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局版书摘录>

06、《心经密意》摘录(2)

[局版书摘录]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2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但是如来终究不曾授记那些大阿罗汉们是佛,但是如来所说的成佛法道却不是像他们那样说的。如果证得解脱道时,就是成佛,那么阿罗汉们也应当就是佛;但是佛世尊入灭后,为什么没有一位阿罗汉敢以佛位名义而出来领导全部的僧团?为什么如来不说他们证得解脱果时也是成佛了?
假使般若就是印顺他们所说的一切法缘起性空,那么般若的法义就和二乘菩提所修证的解脱道完全一样了,那么大乘菩提与二乘菩提之间,就应该只有一个差别了:舍寿时如果必入无余涅槃的话,那就成为声闻阿罗汉;舍寿时如果不入无余涅槃,而发愿再来人间受生、以利众生者,就成为菩萨;那就不必修学般若与种智了。应该如是。但是四阿含诸经中,如来终究不曾这样宣说,只说:断尽我见与我执时,就可以成为阿罗汉,断分段生死,可以不再来三界中受生死,终究不说这样就是成佛了。
所以,成佛与否,不在解脱道的修证上来说,而在是否增修般若,而在是否亲证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不在是否证得解脱道的果证上说。所以,绝不可以只将解脱道的修证,来作为成佛之道的修证法义,而是必须函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
而佛菩提道本来就已函盖二乘菩提所修证的解脱道,只是佛菩提难修难证,因为很深细的缘故,所以修证的时劫特别长久,因此如来怕大家畏难而退心,所以将佛菩提道中的解脱分段生死的法道析出,先行为有缘众生宣说,使他们先证得解脱果,自知自证已出三界生死了,生起信心了,才为大家宣说佛菩提道的内容。所以,佛菩提道函盖了解脱道的法义,所以阿罗汉、辟支佛所修证的解脱道,只是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份而已。
所以,在四阿含诸经里面,如来不说佛菩提道,只是偏说二乘菩提所修证的解脱道;而将佛菩提道留在大乘的般若系列诸经中方开始宣说,并且不是具足的宣说,而是留在第三转法轮的唯识如来藏系列的方广诸经中,方才具足宣说。如是事实,可以在三乘诸经中获得证实,如今阿含、般若、唯识如来藏系等三乘诸经都还存在,都还可以检校,不是我个人可以妄说的,不是我个人可以只手遮天的。
但是,这个正理,已被印顺法师他们曲解到极为严重的地步了,所以现在有一些人,依据印顺法师的错误见解,并且自认为已经证得初果乃至四果的学佛人,一直以解脱道的二乘菩提来解说成佛之道;这些人,可以说根本就不懂佛法的三乘菩提正义,这哪里是大乘中真正开悟的圣者?却敢说他们已知已证禅宗的明心见性功德,却敢说他们能使人亲证初果乃至四果等等,其实根本连我见都还没有断,都想要以清净无染的觉知心去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都是凡夫异生的妄想罢了,连自己所标榜的解脱道的正理,都还没有弄通呢!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法莲师很慈悲的要求我宣讲《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要我宣讲《心经》与佛菩提道、与禅宗祖师公案的关系,来厘清这里面的内容差别,来利益今时学人,利益后世学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来讲《心经》:
“观自在菩萨”的密意,就是在讲:真心与妄心和合并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众生是八识心王和合在一起来运作的,能够如此现观的人,就叫做“观自在菩萨”。请问你们:“观自在”这三个字所讲的境界,有没有能观?有没有所观?(大众答有)是有嘛!如果没有能观的心,怎么叫做“观自在”?但是,能观的心却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们这个能观的心,去观照到另有一个本来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来就自在的心,而能够这样现前观行的菩萨,就叫做“观自在菩萨”。
当你找到第八识之后,你可以随时随地现前观察:我有一个自在的心,这个自在的心呢,当我怕死怕得要命的时候,祂都不怕;当我兴高彩烈、高兴得要死,譬如忽然中了十几亿乐透第一大奖,你高兴死了,可是祂仍然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高兴;祂既没有生气,也不会欢喜,祂始终是无动于衷的,始终是自在的。如果是会高兴、会讨厌、会思量的觉知心、作主心,一定是不自在的心;为什么呢?因为只要别人称赞你一句,你就高兴了,你随著人家的语脉转去了嘛!如果是会高兴的觉知心,那人家骂你一句时,你也一定会生气的,还是又随著人家的语脉转去了嘛!像这样子,怎么叫做自在心呢?
如果是绝对不会高兴,也绝对不会生气的心,从来都不动的心,那才算是真的自在心;这个心啊!不管你怎么样,祂始终就是如如不动,始终都是无所住的;在如如不动当中,祂却又不断的在运作--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叫做自在的心!那么“观自在菩萨”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菩萨现前观察到有一个本来就自在的这个心,这个本来自在的心,和觉知心的我,和思量心的我,和能观察的我同时存在。能够这样现前观察的人,就是“观自在菩萨”。
为什么玄奘大师不把它翻译做“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为什么不这样翻译呢?因为《心经》所说的这种菩萨境界,并不是用在观察别人身上嘛!“观世音”是要观察世间众生心声的,但是“观自在”却是要观照自己的自在心欸!可以现前观察自己的真心本来就自在,这才是“观自在”的真正意旨啊!
可是,当年我过了牢关的时候,我却作了一个对子:“真心清净,不观自在。倒驾慈航,常观世音。”因为张老师送我一幅大陆的不知名人士画的白衣观音图,我把祂裱起来,心想左右应该有个对联,所以就拟了上下联,请张老师帮我写好,我就把它跟观音圣像一起悬在我家佛堂壁上,上联就是“真心清净,不观自在”。大家都说“观自在”我却说:“你就是不去观祂,祂也是自在的啊!”
我这个对子所说的自在,却与刚才所说的自在不同意思;是说祂不必依靠任何他法,就可以自己存在,所以才能永不灭失。意根末那识,得要依靠这个第八识真实心,才能存在及运作;意识知觉性,得要依靠意根、五色根、第八识心、法尘,才能生起现行存在,祂不能离开这些法而自己存在,所以都不是自己本来就在的心。
但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祂才不理会你有没有在观看祂;不管你观不观祂,祂始终都是自己存在不坏的,所以说祂才是真心。而祂本来就是清净性的心,不管你去不去观看祂,祂一直都是清净自在的,所以说“真心清净,不观自在”。这个心的自在的意思,是说祂都无所谓,都随缘应物,祂很自在。而我所说的自在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说:祂本来自己就在,都不必依靠别的法而存在,这就叫做自在。所以我说:“真心清净,不观自在”。
第一次进到我家佛堂的人,看了这幅对联就问说:“你怎么这么讲?怎么会“不观自在”?人家都讲“观自在”,你怎么讲‘不观自在’?”我说:“就是不观自在!”因为你去观祂、祂也是自己本来就在,你不去观、祂也还是自己本来就在。
然后下联是“慈航倒驾,常观世音。”这上下联是分从理体及事相上来说的。理体是“真心清净,不观自在”,从事相上的另一面来说,则是:观世音菩萨祂是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回来做菩萨,来拥护佛法,来利乐有情。所以,祂是倒驾慈航,常常要观听 娑婆世间的众生心声;众生是这么痛苦,所以观世音菩萨总是在观察要怎么救他们。这个就是观自在跟观世音的真正意思,一个是从理体上说,一个是从事相上说。
如果再要从理上来说观世音菩萨,而不是从观世音菩萨在救度众生的事相上来说的话,也可以这么说:菩萨的理体就是自心如来藏,祂可以观听五阴众生的心声,丝毫都不会遗漏,所以称为观世音菩萨。真悟的人,听了我这一句开示,都会认同的;但是悟错了的人,大部份人会误会我这一句话的意思。
那么!这样一来,“观自在菩萨”的密意,就已经告诉你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也有妄心,妄心是了知及思量性的七转识啊!真心就是第八识啊!这样真妄心和合运作中,本来自在的那一个心才是真心啊!能观的心永远都是妄心啊!
在三乘佛法中,所有的经典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既然是离见闻觉知的心,祂当然就没有证自证分,当然就不可能会返观自己,所以佛说这个真心时,这样开示:“如刀不自割,心不自见心。”所以自在的心是从来不了知自己的,绝不是六尘中了了分明的觉知心啊!既然从来都不返观自己,怎么能观祂自己是自在?或者不自在?祂怎么能观这个见闻觉知的心自在不自在?所以祂是被观的心,不是能观的心;能观察的心是知觉性的妄心,用我们能观察的知觉心,来观察到这个离见闻觉知的永远自在的心,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了!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而大乘法之极果为成佛,非唯亲证小乘罗汉所证之解脱果而已,其解脱果之修证,更有二乘极果者所不能修证之处也,何况大乘佛菩提智之一切种智?是故,诸 佛由有一切种智故,得名为佛;小乘罗汉虽然同证解脱果,然唯有解脱果一切智之十智,不具般若智之总相智与别相智,更不具一切种智,所以完全不通般若;而其解脱果之修证上,亦未断尽习气种子随眠,是故二乘圣人不得称说为佛。菩萨有已证声闻果之十智者,亦有未证声闻果之十智者,然于成佛之前,悉皆必证般若智,亦悉皆必证解脱果一切智之十智,解脱证境同于二乘决定性人。
由是缘故,佛取灭度之后,诸阿罗汉终究无人能号称为佛,终究无人敢自称已成佛道,或由尚未证得般若慧故,或由尚未成就一切种智故。彼诸未解佛法之人,不知此义,便道阿罗汉所修证之四果涅槃成就时,即名为佛;便谓成佛之道即是修证解脱道,便向大众倡言:解脱道成就时,即可了如实相,即可成佛。皆是未解佛法之人也。
是故,三世一切佛,皆非因神通而成佛,皆非因种种禅定上之三昧而成佛,皆非独因解脱道之证量而成佛;三世一切佛之所以能成就究竟佛果者,皆因一切种智而成佛也。若人不解如是正理,而坚决主张修学解脱道可以成佛者,斯人名为小乘声闻法中之凡夫也;一切阿罗汉与辟支佛等二乘圣人,皆不敢否认余所说斯言也;唯有小乘法中,未证声闻果而自认为已证声闻果之凡夫,方敢否认之。
亦有人随从现代禅修学,后来离开,便编集阿含诸经中佛语,自以为能令人亲证初果。然观其所言,仍是堕于意识境界中,未断我见,未入预流之中;是故常倡言:应离贪瞋痴而活在当下。正是意识心境界,以意识心为常住法,未曾断得我见与我执也。又言亲证解脱果之初果或四果者,即能亲见本来面目,即能了知《心经》所说意旨。亦有法师随于如是虚妄知见,而在电视上弘法,如是类人,皆是不解声闻解脱道之凡夫也;于声闻解脱道尚且不知,尚不能证解四阿含诸经真旨,何能稍解大乘佛法般若之旨?然而众生无智,岂能知其底蕴?乃更随之倡言原始佛法如何若何,实皆不能了知原始佛法之真旨也。
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中,皆是偏重于声闻之解脱道而说;于大乘法,凡有所说者,皆唯一二句语便轻轻带过,不作解说,只是成褫(ㄔˇ)二乘涅槃,令不堕于断灭见中而已;然于二乘所证之解脱道,则作极其详尽,而且不断重复之宣示。由是缘故,可知原始佛法者,乃是偏重解脱道之修证者,涉及大乘佛道之法句极为稀少。是故,阿含诸经中固然已曾宣说大乘法义,然皆是求证解脱道而不欲堕断灭见时所必须了解者,是故所说大乘法极寡。于四阿含中,亦未细说无余涅槃之本际,只是一语带过,说有本际。纵使杂阿含之《鸯掘魔罗经》中曾明说如来藏义,令二乘涅槃不堕于断灭见中,然亦只说总相,而不说别相及种智,唯于大乘方广经中,方才细说之。由此可证:四阿含乃是专属于二乘法义之解脱道经典。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心经密意,摘录,经密,心经,解脱,菩提,祖师,公案,关系,密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