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33期>

般若信箱(2)

[第03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3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问四、好多般若经典都说到有“涅槃光”,请问无余涅槃有没有光?若无,为什么无余涅槃独无?若有,云何诸佛都找不到?
答:《大般涅槃经》卷九说:【大涅槃光亦复如是,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复名大般涅槃。】这是说大涅槃所显现的光明相,不是说二乘圣人所入的涅槃境界中会有光明相。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以后,七识心全都灭尽,既无七识亦无智能,单余第八识心体,不会有任何的示现,所以只有大涅槃才有光明,无余涅槃不会有光明的。二乘所证的有余涅槃也不会有光明照耀,因为那只是纯自心的解脱功德受用,绝对不会显现于外而使人亲见或证悟。但是大乘菩萨证悟后,可以看见一切有情都有大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常而不断的显现著,所以方便说为光明。其实仍然是第八识如来藏借著祂自己所出生的十八界、五蕴在示现著,时时在显现祂自身的涅槃性,能使有缘的修行人在一见之下就亲证佛菩提的见道智能与功德,所以称为大涅槃光,很少说是涅槃光,更不会说是无余涅槃光、有余涅槃光。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一也说:【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这是不同于二乘涅槃的,二乘涅槃是灭尽五阴、十八界法的,五阴十八界法本身并没有涅槃可得,无余涅槃的证得是灭除蕴处界的,灭除蕴处界以后,如来藏就不可能示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了,所以无余涅槃中没有智能光明可说。若是由于亲证这个大涅槃的功德,而想要利益天界众生时,当然也可以示现世间有相的光明,这时可以藉蕴处界来放射出心光(不是物质的光,有天眼者可以看见),所以一定要有蕴处界的运作,才能放出天眼可见的光明,所以《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一说:【尔时世尊以黄金身示大众已,即放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大涅槃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日月所照无复光明。】
问五、《楞伽经详解》第五辑第81页:【亦有未证解脱果者,如戒定直往之初地菩萨,不乐解脱道之修证及菩提道之修证,唯乐有为法之神通及乐来往十方佛国者;不能善灭烦恼障取慧解脱果。】请问:
1.不证解脱果(如永伏烦恼如阿罗汉)可入初地?
2.不乐解脱道及菩提道之修证可入初地?
3.那么,入初地的标准是什么?
答:1.平实导师这里所说的未证解脱果者,乃是说未取证解脱极果,也就是毕地的四果阿罗汉,且 平实导师这里所说,是因为这种菩萨乃是如戒定直往之初地菩萨,因为往世熏习与本身心性的关系,所以不著重在解脱道智能之修证及菩提道智能之修证,反而著重在有为法之神通上的相应法用心,及喜乐透过神通的证境而来往十方佛国者;如此的初地菩萨不能善灭烦恼障修所断烦恼一分思惑,因此就不易取证慧解脱阿罗汉果。再者,以大乘解脱道的修证来说,要到七地满心以后,准备进入八地才会取证阿罗汉果,七地满心以前都可以说没有取证解脱果,虽初地满心即有能力取证四果,但是因为十无尽愿所持,所以只有取证三果阿那含果,留惑润生行菩萨道,而不取证四果的证境,非无能力取证,乃解脱道四果的证境非此阶段该证,故不取证。
2.这是种性问题,此乃不乐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修证,因为这样的菩萨乃是戒定直往的菩萨偏多,对于增上慧学的修证作意略少,心偏于定学的修证,所以 平实导师这里说“唯乐有为法之神通及乐来往十方佛国者;不能善灭烦恼障取慧解脱果。”因为此位初地菩萨对于智能法门的修证不若神通有为境界修证的喜爱,习性所趋,故心喜乐可以去到百佛世界听闻佛法。而别教戒慧直往的菩萨则不同,偏重于无生法忍智能的修证,对于有为神通法门较不喜乐,因为知道此非初地阶段所应修证的次第内涵,应留到三地住地心时才进修。如同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一辑第6页说:【修学佛法的重点是在般若慧上面,这才是重要的;而般若慧的最高层次,就是一切种智的“万法唯识”的实相智能,一切种智还没圆满具足的时候,就是诸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道种智圆满了,就称为一切种智。】
3.在 平实导师多部论著当中都有开示入初地的标准,如《明心与初地》、《宗通与说通》、《灯影》、《楞伽经详解》……等等都有提到相关的开示,但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明心与初地》中的一段开示:【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进入初地”这几个字绝不是说著好听的,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功德,不可能凭空就完成。】显然要证入初地乃是需要很多功德的具足亲证,也就是说您在三贤位当中该有的功德是否具足圆满了,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应该具足的功德与现观是否具足亲证圆满?初地该有的初分无生法忍智能、性障永“伏”如阿罗汉(证得三果)、入地该有的广大福德、佛前勇发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等等条件都是必备的条件,这里因为篇幅有限无法多加说明,想要入初地的大心菩萨务必请阅《明心与初地》及续讲等书, 平实导师有在里面作了很多、很详细的开示。
问六、《楞伽经详解》第八辑第302页:【四大极微悉是圆相,四大极微体恒常住不坏】,请问:
1.常住不坏者,唯第八识,怎么四大极微也常住不坏呢?是随第八识而说吗?
2.此是物理学上所说之物质不灭定律?
3.四大极微即物理化学上之基本粒子吗?或即佛教所说之邻虚尘?
答:1.其实 平实导师已经在前面的开示有提到:“然而有情身中四大元素自身,及与创造色身之自心如来所蕴含之‘大种性自性’,皆是依自心如来而具有常住不坏性,四大及大种性自性不在异与不异二边之中故。”所以是您误解 平实导师论文之意,如同有人误解《楞严经》中所说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能知之性为“见性”时所见的佛性,此皆不解诸佛菩萨开示的前提所致,因此建议能够如法修行亲证实相以后,再来探讨器世间与有情色身的形成原因,如此才不会因思惟情解的误会而落入《成唯识论》所斥的四大极微外道见中。
2.物理学上“物质不灭定律”的观点乃是依据物质色法的立论,而去观察的结论,但是对于“心法”的部分就无法解释与了知,在佛法中得要亲证实相以后,再亲从大善知识熏习地上菩萨的种智正理,才能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总持下,一分一分的了知亲证一切万法的所成因缘果报与色心关系,唯至佛地能够究竟了知此中的道理,证悟的菩萨少分多分了知,凡愚无法了知。物理学上所说的物质不灭定律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因为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常住不灭的众生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的,当众生的如来藏常而不灭时,所变现出来的四大极微也就一定是常住不灭的,所以增上慧学的法中说四大极微常住不灭,因此可以不断的被无量劫中流转的众生所摄取,所以就不断有色身与世界的存在。
3.佛法中说的邻虚尘与现代物理化学所说的基本粒子不尽相同,但某些立论是正确的。基本粒子的立论并无错误,只是实证上来说,何时可以证得最微细的基本粒子,是谁都没有把握的,将来可能继续会有更新、更细的粒子被发现,直到已经确认是最细粒子而证实不可能再有更微细的物质粒子被发现了,那就是四大极微了!但是这个可能性是极微小的。现代物理化学所说的基本粒子乃是同第二点所说,是基于物质色法的基础来立论,而佛法所说的邻虚尘乃牵涉虚空与四大极微边际的法义,也牵涉到本识心与物质互相间的关系,牵涉到本识心与物质间的大种性自性及融通妄想,不是只有单纯的物质色法,是故不可以此来模拟等同。 平实导师在《灯影》书中曾略微说到,在增上班的课程有比较深入开示此一法义,然也只有证悟的菩萨才能够少分的了知其中的真旨,未悟者更无法了知此中法义,故劝请欲明此中真旨者,应该先亲证实相以后再来探讨,如此才能如实胜解而现观验证之,若不证实相永远无法了知。
问七、《楞伽经详解》第三辑第266页:【无记之身口意行即非十二因缘之行支,无有生死业报故。】请问:
1.无记是指非善非恶?还是指对善恶的不分别?
2.无记不是痴吗?愚痴不是要落畜生果报?
3.行阴乃余四阴之现行,无记不是四阴之现行?不为行阴所摄?
4.十二支中之行支与五阴中之行阴不同?
答:1.平实导师在这一段前一句已经说:“皆离善恶性,名为无记行。”譬如饮食及大小便利,都无关善恶性,即是无记法,这应该不用多加解释即可明了。
2.痴乃是属于六个根本烦恼的法,也是一切杂染法所依为业,属于不善的意业,因此非无记法,无记法乃是属于非善非不善体性的心行或身、口行为,但不一定是痴;譬如二乘圣人及诸菩萨都有智能,但无妨仍有无记行,譬如行来去止及注意路上状况,都属于无记行。再者,会下堕畜生道等三恶道者,乃是因串习恶业,造作增长感应来世匮乏业之行为,所以愚痴邪见的业行当然会引发下堕三途的,因其属于不善法的种子现行。
3.这是您误会无记的定义,可能是以前被大师们以定为禅而说的无记所误导了!他们都说静坐时心中不清楚、不明白现前的定境,就是无记;这是误会无记的真义而误用了,所以就误导众生了!无记的真义是无关善恶性,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六开示:【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记法?”佛告善现:“谓:无记身业、无记语业、无记意业、无记四大种、无记五根、无记六处、无记无色法、无记五蕴、无记十二处、无记十八界、无记异熟法。善现!此等名无记法。”】这些无记法,说的是无关于善恶的法,不会被记录于本识如来藏中,因此不会引生未来世更好或下堕的果报,非您所说单属于痴。
4.五阴中的行阴多指识阴生灭的过程相貌,所函盖法义范围较广,而十二有支中的行支又有很多的情形,因为单是十二因缘就有“一念十二因缘”、“一生十二因缘”、“三世十二因缘”……等等许多种的十二因缘法开示,所以十二因缘的行支与行阴有同有异,这里因为篇幅有限,请您请阅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与未来将出版的《阿含正义》,其中会有详细的开示。
问八:《念佛三昧修习次第》第2篇第六章第2节末介绍:【有了这个一念相续的功夫、发了菩萨大愿并且深解第一义而不畏惧,这样的人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可得上品中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他所证得的境界是初地乃至三地,非常殊胜。】但《禅净圆融》介绍上品中生的果证是:在莲苞中住半天,七天后得不退转,一小劫后入初地。同是上品中生果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答: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说:【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一小劫后入了初地,进修以后当然也是可以实证三地心的,因为上品中生者不是一小劫悟后就永远停止而不再修行了。由于经中所说的上品中生菩萨的有为境界相的现前,是娑婆世界三地满心菩萨的境界相,所以判断以后应该是可以亲证三地满心境界的。《禅净圆融》书中则只是说到往生后一小劫为止,不说一小劫以后的进修,故有微小差异。
问九:《念佛三昧修习次第》辨疑第十七,导师介绍:往生极乐国除寿终往生外,还有“在心所愿而生”。能否请导师进一步详解“在心所愿而生”究竟是怎样往生?净宗史上有祖师能“在心所愿而生”吗?
答:平实导师在这里所提的开示重点乃是说:念佛人虽在娑婆而未命终舍寿,但是能够具足前面所说精进修持三福净业及厌离娑婆之心。在非命终的状况下,即可以确定将往生极乐净土,此乃仰仗 释迦世尊慈悲愿力所摄,因此修习念佛法门的行者,忆念 释迦世尊的人,也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在心所愿往生”,乃借助 释迦世尊的愿力往生极乐。
再者,不只有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甚至命终也能够往生十方一切净土, 佛在《楞严经》卷八也有开示:【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这也是 释迦世尊愿力慈悲加持的往生情形,而能达到“在心所愿而生”或者“亲住如来座下”。
这个部分的法义 平实导师已在《楞严经讲记》当中开示过了,我们期待此讲记的出版。
净宗史上是否有祖师能“在心所愿而生”?因本会不是专在净土宗行持的缘故,并未详加了解,您可以自行查询文献而得了知。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信箱,问一,教正,学会,大德,几个问题,如果,一世,明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