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护法与毁法>

31 辨 正 --28

[护法与毁法]  发表时间: 2015-04-15 20:0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辨 正 -----28
28.上平居士云:【更为大谬的是,萧要求修行者直接从第八阿赖耶识起修,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修行的因地真心。萧可曾知道,何等人可以亲见第八阿赖耶识之微妙行相?清楚明了第八阿赖耶识微细行相,究系何等境界?萧难道不知道“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之理?《楞伽经》云:“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大乘起信论》亦云:“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佛唯穷了。”阿赖耶识奥妙深邃,其行相非凡夫外道、乃至二乘圣人所觉知,地上菩萨也只能渐分证知,究竟了知并转净者,唯佛能耳。萧要人从第八阿赖耶识起修,不是强人所难乎!
萧之所以这样讲,乃是由于他把见性开悟等同于证转第八阿赖耶识。实际上,见性开悟只是正修之始,离证知和究竟净化第八阿赖耶识,尚有相当之距离。二者不是一回事。登地菩萨见道之后,始入修道位,恒住真如三昧,渐净藏识习气种子,分断俱生我执和法执,分净分证第八阿赖耶识,至佛地始能究竟悟达、圆观第八阿赖耶识如掌中果,未到究竟地之前,只能是分证分知。萧先生云何在这里倒因为果,强人所难乎?】
略覆:《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佛世尊于此段文中,详细解说,如来藏是一切善不善法之因,能使得众生因此而生六趣色身。有智之人,能见不生灭,亦能见诸法之生灭不实;愚痴凡夫唯见生灭法,而不知生灭法是生灭法,执著为不生不灭法;由此缘故,不识不生灭之涅槃本际。如来藏又像个伎儿一般,变现种种诸趣,但是祂本身却是离我、我所。凡夫愚痴,由于不觉之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计有作者,于是生无明住地,使得七转识如海浪般,滔滔不绝出生,所以就有了见性、闻性…知觉性不断出生,所以就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即使是凡夫愚人之无明七识海浪波涛汹涌之际,如来藏仍是自性清净,无有垢染,离于无常,离于我、我所。凡夫众生由于不实之虚幻想,取种种境界,计著种种名相,不知道一切自心所现色相皆是唯从自心如来藏所现,皆只是自己之内相分耳;由于不知道的缘故,众生在此中为“名、相”所缠,念念贪著,念念生灭,使得七转识漩复不停。
声闻缘觉因修行故,断灭诸受诸根的执著,入住灭受想定中,谓是善于真谛解脱者,但仍不能断除七转识之流注生灭,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七转识流注生灭的断除,不是声闻缘觉所行的境界,他们仍旧落在阴界入之中,以为阴界入在外相上实有,而不知其实皆是自心如来藏所出生者,所以恐惧来世的阴界入,而不敢再发愿受生度化众生、住持佛法,所以舍寿时必取无余涅槃。因此真正的佛法修行之道,是亲自“见如来藏”,也就是亲证阿赖耶识,然后了知五法三自性,因此之故“人我、法我”之见则灭。由此见道之功德,次第转进,直至八地不动地;八地菩萨一切意识相应之微细烦恼障永不现行,意识相应一切相土所知障亦悉永灭,无有随眠。此菩萨犹有意根相应之微细所知障在,故须转入九地修道。九地之入地心菩萨及住地心菩萨专修力波罗蜜,破所知障之四无碍解障碍,证得四种无碍,所谓于法自在、于义自在、于词自在、辩才自在;以具此四种自在故,满足力波罗蜜,成九地满心,名为大力菩萨。
大力菩萨于真如之三解脱门中,尚有俱生一分所知障,令彼不能于一切法得大自在,障碍十地所得大法智云,亦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与能起事业;若断此俱生一分所知障,即能发起十地大法智云功德及大神通力,入十地心。大法智云谓真如实际及缘于真如之般若慧;真如实际即是守一心如,缘如之慧,即是虚空解脱与金刚解脱也;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谓诸总持门及诸三昧门,即是般若解脱也;得“大法智云及其所含藏”之菩萨能起大神通,此大神通即是“大法智云及所其含藏”之能起事业。菩萨如是修者,能得佛加持而成就十地满心功德。
十地菩萨复于十地所余俱生微细所知障及任运烦恼习气种,现前观察,分分断除而入等觉位;降神母胎受生长大出家修行,于金刚喻定现前时永断无余,成三界尊,入如来地。因此上平居士所举《楞伽经》中所云:《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者,乃如来境界,不是初证得阿赖耶识及进修之境界,也不是佛地前诸菩萨庵摩罗识(异熟识)之境界。但是上平居士对此有何所知?枉费 平实先生逐册寄赠著作。
平实先生一向开示:“明心见性只是修道之开始而已”,决不曾说过明心见性,亲见第八阿赖耶识,能亲领受其微妙行相者即成究竟佛,有诸已流通法宝三十余册,可供一切人检验,未曾如上平居士所诬说者也。 平实先生所说是否真实,诸书俱在,迄犹可稽,不同于上平居士所诬责者;上平居士此段文句实是嫁祸栽赃诬责之词,非真实语也!
上平居士对于“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之理,也是笼统模糊,不能理解。今为救拔上平居士出离邪见谬见故,说明如下。佛子初次明心开悟而转识成智,唯是下品转而已;亦是唯有第六识转生妙观察智,第七识转生平等性智,前五识及第八识皆未生智。七地入八地时唯有中品转识成智,亦是唯有六七二识转生中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尔,五八仍未转生。 释尊修行直至三大阿僧只劫满足已,成最后身菩萨,降生人间、婚娶、出家、坐菩提树下,于夜后分,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时,六七二识方得转生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异熟流注生灭断尽,第八异熟识顿现大圆镜智,改名佛地真如,然而犹未成佛;犹待随后旭日出前之目睹东方明星,眼见佛性时,方使前五识顿生成所作智,而名成佛。因此,并非六住菩萨初悟而入七住时即得成佛,亦非凡夫初悟之因地真如得名诸佛果地之真如。于断尽一念无明现行以前,第八阿赖耶识之执藏行支异熟果体性仍未断尽故;八地开始之烦恼障习气种子断尽以前,所知障中尘沙上烦恼断尽以前,第九异熟识(阿赖耶识于八地以上改名第九异熟识)之异熟种子流注生灭变易仍未断尽故,皆不得名为第十无垢识真如。唯有佛地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及所知障所有过恒河沙数上烦恼以后,才具有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才能成佛;这才是真正“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之正理,上平居士知否?
上平居士摘录《大乘起信论》一段文字:“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地,不能尽知,佛唯穷了。”此论另有一译:“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
这段文字的真正意思是:因为无始无明之熏习所现起之阿赖耶识,其中的真实义理,非诸凡夫及二乘之智慧所能知晓、所能亲证。胜解行位(亦即破参明心)之菩萨,由于亲证阿赖耶识的缘故而开始正确的学习及观察,所以才有殊胜的解行,才能进修一切种智;经由这种相见道的观行而渐次迈向初地。这种“无始无明熏习所现起的第八识如来藏”,初地的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进修到菩萨究竟地的等觉地时,仍然未能完全尽知,唯有佛如来能全部明了。意即:如来藏自体本性清净,却由于无始无明故及一念无明熏习之故,而有污染的七识心生起;虽然有染污的七识心生起运行,但如来藏本体在三界中配合七识染污心运作时,仍是保持原有的光明洁净,不曾改变其清净光明的体性;又因为本性无分别故,所以才能出生一切境界,而本体仍然恒常无有变易。众生因为不能觉察到这个唯一本觉法界的如来藏,所以,和众生的见闻觉知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就一直存在,就不断出生七识染污心。如是之义甚深极甚深,唯佛能完全了知,不是其余诸人所能完全明了,等觉菩萨能知多分,初地菩萨能少分知,七住菩萨证得如来藏时所知更少。虽然如此,但七住菩萨所知者,已经不是二乘阿罗汉所能臆测者,未断我见而执著离念灵知意识心的凡夫地的上平居士,更如何能知?竟敢写作如是谤法及谤贤圣之文章,毁坏正法。
上平居士又云:“阿赖耶识奥妙深邃,其行相非凡夫外道,乃至二乘圣人所觉知,地上菩萨也只能渐分证知,究竟了知并转净者,唯佛能耳。萧要人从第八阿赖耶识起修,不是强人所难乎!”此段文字斥责 平实先生者,亦是严重误解后所妄责者。《解深密经》中 佛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阿陀那识者即是阿赖耶识也。
佛子欲求明心证真--觅得阿陀那识,非是易事,因为阿陀那识行相深细,慧根不利者皆觅不著;初明心证真之人,闻 平实先生详细之说明时,犹有不解者,何况未明心之人而能闻之即解?由于甚深细故, 佛于未悟凡夫及二乘有学无学愚人,悉不为彼开示演说,唯为菩萨中已经明心证真者说之。 佛意乃是:“我若说阿赖耶识即是真实心,其奈识体中仍然带持流转生死之种子;如是有漏种子若不勤修而断除者,悉将随波逐流、轮转生死。但是,我若说阿赖耶识非是真实心,则众生必将弃舍阿赖耶识心体、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不肯承认阿赖耶识心体就是真实心,因此而向外驰求、另外寻觅真如心体,则将成为心外求法的外道。”凡此所说,皆因宇宙生命本体之实相—第一因阿赖耶识及其所藏一切种,究竟了义而且甚深极甚深,虽有 佛所施设之种种言论及偈颂反复宣说,末法众生仍是诸说纷扰,无法得其意旨。必须依止善知识而证得阿赖耶识以后,继续依止善知识而进修相见道等法理之后,方能渐渐发起别相智…等后得智,才能次第进修而进入初地。
平实先生证得阿赖耶识之后,渐渐发起往世所修之智慧;复又进修而贯通三藏法义,发起道种智,将凡夫众生如何成就佛道之次第及内涵一一铺陈开来,祈愿有缘佛子或可因此而入得门来,开始“成佛之道”之修行。而此“成佛之道”之初步,即是开悟明心,即是亲证阿赖耶识;由于亲证阿赖耶识故,开始了知法界之实相,证知一切法界都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开悟明心而证得阿赖耶识者,方始进入“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见道位;依此明心之功德,次第精勤进修,由七住位始,渐次达见性十住位,复因眼见佛性而满足十住位,再经十行位、十回向位之进修而入初地、二地、三地……,乃至等觉、妙觉、而成就佛道。如是之开示,完全同于诸经 佛说,有何疏漏之处?容得上平居士大声挞伐呢?
大乘佛法之修道入门之见道,难道不是从亲证阿赖耶识开始吗? 平实先生令诸学人努力求证阿赖耶识,有何过失呢? 若未亲证阿赖耶识,如何能对大乘般若生起殊胜之解行? 不能生起殊胜之解行,要如何进修佛法呢? 未证得阿赖耶识者,又如何能进修通达初地之无生法忍呢? 不能通达初地之无生法忍,如何能知佛道十地及等觉地之修行内涵与次第呢? 因此, 平实先生苦口婆心,劝勉一切行者:“若要成就佛道,当明佛道次第;欲明佛道次第,当证初地无生法忍;欲证初地无生法忍,当先亲证本心阿赖耶识;欲证本心阿赖耶识,当依止真悟之善知识,建立正确之知见与功夫;欲依止真悟之善知识,当于正法生起正信,莫诽谤真悟之善知识,并应一心虔恭而寻求。”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28,-----28,28.,居士,更为,大谬,要求,行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