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禅宗>悟道因缘>悟道因缘故事>

166 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

[悟道因缘故事]  发表时间: 2015-04-12 18:3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特别声明:《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系列选自于网络,祖师的风范和德行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但并非都是真实悟道的祖师,作者对悟道因缘的讲解也并非完全正确,做为禅宗修行仅供参考。欲深入探究真实证悟和禅宗公案,请参考"公案拈提"栏目。
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黄檗山慧禅师,疏山匡仁禅师之法嗣,洛阳人。少时出家,专学经论,后又增受菩萨戒。通过一段时间对戒律的研究和修持,慧禅师深感戒律深邃驳杂,微细难防。
一日,他大发感叹道:“大士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
[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仪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增减、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别(差别)、制戒用意等方面,颇多不同。既然摄律仪戒中的这些复杂的规定细微难防,加上摄善法戒中的种种要求,能实行的也很少,更何况修持饶益有情戒呢!再说世间如梦幻泡影,身命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于是,他便放弃了经论、戒律等义学方面的学习,想投身于水,以肉体布施于水中的鳞甲之类。主意已定,他便来到河边,准备投河。就在这时,他偶然碰到两位禅者。通过交谈,两位禅者知道了他的苦恼,便指点他说:“南方颇多知识,何滞于一隅?”
慧禅师接受了二位禅者的劝告,遂回心转意,决心南下参学。当时,正是宋金对峙的时候,关津守得很紧,出入非常不容易。慧禅师便央求守关的官吏,说道:“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官吏明白了他的求道志向,便不再阻止他,让他过关,并且对他说:“师既为法忘身,回时愿无吝所闻。”慧禅师欣然答应了,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不久,慧禅师便来到疏山(今江西抚州境内)匡仁和尚座下。
一日,匡仁和尚坐在法堂里接受大众的参问。
慧禅师先顾视大众,然后提问道:“刹那便去时如何?”
匡仁和尚道:“逼塞虚空,汝作么生去?”
慧禅师道:“逼塞虚空,不如不去。”
匡仁禅师一听,便不再理会他。
下堂后,慧禅师向首座和尚请益。
首座和尚道:“适来祇对(回答)甚奇特。”
慧禅师道:“此乃率尔,敢望慈悲,开示愚昧。”
首座和尚道:“一刹那间还有拟义否?”
慧禅师被这一问,言下顿省,于是便礼谢首座和尚。
慧禅师悟道后,便留在南方传法,后住黄檗山,继任祖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166,黄檗山,禅师,悟道,因缘,黄檗山,禅师,悟道,因缘,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