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31期>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及殊胜如来藏之概述(三之三).......... 正国(2)

[第031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3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复次,《入楞伽经》卷七, 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经文明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从无始以来,体恒常存而不断绝,离无常、断边之过失;而与生灭的七转识在五蕴身中和合运作,离于实我、常边之过失。因为此识心体常住,而且祂自己的清净自性是从来都不改变的,所以是常而不变的;但祂心体中所出生的七转识自性无常,可以从染污而转变成清净性的七识心;祂所含藏的七转识种子性当然也是无常,都可以经由修行而转变成清净的自性,故说阿赖耶识函盖八识心王,成就非常非无常及不变与能变义,所以唯识宗从来都不是唯立不变的。阿赖耶识心体非有变异,其所生七转识自性及所含藏种子则有生灭变异;故阿赖耶识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阿赖耶识心体无漏无为性,恒显示真如性,故非有作用而自性清净;但阿赖耶识心体具无漏有为性、有漏有为性,能生染、净、无记有为诸法,故非无作用,故阿赖耶识可说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所以唯识宗的正法从来都不是中观宗应成派所说的唯立不变。他们一向误会唯识宗的正理,也不懂中观宗的正理,在双重误会的情况下,才会毁谤唯识宗唯立不变;其实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义理是完全相符的,是从来没有不同的;若要说有所不同,只能说:有浅深广狭的不同。法义则是相符相契的。
阿赖耶识于四威仪中,与见闻觉知心同时、同处运作,祂一向对六尘境界无思量性,从不作主而对六尘境离见闻觉知,却能了知七转识的心行,所以祂的知觉性,是在六尘外的,不是在六尘中的,这才是《起信论》中说的本觉。因为这个觉是本有而不曾中断过的,意识觉知心对六尘的知觉,则是常常断灭,而且是依靠意根及后来出生的五色根与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的知觉,当然不是本来就有的本觉,所以都是妄觉,只有如来藏在六尘外的知觉才是真觉、本觉。而末那恒于内外境审度思量,起作意、思心所,都瞒不了如来藏;这个真如心对于末那识的决定,祂能了别并直心应对,绝不迂曲;这绝对不是二乘圣人的觉知心能知道的,更不是凡夫的觉知心所能知道的,因此,六祖惠能大师云:“真如起念,非眼耳鼻舌能知。”可见第八识非知非不知,因为对六尘不知,却对末那识及六尘外的种种法都能知,双具知与不知,仍是中道实相。
众生造谤佛恶业,堕无间地狱时,七转识受尤重纯苦,第八识仍不忧不苦;众生守十善积福业,升欲界天七转识享五百天女围绕伺候之乐,第八识仍不喜不乐,恒时显现远离苦乐二边的中道性。七转识处于地狱、天界,于诸境界则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有忧有喜、有去有来、有取有舍、有厌有欣、有瞋有贪、有生有死、有受有知,但第八识于地狱、天界,于诸境界则不得不失、不苦不乐、不忧不喜,不去不来、不取不舍、不厌不欣、不瞋不贪、不生不死、不受不知。七转识于诸境界,恒落两边;第八识于诸境界,不落两边,永远显示中道实相。由以上这种一切证悟者都可以现观的理证事实,证明唯识宗的如来藏妙义,与中观宗的真正不堕两边(不是误会者所说的中观道理),其实是完全相符合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的,互相绝无矛盾与冲突。这才是真正的中观宗与唯识宗的正理,不可以误会了唯识宗,又误会了中观宗,再来毁谤说:唯识宗唯立不变,有过失。
但是毁谤如来藏妙法以后,妄谤如来藏妙理为自性见、为外道神我以后,中观应成派主张的不生灭的意识细心,却正是外道的神我;应成派中观师毁谤如来藏为自性见者以后,自己却又落入自性见中,反而把远离自性见的如来藏亲证者谤为自性见者。如印顺法师在《胜鬘经讲记》中说的见道内容即是直觉,而直觉正是自性见的落处,是以六识心──特别是意识心──在六尘中对一切六尘境直接的觉察而不生起语言文字及较大的分别;但是直觉其实正是分别,若不是分别,就称不上直觉了!直觉也只是意识或六识心的心所法,仍然落入六识心的自性之中。当印顺法师……等人落入自性见时,自己不知,却反过来指责亲证如来藏的祖师与今人,谤为自性见者。这如同做贼的人大喊屋主是贼,真是异曲同工。 所以,古今指责亲证如来藏的圣者为自性见的人,他们自己正是自性见者,宗喀巴、历代达赖如是,今时的印顺、昭慧二人也一样,都是贼人大喊抓贼,因为他们都落入自性见中,而且证据明确、无法抵赖。
第六节 如来藏是菩萨之根本大法
《密严经》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一切众生本来而有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不是有生之法;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清净,同于涅槃,但又含藏染污种子,所以能犹如明月一般的映现众国土;但因含藏的种子如同明月一般而有阴晴圆缺,种子会常常改变而心体自身不会改变,所以说月体实未尝增减。修行目的在断除依他起性所起的遍计所执性──第六、七识的我见、我执,这是解脱道的无漏转依。但大乘菩萨证悟如来藏,转依第八识心体的圆成实性,了知第八识心体具有成就世间染法与成就出世间净法的功德,因此而了知七转识自己的虚妄性与染污性,从此渐断烦恼、所知二障,这是菩萨道的无漏转依。
证悟如来藏,入真见道位,才能发起根本无分别智、法界体性智(合称为般若总相智),因此而有了少分下品妙观察智、少分下品平等性智;以此般若无生智为根本智,修学如来藏之种种中道性,才能发起别相智,实证中道观而完成相见道智慧;再进修一切种智而获得初分道种智,才能成为入地心的菩萨;乃至进修无量福德及一切种智,四智圆满而成佛果。可知证悟如来藏是开启菩萨藏之金钥,如果大乘人不求证悟如来藏,除了转入解脱道,观行二取虚妄,而断我见,进而断我执,求解脱轮回外,就只能外门广修六度波罗密,臆测真如法性,无力亲证。更无法断除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无法转依如来藏之圆成实性。在未悟的情况下所说出来的大乘佛法,就沦为心外求法的戏论,除了具有表相三宝及佛教名相外,与外道法门并没有多大差异,佛法正义也就无法彰显。 因此,菩萨应发大心,寻觅善知识,熏习参禅知见,得菩萨根本大法的见道功德──证悟如来藏而发起真正的般若中观智慧,远离臆想所知的般若中观。
只有证悟如来藏,才能登菩萨般若智的殿堂,才能进而修学一切种智而发起道种智,才能进入初地。乃至一生补处的最后身菩萨,都要明心证悟如来藏,才能发起大圆镜智,加上眼见佛性才能四智圆明,成就无上正觉。但是成佛后无垢识除与五遍行相应外,更能进而再与五别境、十一善法等二十一心所法相应,一一心所法都能直接与众生相应而利乐有情,广度无数有情。等觉菩萨如来藏则仅能与五遍行相应,仰望诸佛无垢识不可思议的功德,差异有如天地悬殊;何况不知如来藏所在的凡夫,无法发起无生般若慧,怎能少分了知诸佛的智慧境界?更何况我见未断的密宗应成派中观师,如何能懂般若?都算不上是已证般若的贤位菩萨。故说只有证悟如来藏以后才可能发起真正的般若智慧,如来藏是菩萨修行成佛之道的根本大法。
证悟如来藏,才能发起菩萨三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菩萨所修菩提道,含摄解脱道,证悟如来藏时能以无生般若慧,现观蕴、界、入虚妄无实,而断我见、五利使,得菩萨初果,生起断见惑之解脱德;若努力除性障,断我执或伏我执,初地菩萨满心菩萨有能力断尽一念无明、入无余依涅槃,为求大菩提故,留惑润生,不断尽烦恼而先断烦恼种子习气随眠,六地时才取证灭尽定,具足断尽思惑之解脱德;七地时才以方便波罗蜜功德,取证念念入灭尽定;可知菩萨发大心,不欣二乘,证悟如来藏以后继续修行,仍可证得超胜二乘阿罗汉之解脱德。《佛地经论》云:【法身,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实性;法无边际,法身亦尔,遍一切法无处不有。】菩萨证得法身及般若,是以清净真如为体,清净真如是第八识与七转识共同运作,在蕴界入诸法上所显现的实性;第八识可以辗转出生无量无边的万法,清净的真如实性同时遍于万法上显现,所以清净真如性所依的如来藏法身,亦是无处不有的遍在一切法中,这就是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所现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成佛所得的无住处涅槃,都必须证悟如来藏;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现观二乘圣人的二种涅槃,其实也都是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方便施设的,本质仍是菩萨证悟时所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涅槃是依如来藏本有的涅槃境界而安立,第八识心体恒时显现无漏无为性,譬如无我性、无分别性、涅槃性、真如性、清净性……等,无漏无为性是一切众生如来藏所含藏的有漏有为法、无漏有为法种子在三界万法现行中,遍一切法中所显示的般若实相功德、法身自在功德;此法身德、般若德恒于一切众生身显现,不论众生已悟或未悟,都无丝毫欠缺的时时显现;但因众生未证悟如来藏,故无法现观。譬如《佛说不增不减经》中说:【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其意为:“具甚深微妙法义就是殊胜的第一义谛,殊胜的第一义谛就是普现众生界的第八识,因此众生界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显,如来藏遍一切法之清净真如即是法身”,由此可知菩萨要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都必须证悟如来藏,故说如来藏是菩萨之根本大法。
证悟菩萨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被恶知识误导、不忍众生被邪教笼罩、不忍众生轮回长夜受苦、不忍众生求升反堕求出无门,故以大智慧摧伏邪见,不惜得罪诸方未悟大师,彰显如来藏正法之殊胜。因为:具大悲心及胜妙智而利乐众生,是菩萨之根本;但必须以亲证如来藏所生起的般若实相智慧为依,才有可能做得到,故如来藏是菩萨之根本大法。
第七节 如来藏是法界的根源
《阿毘达摩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此经文已证明:从无始劫以来第八识如来藏心体的功德,就一直是本来而有,不是后来出生的;而且尽未来际亦永不灭,一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出世间万法,都同等的依止第八识才能生显。由于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不断我见而造善恶诸业,意根才拖著第八识,轮回投生六趣,永无休止。二乘修解脱道修断我执,可证“有余依涅槃”;灭尽名色而入“无余依涅槃”,只剩下“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的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菩萨修菩提道证悟如来藏,虽然烦恼未断,却可证二乘无学所不能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以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菩萨历三大阿僧只劫,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开始,七住位中亲证如来藏,藉证悟如来藏而发起的智慧,次第渐修而圆满佛菩提道,证得福慧两足尊所证的“无住处涅槃”,才算是成佛,却都是依靠如来藏才能成就的;若无如来藏,连外门广修六度万行都做不到。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云:【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第八识〕也。所以者何?缘识故则有名色。】名色即五蕴:名谓精神,即受想行识四蕴;色谓物质,涵盖受精卵位乃至具足五根身。“十二因缘”之名色支谓入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缘识故则有名色”,谓以第八识为因、为习、为本、为缘才有五蕴十八界的出生,才能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第八识是五蕴出生的根本因,如因缘观所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由于无始无明熏习力故,第七识取意识觉知心为自我,不肯自我消失,不停现行作意、思心所,使得第八识不断流注无明业爱种子,并入胎依止执受羯罗蓝(受精卵即是色,意根即是名)的如来藏,而此名色渐长成五蕴具足的有情,能以第八识所生的意根及入胎后第八识所生的五根,缘第八识所生的六尘,才有第八识所生的六识了别性,有了有为法中最胜的八识心王,才有常与心王相应的五十一心所法(包括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四不定);十一色法都不能自起,要藉心王与心所共同变现外相分、内相分影像才能现起故;二十四不相应行不能自起,须藉前三位(心王、心所、色法)差别,即前三位在不同时空分位,所呈现心不相应法,如心不相应法“得”,乃色、心不失,所假立法。六无为法,藉前四位断染成净所显示。可知五位百法中,四位九十三有为法都以第八识为根本而直接或辗转出生;六无为法,亦以第八识为根本,才能在有为法中显现无为性。因此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万法都是以第八识为根源、为因,才能生显于世间,所以第八识是万法的根本、法界的根源。
如《密严经》云:【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其意为:“阿赖耶识永远都是一切染污法、清净法种子所依的心体,也是诸多大乘圣人现法上亲证而乐于安住之三昧智慧境界。人、天……等六道众生,乃至诸佛国净土,都是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因而出生;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法种恒常作为三乘修行人之种性依据,若能了悟阿赖耶识心体,就可渐次的进修而成就佛道。”因此第八识是世、出世间法的依处,正是凡圣十法界的根源。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密空,见之,略评,殊胜,如来,概述,之三,.........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