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73期>

中观金鉴——详述应成派中观的起源与其破法本质

[第07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3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孙正德老师
(连载二十二)
五、 应成派中观主张阿赖耶识仅是为破除执外境实有者方便而说
自古以来,未能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从蕴处界诸法之缘起性空、蕴处界诸法不能自在无有自体之无常空为依据,并以与境界分位差别相应之意识,妄想为唯识经中说的第八识无分别识及《华严经》中说的万法唯识之识,于心中建立这样的错误基础而谈论般若经中所说诸多空义之体性;以意识觉知心意会、套用此空之体性而归属于般若,以意识心来观察蕴处界诸法自性空之体性无有差别;并以念此等法之意识心安住于不领受五尘之境界中,将此不领纳五尘时之了境智(别境慧心所)定位为无分别智。例如清辨(自续派中观师)及佛护、安慧,以及自动继承于佛护之月称、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传承者,彼等实质上皆以不离境界法之意识作为实证般若无分别智之标的,堕落于意识相应之五别境心所法中,正是不离生死轮回之我与我所执烦恼所摄。
当眼识分别色尘境时,应成派中观师的意识心能了知、安住于眼识之现起没有自性的作意中,这是藉眼根触色尘之缘故才能成就,若无色尘境则眼识亦不复生起;耳鼻舌身等四识亦复如是,故意识心中了知五尘之虚妄而安住于五尘诸法无自性空的作意中,其实是依眼等五识方能成功;而且只是对五蕴中的局部了知自性空,并未函盖全部五蕴的自性空,落入识阴六识及六种自性中,不知识阴之虚妄,故此仍是未断我见、未到声闻初果的境界,更不能知阿罗汉所不知的般若无分别智。
般若无分别智是以现观第八识如来藏心(无分别识)的无分别性而使意识生起了能了知法界实相的智慧,不是以意识住在无能分别的愚痴状态称为无分别的智慧;但应成派中观师自古以来都以意识了知五尘境界的虚妄,令意识住于五尘自性空而对五尘了了分明的作意中,作为实证般若无分别智,以为此等领会空(缘起性空)的体性而令意识住于如是作意中,能对五尘境界了了分明,就能够断除对境界的执著而可证得大乘法无我。
如是,古今所有应成派中观师,自始至终都落入五蕴法及识阴六识及其心所法中,都不知识阴及六尘之虚妄,具足我见;彼等一念不生而对五尘境了了分明时已是取五尘境界,仍是执著五尘境故,不免会贪著双身法的身触境界而无法解脱欲界境界。因此,彼等对于亲证阿赖耶识之唯识家述说“万法唯识”正理之时,于修学道种智之内涵中,申论六识所分别之六尘境唯是阿赖耶识所变现之内六尘,而不是真实之外尘境;对于以大乘“法无我”之智慧而断除法我执之大乘佛菩提修证,所有应成派中观诸师都完全无法理解,便一直提出许多诤论,写作庞大而内容全然错误之唯识学密续,企图误导学人,藉此主张实证唯识者之说法及唯识经典所说不究竟,错谤为不了义之说,坚持其所主张一切法无自体性之无自性空─断灭本质之“性空唯名”假说“般若”─才是究竟了义,错认此等一切法无自体性来观察诸法之所谓“中观”才是最究竟的。如是主张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以后,却又回头建立藉意法为缘而生的意识为常住法,从断见法中返堕于常见外道我见中,本质与常见外道全无差别─同认因缘所生之意识妄心为本住法。
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之菩萨们,如同般若经中世尊之开示一般,以意识心现观与蕴处界同处所而离六尘见闻觉知、无觉知心心相(注1)之阿赖耶识心体,观察领受阿赖耶识心体之本住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及中道性;再以此等阿赖耶识心体之体性而安住于眼耳鼻舌身意之内空、色声香味触法之外空乃至第一义空等等,而继续深入修学习行般若波罗蜜;故亲证实相心阿赖耶识心体而领受其真如与中道法性的观行,才是中观的正确入门;舍此即无般若中观之可修、可证,意识心并非住于中道之心而无中道之观行可言故。
注1:《般若经》中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
然菩萨习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仅是佛菩提道中之见道位入门,仅得总相智;若欲通达见道位满足而入初地,尚有极多别相智须深入进修、实证及现观,然后始能进入初地而名为见道通达位之菩萨摩诃萨;必须于所亲证之阿赖耶识即是一切种子识、贯穿三世之入胎识无分别识,现观此识是出生万法之根源,是一切种智之智体;如是通达佛菩提道所应修证之内涵与次第而进入修道位中,方名初地心菩萨。
实相般若所说之无分别识、无住心、非心心,就是如来藏心阿赖耶识;三界唯心所说之心,就是如来藏心阿赖耶识;万法唯识所说之识,就是由如来藏心成就之八识心王(注2);三界一切境界都是唯由如来藏心方能成就,故说三界实唯如来藏心─阿赖耶识心体(注3);三界中的万法若离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即无法具足圆满,故说万法唯识。蕴处界皆由阿赖耶识直接乃至间接所生故,此乃一切亲证如来藏心阿赖耶识者具足大乘人无我智之现观内容。菩萨如是通达见道之内涵,亦是于习行甚深般若波罗蜜之过程中,亲自领受阿赖耶识出生蕴处界诸法之功德,乃至于现量中以意识觉知心现观五尘境乃是由阿赖耶识藉所亲生之五根摄取五尘所变现,亲证犹如镜像之证境,破除一分法我执而证得一分大乘法无我,得以圆满初地心而转入二地初心。
注2 唯识宗祖师说:“一心说,唯通八识。”
注3 《楞伽经》中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由此证实菩萨修学道种智,乃是以蕴处界法唯阿赖耶识所变现,作为现观之标的;所依据者乃是世尊于第三转法轮所宣说之方广唯识经典,例如《楞伽经》、《解深密经》等;而菩萨以其所学所证而申论万法唯识,以教导后学菩萨者,亦有弥勒菩萨之根本论《瑜伽师地论》,无著菩萨之《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世亲菩萨之《摄大乘论释、唯识三十颂》,玄奘菩萨之《成唯识论》,窥基大师之《成唯识论述记》等等可以作为印证及依凭。
古今应成派中观师未能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以一切法无自体性之无常空作为般若之实证,并主张如是错误假说之般若为究竟法者,以彼等之见取见而诤论于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依唯识种智所说之妙法,认为阿赖耶识仅是方便说、仅是为破除执著外境实有者而说;然彼等应成派中观师以意识心缘于五尘境时领会五尘之无自体性、缘起性空时,认为即是已经破除对于外境之执著,不需再以破除外境实有为手段,故不需再施设阿赖耶识而破除外境实有。因此自古以来所兴起中观与唯识学派间之空宗有宗相诤,皆是源于未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又未断识阴我见者,以错悟、堕于断灭空之错误中观见,对于真实中观与真实唯识不解而产生矛盾,因此对亲证阿赖耶识者以空有不二甚深空性之中观为基础,所说悟后进修之修道次第内容之深浅广狭,未曾有矛盾存在之唯识种智增上慧学,加以质疑而不断的诤论。古来针对已经实证如来藏之唯识家,以阿赖耶识为三界唯心之心,以八识心王为万法唯识之识,进行破斥与诤论者,大多属于古天竺佛护以来之应成派中观传承者,少数属于继承清辨六识论的自续派中观师;近代则以藏传佛教黄教的阿底峡、宗喀巴为首,末流即为印顺法师率领的人间佛教诸师,极力否定三界唯心之心。但彼等实质上是将意识妄想为三界唯心之心、万法唯识之识,取代原来的第八识如来藏无分别识,作为一切法无自体性空之心体,先就此点举证如下:
月称说:“说有赖耶数取趣,及说唯有此诸蕴,此是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
宗喀巴说:“月称论师说阿赖耶识意趣, 是依空性而说,……。”
宗喀巴又说:“许能取后有之心是意识故。复许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所缘故。”(注4)
注4 宗喀巴疏,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第13,14,15 页,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印。
月称于《入中论》说: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是密意,是甚深意;若有不能解了此等空之体性者,才为彼说有一数取趣者阿赖耶识。依照月称如是主张,是说:能取后有、能入胎、能住胎制造名色五阴者,是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若有人能解了此空者,不需对彼说有一数取趣之阿赖耶识。但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本质是空无,这个空无是能制造后有、能取后有之入胎者吗?显然不是。传承于月称之宗喀巴知道空无是不可能出生任何一法的,当然也无法住胎出生五蕴而取后有,故宗喀巴亦说能取后有之心是意识。也就是说,得要有“心”方得入胎、住胎而取后有;一切法无自体性这个空是无,并非能独自存在之主体故,亦非心故,只是蕴处界缘起性空的现象名称故,所以月称、宗喀巴很明显是将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归属于意识心。
若要证得般若经及唯识经中所说这样的甚深空性,就得先证得此甚深空性所归属之心;月称、寂天、阿底峡、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师,认为所证空之体性归属之心就是意识心;因为彼等极度尊崇意识心,称意识心为不可摧破之法,宣称意识是本住法,是入胎、住胎结生相续之心。然而世尊于三转法轮诸经中处处宣说意识心乃是藉意法为缘生,是阿赖耶识心体藉根、尘、触等三法和合方便所生者;故意识是有生有灭之心,是五蕴中识蕴所含摄之生灭法,是缘于五蕴生起颠倒想而生起我见、我执之罪魁祸首,也是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时必灭的恒与我见我执相应之心。
宗喀巴于先前所举事证中说“说彼名阿赖耶识之理由,谓由彼空性随一切法转故”,蕴处界一切法皆由因缘和合所生、皆无自体性;无自体性之空,虽然随著蕴处界法生住异灭之现观而可证知,然而无自体性之空却只是依附于蕴处界而有的一种现象,是以生灭性的蕴处界为体,只是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并非实体法,尚且不能运转蕴处界法,何况能入胎、住胎而出生蕴处界?当知更不能转蕴处界、不能运行于蕴处界中,何以故?无自性空只是蕴处界无常、苦、空、无我的所显法,只是一种现象而非有主体法,当然不能运行于蕴处界中,不能遍行于蕴处界中,自亦不能出生蕴处界而成就世世结生相续之功能。
又,若以月称、宗喀巴等所主张此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归属于意识心而言,意识心乃是一世之五根身及五尘等色蕴生起后,藉著五根触五尘之缘才生起之心;又意识心于夜夜眠熟无梦时皆断灭,而五尘仍然存在,可见意识心不能恒时运行于五尘中;意识既然夜夜眠熟即断灭,当然祂不现前时即无受想行诸法,故意识心显然无法恒时运行于五蕴中,不得建立为五蕴结生相续之心;意识心既不得遍随一切法而运转,何况意识心现行过程中所呈现之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只是一种现行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现象而非实有法,又如何能遍随五蕴中的一切法运转?一切法无自体性之空既不能随一切法转,则意识心必定不是能藉众缘生起色蕴之入胎识,月称、宗喀巴将此意识建立为世世结生相续之心即属严重错误;因为世尊之圣教中说,胎儿之五根未生起之前,并无五根触五尘之助缘而不能生起意识故。因此,意识心是一切法无自体性所摄之生灭心;无自体性之意识心尚须藉缘而生、依缘而住,当然不是能生意识所依名色五阴之入胎识,当然无法遍行于蕴处界一切法中,故意识心无有丝毫堪能假说为阿赖耶识之可能性,显见能入胎出生蕴处界诸法之阿赖耶识心体绝非意识,其功德亦绝非意识所能取代。由意识不具有入胎、住胎出生蕴处界,显然不具有结生相续的功德;再由现前可见有情能入胎结生相续的事实来看,显然另有一个阿赖耶识如来藏确实存在,并非由识蕴中之某一心、某一法之假说称名者。而现代也仍然有人能亲证这个入胎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证明祂确实存在而非应成派中观所说的假名施设有。
很显然的,应成派中观师所谓之“中观”所依心,并非世尊所宣说具足一切中道法、不生不灭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而是世尊一向所说修学般若波罗蜜而未能实证者,心中常念、常高而且念念生灭之意识心;不是真悟者悟后转依阿赖耶识以后,不相应于念(注5)、不相应于高之智慧境界。意识心一向不离境界法,意识心乃是因为境界法而现前故;以依于六尘境界而方便生起之意识心当作常住心,即是常见外道见解,是常见外道合流者;竟然反过来责难确实能生现一切境界、不与境界相应之阿赖耶识为方便说,其颠倒之妄论又是如何?举示如下:
慈尊解经意时,于辨中边论与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中,建立阿赖耶识破除外境。于现观庄严论与宝性论中,则不建立阿赖耶识不破外境。……若谓,虽不许有自相之阿赖耶识,可许离六识身,别有如幻为一切染净法之种子识。曰:若许有如是阿赖耶识,则亦应许唯由阿赖耶识习气成熟,现似色声等境,别无外境。然彼论云:“由知知所知,离所知无知,如是何不许,无能知所知。”此说外境内心,有无相等,若无一此,余一亦无。当知与本论所说:“心境二法,胜义俱无,名言俱有,于二谛中,俱不可分有无之别。”义理相同。故无外境唯有内识,非是龙猛菩萨所许。既离意识不许异体阿赖耶识,则所言阿赖耶者,是总于内心明了分,特于意识立为阿赖耶。(注6)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中观,金鉴,详述,应成派,起源,与其,破法,本质,孙正德,正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