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学报>第四期>

以实证佛学探究中国禅宗的禅法传承本质 一、前言

[第四期]  发表时间: 2016-07-08 18:3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以实证佛学探究中国禅宗的禅法传承本质
—以萧平实老师的义学主张为范式
张志成
正觉佛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摘要
中国禅宗的特色是「教外别传」、「明心见性」的禅法传承,灯史的祖统说反映出禅宗的禅法传承最重视的是正确的实证。来自印度佛教菩提达摩的禅法传承,经由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为适应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形成创新的施化方便与传法模式,其表相的面目似乎反映出不同于传统印度佛教的本质。吕澄、印顺法师、「批判佛教」认为中国佛教和禅宗是如来藏思想或「本觉说」,其本质与印度佛教不同;而禅宗在中国的发展有思想融合、演变乃至玄学化、老庄化的现象。
本文以为,过去学界探究佛法和禅法的本质,多偏重于「以思想哲理为本」的方法论,明显地产生视野局限和看法偏差的结果;而运用「以实证诠释为本」的「实证佛学」为方法论,其视野之深广度方能解读出佛法和禅宗中的一贯本质。本文除提出「实证佛学」的概念与意涵,并以为正觉同修会萧平实老师的「以如来藏八识论为本」的实证佛学,是长期以来了解禅宗最佳的义学范式,因此文中兼略述其义学大纲及其对禅宗的判摄;并从「实证佛学」的角度,指出「以思想哲理为本」的方法论所产生的局限与偏差,以及吕澄等对中国佛教「本觉说」和禅法的看法—以为「如来藏说」或「本觉说」偏离正统印度佛教而本质是相似佛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谬。反而「如来藏说」与二转经论,相对于《阿含经》是更完整究竟的义学;而以「如来藏说」为根本的中国佛教和禅宗,其本质与印度大乘佛教是殊无二致的。
本文最后以「实证佛学」的诠释指出,中国禅宗的禅法传承是以实证如来藏为中心的施设;而禅宗的施化方便虽然呈现不同思想、思想演变或融合的表相,其实证本质其实是一贯的。禅宗的「开悟明心」即是大乘佛教的「见道」,其内涵是「证解第八识如来藏」;而相对于其他「借教悟宗」的教法,禅宗的「教外别传」有其特胜之参禅方便引导学人快速明心,实证印度大乘佛教义学。中国禅宗,其禅法不论名之为「如来禅」或「祖师禅」,修道的内涵与次第皆是「顿悟渐修」;开悟或见道是「顿悟」的,亦即一念相应顿见第八识心体的所在与全体(总相),悟后才进入「渐修」的修道过程。完整禅宗的悟后起修的内容是转依真心如来藏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真如体性以修除烦恼障,以及深入如来藏所含藏之一切种子功能差别以破除所知障,修行的终极目标皆是圆满的佛位,成为实证佛学而非思想推理的佛学。因此由实证的角度观之,中国禅宗禅法传承的本质与内涵其实与印度中观、唯识、如来藏系的大乘佛法是一致的。
关键字:实证佛学、禅宗、禅法传承、实证诠释学、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萧平实、义学、本觉说
一、前言
中国禅宗在中国文化与民族宗教中的地位,如太虚法师所说「中国佛学之特质在禅」;1「盖中国自晚唐、五代以来之佛教,可谓完全是禅宗之佛教;禅风之所播,不惟遍及佛教之各宗,且儒家宋、明理学,道家之性命双修,亦无不受禅宗之酝酿而成者。故禅宗者,中国唐、宋以来道德文化之根源也。」2 亦如禅宗学者杨曾文所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并且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进入宋代以后,唯有禅宗兴盛,并在许多层面从整体上对中国汉语系佛教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在明代以后,禅宗在已经融合型的汉语系佛教中占据了主体的地位。3
中国禅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从被奉为初祖的菩提达摩,到惠可、僧璨是酝酿期(或称为禅宗的史前时期)。北朝时禅宗酝酿期的达摩禅法,于佛教中并不是占有主流的地位;至唐朝时,由道信、弘忍于黄梅开创的「东山法门」,4 在中国禅宗的发展上,可说扮演一个承先启后的枢纽角色,经道信、弘忍的努力,禅宗宗派的规模才算正式成立。5 弘忍的弟子慧能和神秀,以及后继者神会、普寂等,分别开展出世称的南、北宗;后来源自慧能法系的马祖、石头系传承传播迅速,于唐末时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6
成为禅宗主流的南宗,于唐末五代时期产生五个流派,即从南岳怀让的法系形成临济宗、沩仰宗;从青原行思的法系形成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此即「禅门五宗」,或称「禅门五家」(若再加上北宋时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则有「五家七宗」的说法)。从此,中国禅宗进入五宗迭兴,相继盛行的时期。在五宗当中,流传时间长并且影响也大的是临济宗、曹洞宗和云门宗。7 由于五宗禅法皆源自慧能,而慧能得法自弘忍,因此可以说中国禅宗主流的禅法全来自于「东山法门」也不为过;而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也可说是「东山法门」的继承与发展史。
有关中国禅宗的史实,随着新资料的发现,近代有许多的研究发表,成果斐然。始自源于印度的菩提达摩的禅法传承,经由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为适应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形成创新的施化方便与传法模式,其表相的面目似乎反映出不同于传统印度佛教的本质。8 然而,禅宗在中国常被称为「宗门」,也自以为其实证是超越其他诸宗派的,其特色是「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教外别传」的禅法传承。9「以心传心」、「明心见性」、「教外别传」的内涵与本质是什么?是否与佛陀乃至马鸣、龙树、提婆、无著、世亲诸大菩萨祖师的证悟一致,有着一贯相同的本质?还是经由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洗礼、禅者个人自由心证的体悟,禅法传承中的核心证悟,其本质已经改变,不同于佛陀和诸大菩萨的证悟?关于此,由于历来研究者对整体佛法的掌握以及探究佛法和禅法所使用的方法与态度,笔者以为,已有「见木不见林」、「惑于表相,不见本质」之失,因此甚少能明白指出这三个命题:中国禅宗禅法传承其中一贯的实证本质,禅法的方便施设与实证本质间的关联,以及禅法传承和印度大乘佛教之间的关系与定位。10
本论文的目的,首先提出「以实证诠释为本」—「实证佛学」为探究佛法的方法论,并指出使用「以思想哲理为本」的方法论来探讨佛法和中国禅宗禅法传承本质时,可能产生的局限和偏差;以及在经由学者长期努力而有的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下,以「实证佛学」的角度,来厘清中国禅宗禅法传承的本质及其和传统印度佛教之间的关系。又「实证佛学」—真正佛法「义学」此概念的提出与强调,实始自于近年正觉同修会的萧平实老师之大力提倡;而以萧平实老师所提出的「以如来藏八识论为本」的实证佛学作为工具,笔者以为,是长期以来了解中国禅宗最好的义学范式,因此本文并大要整理萧平实老师的义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禅宗的判摄。
 
 
 
 
 
 
 
 
 
 
本文标签:禅法传承(1) 本文关键字:禅法传承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