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真假开悟>

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3)

[真假开悟]  发表时间: 2015-04-15 22:5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在《契经》里面,金刚藏菩萨在 佛前说道:【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既然金刚藏菩萨说:《佛所说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果是邪恶的智慧(邪就是偏差了的,恶就是错误的、会害人的那种智慧),他就没办法知道,原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他就会像法莲师一样的乱说:“如来藏是如来藏;阿赖耶是阿赖耶。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如来藏是另一个心。”
佛又说:《如来的清净藏,也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嘛!如来的清净藏──如来的无垢识──祂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所转变来的,两个名称所说的心,其实是同一个心体。
为什么呢? 佛说:《就好像黄金跟戒子一样,黄金跟金戒子,你不能够说它不同,也不能够说它相同。为什么不能说不同呢?因为黄金虽然打造成金戒子,可是这个金戒子,它还是黄金啊!你怎么可以说它不同呢?那你也不可以说它完全相同,因为它本来是一块金块,现在打造成了戒子,形相上确实是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黄金嘛!同样的,世间人的阿赖耶识,经由证悟、修行消除性障,经由消除无始无明之后,祂可以转变成佛地的真如所依的无垢识。》断了一念无明,就是断了见惑思惑以后,祂就成为异熟识,异熟识再断了无始无明的随眠,断了一念无明的全部习气种子随眠,到达完美无垢时,这个阿赖耶识心体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所以说:“展转无差别”。
展转的意思是说:你不能够说众生的阿赖耶识跟佛地的清净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所含藏的种子有异,但 佛与凡夫的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是完全一样的,真如法性是从因地直到佛地都一样不会转变的。佛地第八识的真如性跟我们现在因地第八识的真如性完全相同,只是内含的种子流注出来时,会显现不同的差异性,所以
佛的七识心不称为转识,心性清净;而我们的七识仍然称为转识,心性仍然有所不净。因为种子有所不同,显现出来时的七识心行就会有所不同,所以 佛的第八识叫作无垢识,我们的就叫作阿赖耶识。因为有这里面的差别,所以才叫作“展转”。展转的意思就是说:里面终究还是有一些差异,所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转变,这就是过程;这个悟后修行的过程,从证悟之后到成佛这一段时间的修行过程,所以叫作“展转”。
“无差别”就是讲因地的这个阿赖耶识的真如性,与佛地的阿赖耶识──无垢识──的真如性,完全没有差别,那这意思就很清楚了:阿赖耶识心体是不生灭法。如果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将来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在以后还是要灭掉的,那么成佛就会变成断灭了,那就不对了。其实,从“无差别”前面的“展转”二字来看,就已经表示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与将来佛地的无垢识心体,是同一个心体;所以从“展转”二字的意思,也就可以了知必定会随即讲“无差别”三字;所以展转二字就是已经表明心体是无差别的了。既然是展转而无差别,将来成为无垢识时永不灭坏,当然阿赖耶识心体即是金刚心、是永远不坏的实相心体;那些人却敢大胆的否定阿赖耶识,诽谤为生灭法,颠倒建立另一个想象中的真如,来出生阿赖耶识心体,这真是颠倒见。
接下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又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
你看这一句“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就已经明讲:阿赖耶识就是藏识──就是如来藏;因为一切本有的菩提种子,全都含藏在阿赖耶藏识中啊!如果阿赖耶识不是常住不坏的心,怎么可能含藏众生本有的菩提种子呢?由这一句话,也就知道阿赖耶识是不是常住法了!这一部经典他们是读过了的,因为他们曾经举证这一部经典中的字句来证明他们的说法,但是他们错解经典的意思,断章取义了;现在还以这部经典的真义,来证明他们讲错了!因此,如果有人遇到善友之时发起大心,经由身口意的炼磨而修大乘法的种种妙行,永远把烦恼障断尽了,所知障也断尽了,就可以证得如来的常住身;像这样修行的话,菩提妙果其实并不难成就。可是菩提妙果虽然说不难成就,但是,难就难在真正的善知识确实很难遭遇。所以佛就交代一切菩萨:如果来修这个胜妙的佛道,有四种法应当要知道:第一、要亲近善友;第二、要听闻正法;第三、要如理思量;第四、要如法修证。所以亲近善友就变得很重要了,因为随后的三法都以亲近善友为基础,才能如实而行;若是亲近恶友,一开始就被误导了,如何能听闻正法?如何能如理思量而如法修证呢?
接下来《契经》又怎么说?它说:【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这就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乃至未来成佛时的“如来清净藏”,也是现在我们的这个阿赖耶识心体来改一个名字为无垢识而已。还是同一个心体,只是祂里面的种子已经完全清净了,所以换个名字,改作“如来清净藏”,又名无垢识;而无垢识永远不灭不坏,无人能毁坏祂;合十方诸佛的威神力,亦无法毁坏任何众生的阿赖耶识一丝一毫。因此我们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祂不是生灭法;否则的话,哪里还会有未来的如来清净藏呢?如果阿赖耶识不是常住法,而是像那些无智慧的人所说的生灭法,那么如来藏就变成生灭性的虚妄法;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任何一法可以称为“如来藏”了,也就没有未来佛地的无垢识、如来清净藏了。所以结论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不是法莲师书中所妄说的两个心。所以他把一心两名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二名,强行割裂为两个心,使得大乘佛法支离破碎;这样误导学人,使人永远不能实证如来藏,这就是破坏正法的人!
第五节 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说:【“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自古以来即已有人质疑此经的真伪,但杨先生、蔡先生、法莲师他们既然引用此经来证明“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我们也无妨随顺他们的因缘而引用此经,来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此经中
佛说六根、六尘、六识皆由阿赖耶识出生,而这一部经中也说十八界法皆从自性清净心如来藏而出生,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也!绝无可能会有两个能生十八界法的实相心,这在简单的逻辑学上来说,是绝对不能成立的;所以这两个心当然是同一个心,所以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所以法莲师他们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已经显示他们是虚妄说法了。除非他们想要主张说:阿赖耶识上面另有一心叫作如来藏。但是他们不敢这么主张的,因为会落入我所预破的“八九识并存的种种过失”中,不能自圆其说。
犹如《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段经文说:《《上面所说的种种的法相,显示出一个事实,就是说一切众生六根之聚,都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生起、出现。六根之聚就是说“法法总合为一团、为一聚”,这是唯识增上慧学中所讲的;所谓一团一聚,譬如说眼根:由于有眼根,所以就会有祂来接触色尘;接触了色尘时,在“根尘相触的所在”就出生了眼识。这样眼根、色尘、眼识三个法合为一团、合为一聚,这叫作“眼根之聚”。那么六根之聚,换句话来说,总共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全部都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生起。既然这里说六根之聚的十八界法,都是从如来藏一实境界而生起;而第三转法轮诸经又说,十八界都是从阿赖耶识出生,所以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从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法的经文中,就已经证实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因为能出生十八界法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啊!没有别的心可以出生十八界法的,所以那些谤法的人,真的不应该把一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强行割裂成两个心。
第六节 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
经中有时以真如一名指称阿赖耶识心体,譬如《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中引述 佛语而造论说:【(佛言:)“贪欲是实际,性性无欲相故;乃至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离于真如,贪等、实际等无故,示现法密意。此明何义?实际法性无痴相故,此示现法密意。此以何义?以离真如,贪等实际等无法可说故,此义应知是名如来法密意。】
如佛所言:“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相故;瞋恚是实际,法性无瞋相故;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相故。”天亲菩萨于此段论文中说:真如含藏贪瞋等法,若离真如则无贪瞋痴等法可说,若离真如则无贪瞋痴等法能出生。然而含藏贪瞋等法者,此性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方有,是故此处“真如”一名,即是指阿赖耶、异熟识心体。所以,不可将真如外于阿赖耶识心体而别行建立,不可建立真如为能出生阿赖耶识之心体;否则不但是违背了天亲菩萨此论所说,也堕在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中,也成为诽谤三乘根本法体阿赖耶识的谤法重罪。
在经论里面,常常会用“真如”这个名相来指称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譬如般若系的经论《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这是世亲菩萨解释《胜思惟梵天所问经》的一部论,他引述佛的话,佛言:“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相故;乃至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世亲菩萨接著辨正说:《《离于真如,则贪等、实际等皆无;由此缘故而示现佛法的密意,此中说明了何等正义?也就是说,实际法性的阿赖耶识──真如心体──没有愚痴相的缘故,以此密语而示现佛法的“密意”。这个说法,是以何种义理而说的呢?这是因为离开了真如心阿赖耶识的话,贪瞋痴等等以及涅槃的实际、法界的实际等理,就都无法可说的缘故,这个道理,应知就是如来所说法的密意。》》这里就说得很清楚啦!说贪欲就是真如实际,然而真如实际法性却又没有欲相,然后又说这些贪欲…等等,以及所谓的实际,其实就是“真如”,所以“真如”一名,是常常被用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的。
现在既然说贪等是从“真如”而生,与真如同在;“等”就是包括瞋、痴,这一些都是从“真如”而出生;请问:含藏贪瞋痴无明等种子的心是什么?(大众异口同声的回答:阿赖耶识!)正是阿赖耶识啊!
从这里也可以证明:真如就是阿赖耶识。真如既然含藏著贪瞋等法种,而这个含藏贪瞋的法,依据诸经所说,只有阿赖耶识这个心才有这个功能,所以真如显然就是阿赖耶识。所以,“真如”这个名词,如果是被借用来指称心体的话,那就一定是指称如来藏、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不是指称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现在他们说“真如能生阿赖耶识心体”,那么真如当然是心体了!所以才能出生别的心体;那就堕入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中了。既然是心体,则应依此经所说的为准:也就是说因地众生的真如,仍然还有不净的法种含藏著。既然如此,绝不是像杨、蔡、莲等人所说的从来都没有染污种子的法性啊!就和他们所说的“真如是纯无为、纯无漏的法性”相违背了,所以他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中, 佛亦有云:【瞋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此段经文中,以真如一名指称第八识心体;真如既然含藏著瞋的不净种子,则其体性与阿赖耶识并无差异,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此处经文所说真如者即是阿赖耶识。
《大宝积经》既然也这样说:“瞋性本寂静”,说瞋的体性本来也是寂静;一般人会这样子说“瞋”:“暴跳如雷了,哪里还有寂静可说?”显然不是寂静的;但这段经文是说:祂的所依体是寂静法。瞋从哪里来?因为有瞋的种子流注,所以有瞋。可是种子是在哪里呢?是真如──阿赖耶识──所含藏著啊!真如含藏著瞋的种子,流注出来所以称为瞋的现行,所以瞋是从真如所含藏的种子中来,而种子含藏在真如心体中,所以瞋的实际就是真如心体;可是第八识真如自身却是寂静的,所以说瞋本性寂静,说瞋不是实有的法性,是缘起缘灭的法性,只是暂时而有的法性,所以说瞋只是个名字而已。因此说,瞋恚的本身就是实际,因为瞋恚是依真如而现起的。那如果有人能够了知:当你正在生气的时候,你这个瞋是从你的真如出生的;你知道你的真如在哪里?能够现前观察到瞋的种子确实是从寂静的真如心体中的种子流注而出生的,所以瞋与寂静非一亦非异,所以瞋是从真如种子中出现的,所以说瞋性本寂静;你如果能如此现观,那你就是证得瞋三昧的人。恭喜诸位!你们已经明心的人,听了这一席话以后,回去以后作一番现观,就已经是亲证瞋三昧的人了。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第一章,阿赖,耶识,即是,如来,真如,8节,三节,如来,七识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