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真假邪说>

09 第八章 般若空义(2)

[真假邪说]  发表时间: 2015-04-15 22:4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此中若有地上菩萨乘愿再来,于自参自悟后,或得 佛菩萨垂护,或是自身往昔所修种智现前,便能快速修证而在此世示现进入地上阶位,或初地、二地、三地、……不等,成为人间大善知识,能够广利有缘学人。当年 释迦牟尼佛降世人间前,已是 等觉位阶最后身菩萨,般若证量及神通广大难量、不可思议,但是在人间出生、成家、出家、苦行、成佛,示现为有胎昧而不懂一切佛法的凡夫相,其实都只是为度娑婆世界的刚强顽劣、欺师灭祖、恶习深重众生的示现,也是为了鼓励人们:人类经由修行是可以成就佛道的。使得人们不对人身轻视,而能珍惜道器、精进修行佛法;也是要令无明众生对于 世尊能够隐其威神之力而示现为凡夫众生,如同善财大士一般的从凡夫地而成等觉一般的成佛,因此而对 世尊能够隐藏威德力的示现,对 世尊如此不畏艰辛的慈悲示现而生起恭敬心、景仰心,对 佛产生信心力与亲近力,由此能入佛道。
而且,一佛的出世,是人天的大福报,是人天所累积的善行、所累积的功德力、所累积的追求解脱、追求实相的因缘已经成熟具足,才能够感召一佛出世,住世传法,利益人天。而且 佛只会在已经没有佛法的地区降生教化众生,如果人间尚有三宝住世,不论是实义三宝或是表相三宝, 佛都不会感召降世出生人间,因为,只要有表相三宝所在之处,自然会有实义僧宝以种种身相示现在人间,住持正法、教化有缘众生。纵使因为世间已经没有人具有实有般若及解脱的因缘,而导致没有胜义僧宝出现在人间,最不济,众生还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除谤三宝、谤方广经典、谤如来藏阿赖耶识者。凡是诽谤三宝者-包括诽谤宣说大乘了义佛法的胜义僧在内-不论是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状况下,犯下诽谤三宝之业,极乐世界就不摄受此辈众生,再怎么念佛,也是往生不了极乐世界的,因为即使是最慈悲的 弥陀世尊,也不摄受诽谤阿赖耶识的人,因为诽谤阿赖耶识的人,即是诽谤菩萨藏、诽谤方广大经的人;方广大经所说者皆是阿赖耶识的内涵故,都是在宣说阿赖耶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故。是故学人修学佛法,要当正法而行,离于外道,莫趋密教不实邪径。由此可见,般若慧学的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是确实有的;否则,声闻、缘觉圣人为何只有一切智而无一切种智?为何只有解脱智而无般若智?又为何地上菩萨只有道种智而无一切种智?乃至即将成佛的等觉菩萨都没有一切种智?又为何证悟后的菩萨,经中只说是第七住位?尚且不能获得十行位、十回向位的果证,何况入地?为何地上菩萨的论中说初悟的人所获得的般若智慧只是根本无分别智?而无后得无分别智?而说真见道证悟后必须进修相见道,才能具足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不是总相智,那又是什么?有了后得无分别智,仍然不能入地,那不是别相智,又是什么?难道可以称之为道种智吗?为什么又开示说后得无分别智具足了以后,进修一切种智才能获得道种智?如此看来,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真实有的,否则的话,就会像藏密祖师胡说的那样:所有的人都是一悟就立即成为究竟佛。而不是像经中所说的只有最后身菩萨才可能一悟成佛。所以,索达吉对最后身菩萨与诸地菩萨的差别,对地上与地下菩萨的差别,对已悟与未悟菩萨的差别,其实都是懵然无知的,连初悟时的总相智都没有,根本就是佛法的门外汉,如何敢大胆的评论已经具有道种智的 平实导师呢?
那么,云何索达吉堪布会有此一问:“释迦牟尼佛当年苦行修道、并最终证悟成佛时,都向哪些上师请教过唯识法门?”谓索达吉堪布不知以上正理,不真知发愿受生义,不信有一切种智、道种智,不信要生生世世修学无生法忍,不信唯有最后身菩萨在无量劫中修集福德智慧圆满以后才能一悟即成佛道,更不信此为最殊胜的成佛之道故。因为密教的教义,完全阙少了这一部分,偏偏这一部分正是悟后修学佛法最重要的部分,又占所应修证的最大部分,密教中的法义却完全没有;乃至黄教一派根本就否定这个过程与内容。而且四大教派中所说的般若,都是在意识心上作文章,而不是像经中所说的取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发起般若智慧,甚至妄想在否定如来藏以后,以意识思惟而获得般若智慧;观索达吉堪布举示密教祖师对于“总相智”与“别相智”这两个名相的解释,就可以知道,索达吉堪布与密教祖师确实是不懂般若的心外求法的外道。
在《成唯识论》卷九,圣 玄奘菩萨依据经典而撰述的成佛之道,共分为唯识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抉择分。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
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
初资粮位,其相云何?颂曰: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此位未证唯识真如,依胜解力,修诸胜行,应知亦是解行地摄。……。
次加行位,其相云何?颂曰: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论曰: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性,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此位亦是解行地摄,未证唯识真胜义故。
次通达位,其相云何?颂曰: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论曰: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然此见道,略说有二: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二、相见道,此复有二: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此复有二:一者依观所取能取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二者依观下上谛境、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诸相见道,依真(而)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非安立后,起安立故;分别随眠,真已断故。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
总相智者即是指根本智;别相智即是含摄于后得智中,随后增上修学,学人修证至通达位,如实通达,始入初地入地心中。“总相”非是如索达吉堪布及密教祖师所言指“法”,而是指“一切法所依的实相心体自身”,即是第八识心体自身的了知;也是指“出生一切法的本体自身”,但是初悟者此时仍然不知此心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名为总相智,还不知道祂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尚未生起别相上面的智慧,所以总相就是指法界实相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自身。
学人因为证悟如来藏,相应般若慧学的本来无生而能安忍,就有了能够现观第八识作用的智慧,能作为实证别相智慧基础,是故说为具有总相智。具体来说,是为下品转识成智的初分,即是意识所有的下品妙观察智的初分,以及第七识所有下品平等性智的初分,始进入真正的一佛乘大门,能够开始真正的修行大乘佛法。“别相”一名,指实相心第八识如何与一切法?包括前七识在内?一异、生灭、断常、俱不俱的法相,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一别相智,其函盖范围则有广狭之别:狭者,谓学人从开悟得总相智起,修证至入初地心前名别相智;广者,从得总相智起一直函盖至究竟佛地为止,都是别相上的智慧。在小乘法中也有“总相智”与“别相智”这两个名相,与大乘比较起来,则是浅显太多。谓小乘法的“总相智”是指声闻乘证知二乘菩提的脱解慧的总相,观行而确认意识为生灭有为法,也就是断我见、三缚结;中乘法的“总相智”则较为深利,谓缘觉乘人所知境界,不仅经由观行而确认意识是生灭的有为法,更发现到一切的三界现象皆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的缘起性空法。并且,缘觉乘人不落入外道断见中,因为缘觉乘人智慧较深利,他知道一切法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缘起之因,只是他无心要去探究;跟声闻人一样,他只要追求不受后有的涅槃境界,不求佛道,所以对于了知“法界因”智慧的追求,也就是说对于般若实智的追求,他没有兴趣,不够大心,不愿意在未离胎昧的情况下,为度众生出离生死而使自己世世不断的受生而生死轮回,是故名为小乘人。
索达吉堪布及密教祖师不懂三乘正法的差别,端在证不证如来藏、端在有没有般若实相智慧上而有差别,根本不懂以上正教正理,却大胆的违背圣教真义,而妄言:“所谓的“总相”指法,能了知总相的智慧则是一个人的分别念;而所谓的“别相”则指的是五根识现量亲见、亲闻等的境界。如果说佛还有“总相智”的话,就会有佛陀执著无实法的概念这一过失。”如此乱解佛法的行径,正好举证显示了西藏密教古今上师的通病,也显示密教中人擅以己意来解释佛法名相中的境界相,索达吉自己的言说也成为诽谤三宝的言论,自误而且误人。
笔者兹依圣 玄奘菩萨所教成佛之道五个阶段略述整理如下:
一、 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求住唯识性;于(能、所)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此位未证唯识真如。”
二、 加行位:“谓修大乘顺抉择分”、“菩萨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性,复修加行”、“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决择分)”、“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近见道故,立加行名。”
三、 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
四、 真见道位:“真见道,证唯识性,根本智摄”、“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断二障分别随眠,渐政渐断或有意乐力堪能顿断顿证”、“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 相见道位:“此复有二: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此复有二:一者依观所取能取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二者依观下上谛境、别立法类十六种心……”、“相见道证唯识相,后得智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诸见所断及修所断迷理随眠,唯有根本无分别智亲证理故,能正断彼,余修所断迷事随眠,根本(智)、后得(智),俱能正断。”
五、 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十地中由数修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种子,便能证得广大转依”、“能转舍依他起(之)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之)圆成实性”、“转烦恼障,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谓十地中,修十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两种转依,由斯证得。”〈修行过程中之具体名相与解说,请参看《瑜伽师地论》、《楞伽经详解》、《成唯识论》、《解深密经》等书。〉
六、 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佛身中十八等,皆悉具足,而纯无漏”、“此转依果,又不思议,超过寻思言议道故,微妙甚深,自内证故,非诸世间喻所喻故”、“此又是善,自法性故,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安稳故……”、“此又是常,无尽期故,清净法界,无生无灭,性无变异,故说为常”、“自性身,唯有真实常乐我净,离诸杂染,众善所依,无为功德,无色、心等差别相用”、“四智心品,三身变化,能益一切生”。
以上所引,皆是“唯识”正教,是 玄奘菩萨秉持 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得自 弥勒菩萨的开演示义。密教自称亦是传承自 弥勒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的法统之一,然而密教所说的法义却是违背师教,离经叛道,背反佛意。密教法义根本无有种智之可言,密教连最基础的成佛之道所应修证之“四加行”法义的法教,也都不如理亦不如实,专在能、所二取意识心的境界上大做文章:
譬如《密勒日巴大师全集》中,密教祖师注解的四加行佛法知见为:“加行-密宗之准备性的初步修行,以为‘起、正分’或大手印之修法、作为前行准备基础之工作。普通有四种,所谓四加行是也:一、十万大礼拜,二、十万上师咒,三、十万金刚萨埵百字咒(笔者按:懂得藏文的人即可了解,百字大明咒实质上是为‘鬼神祈请忏悔咒’,其实是双身邪淫法门的咒语)四、十万供养曼陀螺、或曼达。”根本违背 佛所说的四加行的真实义,与佛法中的四加行根本无关,这也是密教古今祖师以自己的意思取代佛法正理的具体事证。
《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阿底峡对佛法四加行之解释亦复错会:“修密咒的条件:一、梵行者……知真者无过。……。二、在家众:关于‘知真者无过’这句颂文的意义,我有许多上师恩赐的教授:
1、 有位贤善的上师说:“如果菩萨了知有情的利益,而他的心又被慈悲所左右,那么无论他怎么做,都没错,而且其福德反而随之增长。”这是指证得小品忍位的菩萨。
2、 某位圣哲说:‘知一切法如幻,并明了彼真实性的瑜伽士,不会有任何过错。如说:‘瑜伽士若知:诸法如水月,则彼将不受,罪福等所染。内外此诸法,是心且如幻,复非常非断,不分别二俱,执实毒不染。谁能见如是,知幻且无过。’’这是指:证得小品世第一法的菩萨没有过失。
3、 关于上师福德比丘对“不生过失”的看法,应该阅读上师所做的那部论。他的观点是:即使初学者也没有过错。
4、 其他的圣哲则说:“依照《圣迦叶所问经、授记变妇女经、吉祥最胜第一续、有义调伏续》,以及上述以外的其他密续和圣龙树、阿闍梨提婆等所造的那些论典的方式去做,就不会有过错。”意指:“知真者无过”是在证得小品顶位的时候。
5、 其他的圣哲说:‘引发一切法无生的胜义菩提心,并且已经在心中生出胜义菩提心的人也没有过错,因为明了诸法真实性者没有过错。’意指:‘见真谛者不会有过错。’”
在在证明了阿底峡对四加行的认知根本就错了,如今写在书中,索达吉还能否认吗?还能辩解说密教祖师没有自己乱解释佛法吗?还能辩说西藏的密教祖师懂得佛法的四加行吗?
密教中公认的“圣者”宗喀巴,于《规依发心仪观行述记》中开示四加行云:“瑜伽行人修习密宗大法,应先修学四种加行,清净相续,积集资粮,获得加持,而后始易相应。四加行者:一、皈依发心,二、金刚萨埵百字明或三十五佛忏,三、供曼陀罗,四、上师瑜伽。”也是公然的以外道法取代佛法中的四加行,如果宗喀巴不是不懂得佛法,那就是故意以外道法的四加行来取代佛法的四加行,来误导众生、毁坏佛教正法,那就是居心叵测。索达吉上师能否说明一下,究竟宗喀巴是哪一种心态?
于《大乐光明-金刚乘之大手印》一书中,西藏密教上师对四加行义则作如是言:“四加行: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进学更深密法而设计,它们可清净行者身、口、意三业之业障,使修道易于成就;也可以产生一些资粮使行者更易了解较深的密法;这种除障、积集资粮的过程常常被比成农夫耕田、种植,第一步要除掉石块、杂草,然后浇水、施肥等等,正如这些工作保证了成功的收成,同样地,这些准备工作保证密法修习成功。
简略列出四加行如下:1、皈依、发菩提心:从此成为佛子
、大乘行者。2、供曼达:这是累积福德资粮的方法。3、观想金刚萨埵及念诵百字明:这是清净业障的方法。4、上师相应法:这是获得上师加持的方法。”也是以密教自己发明的四加行,来取代 佛菩萨所教导的四加行。
《藏密修法秘典》卷一,更是狂言:“四加行法,在密乘中,称为前行共道。显密二道所共修故,显密修者前导行故。”既然说四加行是显密共道、显密共修之法,则应该显密二教所说的四加行都是一样的法才对,但是密教上师却睁眼说瞎话的说出了完全不同显教的自己发明的四加行。特别的是,密教所说的四加行中的百字明的念诵,正是双身法、鬼神法,然而,显教绝对不跟密教鬼神邪淫法“行共道”,显教也绝非密教的“前导行”,而是可以令人成佛的本自具足成佛法要的正道;密教所说的修行法与理论却是:连基本入门的般若实智的总相智慧,都无法证得,根本即是外道的妄想邪见,是索隐行怪的外道低俗下贱贪淫的不入流的行门。密教古今上师如上所举的四加行言论,只显示出密教祖师的狂妄无知、无明妄语,与诬赖三宝、破坏三宝的行径,所说所证皆是不如实的言语。但是索达吉对此竟然完全不知,还要强出头的为密教辩护;如今举证显示他的蒙骗众生的行为,显示他的言语都是欺骗众生的妄语。
密教祖师其实根本不懂显教、不懂佛法,连基本的佛法名相都不懂,更不能知佛意。真正如实的佛法四加行,谓:
一、 煖位:佛教学人寻思“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寻思三界中一切人为私设的名与相,皆是建立的“假有实无”,因为没有自体性的缘故。接著再观察:“如果吾人没有了意识及前五识(能取识)的话,那么一切人为私设的名相“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四法还在不在?因为这样的现观思维,学人就能够得知“此人为的四法必须依于能取的六识才能被吾人所觉知”,学人因此“明得定”,决定于正确的正见,建立正确的知见,而发“下寻思”,现观所取空,建立此位寻思之果为“煖”位。
二、 顶位:学人依煖位所起的定见,继续深入寻思,渐渐发起“上寻思”,能够现观“名、名义、名义自性、名义自性差别”四法皆是依于六识才有的所生法,依于六识的觉知心才能够了知万法,亲自证验一切六尘万法,所取的诸法,皆是假名施设,毫无真实体性。如此现观“所取”六尘万法一切法性空,得决定信,立为“顶”位。
三、 忍位:谓学人已印定“所取”一切法性空,复对于“能取”的前六识觉知心起观察思唯,能够了知不仅“所取”的一切法性空,“能取”的六识觉知心也是性空,没有真实体性,发起“下如实智”,能够安忍于经过观察思维整理后所知的“所取非有”、“能取亦不实”真义,证“印顺忍”,具足“下如实智”,是名“忍”位。
四、 世第一法:印前“所取空”,顺后“能取空”,再深入现观五蕴十八界现象界性空之理,发起“上如实智”,心得坚定,尽信“能取所取俱空”,证“双印能取所取俱空”,是为“世第一法”。
再作简单的说明,于煖位时,不能证知“能取空”与所“所取空”是什么意思,没有关系,只要坚信“能取(指六识)与所取(指六尘一切法)是不真实的、是假的”,具有这个“正见”也就算可以了。先让学人有个准备动作、暖暖身的意思。然而,正见是最重要的,知见一错,就会永远走不到目的地,所以对能取与所取的意思,不可以像密教古今上师一样的弄错了。
顶位时,就要求学人一定要实证“所取是空”。要学人亲证六尘相一切万法皆是幻化,最后成空。这一部分还算简单,凡夫俗人都会说“一切都是无常,都会成空。”来劝别人不要太执著,所以说这一部分还算不难(对情执重者来说,就难了些,所以情执深重者,要多多观察跟深入思考“所取是空”),但是却很容易误会所取的意思,所取就是六尘万法。
在忍位,学人要一再思惟“能取也是空”。要观察建立“能够分别的六识”一定是空,跟六尘一样也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正见”,而且要一再的观察确认这个道理。观察在睡眠、昏迷、死亡时,意识的断灭现象,要努力说服“末那”承认这一个实义,让意识自己能够忍受于承认自己是虚妄的事实。要观行能取六尘的意识觉知心,确实是因缘所出生的有生之法,终归无常,终归要毁坏;也要观察到觉知心在六尘中虽然一念不生时,也是能了知六尘的内容,这样就表示觉知心不起一念的时候,仍然还是能取六尘的。能这样如实的、确实的观行,并且确认了,才能成为四加行位中的忍位菩萨。
于世第一法位时,学人不仅真实确认“所取六尘万法是空”,更对于自己所取、所认知的“能分别的六识”,也绝对承认是无常、是空、是假的,对于这一点,就算是在晚上睡觉做梦时,在梦中也不会怀疑。末那正式承认“能取的觉知心与所取的六尘万法都是空”,如此即说学人证得世间的最高实义,正式的断了我见,成为声闻初果,成就世俗人中第一无上的正法实证,故名世第一法。
大乘修行人证此四加行圆满者,心心坚定,不认意识为法界实相心,我见及三缚结必断,成为声闻法的见道者;继续进修大乘佛法,不久后必入大乘见道位,亲证实相心第八识,得根本智,入大乘无生忍,即是般若的总相智,尚未获得别相智。索达吉堪布与诸密教祖师皆无力证知此四加行真义。由于不能证知的缘故,便以外道法的修行法门套上佛法四加行的名义,甚至以百字明的双身法密咒掺入四加行中,以四加行的佛法名义套在密教的外道法上,令人误以为密教之法就是佛教之法。然而,连四加行,这个大小乘的前共行、大乘行者的前导行,密教上师都如此胡乱拼凑,这种弄不清楚显教法相内涵的密教上师,说其能懂佛法第八识般若,宁非空口说白话?尽是无义之谈!
《心经》所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所云:“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大智度论》:“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解脱涅槃道,皆从般若得。…”皆依“般若”立义,而般若所证知的内涵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及此第八识心体自身的体性,以及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内涵;然而,索达吉堪布认同宗喀巴的邪法,认同宗喀巴否定如来藏的恶行,哪里是懂得般若的人呢?既然索达吉不懂般若,又如何能够解说般若义呢?又如何能有智慧与人讨论般若的总相、别相、种智呢?索达吉堪布不知“中观”与“唯识”的实质,也就不知般若的“中观、唯识”二法在般若道上的定位,不知分别般若深浅广狭的同异处,不知修证境界高低的必然性;更不知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地功德的话,一定要从七住位明心开悟起始,依此所得的般若之体修行才能完成,这都不是索达吉所能知道的。
万丈高楼亦须从平地起,岂能蜡等?而只迷信密教一悟就能成为究竟佛、报身佛的邪思,迷信于密教所谓的“诸法虽无性但能缘起因果”的无因论,迷信密教“见诸法缘起故破常边;见诸法无自性故破断边”而不必亲证法界实相理体第八识的理论,却不知道,这乃是意识所行不如理的“建立见”,这是意识所行境界。把第六识意识说成是第八识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以如此的“无因论”与“断灭见”来解释般若的不断不常之理,以如此的常见邪思来取代佛教中的实相如来藏的亲证,佛法修行宁有斯理?时至今日,犹不自知,还强出头来为密教的邪思谬想辩护,徒遭有智之士讪笑罢了。要知时势已不我与,密教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了,密教中最秘密的双身法已经全部曝光了,已经再也没有秘密可言了,其理论与行门及证境的邪谬与虚妄,在《狂密与真密》四辑书中,已经全部加以明显的解说及辨正破斥了,索达吉不肯在读过四辑全部之后再出书为密教辩护,只根据他人所举示的 导师的片段文字,以及与道听途说来的资料,就著书评论、诽谤 导师,如今招来法义辨正后的更大的羞愧,真是咎由自招。俗语说:“瞒者瞒不识,识者不能瞒。”密教诸祖就是属于不识者,不识佛法的密教祖师上师所说的法,也只能瞒不识佛法的世俗人,对于久学佛法的老修行人而言,根本就瞒不了。 禅宗的第五祖弘忍大师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索达吉堪布及密教古今诸师都不曾认识到本心何在,纵使学尽一切法,亦皆是不及实义之戏论,对自己、对座下弟子,有何利益可言?当知回归显教才是正途。
索达吉堪布言:“宗大师乃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人物,岂能被萧先生一句话就剥夺了其佛法导师的地位。佛陀在《文殊根本经》中亲口宣说道:‘于我涅槃后,大地呈空无,汝以童子身,广弘吾教法。雪域圣地处,建具喜寺院,’……”在显教三藏查无此部经名,显然是密教祖师所编造的密续中的伪经,同于《金刚顶经》一样,都是伪经。笔者在《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却见有 佛语如此开示,谓 文殊菩萨所应世出生处与雪域有关处: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般涅槃,现分舍利饶益众生,如是大士久住首楞严。
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
依据学界考证的结果, 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大约为西元前34年至西元后67年之间。龙树菩萨生卒元年大约为西元150至250年之间,莲花生的生卒元年大约在700至800年之间,宗喀巴的生卒元年在1357至1419年之间,是以依据 佛语预记:“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以上诸人包括凡夫的宗喀巴在内,都不会是 世尊所开示能至印度或是西藏宣扬佛法之人。根据佛法禅宗传承表, 龙树菩萨的师公 马鸣菩萨,约当是生活于西元一世纪前后的人物,倒是很符合 佛所预记的事项。据《佛教典故趣谈》记载马鸣菩萨的事迹: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第八,般若,空义,第八,般若,空义,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诸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