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76期>

见性与看话头(连载二)--黄正幸

[第076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4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二节 求见性者应先寻觅真善知识
在说明过佛性的本质之后,继续为求眼见佛性的已明心菩萨们,解释佛性名义的二种差别。佛性的第一种定义是如来藏具有使人成佛之自性,第二种定义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佛性,是说如来藏的本觉之性,可以被十住满心菩萨所看见。这个看见佛性,不是只在有情身上看见,也能在无情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与明心者只能在别人身上看见别人的如来藏自性不同。这第二种定义的佛性,才是十住菩萨所眼见的佛性。假使没有把这种定义先弄清楚,就会把明心时看见别人身上的如来藏自性,当作是已经眼见佛性,就会自以为是十住菩萨而误犯大妄语业,不可不慎。
在禅宗公案中,禅师有时说“性”,有时说“佛性”,往往是说真如的自性─如来藏具有可以使人成佛的自性;这里所说的见性,仍不是《大般涅槃经》中世尊所说的眼见佛性,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这里面的差异,自古以来真正明心而没有眼见佛性的大禅师们也无法了解,得要明心以后又亲眼看见佛性的再来菩萨才会知道;但这种菩萨在人间是很少见的,虽然如此,却还是可以有缘值遇的;但是如果在往世不曾与真善知识结下善缘,则是很难值遇的;或者遇到了却无缘获得指导,乃至指导了也不信受。因此,行者如果不想自己障碍佛菩提道,想要避免误犯未见言见的大妄语业,应该亲随已经实证的大善知识来修学,才能清楚其中的微细差异,才不会多走许多冤枉路。假使有人觉得自己很行,想要自己弄清楚明心的内容,也想要眼见佛性,而不愿亲近真善知识,其实是没机会的。
有幸的是在末法时代还有真善知识在世间住持正法,并且还可以让我们亲近及追随。二十年来,平实导师不眠不休、力挽狂澜弘传如来藏正法,为我们详细解说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也为大家详细解说大乘佛菩提道的深妙义理。行者若欲了知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修证次第,可以先从平实导师所写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中,先作概略性的阅读、思惟与了解,就可以概略得知佛法修学的方向、内涵与次第,就会渐渐知道修学大乘佛法时应该如何下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平实导师也在许多书籍中,将佛菩提道的见道是依什么为根本,加以详细证明及解说。行者可以藉由无相念佛的忆佛拜佛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努力修集证悟如来藏所需具备之福德资粮,并随著真善知识的教导熏习第一义谛的知见、乃至熏习如来藏唯识正理。如是诸多条件圆满具足时,就有因缘一念相应亲证如来藏本体;当你一旦亲证如来藏心体之后,就能亲自体验世尊在《心经》中所开示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实相中道的真实法义,不会仅是单凭意识思惟理解而在意识层面去远离各种的两边而说为中道。
行者如果不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排斥 平实导师的书籍,愿意舍弃以前所学的六识论邪见,愿意正心诚意来阅读平实导师的所有书籍,并且能够详细思惟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或误会其中的法义,今生也许仍有开悟的因缘。因此,千万不要随人轻嫌善知识、或者随意毁谤善知识,因为不经意的毁谤,往往会断了今生和善知识的法缘,这是一切想要实证佛菩提的人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如果愿意深入研读而且具有信心,有一天也有可能亲自证实《金刚经》所开示“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法界实相正理,那时自然就能发起根本无分别智了。
所谓发起根本无分别智,就是因为亲证如来藏真心而产生了智慧,能够现观第八识本有的─不是修来的─真如法性,也就是证真如;由于亲证真如,对法界实相就能够亲自现前观察及理解,因而产生实相般若智慧,这就是唯识学中所说的根本无分别智。
所谓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这个智慧只是根本智,也是后得智发起时所依的根本。虽然证得的是无分别的心,却有智慧能够广作法义上的种种分别,是有分别作用的智慧与无分别的心同时存在的。有智慧而能对法界实相境界作种种了知及分别的心,是参禅时的离念灵知心,是参禅时能够看话头、参话头的觉知心;无分别的心是被能参禅的觉知心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无始以来就是无分别的心。证得第八识无分别心以后,参禅的觉知心中生起了能够现观法界实相的能力,就有妙观察智,所以就有了法界体性智;而这个法界体性智不是本有的,是开悟明心后才有的,是从证得无分别的第八识心以后才出生的,也是依无分别的第八识心而出生的,所以称为根本无分别智。这种智慧也是未来悟后进修各种更深细法界实相智慧的所依,未来更深妙的智慧,都是悟后进修才能获得的,所以又称为后得智;但这个后得智是依刚开悟时所发起对于法界实相了知的基础智慧而出生的,以刚开悟时的基本智慧作为根本,依凭根本智而继续进修以后才能生起的,所以称为后得无分别智。如是甚深微妙的智慧,在末法时代的今天,也还是有善知识能够自己亲证而教导大家,这就是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
平实导师不仅能教导弟子们证得根本无分别智,也能教导弟子们进修后得无分别智,教导大众悟后要转依如来藏心体的清净性,改变染污不净的自己,转依本来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心体,于是就有了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解脱功德受用,愿意转而依止如来藏识本来无生的体性。平实导师常勉励弟子们应当修集更广大的福德,当福德具足以后,又指导有缘人继续进修更深厚的看话头功夫;当慧力与福德都圆满以后,就能藉深入锻链的更深看话头动中定力,在因缘成熟时得以一念相应清楚分明眼见佛性。因此,开悟明心的方向是与眼见佛性的参究方向完全不同的,若没有真善知识的开示与引导,是很难实证的。
一旦眼见佛性后,自然会生起二种功德受用:第一种是身心及世界如幻的现观,在眼见佛性的当下就亲眼看见自己五阴身心和山河世界全都虚幻。接著观察佛性有没有办法消灭?发觉除了入无余涅槃以外,根本没办法消灭佛性;因为声闻缘觉无法证悟佛性,所以永远也看不见佛性,又怎能灭除佛性?只有在进入无余涅槃以后,他们的佛性才不会继续现前运作。但菩萨却是永远不入无余涅槃的,所以佛性也是永远不会中断、永远不会消灭的。在不入无余涅槃的情况下,佛性就无法消灭,不论是闷绝或眠熟以后都是如此,死亡后则会转入中阴身中,从比量上也会知道同样可以看得见自己与别人的佛性。在眼见佛性的当下,亲眼所见的佛性,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是那样真实而不可坏,尽未来际都会真实存在而不断运作;从眼见佛性的真实,相较之下,山河大地、五阴身心全都变成假有,而且都是生灭不住、虚幻不实之法,这就是真正的如幻观;是眼见佛性的当下的直接领受,眼里所见的五阴身心与山河世界全都虚幻不实。由以上所说,可以知道不论是否已经明心开悟,凡是想要眼见佛性成功的人,都应该选择真正的大善知识,并且紧紧跟随修学,才有可能快速成就佛菩提道的见道及眼见佛性。
凡是自认为已经开悟而有心护持 世尊正法的菩萨,对佛性的二种定义都必须弄清楚,以免因为不知而误会善知识所说的法,以为前后不同,因而加以毁谤,难免会成为严重的破法者,遮障自己的道业。由于误会善知识的说法而想要加以纠正,护法的结果反而会成为严重破法。所以经教中或禅宗祖师语录中说的佛性二字,确实有二种不同的意义,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必须设法区分清楚;在参禅以及寻求眼见佛性的过程中,才不会盲修瞎练而白白浪费一生宝贵的生命与钱财,也才有开悟见道及眼见佛性的因缘。真正用心弄清楚的人,就不会由于误会而对善知识心生不服,不会因为慢心及愚痴而造下谤胜妙法、毁谤大善知识的恶业以后,还自以为正在护持正法、破邪显正。
在一般经典或论典中说的“佛性”二字,大多是说第八识心本具的成佛之性;也就是为佛弟子们说明,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不但含藏著能使众生轮转三界生死的无明种与业种,也含藏一切无漏有为法的功德与解脱功德,可以使众生藉祂的清净自性及真如法性,次第进修以后成就佛道;这是所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祖师们都能观察到的,所以就将这种能令众生成佛的体性称为佛性。当祖师们看见如来藏这种具有使人成佛的自性时,就说是见性了,这个见性是指“开悟明心”,不是《大般涅槃经》中世尊说的“眼见佛性”。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忍不退,一定会看见第八阿赖耶识具足这种能令众生成佛的自性,所以有些经典中或已明心祖师的语录中,也常出现这种亲见成佛之性而称为见性的开示。但这都不是第二种见性的真义,不是《大般涅槃经》佛所说的眼见佛性所说的佛性意涵。这里面的差别,如果不是真正明心又真正眼见佛性的善知识,是无法了解及指导别人的,所以想要具足这二关证量的人,都应先寻找真善知识,追随学法。
第二章 明心与见性的差异
第一节 明心与见性的差异
游正光老师说:
眼见佛性中所说的佛性,是专指第八识自身的局部功能,也就是唯识种智中所说的“不可知之了”。若能眼见佛性,方能以肉眼亲见这种第八识专属的不可知之了;这种境界相的亲证,与明心时眼见如来藏的运作,是截然不同的。若是只有明心而不曾眼见佛性的人,听了眼见佛性者对这种境界相的述说时,永远都会认为是与自己明心所看见的如来藏运作的自性一样,永远都会认为自己已是眼见佛性的人。但是,自己是不是已经真正眼见佛性了?可以由这个说明中来作自我的判断:真正见性者,可以从一切无情物上,譬如墙壁、山河大地、石头、树木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然而实际上自己的佛性却不在那些无情物上面。可以从一切有情身上看见他们的佛性,也可以从他们身上看见自己的佛性。如果不能如是,那就是以明心的看见如来藏运作的体性而误认为即是眼见佛性。这种肉眼亲见佛性的境界相,并非只有 平实导师一人亲证,正觉同修会中,现有十余人都能如是亲证、如是亲见,所以并非 平实导师的专利境界,而是可以经由 平实导师的教导,以及自己的依教奉行、努力如实的修行,而在 平实导师的指拨之间就可以亲见的;这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以父母所生的肉眼亲见佛性,名为眼见佛性。与明心者的看见如来藏的体性完全不同。1
注1、摘录自正光老师著,《眼见佛性》,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三刷,2007 年12 月。
关于游正光老师所引述的“不可知之了”,其实就是如来藏的本觉之性;既然称为本觉,表示有觉了的功能;但这种“不可知之了”是不在六尘中了别的功能,不是六识心对六尘的了别。若是六识对六尘的了别,这是一般学佛人久学以后就能够观察出来的,不需等到眼见佛性时才了知,属于凡夫学佛人“可知之了”。如来藏的本觉之性所了别的都是六尘以外的法,但与六识在六尘中的了别性同时同处存在,却是所有凡夫位的学佛人以及二乘圣人所不知道的了别功能;真正开悟明心的菩萨们虽然能听懂善知识对“不可知之了”的开示,却仍然无法亲眼看得见,所以有一部分仍然是“不可知之了”。
十住菩萨亲眼看见了这个“不可知之了”,亲见山河大地及虚空中都有自己的佛性,但自己的佛性却不在山河大地及虚空中,才终于知道在六识、六根、六尘中都有自己的佛性,却不是指第八识具有的能使人成佛的自性;这个“不可知之了”就是如来藏的本觉之性,就是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时所看见的佛性。想要解释与说明这个道理,是非常困难的,不是刚刚眼见佛性的菩萨能够解释及说明清楚的,得要在见性的境界中,经过长时间来思惟应该如何向人解说时,才能说明出这么一点点道理来;何况是尚未看见佛性的人,如何能够一听就懂呢?因此,想求亲眼看见佛性的菩萨们,都应该依止真善知识修学,才有希望看见佛性。
在这里,末学只能依目前所知,加上 平实导师以及已经见性的老师们所曾经开示过的道理,综合之后汇整为大家说明明心与见性在各方面的差异:
1、明心所需之定力只要会看话头、会思惟观即可,见性却必须看话头到特定的层次才能看到。这意思是说,明心参禅时所需要的定力不必很深厚,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与定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明心需要锻链定力的原因,是要把觉知心锻链得细腻一些,才不会粗心大意,才能找得到真心如来藏。悟前所修的定力在悟后即使全部退失了,也不会看不到如来藏的所在,所以开悟而找到真心如来藏,与定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必拥有很深厚的定力。可是眼见佛性的人,所修的定力如果没有到达一定的层次,当他参出佛性的内涵时,就会看不见佛性而成为解悟佛性的人,大多不能满足十住心,所以开悟明心与眼见佛性在修证上确实有定力深浅的差别。
2、 明心与见性所需要的慧力不同。明心时需要的是思惟观的功夫及深入观察的智慧,眼见佛性时需要的是某一种特定的差别智─不许为人明说。眼见佛性所需要的慧力,除了参究佛性名义的慧力是属于佛法的慧力以外,见性时以及见性后继续保持见性境界的慧力,是在世间法上利乐众生的过程中去发起的一种慧力;由这种不可以直接为人明说的慧力,配合动中定力─深入看话头的动中定的定力,当一个参究佛性的人,到了大福德具足时,才能在参出佛性的内涵时可以当下眼见佛性。由于见性所需要的慧力,与明心所需要的慧力大不相同,由此证明见性所需要的慧力远超过明心时所需要的慧力,这也能证实明心与见性是不同的。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见性,话头,连载,黄正幸,第二,求见,性者,应先,寻觅,真善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