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大德>

虛雲和尚年譜(20)

[高僧大德]  发表时间: 2015-08-10 18:0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與虛雲大師函
高鶴年
虛公大德法鑒。昔日江上一別。今朝陸地相逢。悲喜交集。剎那之間。廿餘載矣。流光之速。真可怖也。理應暢談滄桑。共話三三。奈因大駕高年。途中疲倦。正逢法會初開。海眾依仰。吾公現大威德。以神力感化眾生。五欲境相不能纏。名利關頭不能縛。不可思議之妙行也。慚人積習未銷。佛恩未報。參而未徹。學又未成。睹諸境相。被物所轉。仍在幻化影裏作活計。不得真實受用。數十載飄游雲水。撥草瞻風。三家村裏。不避苦雨酸風。百仞峰頭。那怕披星戴月。逆順不退。百折不回。只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至今尚無把握。慚愧極矣。尚望吾公定光朗耀。雄力提拔。超出苦海。不受三途八難輪回之苦。專此草上。敬頌
佛日高懸。普利人天。
慚愧學人高鶴年作禮(癸巳元旦日由大覺茅蓬上言)
大人榜樣
溫光熹
虛空原不動。白雲自去來。迺者虛雲老和尚黃髮番番。蓮雲蒞滬。覺刊將發專刊。用資仰鏡。以文見託。自慚呰窳。向少聞法。又不會禪。何敢妄肆饒舌。無已。姑就管窺所得。略舉三端。以概其凡。
(一)言教契機。夫藥無貴賤。癒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平常心是道。馬祖一喊。三日耳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世出世聖賢。一道平實。無非布帛菽粟之言。但實天經地義之理。鳥巢云。「三歲小兒皆當知。八十老翁造不到。尋常行履處。乃見真面目。」蓮池老人琴偈云。「鼓琴不會按。平淡平淡復平淡。」虛老眉毛拖地。廣接方來。語語平淡無奇。正是大人榜樣。抗日戰爭中。嘗過重慶。於慈雲寺主持水陸。凡歸依者多勸念佛。并印佈彌陀佛像。旁加小圈。屬人念滿若干句一點。以之記數。立為功課。用此方便。感化甚多。一種平懷。三根普被。今茲蒞滬。首次開示慇懃叮嚀於禪淨兩宗之不可互謗。其言曰。趙州老人說。「念佛一句。漱口三天。」這是對機。後來人問他。「你的師父是誰。」他說。「十方佛。」人又問「十方佛的師父是誰呢。」老人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親聞如來大事因緣。禪淨兩門。當機大教。西方淨土。果上莊嚴。功德巍巍。漪歟盛矣。虛老行履。出死入生。故能深知此中甘苦。契機普攝。拯物導迷。淺云乎哉。真悟後人。還須著眼。
(二)行履篤實。若論宗門下事。本無言說可尋。但功行抉擇。必須具眼。虛老開示。著重真參實究。此中路徑。非茲所論。當知要領所在。切忌口角圓滑。稍一儱侗。天地懸殊。用功最忌助長。欲速便是偷心。但能不失本參。不悟亦了生死。所謂住佛性地。生佛法家也。不問你悟未悟。先問你參未參。自古宗下貴乎本參。良有以也。而尤當著眼者。虛老功行內祕。非我後學所知。跡其傳略。可聞其大。較早歲臥薪嘗膽。飲冰吞檗。梯山航海。行腳參方。辦道之切。發心之真。一念萬年。不問寒暑。看他人前人後。沒有放逸。宜乎苦盡甘來。摸著祖師鼻孔。
(三)上弘下化。參禪人發明心地後。自既能利。復欲利他。利他之法雖多。顧莫如本分衲僧。開叢林。建道場。上弘佛法。下化眾生者也。所謂願將東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叢林古法有二。一者世尊弘法度生處。二者震旦唐代以還。馬祖所開大冶洪鑪。龍象出處。趙州以下。叢林何事。事在坐香。天下叢林一枝香。上關諸佛法身。下關眾生慧命。古法良規。萬世不朽。滇中雞足。嶺南曹溪雲門諸山。均震旦禪宗祖庭。虛老前往。一一復興。坐香打七。與江南金山高旻媲美。功德勝善。可勝言哉。略述三要。蠡則高深。至其律己之嚴。耄年持午。破衲粗糲。克己厚人。火種刀耕。含辛茹苦。篳路襤褸。以啟山林。凡諸事跡。人所共知。不待縷述。要皆涵養深厚。故能持己嚴而待人寬。機心銷盡。到處真實。因之爐火純青。虛融恬靜。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凡真敬虛老者。應在尋常行履處。以是為學。然後可謂之真學佛。然後方能言弘法。
慈悲心願菜根香
大 照
雲門虛雲老和尚蒞止滬城。四眾久欽高風。傾巷迎觀。玉佛寺前。瞻仰道貌者。日數千人。可謂盛事矣。師鬚髮皆白。慈懷溢色。遠近見者。無不動容。無言之教入於人心者深矣。師當代禪宗碩德。戒行精嚴。居常破衲一襲。謙光和德。尤不可及。學人前往參拜者。師必頂禮相答。四眾恐師高年勞瘁。展轉告誡。凡來謁師。問訊而已。師主玉佛寺法會。輒示眾曰。「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須知佛心無殊。眾生一體。至於殺生食肉之事。尤萬萬不可也。」一日。有居士謁師。問曰。「弟子有善根否。」師曰。「若無善根。安得到此。」又問。「弟子將來能成佛否。」師曰。「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汝亦當成。」其人歡喜禮謝。師乃問曰。「汝持長齋否。」答云。「尚未。」師乃諭謂「食眾生肉者。斷大悲種。今後宜力持長齋。方能與佛法相應。」其人歡喜信受而去。或有請益法要者。師應機開示已。必諄諄勸令斷葷持齋。嗚呼。師於眾生同體大悲之忱。灼見之真。踐行之實。可謂無以加矣。憶余往昔初學佛時。但研微義。寢饋無間。齋戒之事。亦不嚴謹。堅持不殺。隨緣飲食而已。此謁應師。師曰。「大乘行者。因於眾生。發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吾聞往劫菩薩。發菩提心已。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至於自捨其頭目手足。以為眾生者矣。未聞有餐食眾生以自肥者也。食肉眾生。斷大悲種。即所謂三淨肉者。佛亦不許。如楞伽經說。其明證也。」余聞而惕然。自是不復食肉。今聆雲公言教。若合符節。二老皆宗門耆宿。篤實光輝。躬行有得。不苟如此。則凡粗涉門徑。以理自高。乃至以方便自恕者。誠不免坐膚淺蹈空大病矣。
滔天一筏之虛雲大師
劉瞻明
宗門龍象。自吾師天甯冶公。及融通玉嵀兩禪師入滅後。真善知識。寥若辰星。獨虛雲大師道風聞天下。丙子秋。余來上海。訪江味農居士於省心蓮社。居士固宗說兼通者。方註金剛經。弘揚般若。因論及近代禪宗諸老宿。居士曰。「山林中潛修密契。不求人知。人亦不易知之者。無論矣。其以宗匠自命者。往往墨守偏空。雜糅異見。雖廣修徒眾。名喧一時。亦不足重。就吾所知。能真參實悟。行解相應。不愧為人天眼目者。惟虛雲禪師足以當之。」未幾。過吳門。謁本師印老人於報國寺。老人亦言「虛公是真衲子。真參禪。」余聞而益增嚮往。欲南遊參謁。而塵勞羈紲。蹙蹙未遑。今年夏。唐慧峻居士聞大師自乳源飛錫漢皋。函約往覲。將行矣。而大師又赴北京。今幸因緣成熟。上海佛教同人為祝願世界和平。建講經水陸道場於玉佛寺。迎大師南來主法。余與慧峻始獲禮覲。師貌臞而神凝。言簡而味永。令人想見古德之風矩。且以百有十三之高齡。不辭勞瘁。冒苦寒。跋涉數千里。來主法會。以深悲弘願。加持一切眾生。同銷災障。扇慈風於八極。泯戾氣於寰中。因勝果隆。難遭難遇。宜滬人士奔走相告。傾動一時。前往瞻仰者日數千人。聆大師一言。莫不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吾友慧章法師。為大師入室弟子。嘗為余言。「大師既發明心地。隱於終南。每入定。輒累月不起於坐。敝衲芒履。日中一食。數十年如一日。遇海內名剎之頹廢者。募資修復。躬親其役。既成。委諸主僧。蕭然遠引。如是者不知若干處。其接引後進也。單提正令。不稍假藉。每於一機一境上。隨事指點。俾聞者當下獲益。」慧公在雲門時。一日侍師共食。大師舉箸云。「分別美惡是凡夫。不知香臭是木石。離此兩邊試道一句。」眾罔措。又一日。師將下山。有闍黎云。「月黑路崎。師年高。防顛躓。曷籠燈而往。」大師笑曰。「光明炯然。遍周沙界。你道何處是黑暗。」拂袖而去。聞者吐舌。其他類此者不勝枚舉。說法數十年。融通性相。入不二門。無分毫門戶之見。有參學者。先試以禪。不契。則詔以念佛三昧。南華寺於禪堂外。別立念佛堂。專修淨土。其歸依帖四圍。均印小圈。註明每圈念佛一千聲。加一點。丹黃數次。則念佛千萬。嘗言禪宗雖一超直入。非上根利智不能修。末法眾生。障深慧淺。惟依持名念佛法門。得了生死。往生極樂國土。初入手與禪是二。及其成功。二而不二。惟念佛須攝心觀照。句句落堂。落堂者。著實之謂也。句句著實。念念相應。久之自成一片。由事一心。而至理一心。能所兩忘。自他不二。與參禪有何差別。故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為無上深妙禪。』中峰大師曰。「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彼念口頭佛參口頭禪者。同一自欺。生死關頭。如何了脫。」聞者皆為之動容。唐慧峻居士與大師別有一段香火緣。亦非偶然。先是滬上某君藏有明板倣宋憨山清公所註楞伽經筆記一部。為海內孤本。欲讓於他人。慧峻聞之。懼落書賈手。展轉湮晦。乃募資購去。以此經為初祖傳心之法印。憨山平生之傑作。不遇知音。何以弘揚。乃寄贈大師於雲門。為南華鎮山之寶。當是時。大師正攖病苦。因厄中取而研繹。覺無邊熱惱。頓化清涼。府仰太息者久之。而憨山老人之註是經也。為萬曆二十八年。遭中貴搆陷。罪以私造寺院。遣戌雷州。既至。就壁壘間構禪堂。冠巾說法。遂發註經之願。脫落章句。直指心原。明年筆記成。奉詔反僧服。適南韶道祝公延住曹溪祖庭。老人乃攜經而往。刊布流通。距今蓋三百八十餘年矣。跡所遭遇。同在代眾生苦。了苦無苦之時。一註之。一讀之。樂邦忍土。二老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法緣冥契。誠不可思議。他日弘揚此經。非大師而誰。有人云。「大師為憨山乘願再來。」不其然乎。
我領受了虛雲老和尚的當頭棒喝
開 眼
這次上海市佛教界為了祝願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在玉佛寺舉行法會四十九天。這是上海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法會。這次法會特別恭請中國佛教第一位高僧一百十三歲高齡的虛雲老和尚由京蒞滬主法。這個消息在上海新聞日報。大公報披露後。不但號召了全上海的佛教徒都來參加法會。虛老和尚的德高望重為佛教群眾竭誠擁護的熱烈情況。除了看到印光大師蒞滬主持丙子息災法會的熱烈情況外。這是第二次了。虛老和尚為接見廣大的群眾。特規定了每星期一三五。上午九時在大殿前面與群眾見面一次。每次逢到見面的日子。在八點多鐘大殿前面就站滿了數千人。工人。農民。婦女。青年。兒童都有。各人都懷著瞻仰虛老和尚的一片誠意。在老和尚從大殿裏出來的時候。一片如雷的掌聲。充滿了愛敬的熱烈情緒。老和尚的開示。很簡單扼要。告訴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實念佛。保衛和平。」大家聽到都歡欣地感覺到無限的榮幸。每日排隊報名歸依的近萬人。虛老和尚的道德感人之深。不但為佛教擴大了良好影響。同時對於和平法會的號召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我在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二時去聽過虛老和尚的開示。他用湖南夾著廣東的口音。帶著微細而沈重的語調慢慢地講著。我在人山人海中擠到法會的面前。瞻仰到老和尚肅穆。慈和的法相。胸中的塵念為之一掃而空。以空空洞洞的心來聽開示。更體會到開示的親切而有味。尤其是聽到開示淨土的一段話。不但消釋了我的顧慮。同時使一般教友們對於修行法門得到一個明確的指示。虛老說「今天參禪的人。多不瞭解禪淨不二的法門。每謗淨土為小乘。這是錯誤的。禪淨工夫入門雖有不同。到家是一樣的。一般人只知趙州禪師說的念佛一聲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聞的前面幾句機鋒話。訧拿來作為經常反對念佛的根據。這是誤會的。要知道後面還有幾句話。就是有人問趙州禪師。你的師是誰。趙州說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之師是誰。趙州說阿彌陀佛。可見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之師。今天參禪人不瞭解趙州禪師前面說的幾句機鋒話。同時又不瞭解趙州後面說的幾句話。參禪的人以趙州的話來謗念佛法門。真是冤柱了趙州。假使今天遇到了趙州一定要受到他的棒喝。各位佛弟子請老老實實地從十方諸佛之師。阿彌陀佛至誠懇切地念去罷。」我聽到這段話。真如當頭棒喝。使我朝三暮四的雜念統一了。我決定遵從虛老的慈悲開示。專修淨土念佛法門。為自渡渡他的唯一方法。
記虛雲和尚及其詩
王世昭
在中國詩史上。有長壽詩人。可是克享遐齡。到一百一十餘歲至今還健在的。可以說是少有。而自幼至老。擺脫一切。以苦行為至樂。以一身奉佛為至榮。百年如一日。在中國高僧歷史上。也是少有的。足跡遍中國無數名山。西入康藏。踰喜馬拉雅山。朝禮五印度。折而至南洋群島。其平生行跡。合晉法顯。唐玄奘。明徐霞客而為一人。此亦中國地理學史上之所無。和尚願力至宏。而學力亦不可窺其涯岸。今據岑學呂所編。虛雲和尚法彙。共集詩歌偈讚凡三百九十首。其中七言最多。五言次之。讚偈亦有三言或四言者。疊頌古「水鳥樹林常說法。」七律用無字韻。多至二十三首。和尚之工力如何。於此亦可以概見。嘗論中國方外詩人。於晉。吾得慧遠。沈德潛謂其自有一種清奧之氣。於宋。吾得湯惠休。禪寂人而作情語。宛轉入微。為蘇曼殊詩之所自出。其餘如唐之皎然。齊己等。皆去古未遠。卓然成家。出語便超。絕無禪習。此所以為可貴也。若以上述定義。以覘虛雲和尚詩。則上品至多。頗難遍錄。可是為使鑑賞者明瞭和尚的真工夫。亦不妨舉例如後。
本文标签:弟子(7)和尚(14)虛雲(1)順德(1) 本文关键字:虛雲,和尚,年譜,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