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无尽灯>生死无常>生命探源>

生命实相之辨正(2)

[生命探源]  发表时间: 2020-07-06 21:3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佛子若有误认 一无所有之虚空为真如者,应速远离:
诸祖常云:“宁执我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经云:“若有须弥量,我见未为恶;憍慢而著空,此恶过于彼。”《无上依经》卷上,佛云:“二者在佛法中能生信心,坚著我见,不爱正理,我说此人同彼外道。复有增上慢人,在正法中观空,生于有无二见:‘是真空者,直向无上菩提一道净解脱门,如来显了开示正说。’于中生空见,我说不可治。阿难,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怪,亦不毁訾。增上慢人执著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何以故?著空之人必定误认一无所有之虚空为真如,便认一切皆无,拨无因果。或幻想虚空有一胜性能量为真如,则必误认自身能证神通之灵知心即是“真如”,与佛一体,必自认已成究竟佛,便道悟只有一次,悟了就是佛,悟后不须修行。便道已证遍满虚空之本体。浑不知法身即是如来藏,即是阿赖耶,驻于自己身中。犹不知自己尚在资粮位,未入见道位,便以佛之分身自居,起增上慢。若见有人道“明心即是证解阿赖耶,一切有情身中各自有其阿赖耶,非由虚空来。”便斥为非法。若见有人道“如来藏在众生身中,非在虚空。”便斥为非法。此种人以神通错“悟”而著空故,起增上慢,诽谤正法,舍报必堕地狱,难有出期。佛子务必敬慎戒惧,勿轻易犯之。
因有佛子著空而非毁正法,我虽举示了义经中如上所述佛之金言,乃至数倍于此,彼等犹不信受,依然或明或暗非毁正法。心悲悯之,唯有恭录《深密解脱经》卷二佛之开示金言于后,共彼心外求法之佛子互相警惕:
“是故彼诸一切众生,于诸非法生于法想,于诸非义生于义想,执著非法生是法想,执著非义生是义想,而作是言‘此非佛言,是魔所说。’而彼邪智如是解故而谤诸法,不顺诸法,毁訾诸法,轻论诸法。于正法中加置邪法,为灭修多罗,为坏修多罗,为不行修多罗,为不说修多罗,于信修多罗者生怨家想。彼诸众生先有无量罪业重障,复因谤法而谤于人,转更增长无量罪障,而彼罪障根本之罪不可说尽,何况复加谤法之罪?堕大地狱无有出期,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说其岁数亦不能尽。”
深盼佛子勿错执“真如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亦勿错执“一无所有之虚空空性为真如”,更勿错执“虚空中之能量胜性为真如”等邪见,莫非毁“如来藏在众生身中”之圣教量。学禅本是善因,若因错悟而非毁圣教量,招得地狱果报,求出无期。以善因而得恶果,不亦愚乎? 
**************************************
般若禅与禅定之修法不同,应有拣择:
近代常有人学已故月溪法师所教之法参禅,教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认为看到最后突然哗的一声,就会打破无明,就会看见佛性。殊不知打破无明看见佛性须用参禅的方法。禅是般若智慧,不是修定,不应使用此种修定的方法向心中直看,因为能看的心与所看的境都不离意识境界。以此修定之法修行,不论修得如何深入,都不离意识境界,即使能修得四禅八定,依旧不离意识境界。欲会末那识犹不可得,何况觅得本心阿赖耶识?
若不锻炼看话头功夫,以此方法向心中直看下去者,看到驴年亦看不见佛性,便会学月溪法师以为悟后的知觉就是佛性,便会跟著他一样说道:“悟后见闻觉知变为佛性。佛性非肉眼所能见,故云见无所见。”却成诽谤正法、诽谤《大般涅槃经》、诽谤世尊。明心是见无所见,见性则须眼见为凭,《大般涅槃经》中世尊已再三明示。
以此修定之法欲求明心见性,无异缘木求鱼,曹洞宗默照禅之所以迅速没落者,其故在此。若悟后修学禅定三昧,此则是一法,能益行人。若以此法求悟,极其危险,为此乃修定之法,其中境界甚多,幻觉与魔境亦极多。学人若未先悟,而用此法修行求悟,十之八九落入定境,极易产生幻觉或魔境。若执著幻觉魔境,而无善知识救助者,往往失心发狂,一生颓废,学人慎之。
若悟后以此方法修定,则无过失。盖真悟之人归无所得,不贪境界,于定境现前时,能知取舍。“心尚不缘色香味触,魔事云何得能发生?”未悟之人切莫以此法求悟,必落定境故,定境中甚多幻觉与魔境故。欲知其详,可阅《楞严经》所载五十阴魔,谨慎提防。
若坐中向心中直看,看到后来,灵知心不停扩散,直至感觉此心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便以此为悟者,此是幻觉,非是禅悟,非是证空。吾早年学禅时,不待人教,自己便会此法,便认为已证空性。后来读了义经,方知此境界是定境,非开悟。因为禅——真心,虽不离境界,却不在境界中。真开悟者归无所得,因地真如既非有为有作,亦非绝对无为无作,远离能所分别,不在觉知之中。
此遍满虚空之觉受不离境界,有境界则有能知之心,能所分别具足。欲保持此境界,须用心护持,则是有为有作。住此境界是有所得,出定时离此境界是有所失。此心能知此境界,能护持此境界,则不离觉知,此非真心阿赖耶识,乃是妄心。 
《大集经》云:“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维摩诘经》云:“法不可见闻觉知。”又云“不观是菩提。”坐至遍满虚空时依旧不离觉观,不是真心,真心远离能所分别及觉观。
若坐中进入定境,看见自己在打坐,又看见自己在体会定境,又有一个能觉知能看的我,便以此能知能看的心作为真心,此是误认识神。若执著此境界,住此境界贪著不舍,而希求感应或殊胜境界,必招鬼神入侵,久之即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可救治。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十:“大德迦叶,言菩提者名为无为,菩提者离一切数,菩提者非色法,菩提者不可见。”若是能知能看之心,即不离数、不离色、不离见,云何可说此心是菩提心?故知能观之心是妄心。又云:“过一切相,无依、离一切依。无物、离一切物。无相、离一切相。”能知能看之心,不离心相。此心相依色身五蕴而有,是有所依,非解脱心,非涅槃心,云何可说此心是菩提心?又云:“不可见,不可和合知,不可别异知,非闇非明,无形无相无可观,非言语离言语,不可触,不可知,不可闻,……”有被看被观被知的心,即是可见,即是五蕴和合而知。有能看被看之心,即是别异知。当知本心“不可触、不可知”,可知者即非本心。能看之心非不可知,凡夫众生便能以证自证分而知此能看之心,云何可说此心是菩提心?故知能看能听能知之心乃是妄心,不论祂是在定中或定外。
若能坐至一心不乱,妄想不起,清楚分明,常寂常照,此是修禅定,不是禅悟,不离觉观故。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乃是妄心,禅悟所觅得之本心、离见闻觉知,无觉无观。禅非觉观境界,禅之开悟乃无所得;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则有定相可得,不离欲界定。本心则离一切相,离于定乱。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深密解脱经》云:“复次昙无竭,我说第一义者是过一切诸相境界,觉观是名诸相境界。……依此义相,汝今应知,过诸世间觉观境界是第一义相。……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
《大宝积经》卷39佛云:“我证菩提无相无境。何等名为无相无境?舍利子,不得眼识名为无相;不观于色名为无境。乃至不得意识名为无相,不观于法名为无境。”有一念不生常寂常照的灵知心在,即不离意识心相,非是无相;有一念不生寂而常照之境界在,即是幽闲法尘,不离境界,有定相定境故,此非菩提心。菩提心无见闻觉知,不落于幽闲法尘境界之中。
“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入无出。何等名为入出二法?舍利子,所言入者名执诸法,所言出者名不执诸法。如来明见无入无出平等法性。”灵知心在打坐时出现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境界,即是入此境界,名为执著此法。下座忙乱时舍离此境界,即是出此境界,名为舍离此法。有入有出,有执有舍,即非菩提心,即非平等法性。菩提真心则是永远无入无出、无执无舍,永远一念不生、寂而常照,故云“理一心”。祂不是见闻觉知中之灵知心,不是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
“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为无性。何故名曰无为无性?舍利子,是菩提性非眼识所识,乃至非意识所识。言无为者无生无灭,亦无有住,三相永离,故名无为。”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心,不离意识灵知境界,是有为法,有生灭入出相故,睡著、昏沉、昏迷、入无心定、死亡时即失此境界故,此境界是意识灵知心所能识故。真心境界非有境界,菩提真心于一切境界中随缘应物、任运自在,而又不落于见闻觉知境界,此菩提心性非眼识乃至于意识之所能知,真悟者稍稍知之,大悟者少分知之,大悟后由诸了义经随佛修学或随真善知识修学,进而实际练习,乃至能安住真心之中,发起阿赖耶三昧,而渐渐具足了知,佛地方能究竟了知。菩提心无为无住、无生无灭。意识灵知心所证一念不生常寂常照境界是有为有住、有入有出、有生有灭、有执有舍,是有境界法、有所得法、有所失法,此非证悟,不离觉知及境界故。
《圆觉经》佛云:“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寂而常照之中则是有照有觉、有照与照者。久悟之人所住真心境界不在见闻觉知之中,亦不落于不知之无记或无心定中。断一念无明故,常时精进练习故,所悟真实故,能住真心之中,远离知与不知二边,照与照者同时寂灭,不须观照而寂然安住。此须悟后长久体会练习方能安住,非新悟者及错悟者之所能知。若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者,必须以意识心观照,方能安住而不起妄想;而此安住不起妄想之心乃是意识妄心,不离觉照故,照与照者同时存在而非同时寂灭故。故知不起妄想的常寂常照灵知心乃是妄心,意识境界而已。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佛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若平时办公做生意、喝水洗手、言语忙乱,必须分别观照动作,即非一念不生寂而常照,此是境界分段计著,是意识境界。若醒时一念不生常寂常照,睡著及做梦时非一念不生常寂常照,即是境界分段,故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境界消失而不能保持,亦是境界分段计著,是意识心。
若生时一念不生常寂常照,昏沉昏迷及死亡时,意根不能运作故,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心消失而不能保持,亦是境界分段计著,是意识心。若以一念不生之寂照灵知心为真心者,此人不离“我见、我所见”,则具足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非是证悟之人。
禅宗六祖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一切人在打妄想时、在忙乱时、以及瞋怒争吵时,乃是打坐时一念不生的常寂常照的灵知心离开寂照境界而与人争吵,在灵知心与人争吵时,菩提心依旧是不理会六入,依旧是一念不生常寂常照而又随缘应物,与灵知心配合无间。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者,应谨记六祖上列偈语,常常思惟整理。故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乃是意识心,犹未是末那心,何况是阿赖耶真心?
阿赖耶菩提心是醒梦一如、定乱一如、生死一如、瞋静一如,从过去无量生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无量生,都是永远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不会六入而又能在见闻觉知中随缘应物、理事无碍。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不是永远在此境界,是醒时有、睡时无;定中有、出定无;静时有、争吵时无;生时有、死后无;清醒有、昏迷无,即非是常,非真心阿赖耶识,即是“境界分段计著生”之意识灵知心,学人务必明鉴。
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者,乃因不能证得无知无觉不会六入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而落入常见,此即佛说:“愚夫不觉识藏故,起常见。”凡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心为真心者,务必以此自我检查,以免错悟而诽谤正法,成就七十大劫地狱重罪,舍报方知忏悔,已来不及挽救了,慎之!慎之!
《解节经》佛云:“如是实相过觉观境界,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法上,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于一切觉观境界。”即使修得四空定,依旧不离世间微细觉观境界,何况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不离欲界定之粗糙觉观境界?
学禅之人往往追求境界,对无所得毕竟空之真正禅法,其实心不爱乐。只因假名善知识误导,认为一悟便得六神通,求玄求妙而心向往之,便将禅定之修法作为禅法。殊不知禅是智慧,开悟只是一念相应,明白实相而已,不因开悟而有神通,开悟反而归无所得。慧力信力不足者,乐修定法追求觉观境界者,若因善知识初悟时滥慈悲,未教他深入参究体验,便近乎明说的帮他明白实相,反而使他不能承当,因为真正明心者没有境界可得,归于无所得。
此人信力慧力不足,乐求定境,“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于善知识帮他明心之后,若遇修定之法,因定法中有境界可得,便会认为此修定之法有境界可得方是正法,误认为进入定境中之能觉能观能知之灵知心为真心,不能信受承当远离觉知分别之真心,便弃原先善知识帮助而悟之真心如敝屣,暗中诽谤助他开悟之善知识所悟不真;认为自己所悟方真,弃整座金山不顾,而向地上拾取三五钱黄铜以为至宝。
此是以定为禅,即是佛说“乐修定相应行菩萨”,是定性声闻种性,此种人不肯信受佛说诸经,却反而迷信某师著作九十六种,名气极大,又在香港遗有肉身舍利,便崇拜修学其所开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有境界有觉观法。此种人我曾遇之,无法救治,虽有九牛亦拉不回,只能任其追求境界而否定阿赖耶真心,只能任其误以证入有觉观有所得之妄心为真如。
此种人追求有觉观之定境妄心,增长受想及色爱有爱住地烦恼,永不能解脱,应改依阿赖耶识真心无所得境界修学禅定,方能解脱。《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云:“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为始行众生故说有菩提。如阿罗汉取证,于法无所得,以世俗言辞故说有菩提,然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然于是中亦无有心,亦无造心者,亦无有菩提。”向心中黑暗深坑直观所生境界,是有觉观有所得,是有心。自觉有菩提可得,即非菩提,落于意识心中而以为是真心,反而诽谤真悟之人无觉观无所得为非悟,而引导与其有缘之有情修学定法,以修学有境界可得可证之禅定境界为禅慧,而谤无所得、离觉观之正法,舍报时难免地狱果报,甚可怜悯。
真如菩提虽可亲证体验,然此真如无任何境界及觉知可证,不可知、不可思议,不可取证,真如离见闻觉知及一切分别故无得无证。
《金刚三昧经》心王菩萨言:“如无生行性相空寂,无见无闻无得无失无言无说无知无相无取无舍,云何取证?若取证者即为诤论。”又云:“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若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必有境界,必落于见闻觉知之中,必有所得所证。心王无觉无知无分别,无境界可证,才是清净心、菩提心。
《华严经十回向品》云:“譬如真如离境界相而为境界。”“譬如真如无能测量。”“譬如真如性非出现。”“譬如真如非世所得。”“譬如真如体性无住。”向心中黑暗深坑深观所现境界皆属定境,《瑜伽》说为“六识身相应地”,不离意识境界。证真如阿赖耶本心者无境界可得,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觉观有境界可得之心即非本心,乃是意识心,此等人舍真求妄,乃愚痴人也!
本心境界非意识测量所能知,惟除究竟佛。一般悟者有多分知与少分知之差别,故非凡夫所能测量。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进去者必有境界,其中一切境界皆可以意识测量而知。境界即是所知,知其境界之心即是能知,即非本心,是意识心。本心不是有时出现,有时消失,祂是永远的存在,不论静中动中睡眠昏迷入定,祂一向都在,不是向心中深观时才出现。若观时出现,不观时即不出现,此非本心,乃是意识定心,所以观时出现,心散乱时则不出现。本心在散乱中与定中皆同样明显的存在,从未消失,故云“性非出现。”
向心中深观之法乃禅定修法,与外道修定之法无别,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依旧是世间行。本心在凡夫地时虽然随业流转生死,但本心从来不在定乱等世间行中起诸觉受,从来不住定乱之中,一向分明显现于三界六道之中,而其体性从来无住。向心中深观之心及定中能观之心皆是有所住心,非无住心。此是禅定之修法,不离见闻觉知,意识作用而已,不是般若禅之修法。
众生一向落于两边,闻说本心离见闻觉知,便以为坐至无觉无观时即是证悟;此是落于无记之中,昏昧度时,养身而已。复有人坐中入未到地定而无觉无观——出定后即自以为证得空性之本心,此亦是错会。若有人修得无觉无观三昧,乃至得入非想非非想处定者,依旧是妄心,不是本心,本心体性无出入故。若入定时离见闻觉知是本心,出定时此本心不见了,却成断灭。本心不是时生时灭,而是不论有无见闻觉知,祂都显然分明的存在。在定中,祂离见闻觉知,在动乱之见闻觉知中,祂亦一样地离见闻觉知,不在见闻觉知中。   
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法是修禅定之法,有所得故,不离境界故。修般若禅的人,应锻炼思惟观功夫,不用语言文字而思惟观照,于一切境缘上寻觅无境界、无所得的本心,方是般若禅、祖师禅。若于静中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十之八九落入境界,为幻境所转。若不为幻境所转者,便错认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即是本心。或以为进入无觉无知之中即是本心,出定后便想象本心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一旦卤莽承当为悟,而又不肯信受善知识指戳其错误,自以为是,便生大我慢,以圣者自居。大妄语故,诽谤真善知识正法故,便成就无择地狱重罪,佛子慎之!慎之! 
**************************************
真如非虚空中之能量, 亦非众生共有虚空之能量:
复有佛子闻说“本心离见闻觉知”,未悟得“一切时离见闻觉知之心”,而以一念不生之灵知心为本心,便矫辩说:“本心是虚空中的能量能力,祂无形无相永不变易,一向离见闻觉知,是一切众生生命中之本体,即是“真如”,一切有情都从这虚空中无所不能的能量而来,这个真如能量充塞宇宙,遍满十方无尽虚空。十方无尽虚空只有一个无形无相的真如,不是有情众生各自有其真如。祂无为无作,远离见闻觉知,而能感生一切有情众生之灵知心,故众生修到一念不生,进入遍满虚空觉受中的灵知心即是真如。”此种说法与六师外道相同,亦与胜论外道相同。
虚空既无为无作,无见闻觉知,因何能生有情众生之有为有作身心?此说不符真理。唯有阿赖耶非知非不知,非有为有作,亦非无为无作,任持有情一类种子,方能感生有情众生身心,成就生命。若道无为无作无觉无知之虚空能生有情众生身心,即落外道见中。所执虚空能量既无觉无知永不变易,便非佛说能受熏习之真心;虚空能量既非有情,不受熏习,如何可能感生众生造业受果?若能感生众生造业受果,则虚空能量应有变易;虚空能量若有变易,则应是无常。故真如非如虚空能量之完全无知,不然便同草木岩石。然因地真如阿赖耶识之无穷分别非五蕴见闻觉知之知。以上所述,即是佛斥胜性外道,楞伽诸经早已说明破斥,凡我佛子不应学此外道见解。以外道见破斥正法者,必堕地狱;于正法中加置外道邪法者必堕地狱。  
《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此经文乃是佛门照妖镜,悟者皆应以此经文自我检查,若所悟本心不能与此经文完全符合,即非证悟,应重新再参。此经明明道“法不可见闻觉知”,“不观是菩提”,云何此处又道“知是菩提”?故知此“知”不是见闻觉知或无念灵知的知,此知名为了知,即是《楞伽经》所说七种第一义之“慧境界”,此非凡夫及浅悟者之所能知,更非以无念无想之灵知心为悟者之所能知,误会虚空中之胜性能量为真如者更不能知此菩提之知。若以无念灵知心之知,强辩为“知是菩提”之知者,请问您悟后的灵知心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否?若悟后不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则上座即非证悟,不应咨意评断诽谤善知识。
当知无念灵知心在悟后亦不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他心通亦不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此是妄心故。唯有阿赖耶识本心之无分别智方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以免宗门永断,以免正法永灭。上座若矫辩灵知心即是菩提心者,因何维摩诘大士在此句前后合并而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菩提心既不会六入,离见闻觉知,当知不是灵知心。既然道“不会是菩提”因何又道“知是菩提”?《金刚三昧经》亦云:“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又云:“菩提之性则无分别,无分别智分别无穷。”上座所悟之真如本心若落于一边,不能与“非知非不知”两边同时完全相应者,或不能与“无分别智分别无穷”完全相应者,即非证悟,不应随意评断他人。若误评真悟之人,即是诽谤三宝,自赞毁他,舍报时地狱有份。
上座若道:“不会是菩提乃指虚空之能量胜性无觉无知,知是菩提乃指虚空能量感生吾人能知。”则此矫辩,佛已破斥,设问“一异、业果、体用”等难,上座何不请诵佛示金言,而执意以遍满虚空之虚妄想像胜性能量为真如?
若虚空之胜性能量不在汝身中,则汝身应如死尸段肉,无所能为,用不离体故。若汝五蕴有所能为,则虚空胜性能量应在汝五蕴身中,体不离用故。若遍满虚空之胜性能量在汝五蕴身中,应十方世界唯汝一人能有所为,余人无此虚空胜性能量住彼身中故。故知“真如胜性能量遍满虚空而能感生一切有情身心之灵知心”之说法不能成立。
若道遍满虚空之真如胜性能量分成多份,分住有情身中,则此真如是可分割,亦落外道见。若道此能量遍满虚空中,十方有情皆由同一能量分出而有觉知,则十方有情之生命本体是同一个。既如此,则十方有情之心性智慧应皆相同,本体同故。若然,则诸有情因何有智愚染净种种不同?本体既同,则业缘果报应皆相同,应一人成佛时一切人成佛,应一人造恶业时一切人同造恶业,应一人受地狱报时一切人同受地狱报,应一人生于天界时一切人同生天界。若言有情众生皆由遍满虚空之胜性能量分来,便有以上种种大过。
若道一切有情之真如是各各有其独立之本体,非属同一个,则不应言遍满虚空。亦不应说为虚空之能量,若说为虚空之能量,则应遍满虚空。若各各遍满虚空者,一切有情真如本体应相杂相入,断无此理。若矫辩道“各有情真如体是虚空性,故皆能遍满虚空,相杂相入。”则 一人解脱时应一切人同时解脱,一人死时一切人应同时死,一人生天时一切人应同时生天,一切人之真如(虚空能量)相杂相入合为一故,处所同皆遍满虚空故。故知有情之真如非遍满虚空之能量或胜性,而是各各住于身中,未到佛地八地以上,皆名阿赖耶识、如来藏、法身。《如来藏经》佛云:“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故。《大般涅槃经》卷30佛云:“众生我者不得如是从身而出,住在异处。”故本心不是虚空中之能量胜性。
是故“知是菩提,不会是菩提”乃指同一个本心——阿赖耶识。祂同时具足此二句经文之体性,不可分说为能知觉的妄心和不知不觉遍满虚空的本心。亦不可说“遍满十方虚空的本心不知不觉而能感生各人的妄心能知能觉”,若作此说,即是外道,佛已破斥。
若所悟本心能印证“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此一本心同时亦能印证“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两方面皆符合,方是真悟,便知如来藏法身不是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之能量胜性,一切有情各皆有其独一无二之如来藏,非与他人共有一个遍满虚空的如来藏。此如来藏在凡夫地及未到八地之菩萨皆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或阿罗汉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名为真如。
是故向心中深观而出现遍满虚空觉受境界之心不是本心,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不是本心,虚空中之能量胜性不是本心,散乱中及定中能观能看之心不是本心,都不是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而是意识心。凡我佛子若非修学禅定,而欲修般若禅者,万勿使用此种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法,免落境界之中误认识神为本心。误认识神故,永远不能出离生死,反将因此以有所得法而诽谤真善知识之无所得法,舍报时地狱有份,佛子务必戒慎恐惧才好。 
**************************************
本文标签:如来藏(589)禅定(78)法身(25)真如(39)实相(36)般若禅(9) 本文关键字:实相,法身,如来藏,真如,般若禅,禅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