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局版书摘录>

13、《金刚经宗通》摘录

[局版书摘录]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1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金刚经宗通
平实导师 著
法语三则:
执著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者,即是畏惧无我境界者,即是凡夫之人。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麈、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离念灵知心是缘起法、是生灭法。不能现观离念灵知心是缘起法者,即是未断我见之凡夫;不愿断除离念灵知心常住不坏之见解者,即是恐惧解脱无我境界者,当知即是凡夫。
—平实导师—
------------------------------------------------------
一切误计意识心为常者,皆是佛门中之常见外道,皆是凡夫之属。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麈、味麈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七、住于空无边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八、住于识无边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九、住于无所有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十、住于非想非非想触等至定境中,不与五麈相触之离念灵知。如是十种境界相中之觉知心,皆是意识心,计此为常者,皆属常见外道所知所见,名为佛门中之常见外道,不因身现出家相、在家相而有不同。
—平实导师—
------------------------------------------------------
如圣教所言,成佛之道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为因,《华严经》亦说证得阿赖耶识者获得本觉智,则可证实:证得阿赖耶识者方是大乘宗门之开悟者,方是大乘佛菩提之真见道者。经中、论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转依识上所显真实性、如如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证真如、即是大乘贤圣,在二乘法解脱道中至少为初果圣人。由此圣教,当知亲证阿赖耶识而确认不疑时即是开悟真见道也;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宗门之真见道。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峙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故知宗门之悟唯有一种: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转依如来藏所显真如性,除此别无悟处。此理正真,放诸往世、后世亦皆准,无人能否定之,则坚持离念灵知意识心是真心者,其言诚实属妄语也。
—平实导师—
------------------------------------------------------
《金刚经宗通》自 序
《金刚经》原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为证得金刚不坏心而产生了实相智慧,由此智慧而到达无生无死彼岸底经典。本经是中国大乘佛法地区佛教徒中,家喻户晓之大乘经典,在家居士及出家诸僧,多有人以本经作为日课而持诵不断者。本经是将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的实相教理,浓缩成为一部文字较少而简要的般若经典;若再将此经加以浓缩,则成为二百余字的极精简经典,即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心经》,如是亦可证知本经所说的内涵是金刚心,并非解说一切法空。以此金刚心如来藏的实证,能使人看见本来就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由此实证而发起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智慧。有了这个无生无死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现观,知道阿罗汉们舍寿入了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以后,再现观此时犹未舍寿之际,自己与众生的金刚心如来藏,依旧不改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那么死后入无余涅槃或不入无余涅槃,就无所差别了。菩萨因为如是实证、如是现观,因此发起大悲心,愿意尽未来际不入无余涅槃,愿意尽未来际和乐众生永无穷尽,不辞辛苦。
然而《金刚经》之宗义,渐至末法时期,由于六识论的凡夫臆想中观流行于世,同将本经解释为一切法空之说,致使本经中所说的第八识金刚心密意全面失传;纵使有善知识继出于人间,欲将本经之真实义广为弘传,亦属难以达成之目标。由是缘故,必须先将禅宗之开悟实证法门推广,众皆信有开悟之事,亦信自身可能有缘开悟,然后教以禅宗之开悟即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妙心之真义,最后方得以本经之宗义如时阐扬,令大众周知本经中所说“此经”者,实即第八识金刚心如来藏。然后依金刚心如来藏之清净自性、离世间相自性、离出世间相自性、离三界六道自性……等,一一铺陈敷演,得令已证金刚心之大众随闻入观,一一现前证实佛之所说诚属真实语;亦令未证金刚心之大众欢喜信受,愿意尽形寿求证之,以期得入大乘见道位中,真成实义菩萨。以是缘故,应当讲授本经,如实显示本经之真实义。
又,《金刚经》属于破相显宗之经典,是故讲解本经时,除了显宗以外,亦应同时摧破各种邪见相,令今世后世一切真正学佛之人,读后快速远离各种外道常见、断见相,亦得同时速离各种佛门凡夫相。以是缘故,讲解本经时,必须于显示大乘自宗胜法时,同时破斥各种外道相及凡夫相,方能使闻此经典真实义者同获大利;由此显宗同时破相之故,永离无因唯缘论的缘起性空、一切法空邪见,则此一世实证大乘般若实智即有可能。
又,若能如实理解本经中之真实义,则能深入证实“宗、教不离”之正理,由是得以藉教验宗、藉宗通教,渐次成就宗通与说通之自利利他功德,非唯自通得以自利而已。从此以后即能为人解说宗门与教门非一非异之理,则人间有缘众生即得大利,不久即得因如是善知识之弘化而得实证大乘般若,是故应当讲授本经,并应于显宗之际同时破相,令末法时代佛门四众同得法利。
又因本经所说皆是直指金刚心之本来涅槃境界,然而未证金刚心之凡夫位菩萨,虽读而不能现观金刚心之本来解脱境界,于是不免臆想分别而产生偏差,终究无法如实理解本经中的世尊意旨。为救此弊,乃出之以宗通之方式而为大众讲授,是故名之为《金刚经宗通》;即以各段经文中与中国禅宗互有关联之公案等,附于每一段经文解说之后说之,藉以引生读者未来见道而实证《金刚经》宗义之因缘,是故即以宗通方式而作讲授。复次,以《金刚经宗通》为名而讲授本经者,亦因监于明朝曾凰仪居士所讲《金刚经宗通》并不符实,显违佛门宗通之智慧,后人读之难免为其所误,以是缘故,亦应于经文中与其有关之处加以拈提,条分缕析而令佛门四众了知其错谬所在,不复以其错谬之宗通注解作为依止,后日参究真如本心时,庶能远离偏斜,亲证本经宗旨即有可能,是故即采宗通方式讲授之。今者《金刚经宗通》之录音已整理成文字,并已略加润色,删除口语中重复之赘言,总共达到一百三十余万言;今已将之编辑成书,总有九册,仍以成本价流通之,以利当代学人;即以如是感言及缘起之说明,以为序言。
佛子 平实 谨序
公元二○一一年初冬于 竹桂山居
------------------------------------------------------
《金刚经宗通第一辑》网页之【内容连载】:
【内容连载】
§内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洗足已,敷座而坐。】
讲记:我是如此亲自听闻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共俱。这个时候 世尊到了应该午斋的时候,穿起外出时应该穿著的僧衣,手中持著钵盂进入舍卫大城中乞食。在那个城中乞得食物以后,回来只树给孤独园中;吃完饭以后,收起出外所穿的衣服和钵盂,又以水清洗了脚之后,敷设座位而坐下来。
这第一品是〈法会因由分〉。〈法会因由分〉,是说明这个《金刚经》法会生起的缘由。诸位在这一段第一品中,有没有找到这个金刚法会的什么因由?好像没有吧?可是它明明又叫作法会的因由。我们先来依文解义一下,先来让三世诸佛怨一下,然后再来谈真实理,消除三世佛怨。这第一品的法会因由是这么说的:
“如是我闻”,这意思就不解释了,因为这四字的意涵,大家都已经听多了。这一品中说有一段时间,佛陀是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关于只树给孤独园以及舍卫国,我也不解释,因为诸位也都听多了。那时候 佛陀是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同在一处。那个时候 世尊到了应该吃饭的时候,就把托钵时应该有的威仪具备了,也就是搭衣齐整、威仪庠序。
关于搭衣,三条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衣,在古时候 佛陀的年代,跟现在正好相反。刚开始时的僧团中,关于所穿的衣服,他们有贴身的衣服,还有出外穿的衣服,然后还有乞食应该具备的,或者要面见 佛陀时应该具备的较好的外服。可是当时出家人的衣服,都是从尸陀林──也就是弃尸林,那边去捡来裁制而缝制的。也就是说,贫苦人家有人死了,用粗布包裹好了以后,就请背尸人(有些人是专门为人背尸体赚钱的),背到一个指定的森林里面去,就丢在那边任其腐坏,因为那个死人家里穷到没有钱可以为他安葬;那个地方就叫作弃尸林,或叫作尸陀林。家属请人背去那边丢弃的时候,最外层的布(因为是要请人家背去丢掉,所以那个尸体外面要再包一层比较清洁的布),是比较清洁的。比丘们就去把那个外层的裹尸布捡回来,然后用泥土染色,缝成僧服。印度的泥土多是红土,在兰毗尼、不丹、北印度多是红土,所以就用红土把它染成不好看的颜色,或者用一种树汁染成较红的颜色;有些地方则是用黑泥染成灰色。土是最没有价值的,就染成土的颜色。当然是要先洗净以后再去染成坏色,染好了就作成僧衣。换句话说,僧衣既不好看,也是最没价值的裹尸布缝制成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人想要偷取,所以都不必害怕被别人偷去;因为没有人想要偷,比丘们心中就对僧衣完全没有牵挂。
这个僧衣,比较有福报的人,就拿到比较完整的裹尸布,缝起来就成为三条衣;因为它比较宽,只要三条缝起来就够了。如果福德比较不够的,只能捡到破破碎碎的小布条,可都要拼拼凑凑;所以有的人拼凑起来时,一件僧衣就要五条的长条布来缝,乃至更小的布块就要七条来缝。最差的就要九条,因为很零碎而捡来裁成的布条就成为最小的,全都窄窄的一条,于是得要九条才能缝成一件外衣。可是后来因为把比较好的让给别人,比较差的自己来穿;而九条衣是最差的,最差的留给自己穿;人家就说:“这个人修行好!”结果穿最差的人就显示是修行最好的人,所以后来就开始模仿而变成搭衣的时候,要看三条、五条、七条、九条;穿九条衣的人是修行最好的人,后来变成身分最高的人才可以穿最差的九条衣;于是累死现代那些缝僧衣的人了,因为他们必须把完整的好布料先裁成九条,然后再缝起来成为九条衣,真是多此一举。
因为以前比丘们的僧衣都是去弃尸林捡回来的,可是人家刚丢下去,不能马上捡,往往要等到尸体烂到差不多了,最少也要稍微坏了;往往都是狗来啃过,鸟来吃过等等,所以布大多不完整,得要拼凑。因此古时候僧团里面,一定要有针与线,加上半月形的刀,这样拿著可以割布,像这样子划下来就是裁一刀。古时候在僧团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用品,后来半月形的裁衣刀就演变成长长的戒刀了。然后传到了中国,《水浒传》描写宋朝的出家人,长长的戒刀还可以用来杀人,那小说讲的真是不如法。
著衣,就是要把穿在最外面的衣服搭起来,威仪齐整才可以出去托钵乞食。所以到了午斋时 世尊就开始著衣,把僧服的外衣搭起来,然后持了钵,进入舍卫大城中去乞食。刚开始乞食时,当然是没什么规定,有时候同一户人家有好多人来乞食,有的人家住远一点,都没有人去乞食;所以后来就有一些规定,我们也就不谈它。入了舍卫大城乞食,在城中次第乞食完毕。也就是说,乞食的时候要依次第;到第一家乞食的时候,那锡杖要摇一摇,“锵喨!锵喨!锵喨!”然后要等候,看有没有人送饭出来。如果没有,也许人家正忙而没听到,过一会儿再摇一摇。摇过三次,都没有送饭出来,表示他们家里没有饭了,你就到第二家再去乞食。不可以把第二家跳过去,不许因为第二家送出来的饭都是最不好吃的就跳过去,还是要照著顺序来。或者说那个第三家,他们家里人脸色都不好看,就跳过去,那也不行;必须要依照次序来,一家接著一家;到每一家摇你的锡杖不能超过三次,第三次后再稍等一会儿,若没有送饭出来就要离开,不可以死赖著一直摇。这样次第乞食,总共七家。如果七家都没有饭送出来,你今天就准备挨饿。挨饿也不打紧,正好修定;肚子空的时候,修定是非常棒的;如果肚子饱了,一般人修定就会打瞌睡。佛陀次第乞食完毕以后,又回到给孤独园中来;回来以后当然就吃饭了。饭吃完了,把衣钵收起来,放好了,再把脚洗一洗,又把座位上的坐垫铺好,然后在座位上坐下来。
以上说的,就是演述《金刚经》这个法会的因由。诸位也许想:“这算哪门子法会因由?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故,又没有谁提出来请问,这怎么叫作因由呢?为什么会从佛陀搭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然后次第乞已,回来本处又吃饭,吃饭完了,把衣放好,把钵洗好、收好,洗了脚坐下来,这叫作法会因由?这算哪门子法会因由?”也许有人真的这样怀疑。可是我告诉你,这还真的是金刚法会的因由;佛陀正好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来人间示现的,可是现在末法时代的大师们却都不知道。这个〈法会因由分〉,单单这么一段经文,三行不满;可是我告诉你,这三行其实就是整部放光般若。你们也许有人读过《放光般若经》,那么长,好多的文字,要读好几个月;但我告诉你:只要这三行文字就讲完了,放光般若就在这三行文字中间讲完了。
以上的“事说”讲过了,我们再来讲讲“理说”。因为刚刚那样讲了法会因由,好像也没讲出个什么道理来,诸位听了还是白听。我们既然宣称是讲《金刚经》的宗通,不是依文解义,当然要再从理上来解说一番,才符合宗通的宣示。
“如是我闻”,这其实是阿难尊者耳根放光。接下来说:“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这叫作通身放光。所以这〈法会因由分〉在别的译本里面,它又叫作〈放光品〉,因为它真的放光了。“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同在一起”,就是 佛陀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同时通身放光。也许你正好有宿命通,就赶快看,看那个年代,往那个年代去追溯;然后你可能会这样说:“他们都在那里,可是我怎么没有看见光?”我就告诉你:“这叫作慧光,这个要有慧眼才看得见,有天眼通、宿命通也看不见。”你如果有天眼,最多就只能看见我的白光与金光,看不见我的慧光;因为天眼是有局限的,这要有慧眼才能看得见。
这时候 世尊到了该吃饭的时候(该吃饭的时候又是为什么说该吃饭了?因为肚子饿了,总不会说是肚子饱了该吃饭),当肚子饿了该吃饭,所以叫作“食时”,是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这个饮食还是有时节因缘的,诸天饮食通常是在寅时,寅时是什么时候?(平实导师掐著手指算)子、丑、寅,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钟,因为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所以子、丑、寅,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人是管三餐的,因此有许多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他想到吃就去吃。然而如果是有福鬼,鬼是什么时候吃呢?是申时与酉时,“申”是要到下午三点以后的事,所以你如果要对那些旷野孤魂野鬼施食,得要等候下午三点已过,不能在下午三点钟前;因为在欲界的天、人、鬼等法界来说,中午是人吃饭的时候,轮不到鬼道众生。如果是饿鬼,就是无福鬼,总是要挨饿受渴的,那就没有所谓饮食的时间了。
“食时”,就表示说肚子饿了!我可告诉你,肚子饿了正是肚子放光。然后“著衣”,齐整威仪;还有“持钵”──接著要把钵盂拿在手上,这叫作通身放光。“入舍卫大城乞食”,最重要的就是要眼睛看著路,总不能走到水沟里面去;然后当然就要足下走路了,这就是眼根与脚上放光。“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那是什么放光?那可得要眼睛看人家有没有送饭出来,要寻街觅户。如果人家把饭菜送出来,铺满了整整一钵的饭与菜,你总得要跟人家祝愿:“愿你生生世世富贵长寿,早证菩提。”这是一定要祝愿的,不能够白受人家的供养;这时又是什么放光呢?是嘴上放光。然后“还至本处”时,仍然是要眼睛跟足下一起放光。“饭食”的时候,又是什么放光?要靠你的嘴巴放光。然后饭食完了,“收衣钵”把衣钵收起来,是什么在放光呢?是全身放光。然后“洗足已”,要把脚洗一洗,那是手、足都放光。“敷座而坐”,接著再把座位铺好,坐下来,这是通身放光。
《金刚经》的理说讲到这里,我就可以下座了,因为《放光般若经》已经讲完了。这样看起来,佛陀可真是比中国禅师们老婆多了。皇帝老子请傅大士上座说法,傅大士才刚上座,抚尺一拍就下座了,他已经把佛法大意说完了。可是你看,世尊还这么辛苦、不嫌麻烦,还要搭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然后“饭食讫,洗足已”,再敷座,才坐下来,祂显然比傅大士老婆多了。……
理说讲完了,这个《金刚经》第一品的宗说,就来说给诸位听:
【温州瑞鹿寺 上方遇安禅师。破句读《楞严经》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忽然顿省。人曰:“和尚道‘破句’也!”安曰:“是吾悟处。”竟不改。】
这是原文,我把它解释一下:古时候温州瑞鹿寺有一位上方遇安禅师,人家读《楞严经》是四个字一句这样读,可是他用破句的方式读,本来经中说的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他就破句来读,他说:“知见建立了,把能知与能见建立起来,这样的知就是无明的根本。能知、能见都否定而不存在了,看见这个没有能知、能见的,那就是证得涅槃。”他把随后的“无漏真净”四字省略了,也把原文破句来读。他这样破句而读,竟然就开悟了。一般是说:把能知、能见里面的某一些法中,建立出一个能知的心,当作是常住不坏的自己;那个其实是无明的根本,能知的心是假有的,不是本住法,当然不是常住不坏的涅槃心。若是在能知与能见之中找到一个没有见的,是有一个没有知也不会看见的;看到了这个无知而没看见的心,那就是证得涅槃了,就是无漏而真实的清净。结果他说的是:若是把能知与能见建立起来,那么这个能知就是无明的根本;当能知与能见没有了──否定了能知与能见的心以后,又看见了这个没有能知、能见的心,那就是证得涅槃。他是这样破句而读的,结果所悟却是一样的,他就这样悟了。诸位悟了没?我同时也破句讲给你们听了,并且还解释了。他忽然就这样省悟了,有人就跟他说:“和尚你所讲的是‘破句’,这样不对!”他却说:“这就是我的悟处!”所以他一生就不改这个“破句”,每逢有人来问楞严时,他就这样破句而说。这还真是他的悟处,那到底在告诉你什么呢?所以这个人不简单哦!
其实这个道理,《维摩诘经》也早就讲过了:“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或者正式翻译说:“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到了那个不会六入的,那就是证得佛菩提了。有一天瑞鹿禅师上堂开示,他怎么说呢?诸位把耳朵拉长了、仔细听:“晨朝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佛前礼拜了,和尚、主事处问讯;和尚、主事处问讯了,僧堂里行益;僧堂里行益了,上堂吃粥;上堂吃粥了,归下处打睡;归下处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东事西事了,斋时僧堂里行益;斋时僧堂里行益了,上堂吃饭;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东事西事了,黄昏唱礼;黄昏唱礼了,僧堂前喝参;僧堂前喝参了,主事处喝参;主事处喝参了,和尚处问讯;和尚处问讯了,初夜唱礼;初夜唱礼了,僧堂前喝珍重;僧堂前喝珍重了,和尚处问讯;和尚处问讯了,礼拜、行道、诵经、念佛。如此之外,或往庄上、或入郡中,或归俗家、或到市肆。既有如是等运为,且作么生说个‘勿转动相’底道理?且作么生说个‘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体’底道理?还说得么?若也说得,一任说取。珍重!”就下座了!
------------------------------------------------------
《金刚经宗通第二辑》网页之【内容连载】:
【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讲记:“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回答说:“如果我真的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义理,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某个法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亦没有哪个一定的法是如来可以解说的。为何这么说呢?如来所说的法,全都不可执取、不可明说,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何如此呢?因为一切贤圣全都是由于同一个真实无为的法而有三乘的差别。”
〈无得无说分〉,这是《金刚经》的第七品。上一品中 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接著在这一品中又说:“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答覆说:“没有一定的哪一个法可以说它叫作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哪一个法是一成不变而可以让如来为众生说明。”
这意思在说什么?这根本就不是在说世间的某一种法或所有法。若是单从字面来了解,一定差之千里;因为这不是意识层面所能理解的意象境界,必须证悟佛菩提以后才能理解。须菩提既要从实相法界来回答 佛的提问,又不能泄露了法界实相的秘密,因为悟缘未熟的人是不该知道这个宇宙中最伟大秘密的;然而须菩提却答得很具体,同时又保护了宇宙中这个最大的秘密,也显示了 世尊智慧的至高无上。也就是说,须菩提实证的空性智慧以及世间法的智慧都很好,他绝对不会自作聪明乱答,所以他讲话很小心。
佛问他说:“你意下如何呢?我释迦牟尼佛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我曾经为大家说过法吗?”一般人听了这话会觉得奇怪: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才会叫作成佛,才会出世度化众生求证佛法,为什么突然间又问了一句说:“我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而且明明成佛转法轮以来,至少初转法轮的声闻缘觉菩提都已经转过了,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才开讲《金刚经》;明明《金刚经》现在也正在宣讲,难道真的没有讲过佛法吗?可是现在却又突然问须菩提说:“我释迦牟尼有所说法吗?”当然诸位都知道:佛陀会这样问,一定是有道理的。因为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者,绝对不是精神病者胡言乱语,怎么可能明明知道自己说法已经十几年,却来反问人家说:“我有说法吗?”明明成佛了,却问人家说:“我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这不是很奇怪吗?须菩提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很小心说话。
面对 佛陀回话时要特别小心,不能随便乱回答,所以他回答说:“假使我懂得、我了解佛陀您所说的法义,以这个前提来说,没有一个法可以说它叫作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法可以让如来加以宣说。”这是什么意思?这就像般若系列的二转法轮经典常常说的“法无定法”。又说“如来无所得”,因为成佛是没有所得的,有所得就不是成佛,只是三界中的有为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脸上不会写著某某佛的名字,也不会写著“佛”一个大字在脸上;而成佛纯凭智慧,不是凭各种有为法、有相法,因此也没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可说;要从众生的凡夫境界相对来说,才会说 世尊是无上正等正觉。佛说法的时候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地说,有时候这样讲,有时候那样讲,所以说“法无定法”。
上周讲到〈无得无说分〉第七,说:没有定法可以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一定的法如来可以说它是法界实相唯一的绝待的法。须菩提接著说:“为什么会这么讲?那是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应该取,也不应该说。”菩萨所悟佛菩提道的这个法,如果要用文字来解释的话,其实你再怎么解释都讲不通,也都不贴切。这个法的弘传最贴切、最主要的还是在中国禅宗,因此,以禅宗的祖师公案来比喻说明这一句经文“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才是最贴切的。譬如说,有人问云门禅师:“如何是佛?”云门回答说:“绿瓦!”浅学凡夫还没有弄清楚,就认为绿瓦就是佛;可是明明无情不可能是佛,为什么云门答覆说绿瓦呢?
过后不久,又有人来问云门禅师:“如何是佛?”这回云门说:“露柱!”说是裸露而深插在空地上的柱子。那柱子是干什么用的?现代人都不懂,因为现代人都开汽车而不乘马。古时有钱人家才可能乘马,不是很有钱的富人就乘驴子;如果是一般人,那就只能乘五阴自己。以前台湾中部有一句俏皮话说:“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身上没钱,只能搭十一号公车。”十一号(导师以食指、中指向下模仿双脚走路的动作),这叫作十一号公车,就是自己走路的意思。如果是更没钱的穷人,那可没有十一号公车来搭,因为肩上还要挑担赚钱。所以,古时候有钱人行旅往来,乘马、坐驴子,到了客店或者商店前下马,就要有个柱子给他绑马、绑驴子,那叫作露柱。前面的人问:“如何是佛?”云门说是“绿瓦”;过没多久,另一个人来问相同的题目,云门却说是“露柱”。再过一段时间又有人来问:“如何是佛?”云门老兄竟回答说:“干屎橛。”就是干掉的大便;又过一段时间,另外有别人又来问:“如何是佛?”他回答说:“花药栏。”说是种花药的栏杆。花药就是芍药,很漂亮的芍药,禅门拿它当作宝贝,所以要用个栏杆把它围起来,免得有人不识,在未开花时把它当作杂草乱踩、乱摘。云门竟然说佛就是围花药的那个栏杆,他答来答去总是不同。
然后又有人过一段时间来问:“如何是佛?”他干脆说:“胡饼。”好了!云门回答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后来这个胡饼被雪窦重显禅师拈提了以后,云门的胡饼就变得很有名了,但他的胡饼不是拿来卖钱的,是专门讲给人家听的。有人来问:“如何是佛?”云门有时回答说:“胡饼。”胡人所作的饼。雪窦重显禅师就作了一首颂来讲云门这个胡饼,其中有一句说:“胡饼?来犹不住,至今天下有淆讹。”雪窦重显禅师说云门这个胡饼,这样子直直地掷过来,到现在还没有停下来,然而“至今天下有淆讹”,天下人都还没有弄清楚云门的胡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就说:“胡饼?来已千年,时人至今有淆讹。”你们看:云门禅师的胡饼直直地掷过来,到如今已经有一千余年了,然而当代的大师与禅人们,对云门胡饼的真义还是弄不清楚呢。
如果我们要依台湾的通俗语言来讲,现在精确一点来说,应该这么说:“胡饼?来千四年,时人至今有淆讹。”现代海峡两岸所有宣称已经开悟底大禅师们,都还是弄不清楚,还有人在云门的胡饼上面广作文章,都是情解思惟而乱说一气;哪一天遇到了真悟禅师,一定会骂他们:“这些愚痴人,云门早吃光了,他们还一天到晚在胡饼上压汁。”直到正觉同修会出现了,终于有人弄清楚云门那个胡饼究竟是什么。有时候云门回答说是绿瓦,有时说是露柱,有时说是干屎橛,有时候又讲花药栏,有时候又说是胡饼,那么到底你要认取哪一个答案呢?然而说了这么多,其实就只是这两句话:“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只能从弦外之音听取。你如果取绿瓦,明天他又说露柱;你如果认为就是露柱,后天他又说干屎橛,所说并无定法;那到底是什么?如何是佛呢?云门就像 佛陀所说的法一样,其实全都是在讲佛、在讲如来,都是在讲自心如来──此经;但是他可以用很多的语言不著痕迹地讲出来,却是只有已经生起慧眼的人才能听得懂,所以经中才说“法无定法”。
假使有个人来问我:“如何是佛?”我看他长得矮小,我就说:“长老!您的个头这么小!”如果遇到一位世界小姐来正觉会中学佛了,当她来问我:“如何是佛?”我就说:“你的个头高,而且生得美!”那我到底是在说什么?如果你真的悟了,这都是在讲同一个,我都已经告诉你了,已经明讲了。可是也许还有谁来问我,我可不一定会跟他讲一样的法;也许张三来问我:“如何是佛?”我就说:“你叫作张三!”王二麻子来了,我说:“你叫作王二麻子!”如果是哪个大法师来了,我就只说:“久仰!久仰!”那我到底是讲了什么?很奇怪!明明就是同样一个自心如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可以答?而且真正证悟底人竟异口同声说我所讲的同样都是自心如来;所以说,法无定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千万别取 佛所说的语言文字,也不要依 佛所说文字来讲解。同样的,禅师们所说法,也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你如果取了露柱,明天遇到我,我换别的话说:“你生得好美哦!”那你到底该怎么说呢?所以禅师所说法不可取,你如果依语言文字表面取法了,那你就错得离谱了。
如果有人问你:“你去见了云门禅师,他如何告诉你?”你答覆说:“云门禅师告诉我,就是胡饼。”应对你的人,如果因此就说:“我知道了,佛就是胡饼。”那你该怎么说呢?你说:“不对!不对!一定不是胡饼。”他要是问你:“既不是胡饼,那到底是什么?”也许你弄不清楚,邀请了他一起来找萧平实问:“云门胡饼到底是什么?”我却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你既不知道,为什么就敢上座?在说什么法?”我说:“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我才能说法如实。”如果你取了绿瓦、露柱,取了胡饼,取了花药栏,都错了;禅师说出来的法,你都不可取;可是在不可取、不可说中,禅师其实已经说了。在不可说之中,诸佛如来都已经说了,并不是没有说;只是不能在如来所说、禅师所说的那个法─譬如胡饼或者绿瓦─去取、去理解。因为,如来告诉你诸法的时候,目的不是要你取所说的那些诸法,而是要你取那些诸法所显示的自心如来。禅师亦复如是,他告诉你绿瓦,不是要你取绿瓦;我赞叹你生得很漂亮、很美丽,不是要你取漂亮与美丽;这就是“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的意思。
可是真的全然不可取、不可说吗?其实也不然!如果要让大家都懂的话,一句话跟你明讲了,你就可以找到你的自心如来了,也不是讲不出来。但是我如果为你明讲了(因为你证悟的缘早就熟了,或者你往世已经悟过而不退转,只是被胎昧所迷而暂时忘了,才能为你明讲),你还是不能取我那一句话,因为你也绝不会取我那一句话,你会在听了我那句话以后,直接就认取你自己的自心如来。所以禅师跟你讲很多的东西出来,甚至讲出的有些东西,你根本就无处找;譬如有人问云门:“如何是佛?”他回答说:“东山水上行!”东山竟然会跑到水上行走、跑到水上移动;世间有这回事吗?当然没有。也许有人又来问,他可能会告诉你:“石上无根树!”说是种在石头上而没有根的树。也许他跟你又讲另外一种:“海底泥牛行!”泥巴捏成的牛在海底走路,你见过没有?你去问那些潜水夫们,他们一定也都没见过。可是当你真正开悟了就见到了,原来真的还有“海底泥牛行”的说法,所以后来悟了就为人说:“所谓海底泥牛行,即非海底泥牛行,是名海底泥牛行。”能够通透中国禅宗这一著子,才能叫作开悟;这才叫作懂得般若,否则都是夸夸其谈,言不及义。那么到底你应该取哪个呢?你要取的其实不是“绿瓦”,但是就在云门回答“绿瓦”之中;后来等你找到自心如来的时候,当然就知道《金刚经》的讲经公式,你就会说:“原来云门讲的绿瓦,不是绿瓦,才是他讲的绿瓦。”真的破本参了,你会拍案叫绝:“云门讲得太好了!”
------------------------------------------------------
《金刚经宗通第三辑》网页之【内容连载】:
【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尊重正教分〉 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讲记:“除此以外,须菩提啊!随著任何人在解说这个如来藏经典时,乃至仅仅解说一首四句偈的时候,应当知道讲‘此经’的这个处所,一切世间不论天主天人、人类、阿修罗等众生都应该供养,把这个处所当作诸佛的塔庙一样护持供养,何况是有人全部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应当知道这个人已经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处所,这就是有佛住世,也应该如同尊重佛的圣弟子一样。”
〈尊重正教分〉,是告诉你:“对如来藏妙法,绝对要尊重。”因为《金刚经》讲的金刚不坏心正是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妙法才是如来的正教。如果对如来藏不尊重,别说是成佛之道,连罗汉道都修不成;也别说是罗汉道,他连人天善道都修不成。因为如果不尊重正教,那就是不尊重如来藏,因为《金刚经》中讲的“此经”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心,而金刚心“此经”就是发起实相般若的源头;如果不肯尊重“此经”,修集再多的世间福德,对于成佛之道都没有助益。因为,不尊重此经的缘故,就会践踏“此经”,就会毁谤说:“如来藏是外道的神我、外道的梵我,弘扬如来藏的人就是邪魔,是外道。”成为无根毁谤如来藏“此经”,结果修了很多护持表相三宝的福德以后,未来世还是要得到恶报。
如果有一个人用非常多、非常多的钱财去布施有情,可是大力毁谤如来藏,那么他死后会去当阎罗王。阎罗王能统领地狱众生作威作福,是因为他在前世布施非常多的钱财给众生和表相三宝;可是他在地狱中,每一个日夜的固定时间到了,就要受苦─熔铜灌口─每一个白天与黑夜要各受三遍苦,全身上下焦烂;可是他因为生前有修集大福德,于是就在地狱里面当阎罗王。这全都是因为在人间时大力毁谤如来藏妙法,他就要每天日夜三时各受一次这种极苦。有的畜生被人养作宠物,生活无缺,主人也很疼爱它,过得很快乐,就是不能当人;全都是因为往世学佛时努力修集福德,却常常毁谤如来藏妙法。如果福德修得不够大,又谤如来藏妙法;甚至于根本没有修福德,就跟人家胡言乱语妄谤“此经”金刚心,将来可怎么办?那只好去地狱里当起每天唱苦旦的角色,每天只好哭哭啼啼,怨诸佛菩萨不来救他,可是他的业报就是如此,都是自己前世所造的,还能怨谁呢?
所以〈尊重正教分〉这一分真的很重要,而“尊重正教”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此经”。前面经文中 世尊也说“此经”即是金刚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千万不要用常见外道法意识心来取代如来藏,也千万别把第八识如来藏当作外道神我或梵我等第六意识去诽谤;听到别人诽谤如来藏的言语时,你连一点点的随喜、附和都不要。如果人家故意毁谤如来藏,愚痴人去随喜说:“你讲得真好!”那么他随喜毁谤“此经”的“成已罪”已经成就了。如果他更愚痴无智,心里还想要效法人家毁谤如来藏,误以为是护持正法的义行,那么他亲自毁谤正教的“根本罪”便成就了;为了具足否定“此经”如来藏正教,所以他回家以后就筹划要如何否定“此经”如来藏心,还写了纲要,那就是毁谤正教的“方便罪”又成立了;他如果接著亲自为人家讲,或者贴在网路上广为流通,已经具体而全面地否定出来了,那他亲自毁谤正教的“成已罪”又成立了。由于他有毁谤正教的居心,根本罪成立;施设各种方便而写出纲要,从各方面写出很多内容,方便罪也成立;又讲出去或贴上网了,成已罪也成立了;否定正教的这三罪都成立了,那就是无间地狱、阿鼻地狱罪了,这??不是下堕一般的地狱了。
对于诸经中隐覆密意而说的正教,如果还没有亲证而没有确实理解,千万别作任何评论;连随喜人家的评论都别作,免得不小心几句话便成为随喜毁谤罪。所以“尊重正教”非常重要,因为“尊重正教”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不堕三恶道,第二、将来能有证悟的因缘。光是一个“尊重正教”,就可以离开恶报,并且得以向上增进,“尊重正教”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想想看,一入一出之间,二者相差多少?你口袋里有五块钱,你施舍了两块钱给对方,双方就相差四块钱了。本来双方同样是五块钱,你去掉两块钱给对方,不是与对方相差两块钱,而是相差四块钱;因为他入你出,双方就差很多了。大家要把这个道理告诉你所认识的人,让所有学佛人都能“尊重正教”,自他都能得利,那也是你修集福德的良方。……
闲话表过,回到《金刚经宗通》,经文第八页〈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我们上周讲过第十二品的品题,接下来要讲这一段经文“事说”的部分。佛在〈无为福胜分〉说完以后,接著演说这一品〈尊重正教分〉:“须菩提啊!随说是经,”也就是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人演说这一部经,“乃至只说这部经中的一首四句偈,就应该要知道讲‘此经’的这个地方,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都应当供养,如同这个地方已经建造了佛塔,或者建造了佛庙佛寺一般。何况有的人能够全部受持这部经、全部读诵这一部经。须菩提啊!应当要知道这个人已经成就至高无上第一希有的妙法。如果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表示这个地方已经有佛住世,也应当像是尊重圣弟子一样来看待‘这部经典’所在之处。”
依照这段经文的表面看来,应当每一个三宝弟子,都得把这部经典供在家里;因为这部经典供在家里时,就等于是已经建造出一座佛寺、佛塔了。如果你能够再进一步读诵与受持“此经”,一切天、人更应当供养你了。诸位想一想,如 世尊所说的这样,“此经”到底好不好?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由于胎昧的缘故,那时还不懂佛法,当然更不知道这部《金刚经》的真正意涵;那时不知是一个什么因缘,有人印制了小小本的摺页《金刚经》,外面还有个塑胶套装起来跟大众结缘。我看这《金刚经》的经本印成这么小,很方便携带,真的太棒了!我就把它安放在车上,后来一部车换过一部车。我每一部车最少都要开五年,第一辆开五年,第二辆开六年,第三辆开十二年,这一辆车子也开了两年(编案:此是2007/4/24时说),不算新车了。从第一部车子,我就放著这部小小册的《金刚经》,现在到底是受用几年了,我也不知道,没去算过。从我还没有正式学佛就放在车上,一直到现在,一部车换过一部车,就移放到新车上,现在还在我车上。可是安放好了以后,我都没有去发觉车上有这部经典;都是换车的时候,整理东西时才发觉我有这部经典在车上。就好像悟后转依而继续修道时,不再把如来藏心当作宝贝而时时观照祂。现在因为讲到这一段,我才又想起来。这样看来,这部经还真是太好了。
可是以上这样子讲解,其实只是文字表面上的意思,《金刚经》这一段经文的真正义理却不是这样的。但是一般人只能了解文字上的表义,所以他们就印出来作成小小的摺页本,大家方便随身带著,就说那样即是受持《金刚经》。但是今天讲到这一段,诸位必须要理解这段经文中的真实理是什么,然后再从宗门中了解这一段经文的密意又是什么,都应当有所了解;否则的话,一定会像一般的大法师、大居士一样,把《金刚经》当作是在讲一切法缘起性空。这里说,如果这部经典所在之处,就是表示那个地方已经有佛住世。你如果了解这部经典所在之处就是有佛,那你尊重这部经典,就要像尊重诸佛座下的圣弟子一样,也要像尊重你的弟子一样。你才刚一听,心想:“这好奇怪呵!这跟尊师重道不符呀!明明佛门里面是比世间法中更加的尊师重道,为什么反而要来尊重弟子?”这里面当然是有蹊跷,等我们讲完了这一段,诸位就晓得了。
现在先来解说“随说是经”这四个字。为什么叫作“随说”,又说“是经”?我们不是从文字表面来讲,而要从理上来说。要怎么说呢?也就是说,应该随时随地都在演说这一部经。请问诸位:你们有没有看过谁是每天像Seven-Eleven商店一样,二十四小时都在营业的?有没有谁看过哪位善知识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演说这部经的?是常年不断地演说著。有没有?(众答:没有。)是没有嘛!可是 佛陀“随说是经”这四个字,其实正是这个意思呵!要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每天十二个时辰都在演说这一部经,随时随地说,没有中断过,佛讲的确实是这个意思。可是一般大法师们都依文解义说:“只要随时随地有人说,就应该去护持。”其实不是,佛陀讲的是随时随地都在说,自始至终都没有中断过。如果有人能够随时随地没有中断而一直在讲这一部经,乃至讲它的四句偈,那他演述“此经”的处所,一切人天都应该前来供养。四句偈在讲什么?最有名的是“如梦幻泡影”这一首四句偈,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此经”中何尝只有四句偈?你如果真的开悟了,也悟得深,那你要编几首四句偈都可以,同样也是“此经”里的四句偈。这意思就是说,其实这一部经是指经文中 世尊所说的“此经”,不是在讲纸张印上文字的这一部《金刚经》;所说的是各人身中的这一部如来藏经,是说你们身上各自都有的专讲金刚心的这一部如来藏经。这一部经随时在为任何人说法,也在为你自己说法,每天二十四小时不曾中断过。
讲记:“我释迦如来曾经说一切诸相就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因此就不是众生。须菩提!所有‘如来’都是说真话的人、说实相语言的人、说如如之语的人、说不欺骗语的人、说前后不异语的人。须菩提啊!如来所得到的法,这个法无实也无虚。须菩提!如果菩萨所悟底心是住于六尘的各种法中而实行布施,犹如有人入于黑暗之处就没有任何所见了;若是菩萨所悟底心是不住六尘万法中而行于布施,犹如人们有眼睛,日光也明朗照耀著,便能清楚看见种种的色尘境界。须菩提啊!到了未来末法之世代,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对于此经金刚心受持及读诵,他其实就是‘如来’;以诸佛的智慧来看,全都知道这一类人、全都看见这一类人,都同样可以成就无量无边底功德。”
这一段经文是〈离相寂灭分〉四段经文中的最后一段了。佛说:“如来说一切种种法相就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都不是众生。”这究竟是从现象界的五蕴诸法来说的呢?或者是从金刚心的实相境界来说的呢?大家可要先判断正确了,才不会误解 世尊的语意。“须菩提啊!如来是说真实语而不是说欺诳语底人,是说实相语言而不是说虚相语言底人,是说如如语而非不如语底人。”也就是说,世尊不会诳骗众生,所说一定依据亲证而说;如来所说的法也是实相界的法,不是现象界中的生灭虚妄法;如来所说的般若真实法也是如如底法,不是常常生起喜怒哀乐变易不断而不能永远如如不动底虚妄心。如来也是不诳语底人,如来是绝对不说前后不同、前后矛盾的两种话底人。
世尊又说:“须菩提!如来所得的法,这个法虽然真实存在,却又没有世间三界有等法所定义的真实可说。”既不是像三界有一般的真实法,却又不可以说祂是虚有施设之法。是说真实如来、自心如来第八识,并不是三界有等法,也不是有色之法,所以犹如虚空,却又不是虚无想像而施设之唯名无实、性空唯名的名言法;所以说:“在法身如来的自住境界中,其实是没有实也没有虚的。”世尊又说:“须菩提啊!如果菩萨所依的真实心是住于三界有等六尘境界虚假诸法中而行于布施,就好像一个人进入闇冥之中,他就什么都看不见而成为具足无明的人了;如果菩萨所依底真实心不住于三界有等诸法中,不是住在六尘万法的境界中而能够同样行于布施,这就好比一个人有眼睛,也有太阳光明照耀底时候,他就能够清楚地看见种种的色相,不会再住于闇冥之中了。”最后 世尊作了一个结论:“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于‘此经’如来藏如实地受持、读诵,他其实就是真正的自心如来;以诸佛的智慧来观察,全部都能了知这样的人,也全都可以看见这样的人,可以成就没有数量可以计算的没有边际的功德。”
这是在讲什么呢?“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好像又在讲《金刚经》的公式了。然后又开示说:“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这还是《金刚经》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不论你将来无量世中去到十方的哪一个佛世界,全都可以讲得通。这一句“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好多大师们都依文解义,总是这么说:“如来所说的一切诸相,因为都是缘起性空,所以都是非相。”你们以前听过大师讲的《金刚经》都是这样解释底,不管你去到哪一个大山头听《金刚经》时全都一样。如果你说:“我没有去过大山头。”那么我问你:“你是不是去读印顺法师的书,才不会去各大山头听经?”那么印顺的书,他对般若是不是也这样解释的?一样是嘛!我说的完全没有冤枉他。他也是这样解释说:“一切诸相,因为都是缘生法;缘生法的体性都是无常,无常所以是空;所以一切诸法都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所以没有真实相,因此般若只是把阿含经中说的缘起性空重讲一遍,所以般若诸经的主要意旨就是性空唯名。”印顺难道不是这样讲的吗?
下一句经文说:“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诸方大师也都是这样讲的嘛:“因为一切众生的五阴都是缘起性空,所以都不是真实法;缘起性空所以根本没有真实的众生常住,所以一切众生都不是众生。”如果像他们这样讲《金刚经》也可以叫作真实佛法,那么大家都去自杀就能证得佛法了。对呀!那些不认识字的老人家们,今天看到张三死了,他说:“哎呀!张三也死了,人生无常。”无常,死了终归于空,所以张三不是真的张三;因此就解释说:“所谓张三即非张三,即是般若。”那么这样子,这位不识字底老人家,是否也真的开悟般若了?可是,那只是世俗法的知见,也都是错悟,不是真的开悟,跟般若的开悟完全不相干。所以,“依文解义”真的“三世佛怨”,过去佛说:“明明我们讲的意思不是这样,你为什么把我们传的般若真义这样子错误地讲解?”现在佛也同样会责备依文解义的大师们。而现在学佛的人,后来终于也知道了大师们误导众生底真相了,就说:“你都跟我们乱讲,害我们悟不了深般若。”所以未来佛都会这样说:“你们这些大师们根本都在误导众生,所以害我们大家都永远只能当未来佛,始终没有办法成佛;我们因为你,只能永远都当未来佛,都不能当现在佛。”
后来有个大法师终于有一天遇见了一个善知识,就问:“‘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什么意思?”善知识就说:“下一句。”他不懂,心想:“要再问下一句喔?”他不懂善知识意在何处,只好又问:“如来‘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是什么意思?”善知识还是回答说:“下一句。”奇怪?这善知识怎么老是讲同一句话?都是答非所问。“喔!我知道了,原来答非所问就是禅。”所以他回山以后跟大众开示时,大众请问:“如何是佛法?”“不是佛法啦!”他就这么答,就这样答非所问,就这样笼罩一切人。如果有一天他上座开示,人家请问:“如何是佛法?”他看见桌上刚好有一枝笔,他就拿起来说:“所谓原子笔,即非原子笔,这就是佛法。”学著把《金刚经》的公式套上来讲,大众也信得一愣又一愣地。可是到底那公式是什么意思?他自己其实也不会!这真的是麻烦!
如果哪一天终于找到正觉讲堂来了,请问:“‘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是什么意思?”我就问他:“你会不会唱黄梅调?”他说:“会。”“那你唱给我听听看。”他就唱了一句,我就说:“下…一…句!”(平实导师这一句是用唱的。)他说:“你都不告诉我。”我说:“你真的要我告诉你吗?”“要呀!要呀!”我就给他五爪金龙。“你怎么打我?”“你不是要我告诉你吗?”所以禅宗公案与深般若之间,看来好像八竿子也打不著;然而这八竿子打不著的,那么远的禅宗公案,与深般若之间才是最亲切的呀!你要怎么样有神足通,能够把那八竿子远底拉过来呢?你要是真的有神足通,一步就拉过来了,不再是八竿子远了!只要一步就够了,一步拉过来,你就悟了。这才是真正的神足通,世间凡夫的神足通到了这里都无用处。
《金刚经宗通》上周讲到第十页最后一行:“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接下来 佛又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说“如来是真语者”,听来好像有一点自我标榜,但是如果说法既然全部如实,就不能说诸佛如来是自我标榜;只有说法不如实的时候,还要显示他真的有实证,还要高抬自己,才是自我标榜。可是这句话说“如来是真语者”,在事上当然是说 世尊绝无虚妄语,但是在理上是讲什么呢?那就要先探究“如来”这两个字是讲哪个如来?是说应化佛这个如来呢?或者报身佛?或者是讲法身佛如来呢?当然是讲法身佛。法身佛就是无垢识,也就是因地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成佛后改名为无垢识;因此这句经文,佛说的这个如来就是指各人的第八识法身如来,同时也是说佛地的无垢识是真语者,也是说一切有情还在因地的阿赖耶识如来藏是真语者,就是说“此经”是真语者。因为每一位众生的第八识每天都如实为众生说法,而且从来都不说谎话,所以才是真正的真语者。又说“如来”是实语者,意思是说佛地的无垢识,下至因地众生的阿赖耶识,都是说实相语言,祂绝对不会说方便语;只要是有一句的方便语,那就不是“实语者”。这里的如来,当然讲的是第八识,祂是实语者,无始劫以来不曾有一句话是不实。
又说是“如语者”,不论哪一个有情,他的第八识永远都在告诉众生,祂永远是如如而无任何恼乱的,所以祂是“如语者”。一切有情的如来,他的自心如来也是从来都不打诳语;当白天过去了,就如实显示白无常来过了;当黑夜过去了,就如实显示黑无常来过了;每一天都这样在告诉众生,所以众生的自心如来也都是“不诳语者”。当出生的时间到来了,??心如来阿赖耶识就告诉你:“该出生了。”所以,众生在母胎中该出生的时间到了,祂就会指示众生:“该出生了。”于是分泌出化学物质来,妈妈就开始阵痛,就把众生出生了。当众生该死的时间到了,祂也会指示众生:“你来日无多了,只剩下七天、三天了。”所以,很多人死前七天、三天都会自己知道,只有愚痴而无智的人不会观察。并且祂也会告诉你,这个时节到来了,不许你跟祂打商量,不通人情;即使你是祂生的,祂也不让你打商量,所以祂也是“不异语者”。当祂告诉你:“该出生了。”你不能够在妈妈肚子里再赖一会儿;时间到了,你就该出生,无法打商量,所以祂是“不异语者”。所以,真实如来只说一种话,不说二种话。在现象界的诸法中如此说不异语,当祂每天为众生说实相法时,也同样是不异语;假饶三大阿僧只劫以后,祂也不会改变自己所说的实相法。
佛接著又说:“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佛特别再交代须菩提说:“如来所证得的法,在这个法的自身境界中,没有实也没有虚。”有实有虚,都不是真实如来的所得法。有实,那就是外道神我、外道梵我,号称说他可以创造世界,也自称可以创造众生,自以为实;又把欲界天、色界天主的五阴当作是真实法,说是大自在天神的真我,蒙骗众生说他是常住不灭的造物主。可是真实如来从来不这样说,从来都不说祂可以创造世间,也不说祂可以创造众生;祂只是这么默默地作著,使每一个有情不断地被祂创造出来而又死亡,但祂从来不曾宣称过,所以说无实。而祂也不是物质,连六尘相都没有,当然不能说祂是三界有中的实有法;你若想要找到祂有一个像世间法可以让凡夫众生领受的真实法,祂可全都没有,所以不能够说祂实。也因为祂既没有五蕴性,也没有十二处性、十八界性、六入性,全都没有,所以不能说祂是三界有中的实有法。然而,不因为无实,就可以说祂虚无;因为祂有真实的体性,能出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万法;而且祂常住、清凉、不变、涅槃,而可以时时生其心,使三界有情及山河大地持续运作而能让有情生死不断;并且祂可以让证悟底菩萨们现前体验,所以祂不是蕴处界空掉了以后的空无,因此祂也不是虚无,就说这个自心如来无实亦无虚。这个“此法”二字,讲的就是一切有情蕴处界中底自心如来,祂确实“无实无虚”。
 
本文标签:金刚经(27)宗通(26)金刚经宗通(1) 本文关键字:金刚经宗通,金刚经,宗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