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75期>

广论之平议(连载三十三)(2)

[第075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4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再者,《广论》福智法人团体4 的法师,把深妙佛法浅化、外道化、世俗化、小说化,又再加上鬼神化乃至商业化、简略化等等过失,因为他们所教导的内容都是以喇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轴,然而这样修行下去,会误导众生向下沉沦,去佛更远;想要求证小乘解脱道之初果都不可能了,更何况能证得大乘菩提?从以下八点略述,就足以说明新竹凤山寺福智法人事业绝对不是利益众生的佛法事业,而是引导众生向下沉沦的恶业。
注4、
新竹凤山寺已故日常法师创办的“福智法人团体”,自称是一个集合宗教、教育、有机慈心的基金会,以推广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轴。对外推展复兴中国儒家教育的“福智文教基金会”,诉求维护自然环境的“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并开办“福智教育园区”。从有机农法、德育教学到生命教育,从身体健康、心地善良到心灵提升……,全都是在外道法、世间法上用心。本文以下简称其为“福智团体”或“广论团体”。引用自“福智文教网”
http://educational.blisswisdom.org/component/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一、将佛法浅化:
首先来探讨福智法人《广论》研修团体所标榜的“走增上生道”,将使学人走上贪爱欲界人天的粗浅境界。凤山寺的法师们开示说:【学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后,肯定了真正人生的生命价值,觉得应该走增上生道。】又说:【学习佛法,了解生命无限,生生要增上,须有好环境。】(以上取自《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也就是认为外在的大环境是个大染缸,对在家居士来说非常不利于修行增上,想要走增上生道就会遭遇很大的困难。于是在期待下一世能够“增上生”的前提下,创立了“福智教育园区”,让四众弟子住进园区内,以农耕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女们就在园区内接受教育,如此就能从小到大隔绝外在“大染缸”的影响。凤山寺法师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保护之下,就能够“下一生要比这一生过得更好,这叫增上生”。
凤山寺的法师们,就这样把生命的价值只定位在欲界内,当然出不了三界、解脱不了生死痛苦,那么他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可知凤山寺的法师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生命价值是什么?其实真正生命的价值就在 佛第二转法轮时般若经说的“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金刚心……”,这些都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也就是万法的本源、生命的实相;证悟本心之福德因缘具足者,依佛法的正知正见而藉此人身得以触证生命的实相,这才是佛弟子人生真正的生命价值。并不是如凤山寺法师们所说的:“下一生要比这一生过得更好,即是生命的价值。”这只是求世间善报的凡夫见解,并没有与三乘菩提相应,顶多是人道、天道的善法罢了。
如果按照《瑜伽师地论》卷17 说:
谓诸有情有二种满:一、增上生满,二、决定胜满。增上生满者,谓往善趣;决定胜满者,谓爱尽、离欲、寂灭涅槃。于此二满及与障碍能断、能证,是名略义。若“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不作恶行,彼便能断增上生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增上生满;若于受用欲乐行边,及于受用自苦行边,决定远离彼,便能断决定胜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决定胜满。5
注5、CBETA, T30, no. 1579, p. 370, b19-27
目的是可以因为生往善趣而实证菩提;只可惜凤山寺法师不教导四众弟子于善趣人中求证三乘菩提,辜负此生的善趣人身;而且修《广论》乃是下堕恶趣的,永远不可能出离三界生死痛苦的。他们公然违背佛说而以意识为常住法,假定能增上生到无色界顶——非想非非想天,也还是离不了三界,天福享尽舍寿后还是会下堕三恶道中;何况又不告诉学员应当离欲,更无能力教导学员修习禅定,如何能有四禅八定之境界可得?永远无法获得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增上生。如果勤修人天善法,最高只能到欲界天享受天福而已,福报用尽后,还是照样要下堕恶趣。再说,像他们这样倡导在表面上的“清净环境”之下,说只要造福业就算是走增上生道,而不教导四众弟子求证三乘菩提;甚至连二乘菩提的解脱道都一窍不通,一直把佛教正法妙义加以浅化、世俗化、商业化,这样还能算是在学佛吗?凤山寺这样经营商业,教人只求自己定义为增上生的寺院,这样能说是佛教正法吗?
再说,一定要在无污染的环境下才能学佛吗?错了!如果一个学佛人,生活在一个特别建造的无污染环境中,就如同想象中陶渊明的“桃花源”,或是莫尔的“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等,如此则如《法华经》卷2 说:【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这样的羊车只能搭载一个人出离火宅,正是小乘种性,不敢发大愿广度众生得出生死,园区内的四众就是如此。园区内的在家、出家四众,对于园区外大环境、大染缸中,还有许多待度的众生,竟能视而不见,自利足,远不如二乘人的薄悲心态,是诸经典中佛一再谴责的愚人。
又在所谓的清净环境保护之下,所造的一定是清净业吗?那也不一定!因为,凤山寺全众都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之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修习蓝本,正是颠倒的菩提道次第,而且是具足常见、断见、邪见的外道法,一直在意识上执著与用心,不肯断除“意识常住”的邪见,如何能清净一切学佛人的知见?若一直深入研习宗喀巴法教的人,最后无可避免的会以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之所说而修习“无上瑜伽”,即是男女合修的双身修法(详见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之瓶灌顶、密灌顶、慧智灌顶、第四灌顶)也就是藏传佛教自豪的即身“成佛之法”,如此精进修学藏传佛教之“佛法”的结果,所造之业都是邪淫之地狱业,如何能够清净?
所以,学佛不是一定要在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之下才能学佛,真修菩萨道者,是不论环境好坏都可以修,有时候反而在恶劣环境之下学佛,于污浊环境中,菩萨才有更多机会可以积集福德智慧等资粮,才有更多因缘促使无明种、业种现行修行而改变为清净、智慧的法种,菩萨于道业上才能突飞猛进。但是标榜“福智团体”之凤山寺《广论》研修团体,却反其道而行,不断深入宗喀巴的《广论》邪见中。如此张著“藏传佛教”旗帜来攀缘佛教的名称,不懂禅定之事与理,更不知解脱道、不解佛菩提道,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只会在粗浅的欲界法上用心;甚至不接受真善知识所说之正理,一再坚固地增长我见、我执乃至我所执,怎能算是学佛呢!
二、将佛法外道化:
凤山寺的法师们说:
以前是糊里糊涂的来,现在不能糊里糊涂的去。学了佛法后,真正了解,真正的生命相续主体是心灵,这心灵是凭借著肉体、物质以提升。内在的肉体是这一生,外在的就是我们吃、住的环境,这理念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学了广论后,要介绍这么多的参考书,从“了凡四训”、“前世今生”、“死亡、奇迹、预言”、“死亡九分钟”、“我见过的灵界”等,这都是佛法的内涵,也是广论最佳的譬喻。当我们认识了这特征以后,自然而然就晓得生命是无限。(取自《福智教育园区理念》第14 页)
新竹凤山寺法师们接受宗喀巴的六识论,落入世间意识境界中而与常见外道合流,因此违背佛意,把觉知心“心灵”当作生命相续的主体,把一神教的心灵不灭妄想当作佛法来弘扬,是不折不扣的将佛法外道化,才会将世间凡夫所写的世间法书籍列入并修的课程中。一神教所谓心灵不灭,是说凡是信奉一神教的人,死后心灵和肉体都会生到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在那里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所以说心灵不会灭的永生(参阅一神教《新约圣经》)。一神教所谓的心灵就是意识;因为不论会或不会悲哀、哭号、疼痛等都是感觉,都是意识境界。由此可见,凤山寺法师们跟随宗喀巴主张六识论邪见,主张意识常住不坏,这样等于证明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断我见或证悟;既不能断除我见,当然更不可能知道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是什么!凤山寺的法师教导四众弟子,说死后下一生一定会回到“福智教育园区”继续提升心灵,而且要生生世世提升心灵,说这样就是走增上生道;以此邪论的认定,倡言意识心灵是不灭的,这是非常错误的知见,同于外道,是正在将佛教外道化。
由此可知,广论团体所谓提升的心灵,就是能觉能知的意识妄心;因为能提升的心一定不是本来就清净的心,就不是真心。本来清净的真心是不需要提升的,只有妄心才需要提升。凤山寺的法师们,把意识妄心当作不生不灭的真心来弘扬,当然永远不可能断我见、证初果,更不可能证悟实相心第八识,永远无法实证大乘佛法。因此,他们承袭“藏传佛教”宗喀巴所宗的藏密中观应成派邪见,随著宗喀巴把意识妄心当作真心,以为意识不灭而堕入常见外道法中;又不知第七末那识就是十八界中的意根,更否定第八真心阿赖耶识,所以堕入断灭见中。
凤山寺的法师们所说的心灵既是意识境界,意识心则要靠肉体及环境来提升,这与世间法中的凡夫见解符合,根本不是佛教经典出世间法的正确说法。学佛人真正要提升的是意识心相应的智慧,想要提升之前,当然先要了解意识的生起次第及其体性;意识本是依他起性,必须依阿赖耶识及末那识(意根),依不坏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还要依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及法尘才能现起;若不是独头意识(即非梦中见分),乃至在二禅以上之等至位外的境界中,还得要再藉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意识同时现起,意识才能现起及运作来了别外
境。所以说,意识是依他而起的生灭法,不能像凤山寺的法师一样,把心灵─意识─当作生命相续的主体,因为生命相续的主体识一定是常住不断而非生灭心。
又意识是有覆有记性,祂对善、恶或无记法的辨别分析能力很强,但是祂从来不能真的自己作主,不论祂思惟决定了些什么,都还是得要由意根——末那识作最后的决定才算数;虽然一般状况下意根都会随顺意识的决定而决定,但真正作主的却是末那识。所以,应该是透过意识修学正法而使智慧提升,让意识向善、向净,来改变末那识,让作主的末那识决定造善业、修净业,才是正确的说法。但是这却是要打破我见无明为前提,若不断我见,不论他们怎么造善业,也会继续轮回,与解脱不相应。然而凤山寺法师们以六识论而说要提升心灵意识境界,是要靠肉体和环境,不是教导学人在现观意识的缘起性、依他起性上面来断我见,因此他们所说都是误导众生的说法。肉体只不过是五根中之扶尘根还有大脑的胜义根,光是肉体仍不能产生作用,必须再加上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的流注种子,才能生存及运作。换句话说,要以阿赖耶识为因,以意根为依,以扶尘根及胜义根合称的眼、耳、鼻、舌、身五色根为缘,才能触外尘境而生起内相分五尘及法尘,然后意识才能生起分析辨别的作用。
所以,要修学佛法造作净、善之业,完全是在提升意识本身对外法及内法的缘起性空与实相心含藏之真义的分析辨别能力,与外在环境的好坏无关;境界就是境界,本无好坏的分别,只要于善、恶、染、净诸法能善加分别,能如理作意断除萨迦耶见,才能真正的提升“心灵”——意识,不是宗喀巴六识论带有萨迦耶见的提升心灵。
又如《深密解脱经》卷1 说: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肉体若没有生命相续的主体阿赖耶识持身,则肉体就只是个尸体。这阿赖耶识才是佛法中的要义,祂才是生命的真相;这一点,学佛的人一定要了解,否则就如同五祖弘忍大师所告诫之:“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所以,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或称如来藏,也就是《阿含经》中说的“涅槃之本际”;除了阿含经外,般若经、大乘方广诸经也都如是说。
诚如导师 平实菩萨所说:
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已知无余涅槃本际唯是此心,亦知三僧只后成佛唯是此心;而此真如阿赖耶识离诸觉观,应物现行如镜照烛而离觉知,无量劫来离诸分别及与言语,恒处六尘对现六尘内相分境,于六尘境不起善染厌憎觉观,自不作主亦不起于见闻觉知,唯对意根意识所思言听计从,如是安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即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恒处三界六道轮转不受苦乐,能生世世五蕴受用喜怒哀乐。(摘录自〈正觉同修会故郭公超星老师佛事纪念册〉)
诚如文中所说,真正生命相续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遍一切时、一切处运行不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如此;无始劫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所以不论任何时处,都不会悲哀、哭号、疼痛;有情众生“增上生”到了天界时祂不觉快乐,造诸恶业下堕地狱时祂也不觉痛苦。《维摩诘所说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就是真心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体性。前七识的心行就是众生心行,前七识的运作第八识都非常清楚;六根所入之六尘诸法,祂却完全不理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论之,平议,连载,三十三,正雄,居士,第六,不退转,广论,2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