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正法眼藏----护法集>

第七节 某师对无始无明之误解(3)

[正法眼藏----护法集]  发表时间: 2015-04-15 19:3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从这段经文开示便知道无始无明并非一锤捣碎、或明心见性后便断除净尽,只有佛能够如实知见,乃至等觉菩萨还 未断除究竟。故《胜鬘经》云:“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词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
所以明心见性后,仍有许多无始无明尚未断尽,应随佛学。故《八十华严》善财大士五十三参,第二参时得念佛三昧--明心见性以后仍须再经过五十一参,方得入等觉位。所以明心见性后虽已经获得大乘无生智,仍须断尽一念无明,才能出三界。进入八地后仍须断尽尘沙惑,尘沙惑断尽则无始无明断尽究竟,方得成佛也。
五、十住菩萨,尚未究竟断尽无始无明,已能眼见佛性,所以无须断尽无始无明方能见性;此师仍 未见性,而且对无始无明错解,故说法错乱混淆,学人千万不可学他。
…………………………………………
第八则
某师云︰
《由有法执故有所知障,有变易死。我执法执皆破,落于空执,二烦恼未断,即无始虚妄种子及虚妄习气,又名无始无明。……空执破,则二烦恼除,明心见性矣。》(月溪法师讲楞伽经245页)
又云:《法执虽破,尚有空执(即无所有地,无始无明是也)。须再破空执,然后得如来法身,然非先破法执不可,故曰:善当分别。分别乃阿赖耶识作用,不分别是无始无明(即第九白净识境界),未到如来境界也。》(月溪法师讲楞伽经142页)
又云:《小乘所修之法门为断六根,即破我执;二乘所修法门,为破一念无明,即破法执;大乘所修者为破无始无明,即破空执。破我执法执皆不彻底,唯有破空执,然后能见佛性。》(月溪法师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31页、月溪法师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32页)
又云:《小乘破我执,而落于法执;中乘破法执,而落于空执;唯大乘破空执,始能见本来佛性。其实我执(即六根见闻觉知)法执即一念无明,皆不可破,唯空执及无始无明可破。》(月溪法师讲:金刚经心经释要84页)
分句辨正︰
一、“由有法执故有所知障,有变易死。”这种说法是倒果为因。由于有所知障,对阿赖耶识、庵摩罗识、真如之实相不明不证,不知一切法由此根本识而来,不知一切法实际本然空寂,才有法执。有法执故有变易死,不是有法执故有所知障、有变易死。不可颠倒错置。
二、“我执法执皆破,落于空执,二烦恼 未断,即无始虚妄种子及虚妄习气,又名无始无明。”我们说︰所谓空执是说阿罗汉辟支佛亲证五蕴空,断尽一念无明,而执著此五蕴空,害怕再受生死,而趣入涅槃,这方是空执。破我执者是声闻与缘觉二乘人,断尽一念无明,而落于空执。
破法执的人,必先被我执而后破法执,破法执者是究竟佛,故我执法执皆破的人,已无一切烦恼,怎么可以说破法执的人还有二烦恼 未断?破法执即是究竟佛,怎可能落入二乘的空执?
二烦恼者,不是无始虚妄种子及虚妄习气,但是也不离此二者,《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若此二障 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大涅槃。”
这段经文世尊告诉我们,只要事理二障永断无余,即是究竟佛地。事障断尽,则破我执,落于空执。回小向大则破空执。理障断尽,则破尽法执。二障断已,即是究竟佛,何来空执?所以《楞伽经》云:“佛告大慧:觉人法无我,了知二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声闻缘觉得此法者亦名为佛。以是因缘故,我说一乘。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善知二无我,二障烦恼断,永离二种死,是名佛知觉。””
《楞伽经》又云:“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无虑无察。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我及二障断。”二烦恼者︰一、人我执︰即是事障, 未断尽一念无明,续诸生死,受分段生死;破一念无明是破我执,不是此师说的破法执。二、法我执︰即是理障,无始无明 未破或破而未断尽者须受变易生死(八地以上)乃至分段生死(七地以下)。破无始无明是破法执,不是破空执。法执究竟断尽即是佛地。此师不明我执、法执、空执、二烦恼、无始无明之真义,胡乱说法,误认破我执法执后,落于空执,即是无始无明。佛子们应深入经典,贯通诸经,建立正知正见,乃免被说法错误百出之邪知邪见所误也。
三、“空执破,二烦恼除,明心见性也。”明心见性不必先破空执、我执、法执才能见性。破我执是阿罗汉辟支佛,破空执是菩萨境界,破法执是佛世尊的境界,既已破我执法执空执,即是究竟佛,何须再求明心见性?
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 未断尽一念无明,犹有我执习气,生空未具足得,尚无空执可言。菩萨阿罗汉或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证得生空具足,乃落空执。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槃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槃。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故知菩萨明心见性,不须以断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为条件。乃至最后身菩萨于人间成佛时,亦是先明心见性后而断尽无始无明破尽法执,不是先找到无始无明,将它打破而明心见性。此师不明此理,故以为明心见性即是究竟佛,便误认为悟后不须修行。(至于他说︰分别乃阿赖耶识作用,这句话错了,我们留到后面第七章第一节中再付辨正。)
…………………………………………
第九则
某师云︰《中乘人认为借助于“法我”而得到的暂时解脱,不是究竟的解脱,于是进一步把“一念无明”完全停止(就是把思想感觉完全灭尽),这时的境界是可怕的、无知无觉的,除了呼吸还没停止外,全同木石一样: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叔本华之无,不过是理论上之无,而此则是实验上的无。老子的无极,亦是实验上的无。)此实验所得“无”的境界,便是“无始无明”的境界了。》(月溪法师著︰大乘绝对论171页、月溪法师著︰大乘绝对论172页)
辨正︰
一、此师对于法执我执及一念无明之错解,前面已经说过,兹不赘述。
二、缘觉由十二因缘观而断尽一念无明,实证涅槃,在这涅槃之中安稳寂静,无诸脑患,亦无喜乐,永离生死,是一切佛子乃至十方三世诸佛所应证境界。此境界中无有境界,亦无心行,一切菩萨及十方三世佛皆应亲证而不取涅槃,这是究竟解脱安乐,不是可怕的。误认见闻觉知心为佛性,放不下见闻觉知心“佛性”的人,才会觉得这是可怕的境界。
一切阿罗汉证此涅槃后,在舍报前,安住于灭受想定时,呼吸停住,心脉亦停住,并不是像此师所说尚有呼吸也。一般人在灭除觉知,空空洞洞,只剩呼吸时,那只是未到地定境界而已,不可说即是阿罗汉、辟支佛之断一念无明,而剩下无始无明境界。
三、老子道德经,总共有八十一章,其所言多属欲界器世间事情。有关修证者唯有七章:道冲章第四、视之章第十四、致虚章第十六、孔德章第二十一、有物章第二十五、道生章第四十二、为学章第四十八。观乎其境界, 未离受想行识,或在未到地定,或在想像中之无色界定,仍未亲证。大部份是在欲界之器世间之中,未见其有初禅以上修证之描述。其所认知之生命宇宙本体之实相,仍未离四住地烦恼,尚未断一念无明之见一处住地,更未断尽一念无明,如何能说便是无始无明境界?
综观全部道德经脉络,多在欲界器世间法上而已。所以不可认为老子道德经境界相等于阿罗汉辟支佛境界也。这样的说法,只显示他对佛法的无知而已。
…………………………………………
第十则
某师云︰《小乘断六根,其结果为获得三昧寂灭之乐,然未能超过无色界、无始无明,仍属相对之境。》(月溪法师著︰大乘绝对论30页)
辨正︰
一、小乘阿罗汉、中乘辟支佛所证的境界,都已超过三界,不能说他们是在相对境界,也不能说他们未超过无色界。小乘阿罗汉已出三界,佛在大小乘经已曾多次开示,佛子鲜有不知者,此师竟说小乘未出三界,连基本佛法都不明白,其开示语录可信乎?
二、无始无明打破而未断尽时,全部都在菩萨地,仍在相对境界。无始无明断尽,乃至佛地,才是绝对境界。请诸位参照我们影印的表解就知道了,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第七,某师,无始,无明,误解,一则,某师,可见,见闻,觉知,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