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持戒要好,离不开定力的支持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9-07-20 17:4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好!继续我们就往下看,同样是第八辑第125页剩下的内容,我们把剩下内容念一次:【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优婆塞戒经》卷7)好!那这一段呢,佛在这一段的经文讲的是说,因为现在讲的是优婆塞戒,所以讲到的优婆塞戒之外呢,顺带也提到了跟戒相关的有遮止力量的一些状况。比方说佛第一个讲说“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这个意思就是说,戒----凡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戒,不管是出家戒,不管是优婆塞戒,乃至于菩萨戒也好,它的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断身口意的恶:不管是身行作了哪些的恶行,口出了哪些的恶言,或者意念上面打了什么样的坏主意。那么这些身口意的恶行,透过戒的力量能够遮止从此不再犯,这个就是叫作戒的意思。所以戒戒,第一个戒就是算是说是一个动词,第二个戒可以把它当名词看,所以是:第一个表示是遮止的意思,第二个是戒条的意思,所以叫作戒戒。那接下来继续看到佛又说“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好!这里面菩萨们在看的时候,如果您有顺着 平实导师所写的讲记仔细去看的话,你会发现 平实导师一开始就强调了“根本”这两个字,这的确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要说的是一般外道修四禅八定大有人在,可是外道修四禅八定,如果没有注意到像佛门里面修除性障这些事情的话,即便是他这个禅定的功夫很好,可是他一旦从坐中修定完了,出定之后在日常生活之间往往会起了许许多多不恰当的身口意行。比方说有一些的人修禅定之后,因为禅定有了一些境界,这些境界当然一般的凡夫众生是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所以当他得到了这些禅定的境界之后,有些人心里面就会生起了傲慢,看不起一般的凡夫众生,认为他们根本就没办法体会这个境界;所以正因为有这些慢心的存在,所以他在行住坐卧中跟众生在互动的时候,有许多的时候都有很多的因缘容易引生他的不好的身口意行出来。所以这种状况就是我们说:外道在修禅定这个状况下,当他出定的时候必然会面对的窘境。可是 平实导师说:“如果是‘根本’禅定的话”,我们说加上“根本”这两个字,谈到的就是必须要辅以佛法的正知正见。当然这样子的话一出,大家、菩萨们应该就知道说,如果是佛法的正知正见的话,那即使是出定了,也应该要努力去修除性障。所以这个部分通常后面 佛也有说,这个部分往往又会称作定共戒。为什么是共呢?共就是共同存在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它除了跟佛所说的优婆塞戒,或是菩萨戒这些戒法之外,另外还有定的力量协助这个戒法然后增益大家,能够防止身口意的恶行,所以这样的状况才能叫作定共戒。所以意思就是说,所谓的根本四禅这些事情,谈到根本禅定这件事情,是跟定共戒这个事情,是一体的两面,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佛说根本四禅、四未到禅,就是这个具体的禅定的境界。那你要达到这个禅定的境界之后,你必定都会有禅定的定力会有生起;一旦有了这个定力之后,当你出了禅定的等至位的时候,在其他的时候,比方说在平常的行住坐卧的时候,如果你在等持位之中的话,你就能够靠这个定力,可以在你的行住坐卧之间发挥了遮止第一时间的起心动念。这个样子讲起来,我们不妨想想看,举一个例子来让大家想想看,比方说我们常常碰到很多的事情会起瞋的时候,一般凡夫众生往往是很生气、很生气,到最后这个气呢?气回过头来伤了自己的时候才会检讨说:“为什么我要生这么大的气?”可是修行人对于这些瞋行的断除,应该是渐次深入去断除的;那要渐次深入去断除,其中有一项得力之处,就是要有基础的定力。也就是说,你在具有相当的定力之后,在这个定力的作用之下,你在面对境界的第一刻、第一个刹那,不容易迷失了自己;你会碰到境界的时候,心不会在第一个刹那就被境界转去了,然后你接下来才有第二个刹那,按照正念、正见,这些平常的功行,然后在第二刹那把这些足以导致瞋念的这些因素,一一地把它化开。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讲的话,定力这件事情确实它对于我们守戒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助力,所以我们才会说,修解脱道的这个行人来讲,除了要了解解脱道的这些观行义理之外,一定还要锻炼基础的定力。  
 
这些基础的定力如果按照 佛现在所开示的这个状况的话,我们说从根本四禅、四未到禅,四未到禅就是我们说四禅、三禅、二禅、初禅这个四个禅定的境界,凡是未到这四个禅定的时候,那个境界叫作未到禅。比方说初禅有初禅的未到地定,初禅到二禅之前有二禅的未到地定,二禅到三禅之前也有一个三禅的未到地定,三禅到四禅之前也有四禅的未到地定,也就是每一个禅定,当还没有到那个禅定之前,中间会有一个过渡的定境,这个叫作未到地定。按照 佛的开示:根本四禅,然后加上四未到禅,这个定境就是定义了我们所谓的定共戒的内涵。所以如果我们是解脱道的行者的话,我们从这里把这个条件放到最宽松来看的话,那就表示我们如果要修解脱道要得力的话,最起码应该要期许自己要有初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定力。有了这个定力之后,才能够构成了定共戒的力量,这个是关于这句话给大家的补充。下面一句话谈到,其实跟前面一句话,它的意思、对于它的境界的界定是相同的。佛谈到说:“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这个里面重点还是在根本这两个字,因为这些所谓的无漏,我们讲的无漏基本上就是在佛教里面,谈到了就是不要有这些贪瞋痴,会障碍自己道业的心行。一旦有这些心行的时候,就好像说人家把这个圣水灌注在你身上,结果你因为贪瞋痴这些心行,就一个一个把这些佛菩萨灌注的这些圣水,一个一个都给漏掉了,到最后还是剩下凡夫众生一个。所以我们谈到无漏这件事情的话,一定会跟我们所谓的解脱紧紧地扣在一起来谈。所以说这里面谈到的四禅、初禅未到这个事情,其实如果谈到根本的话,那也是一样,要跟我们在解脱道里面谈到的正知正见,要能够互相的呼应,才叫作根本的四禅。乃至于说根本的初禅未到这些境界,那么这些境界既然是跟根本的知见相应的时候,那么你透过这些禅定的力量,除了说遮止了我们要作恶的身口意行的状况遮止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透过这样禅定力量的熏习,可以让你更清楚的观见心识的流转的过程,以致于说你在于无漏的修习的这个部分来讲,可以增益你的解脱的功德,并且是相当程度的加强解脱的功德。所以这个部分来讲,我们也把根本四禅一直到初禅未到的这个部分,把它叫作无漏戒。接下来“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这个无作戒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谈到在后世它所发挥的影响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114集优婆塞戒之助戒(上)>  正纬老师

本文标签:定力(58)持戒(102)禅定(78)戒戒(2) 本文关键字:持戒,定力,戒戒,禅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