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26期>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0)---张善思居士

[第126期]  发表时间: 2016-11-04 10:1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七节 略说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差别
  在了解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以及“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基础之后,我们知道修学解脱道,能够让人真正的出离生死轮回之苦,然而修学佛菩提道才是最究竟的佛法,不仅函盖了解脱道的内涵,而且能够让菩萨行者地地增上乃至圆成佛果,因此,接下来就为大家略说此二法之差别。
  简单地说,解脱道就是要断我见与我执成为阿罗汉,目的是要出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精进修学解脱道的人,可以在一世之内就成为阿罗汉。而佛菩提道的目的是要成佛,成就福德与智慧究竟圆满之“常乐我净”的境界,需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历经菩萨道五十二个阶位的次第修行;所以,成佛之道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十度万行,以利乐众生来摄受佛土,累积成佛所需的无量福德庄严,以及跟随诸佛菩萨修学一切种智的增上智慧为主。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就是若不能证得自己的“本心”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就算能够将三藏十二部诸经论全部倒背如流,于自他佛菩提道的修学上却没有太多的助益;
  所以佛道的修行是以开悟明心、亲证法界实相而发起的般若智慧为入门。《金刚经》中也有提到,世尊往世修了很多福德,生生世世都当转轮圣王,对无量诸佛一一奉侍供养,但都没有被授记成佛,直到悟得这个金刚心如来藏而通达了般若实相智慧后,才在燃灯佛座下被授记。也就是说即使以前修了那么广大的福德,但因为没有亲证本心如来藏,所以无法被诸佛授记成佛。因此,修学佛法的首要关键在于断我见以及开悟明心;而开悟明心所证的就是第八识,又名如来藏、根本识、真心……,悟后接著修学般若别相智与道种智(一切种智)。然而,在佛菩提道的内涵中也包含了解脱道的修证,而这个解脱的果证,其实只是佛菩提道中的副产品,也就是说菩萨在利乐众生、累积福德、增上智慧的过程中,实证大乘般若与唯识种智时,除了得到相应的大乘解脱功德受用之外,也必须于菩萨道次第的适当阶段实证慧解脱乃至俱解脱,因此说修学佛菩提道必定含摄解脱道的内涵与修证。
  第一目 解脱道是为了脱离生死轮回
  实证解脱道的关键基础在于断我见,也就是认清五阴十八界都是因缘假合、虚妄不实的。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和六识。而我们该如何断我见呢?读者可参阅正觉口袋书《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这本书,另外也请详细阅读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以及《阿含正义》中的开示。平实导师在所著的《阿含正义》书中(共七辑),有非常详细地教导我们如何断我见实证初果,乃至断我执成为阿罗汉,对于解脱道有兴趣的读者,可详细阅读这套胜妙的巨著。
  简单地说,在解脱道中有初果、二果、三果和四果等四个果位。初果(须陀洹)是断我见,也就是断三缚结,经典中有告诉我们,最迟钝的初果人也只要再经过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于最后一次出生人间时,就可以取证阿罗汉果而出离三界生死苦恼。二果(斯陀含)是薄贪瞋痴,又称为一往来,也就是再人天往返一次就可以取证四果入涅槃了。三果(阿那含)名为不还,三果人已经发起初禅实证欲界心解脱,断除了系缚于欲界的贪与瞋,也就是断了五下分结;其中,顶级三果人是能够中般涅槃的,其余不同层次的三果人往生到色界天之后,也各有不同的状况,但是都不再回到欲界,而是于上界舍寿后般涅槃。三果人已经断除了欲界爱的现行,也就是离欲了,这才能算是解脱道中真正的圣人,而这至少一定要有初禅的禅定证量。四果(阿罗汉)就是断尽三界爱,解脱道最后修证的五上分结断尽,舍寿后即可入无余涅槃,若同时证得四禅乃至四空定的俱解脱阿罗汉,则随时可以入无余涅槃。
  解脱道的修学,从初果到四果的取证,每个人所需的时间并不相等。例如之前我们讲到郁头蓝弗仙人,他已经具足了四禅八定的功夫,所以只要佛陀跟他开示如何断我见,他也确实观察到意识心是虚妄的而心得决定,那他当下就可以成为俱解脱阿罗汉,只可惜他的因缘尚不具足,所以没等到佛陀来度化他,他就先舍寿往生无色界天了。同理,如果一位已经实证初禅的外道,他经过断我见的如实现观之后,马上也可以成为三果解脱者。因此佛世时,有的外道是先证得四禅八定降伏了我执,然后见佛闻法断除我见的同时,我执也随即断尽而成为俱解脱阿罗汉。但若是没有禅定证量的人,则必须先断我见,再慢慢观行断除我执,而且要发起初禅以上不退的定力,并且五上分结也断尽了,才能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若是再加修禅定而具备了四禅八定的功夫,就成为俱解脱阿罗汉。
  第二目 凡夫菩萨胜过定性声闻阿罗汉
  在完全断除我见、我执以后就成为阿罗汉,舍报后灭尽了五阴十八界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而无余涅槃并非断灭空,经典中佛说有涅槃本际不灭,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独住的境界。阿罗汉虽然可以入无余涅槃,但是却不了知无余涅槃的境界,因为无余涅槃中没有五阴十八界,也就是没有七识心了,当然也就没有能了知六尘的心来了知无余涅槃的境界,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是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独自存在的绝对寂灭境界。
  然而开悟明心的菩萨,却是实证了第八识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开悟明心的菩萨不用入无余涅槃,但是却可以了知涅槃境界;不像阿罗汉能入无余涅槃却不了知涅槃的境界为何。而佛陀更开示说,发菩提心的凡夫菩萨胜过一切独觉圣人与定性声闻阿罗汉;所以当阿罗汉师父知道自己的徒弟发菩提心后也不敢小看,这些故事我们在前面第三章〈持戒之论〉中都有说明。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发菩提心当个菩萨,将来开悟后就能分证解脱功德,同时也因为实证了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发起般若中道的真实智慧;而这些智慧是连没有开悟的阿罗汉都无法了知的。
  第八节 菩萨道是为了救护众生而成就佛道
  修学菩萨道的目标是为了成佛,而菩萨的通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前面三归依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说明了归依三宝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总之,菩萨道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内涵,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等觉、妙觉,全部次第修证圆满时,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读者可阅读平实导师编制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即可了知整体的概况。接著来为大家简略说明一下菩萨修福的心态与方法。
  第一目 菩萨修福不求生天,为求佛道故
  菩萨应该要具有能够生天的福德,但菩萨布施行十善的目的不是为了生天,而是为了救护众生以及修集成佛所需的无量福德。所以佛陀教导我们六念法,也就是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目的就是要佛弟子们双具福德与智慧,而能自利利他、摄受众生以成就佛道。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中开示: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张,善思,居士,第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