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22期>

广论之平议(连载80)----正雄居士(2)

[第122期]  发表时间: 2016-07-10 17:5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已明心的七住位菩萨,所作的世俗法如幻的思惟观察又有所不同;菩萨已经见道故,生起根本无分别智,即可现前观察阿赖耶识含藏著遍计所执的有漏有为法种,及依他起的有漏、无漏有为法种,而第八识如来藏本体却是无漏无为的清净法,如是现观阿赖耶识的圆成实性,含藏及出生了遍计执性与依他起性,如是了知世俗的遍计执与依他起的诸法虚妄不实,而说世俗法如幻,唯有阿赖耶识真实。
  菩萨证得根本无分别智方能悟后起修,而渐次生起后得无分别智,复于十住位满心时,忽然于诸境界中得以肉眼亲见佛性了了分明,于亲见的当下,刹那间对于所见境界完全改观,如是验证世界如幻、身心如幻,这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眼见佛性,一根见六根俱见,世界如幻、身心如幻,唯真如佛性真实不虚。
  对于世界、身心诸法如幻的现观,由于证量的不同,而有不同功德受用。宗喀巴说:“喻如变幻所现象马,要眼识见,如所幻现实无象马,意识决定。依此因缘乃能定解所现象马是幻或妄。”宗喀巴只凭眼识与意识的虚妄想象而认为能得“如幻观”,这最多只能算是凡夫或二乘行者理论上的“如幻观”;因为凡夫位菩萨及二乘行者,虽然未证真实,但是已知道有真实可证;而宗喀巴否定如来藏真实法,永远是在外道异生凡夫位中,不可能证知真实故,至于他抄袭佛教经论中的语言文字,对他来说只能算是世间的知识,还算不上是有功德受用。
  第六目 《阿含经》说的人无我
  有情世间的五蕴都是生灭法,而且只能存在这一世,前世的五蕴不能来到今生,今生的五蕴不能去到后世。今生的五蕴,藉各种因缘和合而生,若此世的因缘坏灭了,今生的五蕴即不能存在了。因此,生灭的五蕴诸法,不是自己说要生就能生,也不是自己说要灭就能灭,必须依据因与缘和合而生、不和合而灭;所以五蕴本来就没有自在的体性,必须是依于因与缘而有,故说五蕴诸法都无自性。而“我”者,《大
  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卷1 说:“我者乃是主宰为名。”1 只是假名施设有一个主宰,没有实质的意义。在世间法中,我者,只能依于五蕴才能说有我;但是,五蕴既然是无自性,而“我”却依之才能存在,因此“我”亦是无自性,五蕴存在说为假我无我,五蕴不存在说为断灭,不论假我或无我,都是虚幻而不实在的法,所以五蕴说为无我,这是二乘人说的无我。
  《阿含经》是 佛为诸弟子众解说二乘解脱道的法,教导二乘人如何断身见、我见,证初果乃至四果。二乘人不证真实的缘故,因此于诸《阿含经》中,佛不明说有真实不灭的我非在、非不在五蕴中,故同样的在《杂阿含经》中,佛处处宣说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原因也在此。宗喀巴只取《杂阿含经》的只字片言,就片面地断定说五蕴无自性假名为我,正是落于无边。
  初转法轮时 佛对诸弟子众开示四阿含解脱道法要,并不是只停留在二乘的苦、空、无我上面,如果只停留在苦、空、无我上面,那解脱道就会成为断灭之法了,断灭之法如何能有清凉真实之解脱可说,然而宗喀巴正好就是这种断灭见的人。因此,他当然就读不懂《杂阿含经》中车的譬喻;《杂阿含经》中所说车的譬喻是用来说明五蕴我是生灭无常,是假名施设为我,如果将这个五蕴假我认为是真我的话,就不能得解脱了。而宗喀巴总在枝节末端上琢磨,无关紧要的戏论说了一大堆,重要的却都无知地漏掉了,完全无益于众生甚且误导学人,而所谓的《广论》只徒然浪费笔墨纸张而已。
  就像以车为喻,这些车的零件能自动的排列组合忽然变成车吗?大家都知道那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又是谁把它组成车的?五蕴与我也是一样,譬如死尸,没有受想行识四蕴则色蕴不能运作,没有阿赖耶识与意根则受想行识四蕴也不能运作。我是依于五蕴才能存在,五蕴依于阿赖耶识才能存在;因此,没有阿赖耶识哪来五蕴?没有五蕴哪来我?所以我是依于五蕴假名建立有一个我,说为假我。既然说五蕴是假我的话,显然相对的必定有一个真我的存在,要有真我才会有假我的成立,因为假我必依附于真我才能建立,没有真我就谈不上假我了。《阿含经》所隐覆密意而说的就是真我与假我之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真实义。
  《阿含经》所说的五蕴我是假我,那么真我是什么呢?也许您在《阿含经》里面找不到“真我”两个字,佛为了不增加二乘人困惑,故以善巧隐密的方式,于《阿含经》中多处宣说有不生不灭的真我。如《长阿含经》说“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此识正是指不生不灭的真我。又如《杂阿含经》说“不知苦的本际”,五蕴知苦,本际不知苦,本际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我。又如《央掘魔罗经》说:“我住于实际,而汝不觉知。”2 实际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我。《阿含经》中隐说真我的例子举不胜举。
  至于《杂阿含经》说的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意思,如《杂阿含经》卷3 说:
  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3
  色受想行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里面就隐说有真我了。五蕴非我:这里所说的我是真我;无论过去、现在、未来等等的我,都是五蕴的运作,五蕴有生灭,所以五蕴是假我不是真我。五蕴既然不是我,那么我绝对不是五蕴,那么我又是谁呢?所以五蕴非我的我,不是宗喀巴说的五蕴假我的我,而是被宗喀巴否定掉的真我,真我就是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所以五蕴非我的我,很明显的是说真我。
  五蕴非异我:既然前面说五蕴不是我,为何现在又说五蕴不异于我,佛说法是否前后矛盾?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五蕴非异我的我,同样的也是说真我,也是被宗喀巴否定掉的不生不灭的真我——阿赖耶识;五蕴不异我的意思是:五蕴是阿赖耶识所生,五蕴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五蕴的自性就是阿赖耶识的部分自性,所以五蕴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佛才说五蕴不异我。
  五蕴与我不相在的意思是:真我阿赖耶识不在五蕴中,却无时无处不与五蕴和合运作,真我不离五蕴,五蕴不离真我,因此 佛说五蕴与真我不相在。如是《杂阿含经》说的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就很明显的开示有真我在内了。因此二乘人相信 佛所说,入无余涅槃五蕴十八界法全灭了,还有“实际”不灭,虽然二乘人不知道这个“实际”在哪里?却知道有这么一个“实际”常住于涅槃中,因此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所以读《阿含经》要深入理解阿含正义,绝不能只看文字相而作表面的解释,否则就会落在“五蕴是我”的常见外道中,或落在“五蕴无我”的断见外道中,宗喀巴就是这种具足断见与常见的应成派外道。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论之,平议,连载,----,正雄,居士,宗喀,菩提道次第论,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