中阴身阶段现前;所以隔阴之迷,只有隔阴之后才会有迷。中阴身的意识觉知心既由此世的五阴为缘而生的,当然就没有隔阴之迷,也就不会遗忘此世所修学的佛法智慧。既然如此,当然也会记得生前所修学和观察到的内外相分的智慧。
◎ 很多人都做过预知梦,末学也多次做过,现请教此现象在佛法上应如何解释。……〔此部分是来函叙述预知的过程,文长从略〕但不是所有的预知梦都如此详细,有的预知梦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甚至只是隐喻。
预知梦是我接触佛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过去没有深究,当时认为是未来的资讯被我接受到了或者是我的神识到了未来。现在我想请教:是一个人的第六识、第七识、还是第八识预知了如此详细的未来呢?或者是哪几识合作预知了未来呢?它们是如何合作的?最重要的是,这个预知梦或者在定中预见未来的事情(记得萧老师说他在定中也能看到他未来世的事情)的内在道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预知如此详细的未来呢?未来的详细状况是通过什么途径让现在的我们感知到的呢?还是说现在已经确定了未来的那些细节必然发生吗?
因为预知梦是很多人都做过的,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具有普遍性,在论坛上的师兄建议我给般若信箱写信,请萧老师或各位菩萨给予详细解答。(16-1)
答:预知梦,其实就是业力成熟的显现。世间人对于世间事有所执著,所以预知梦的内涵都是属于世间法上的事相;但是修行人的预知梦,则大多是有关未来道业上的事相,或者全部都是关于未来道业上的事相。
预知梦,其实都是意根的作用所产生的。譬如 平实导师如果关心某人时,但因此世身分转变而不能亲身为之,彼时意根就会主动在眠而无梦之时去作用,而使某人病况转好,有时能使某人医师无法诊断病症的无名发烧自然消失,甚至使某些人疾病得愈。有时为了帮助某些人见道(因为那些人往世与 平实导师有很深的因缘,而且参加禅三两次却还是悟不了),但因同修会的内规限制,不许在禅三以外时间另作证悟的指导;这时因为意根的挂念,就会在 平实导师眠熟时去为那人在梦中指导,因此就可以证悟,而在下次禅三时获得印证。
此类事相,都是意根的作用所完成的;那位被指导的人,所见的 平实导师梦中的相分,则是 平实导师的阿赖耶识秉承意根的作意与思心所而化现的。诸佛的意识能完全了知此事,能完全分别及计划、实行此事,所以永离梦境、眠而无梦,所以获得具足的上品妙观察智。但这却是断尽无始无明的所有上烦恼以后才完成的功德,不是因为有此能力而断尽无始无明尘沙惑。
预知梦,其实都是由业力成熟后的动力所显现出来的;诸佛为菩萨们授记,也就是从意根的遍缘一切诸法的大能力中,去了知菩萨第八识心中的业种势力,就能观察到:某菩萨将在未来多少时劫以后成佛,佛号及佛土如何、佛法住世的久暂、弟子的种类及数量。这些净业种子都已在菩萨们的心中存在,因为净业、悲心的修习,以及利乐众生的事业修集,都到达某一程度以后,这些净业与悲心的势力、摄取众生的势力、众生被摄受的势力都已经成熟了,也都不可能会再改变了;佛有这种观察菩萨心中业种势力的大能力,所以能为菩萨们授记。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法义篇,平实,老师,七住位,大乘,见道,并无,论上,依据,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