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唯识略说>

求悟与禅定,应作如是观

[唯识略说]  发表时间: 2019-09-29 10:5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所以我们在修学上,不应该把明心见性,跟禅定----就是静虑波罗蜜,两边的分际搞得很糊涂;然后只是在这种禅定波罗蜜上的字面上去作种种的思惟,却不知道向着善知识修学。以菩萨能够明心见性,先说明心,因为见性是许多菩萨,乃至于末学目前也无法成就的;在正觉同修会里面,只有极为少数的菩萨能够成就见性的功德。我们先来说明心,明心它本身需要你修学一定的定力,可是这个是动中的定力,跟禅定的定力它是不太一样的;因为禅定的定力,它要有一个依序的一个过程----离开五盖,所以它可以离开欲界法,而且它可以观生死中,就是让人产生种种的痛苦。所以它在修习善法的时候,它是非常专心的、它是非常诚挚的、诚挚心的,它就是不动摇的;而且它对于自己的念头的移动,念头的种种的这些法,它是有在观注的。有在观注,就是我们说的可以作种种观行的功夫;也就是说,它的念头可以微细,微细过程中可以检查自己的贪瞋痴,起的什么样的贪?对什么样的境界起贪?这境界起贪是不是跟以前的贪的法相应呢?还是比以前贪的法猛利呢?还是衰减呢?起了这个贪以后,自己又在作什么样的想法呢?攀缘哪一种想法?想要继续来作什么呢?是不是违背了自己修学的这些要旨?是不是违背了自己修学的善念?是不是违背自己的菩提行?是不是让自己的心就安止在这种邪行之中?这样的话,是不是有曾经产生一丝惭愧的心意?如果没有,又是为了什么?菩萨在这过程中,是可以不断地根据心念之法来作种种的简择,这个就叫作观行。
 
因此虽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禅定,但是菩萨的心已经变细,他可以来细微来分析这种种的事情;也就是说,他对于布施、持戒,他已经能够摄持而没有问题;乃至于安忍以及精进,他也可以如理来作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因为接触到佛法,知道一切诸法不是我、不是我所,所以他可以想要来证取第一义谛的情况下,来发起第一义谛这如来藏心的种种功德。所以他知道自己要成就这三昧诸法,禅定中可以成就这种种的三昧;乃至他看的经典,知道圆教的经典《华严经》上有种种不可思议的三昧之法,这些诸法都是需要他作种种的修学。因此他只有前四度的满足,他这样还是不够的;前四度的修学这样还不够的,他要能够心安止、能够心发起如来藏心种种的功德体性,所以他必须要来亲证四禅八定。
 
那如果对于三贤位的菩萨来说,四禅八定固然可以引发我们出世菩提的种种根本法,可以让我们可以在菩提道作种种庄严行;然而在成就禅定之前,应当对于如来藏作种种的修学乃至于亲证。因为有了亲证以后,你就不是只有在文字面上来体会这波罗蜜,你就能够在安止自心上、受用上,知道说亲证如来藏法祂本身就是三昧了,也就是说智慧的三昧跟定的三昧它各自不同,它却可以相辅相成。
 
那要鼓励大众应当来明心,因为明心之后,你就知道禅定所依仰的还是因为第一义谛的正理;所以禅定才可以度到彼岸,才可以成就波罗蜜多之法。如果没有出世间法的这个菩提心的长养,而能够证得这个如来藏的心体,这样的话是很难从这如来藏心来长养种种的,以及修成种种的三昧成就的;这样的话,只能够凭藉着表面之法而没有得到根本。所以菩萨要成就如来的一切种智,应当先以成就智慧法门----证得如来藏,然后再次第修学广大的禅定及广大的种智。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126集 禅定波罗蜜(上)>  正益老师

本文标签:禅定(78)观行(51)四禅八定(14)明心(40)求悟(1) 本文关键字:求悟,禅定,观行,四禅八定,明心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