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迈向正觉>

29、迈向正觉〈六〉—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2)

[迈向正觉]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5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此,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对于这些对答,拍案叫绝。又神秀写了一首偈:033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三更唤秀入堂,与之开示: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犹末入门,五祖说: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还有六祖悟时言:
河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及五祖言: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对这些文句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欢,但个中的真实义却不能了知。
直到接触到 平实导师的佛法著作后,才知道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同,都在说如来藏法;而且修行要有一定的次第,渐次往上提升,故对 平实导师所弘扬的如来藏法,非常信受,视为珍宝。又于偶然机缘,接到高雄讲堂于公元二○○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落成安座及 平实导师至高雄讲堂弘法宣讲“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的文宣传单,就与几位师姊相约,专程远从西螺赶到高雄,参加讲堂安座大典,下午听 平实导师弘法。真是太荣幸了,035能恭逢其盛,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入佛教正觉同修会讲堂。
在安座过程中,肃穆庄严,经法师诵经安座完后,唱诵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当时我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忏悔,问自己:往昔造何业?云何 世尊在世弘法时,我无缘遇生;又生死轮回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已是末法时期,我才遇到乘愿再来的地上菩萨,在世弘扬 世尊正法度众生,我还要错失这个良机吗?尤其,在下午恭听 平实导师讲“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时,对正法更加有信心,当下,就心得决定,要进入正觉上课;就与两位师姊报名参加二年半共修课程,(后来陆续增加二位师姊),来到了高雄讲堂上课,成了张老师的学生。
在 平实导师每周二的宣讲“金刚经宗通”及张老师慈悲摄受之下,道业更精进;正法的威德力,实在太不可思议,竟能让我毅然决定离开三、四十年修行的一贯道,转换修行跑道,决定安住在正觉修行,且对正法百分百信受。活了一大把年纪,才了知修学正法的首要目标就是亲证如来藏,才算是真正修行人(悟后起修),否则都是在外门修行。
在张老师的教导摄受之下,道苗渐渐成长,无论世出世间法,皆比在一贯道修行时进步很多;在善知识引领下,学会无相忆佛功夫,此法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037无论在做家事或在走路、搭公车,随时可忆佛,制心一处净念相继,不浪费时间。在观行五蕴十八界中,了知五蕴、六识心的虚妄性,了知意根的处处作主性,了知如来藏的体性知见,作为未来参禅破参明心的准备。平日对 平实导师著作爱不释手,每天喝 平实导师的法乳(阅读平实导师著作),少欲知足,安于寂静,不觉得寂寞,天天法乐无穷。
而在性障方面:在张老师的调教下,使我的人生变彩色,无论是世出世间法皆获益良多。尤其张老师的一些至理名言:“一触即止,烦恼不生”、“生命中所有境界都是考题。慎思!慎思!”使我原本刚强的个性转化为调柔;遇到逆境也会返观自己,不怨天不尤人。相信因果,接受境界,就能解脱自在。(以前在一贯道时,没有正知见,遇到逆境,只会怨天尤人:是别人负我,非我负人。现在了知所有的一切皆是自己往昔所造之业,如来藏只是遇缘如实执行因果律)。很庆幸自己成为正觉的学人,正觉同修会好比是一座金矿,只要对正法信受,天天有法乐可以享受;而且只要你愿意付出,随时都可以累积福德资粮,人在家中坐,就可以布施(参加编译义工:校对佛经),且与佛菩萨天天见面,更有时候心中有些疑惑,佛也会藉你校对经文中的内容,帮你解惑。而藉著校对经文,让我了知佛世尊累世修行点点滴滴,遇到有因缘的阿公阿婆就为他们说佛的小故事,请他们要念“阿弥陀佛”将来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在此呼唤一贯道的道亲们!放下你们的情执吧,一贯道只是修人天善法而已,非究竟之法。在佛教修行,039只要守五戒、修十善一样可以生天界;如果得“三宝”就是开悟,为何大家看不懂佛经,不能了知佛世尊的真实义?请慎思之!慎思之!不要害怕违背师意,回到 佛世尊的怀抱吧!迈向佛教正觉,佛教正觉大门永远欢迎您们。
最后,要感谢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感谢正觉所有亲教师、感谢所有义工菩萨们:辛苦了!因有您们的护持正法,才有今天的我及无数的众生受到法雨滋润。如果此文能被录登,将以此文作为法布施供养佛,以报佛恩,并将此功德回向 平实导师长命百岁,正法久住,利益众生。愿我尽未来际能生生世世为 平实导师座下好弟子,与正觉的菩萨一起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一世一世迈向成佛之道。(编案:作者林师姊后来已经证悟明心了。)
--------------------------------------------------------------------------------
〈第四篇〉幸运学佛路
—正敏—
这世上有很多事都是始料未及的。越年长,经历的事越多后,体会就越深;一件一件的事,一段一段的经历,全都是始料未及的,连自己会来学佛这件事也是;没有一件事是常而不变的,没有一段经历可以持续常住,这就是佛法上所说的“无常”吧!
母亲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每到礼拜天,她都会上教堂去做礼拜;她上教堂时也总是把我和弟弟一起带到教堂去,当时年纪小,只记得每次跟妈妈去教堂做礼拜、唱圣歌,听牧师讲完话后,教堂就会发给小孩子们一些礼物,有铅041笔、贴纸、橡皮擦、垫板……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种很香很香的橡皮擦,香到都舍不得擦,放在鼻子前面闻时,都会很想咬一口。当时乡下是很少有人信基督教的,邻近的玩伴看到我们可以收到这些礼物,都羡慕得要命,当时自己也觉得去教堂是蛮不错的。不过对一个小孩子而言,除了那些很香很香的橡皮擦以外,听牧师讲话实在太无聊了,渐渐长大以后也就越来越不喜欢去教堂了,反倒是觉得热闹又多采多姿的庙会很好玩,而越来越喜欢去庙里玩;看到那些漂亮的雕梁画栋、壁画、门神,总觉得很亲切,觉得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及神像,就像是和蔼的长辈一般,望著那些和蔼的佛像,有时候真想把它们带回家。
到了国中以后的求学阶段,几乎就不再上教堂了,求学阶段大概是和一般学子的生活差不多的,没甚特别;当时很喜欢看书,不过是喜欢看课本以外的书,什么书都看,只要不是课本的书都喜欢看,常常自己一个人一整个假日都耗在书局里;也因为如此,于是就有机会翻到一些佛法相关的书籍了;不过当时的佛法书籍都写得很生涩,自己的国文程度也不好,看都看不懂。记得当时有一位叫林清玄的作者,他写了一系列以菩提为主题的书;他的书用了许多公案的素材,他把公案当成故事,然后用散文的形式,再搭配写作技巧去创作,把佛法描述成一种很深远又很浪漫的意境,让人觉得佛法是一种很令人向往的境界,读起来很舒服。当时总觉得那是很没有佛法味道的佛法书籍,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书就像一种好吃的糖果,含在嘴里,甜甜蜜蜜的,但是糖果融化后,什么也没剩下;看完他的书后,043让人完全不知道佛法是什么?尽管如此,他那些以禅宗公案为素材的书,却让我对佛法留下很美好的印象;从那时起,也让我对禅宗公案非常著迷。但是自己对于什么是禅宗,什么是公案是完全不懂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单纯的很喜欢看那些很没有佛法味道的公案;后来懂了一些佛法以后,才知道原来公案才是最有味道的佛法。
后来又看到南怀瑾的书,觉得他的书好像稍微实用一点;他会去解释一些经典,也在此时才对一些无常、苦、空……之类的佛法名词有了初步的接触;但是看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他好像也讲不出个结果,当时只觉得佛法这种东西真的是太深太深了,不是我们这种人所能了解的;但是自己又很想去了解,于是心中也就一直闷闷的。
记得母亲身上曾经长过一个肿瘤,检查后发现是良性的,只要动手术割掉后就没事了;身体复原之后,她就开始变得很重视健康,不论寒暑,不管多冷,每天早上都洗冷水澡,然后再骑脚踏车到隔壁乡镇去买菜,来回一趟大概有七、八公里左右,她是我们家身体最健康、最强壮的。但是就在一次清晨她骑脚踏车去买菜兼锻链身体时,被货车撞到,我和父亲赶到车祸现场时,她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她过世时才四十几岁,这件事情实在很讽刺,为了要锻链身体增长生命,但却因此失去生命;这也对我打击很大,在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心碎,也非常深刻的体会了佛法所说的“无常”。家里面最健康的人却是最早走的,心中满是不甘、不舍与无力感,也对命运感到无奈;只觉得当厄运来时,人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045不管你多么努力的保养身体、注重健康,厄运总是有办法执行祂的任务;后来父亲被检验出肝肿瘤时,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三个礼拜左右就往生了。对佛法有所了解后,才知道那是业力的运作,也深深的体会到没有任何人可以逃离业力的运作。母亲过世后的这段时间,自己常常在想:人死后是什么都没有了吗?还是会跑到天堂去?又或是去投胎了?也常去看宗教相关书籍,但是书中都只是说会到天堂、会去投胎……等,都没有一本书有解释为何会到天堂、会去投胎,只说结果而无法解释原因的说法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到后来接触到 平实导师的书后,才知道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有入胎识如来藏,这个入胎识会在人死后离开死亡的身体,再随着入胎识本身所集藏的“业种”,去入住母胎出生名色开启另一期的生命。入胎识又叫作法身,原来一般人所说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随的“身”就是这个“法身”如来藏,以前从没想过“业”是随哪个“身”?没想过身体会烂掉,“业”若是随这烂掉的“身”体,“业”岂不是也跟着灭失了?并且因为人身上有这个带着“业”的法身如来藏,才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的执行着业力,得因果得以运作现行。当时的书都没有解释这些道理,看来看去,都没什么结果;渐渐的,有一段时间也就比较少看佛法相关的书籍了。
后来又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正常日子,工作、结婚、生子……就如同一般人一般的平常;直到婚姻触礁,才又打破这短暂的“常”。人生中好像总是“好景不常”,“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定律”恐怕是比“牛顿定律”还牢不可破,047还更深奥而不可解吧!以前总觉得“无常”都是指生命的短暂、脆弱,离婚后才深深体会感情也是无常的”;两个人从山盟海誓,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就到相敬如“冰”了,人跟人之间的感情竟然也可以有如此的变化;当时也常去思考为何“夫妻是相欠债”?后来来正觉同修会学佛后才了解到:原来夫妻间的债是被各人的如来藏收集后就一直藏在各人的如来藏中,直到两人再度重逢,各人的如来藏就依各人之业力运作,于是就形成有债收债、欠债还债的“夫妻相欠债”的表相了。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某知名艺人前后娶过四个老婆又离婚,想必此知名艺人必定是“欠人很多”!还有那些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却又家庭紊乱的人,应该也是“欠人很多”吧!
如来藏是金刚不坏、常而不灭的。《金刚经》就是专门讲这个金刚不坏如来藏的各种相貌的经;你所欠下的债也被这个常而不灭的金刚心所收藏着,直到别人来把债要走。人生中的这许多解不开的现象,来到正觉同修会后都被解开了;人生中的所有现象,生命、感情、事业、财富……等,没有一样不是无常的,但是这些“无常”的事物却又被“常”的如来藏所集藏、运作,而形成了你一世又一世,所谓精采的人生、悲哀的人生,乃至是无聊的人生。
后来有线电视台兴起了,电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法师讲解佛法的节目,于是又看了一段时间,又对佛法起了一些兴趣;不过最后觉得这些节目还是讲不出个结果,越看也就越觉得没兴趣;049不过当时有线电视台也开始演布袋戏,当时实在搞不懂自己为何会喜欢看布袋戏?后来懂了一些佛法后才知道,原来当时是喜欢布袋戏剧情中的一些武功名称及人物的名字;这些武功名称及人物的名字佛法味道都很浓厚,例如菩萨印、六识剑法、只手之声、天下无双、念念如来……等武功,又比如一刀万杀、一剑万生、清香白莲素还真、织梦师、一线生、千里不留行、蔺无双……等人物;到正觉学法以后才知道禅师们都称得上是“一刀万杀”,因为禅师有办法杀掉天下人的“我见”,禅师又有活人剑可以使人法身慧命活过来,因此禅师又称得上是“一剑万生”;记得戏中的素还真可以“一体三化”,好像有一次,其中的一个化身还被织梦师用梦幻大法遗留在过去了;众生的如来藏也都是法身、报身、应身一体三化的,而且众生的如来藏就是织梦师,众生的如来藏随各人的业力,用梦幻大法,编织出一段段的悲欢离合、一波波的潮起潮落,如同每一世五阴的生生死死、潮起潮落;织梦师如来藏就用这些栩栩如生的梦,将你遗留在人生大梦中。这如同众生一世一世的五阴栩栩如生,但是毕竟生灭无常,如梦幻泡影一般,一切的业行都这样化为业种存在如来藏中;布袋戏中引用许多佛法的说法,因此对我来说特别喜爱,就像这个织梦师的譬喻。佛也说过“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每个众生的如来藏也都是天下无双的。去了禅三,若真懂得什么叫作念念如来,看得懂千里不留行的行相,一线生机就出现了,平实导师就会帮你盖上菩萨印,日后若能转依如来藏就能“还真”。
自己在学佛的过程算是运气很好的,从未逛过道场,051顶多只是书本上换来换去,或遥控器按来按去;后来网路佛法也普及起来了,就改成在网站间换来换去;刚开始常去逛印顺的网页,他很喜欢讲一些无常的东西,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后来发现他居然否定极乐世界,真是令人惊讶!当时因为不懂佛法,对他的许多东西也都看不懂,只是觉得很深奥;后来懂了一些佛法后才知道他不只否定极乐,甚至还否定如来藏;佛说有常住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他却说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后来他的徒弟慈济证严法师在着作中,居然又说意识是不灭的。佛也说过意识是夜夜断灭,连现代医学都证明意识是会断灭的,这两个人都公然的和佛祖唱反调。网路上的东西实在非常多,净空、惟觉、圣严……等,什么都有,甚至还可以找到一大堆的活佛、法王。
自己也有亲戚在学密法,有一段时间也对藏传佛教密宗很有兴趣,对密宗有了一些认识后,就发觉密宗怎么会和佛法差那么多?整个藏传佛教密宗的法义和内容,好像就是不断的吹牛。要求财的,藏传佛教就用财神法,呼唤鬼神去搬钱财;佛法是叫人舍财修布施,来去除对钱财的贪执;财神法是完全违反佛法的,鬼神去搬来的钱财也是别人的,这是偷窃的行为,偷窃也违反了佛戒,以后都会有因果要负的。要求爱情,藏传佛教又会用“怀”法,去博得爱人的欢心;对于冤家,藏传佛教也有“诛”法,用巫术诛杀冤家;并且藏传佛教居然还有性爱房中术,还拜双身佛。密宗好像是无所不能的,密宗为了要将自己漂白,总是自称自己是“藏传佛教”,但是求财、求爱情、偷窃、杀人、性爱……等密宗修行法门,053却完全是和佛法相违背的。
后来又在网路上找到一些唯识的东西,有《百法明门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等等的讲解。自己对这些唯识的东西非常的喜欢,第一次觉得佛法怎么跟科学是一样的,完全是逻辑的、合理的,也第一次看到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名相。但是当时没有人在解释“阿赖耶识”,只知道祂是先来后去的第八识,当时的佛法好像是跟“阿赖耶识”无关的;而非常讽刺的是:佛法恰好正是专门在说“阿赖耶识”的,也没见到有人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终于有一天,滑鼠点来点去的,就点到了“萧平实”这个关键字了,后来发现整个网路上讲“阿赖耶识”,讲最多的就是“萧平实”了!所以搜“阿赖耶识”,搜到最后一定会出现“萧平实”这个关键字的;然后又连到《我与无我》、《甘露法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几本书去;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找到宝一般,当代那些讲得不清不楚,或没有交代的佛法,可说全部在这些书中被交代完毕,原来佛法是这样的。于是赶快把书下载储存,再列印出来,对这些书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
一看再看的,又画黑线、又画红线,整本书画得到处都是重点,里面讲的唯识道理更是令人心服口服、五体投地。当时一直以为念佛只是要求生极乐,看了《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后,才知道原来“如来藏”就是自性佛,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性佛可以念,这个自性佛会在你死后再去入胎,055这个自性佛会带着你所造的业,“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随的“身”就是这个“法身”自性佛。《楞严经》中说:
忆佛念佛,当来必定见佛。
所见的就是这个自性佛,当你见到了自己的自性佛后,也可以见到别人身上的自性佛;乃至猫、狗、蚂蚁、飞鸟、游鱼……身上的自性佛,那时可就面见十方诸佛了。
看了一段时间的书后,发现台南也有在开班授课,于是就报名去上课,这算是迈入正觉的第一步;之前就听过疑情、话头、参禅、明心见性……这些禅门的名词,当时一直搞不懂这些名词,也不知道禅宗的禅和禅定的禅有什么不同;迈入正觉以后才知道,原来疑情就是在对某种事物不了解时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的情绪就是疑情;就好像去到停车场后,却发现自己忘记车子停在哪个位置了,这时候就会对“车子停在哪里?”这件事产生怀疑,因而住在“车子停在哪里?”的疑情中;人要是住在这种怀疑的情境中,会使人感到有压力,为了纾解这种因疑情而产生的压力,就会去寻求答案;在禅门来说,寻求答案就是参禅;直到找出答案,也就是破参,因疑情而产生的压力才会纾解。因此疑情就是参禅的动力,没有疑情的人就不会去参禅。而小疑也不会小悟,小疑若疑久了就有可能会变成中疑,然后再变成大疑;大疑时压力就很大,压力大时也就会参得很用功。
当代的人大概是没人知道什么是公案的,057有些人把公案当成一般的开示,有些人把公案当成心情故事,有些人把公案当成历史故事……等。以前虽然非常喜欢看公案,但是实在是不知道公案在说什么?总是和一般人一样,把公案当成一种意境深远的故事,一直认为公案是一种启示之类的东西;也是直到迈入正觉以后才知道原来公案就是禅,但不是禅定的禅,而是禅宗的禅。禅就是“静虑”,禅宗的禅就是寂静的去专心思虑:什么是如来藏?什么是实相?禅定的禅则是指四禅八定,必须寂静的去专心思虑于某一处,也就是制心一处,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思虑的标的物不同,意识心的动与不动也不同,所成就的结果也不同;禅宗的“禅”成就的是明心、见性,“禅定”的禅成就的是四禅八定。因为公案中所讲的就是如来藏,所以必须参公案才能明心见性,而禅宗就是专门在找如来藏的宗派。事实上,其他的净上、华严、唯识……等宗也是都要找如来藏的,只是找的法门不一样,但以禅宗的参公案之法是最有效率、最直接的。这就好比说要找一部汽车,只要知道车子的颜色、厂牌、车牌号就够了;对于电池如何更换,引擎如何安装,轮胎如何制造……等技术上的东西,是不需要知道那么详细的,等找到后再来钻研即可;重点是车子停放位置的地图,有了地图才能找到汽车,地图才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对一个学佛的人而言,公案就是地图,迈入正觉同修会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还有其他许多的佛法知见、禅法知见,也都是迈入正觉以后才知道的。
回想这一路的学佛过程,虽然有点弯弯曲曲,059不过最后终究还是迈入正觉同修会了,也在正觉同修会按部就班的学习正法;这一点算是比其他的学佛人都幸运的了,而事实上,这也是自己的自性佛如来藏,根据往世所造的业去运作出来的结果。
--------------------------------------------------------------------------------
〈第五篇〉唐宋禅风今犹在
—吴素枝—
回首自己学佛的历程,应从祖母说起。我的祖母善良无诤,一生辛劳却命运多舛——四十多岁丧夫,六十多岁丧媳,接着老年又丧子。祖父是在二次大战时,行驶货船经台湾海峡时,被美军轰沉而葬身海底;我的母亲则是在婚后两年生下我,三个月后即因患急症而撒手人寰;相隔十五年后,我最小的叔叔也英年早逝,留下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历经人生的种种忧患之后,祖母显得抑郁寡欢,常常以泪洗面,日后则虔诚信佛念佛,并常到村中的佛寺参加早晚课,晚年还受了菩萨戒。061
祖母虽不识字,却能拿着火柴棒逐字用台语学着诵读《阿弥陀经》,有些字忘了就会要我教她;可是读小学的我,只会用国语发音,她还是要我读读看,试着唤起一些记忆。我小时候也会随着祖母去参加法会,有时祖母会发愿法会期间要拜多少拜,拜得腰酸背痛了,就会要我一起帮忙拜,以凑足数目,这是祖母为我种下一颗与佛菩萨结缘的小种籽。
年少阶段,因成长环境的原因,早识人间诸苦:生离死别、怨憎会、求不得、种种忧悲苦恼……。曾有国中老师当众问我:“为什么老是心事重重?”当时无心于学业,只觉得世间没有什么值得欢喜依恋的事,相较于同龄的青春洋溢,我更显得沉默寡言,暮气沉沉。高中毕业后,即搭船离开出生地,也开始了长期自我追寻、探索的旅程。
高中毕业后,在台北的书局工作过,也到高雄待过加工区;几年后,落脚台中,就读大学夜间部,考上了基层的公务员,半工半读,直至毕业。这段期间,一方面忙着履行人生的阶段规划,一方面仍持续着对“人生所为何来?”“死后从何而去?”“现世如何安身立命?”等问题的摸索。最早是对基督教的温馨感到兴趣,自己会去买《圣经》、《荒漠甘泉》等书来看,藉以安慰枯萎的心灵;也接触过基督教的朋友,并上过教堂做礼拜、唱诗歌;渴望平安喜乐,希冀放下无形的枷锁,放下心头千斤劳苦重担。
后来,接触到杜松柏老师所着的《禅与诗》,063同样被禅师的“禅苑花锦”所吸引。不知何谓“妙高峰上”,不知何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只是很喜欢这些禅师和禅诗。
接着参加夜间部小小的佛学社团,认识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姊、学妹,期间参访了一些道场。还曾报名参加过佛学营,有位法师专题演讲《妙云集》,并大力推崇。受到法师的推介,下山后撙节用度,买了多本印顺法师的着作;但由于很不容易阅读,自己又没有什么佛学基础,没多久也就束之高阁了。渐渐地,因为当时向道心不强,生死心不切,一直到毕业前对佛法始终都没有深入的理解,对于“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声闻道与佛菩提道的差别为何?”“如何证得佛法大意?”之类的知见也都茫然无所知。
结婚生子之后,定居于台中。虽然人生所梦想追求的阶段性目标,也大致达成了,但内心深层仍免不了有隐隐的不安,加上健康也有了一些问题;于是,年轻时对人生的一些疑问,不时地又浮上心头,内心又开始躁动;所以,陆续又重新上路,展开了另一赵的中年追寻之旅——像无头苍蝇一样,前仆后继地投入各种能安定身心灵的活动;这一点很感谢公婆的爱护和同修的支持,才能于婚后仍投入个人的心灵进修。这期间学了一些气功、呼吸练习法、印度断食法、心灵成长课程;
也参加越南一行禅师的一日橘子禅,以及南传法师的动中禅修习;有一次农历新年还独自一人北上,参加一个为期一周左右的禅七。这样热衷于寻求身心安顿之法,想探究生死之谜的心念,持续了多手,一无所获,始终无法觅得依止处。065
在这期间,曾于书局偶然看到一本现代禅的书——《昔日曾为梅花醉不归》,其中有一篇李老师接受作家梁寒衣的专访,谈学佛因缘与经验。因为当时独学无友,对佛教界的讯息资源接触不多,在有限的资讯中,从未听闻过有修行人谈到自参自悟的相关问题,所以颇为心动;可惜这位老师在台北,心想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能一探究竟。
一九九七年,刚好家中同修的工作地点转到台北,住家安排在新店山上。不久在一个机缘下,首次接获一份现代禅月刊《本地风光》,旋即按址寻找到潜修中的现代禅,购回了整套丛书及录音带。那时整日遥对青山白云,有空就读书,听闻录音带,修行的热情又重新燃起,冀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扁担横挑不顾人,直入千山万峰去”的禅者。约半年后归依入现代禅,为了便于亲近,并将家搬到教团旁;后因李老师在象山建立修行人社区,我们全家又再度迁至象山山脚下安住下来,暗誓今生将永远追随李老师修学。
由于一心想成为现代的禅者,平素对李老师很敬重,对李老师所讲的话都很信受,觉得天下佛法尽在此,从未想过要去阅读佛经,或再看其他道场的佛学书籍;也从未起一个心念,要上网去搜寻佛教界资讯;只是期勉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具格的弟子,能开始进入作功夫的阶段,所以平日努力护持当义工。由于社区建立伊始,同修陆续搬进来,购屋或租屋者,都会有一些整建工程,我就加入打扫清洁工作;也会到办公室帮忙烧水倒茶,浇花扫地,067寄送书籍。心中认为求法者,理应如此。
从进现代禅,到李老师往生,共计五年多。由于烦恼粗重,出离心不强,所以一直停留在心性的调整,以及知见的熏习等等,并末进入到作功夫实修的阶段。二○○三年突然接获李老师往生噩耗,脑中一片空白,难过得无法自己,一直不能接受李老师已不在的事实。顿失所依,无所适从——既哀痛李老师的往生,也伤心自己今生道业无成,今后将无所依恃。这期间仍遵李老师生前所嘱咐,继续跟随慧净法师称名念佛。二年半期间,机械度日,犹如大石压胸,忧郁难解。
二○○六年有了转机,已先行进入正觉讲堂修学的王师姊送我两本 平实导师的着作:《无相念佛》和《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我当晚看书看到二点多,看得很欢喜,还看到舍不得放下去睡觉;尤其看到忆佛拜佛的行门能令学人悟入,对这件事感到很欣羡,原本已对悟道一事心灰意冷,这时似乎又对修行证悟生起了一丝信心。师姊们又陆续转送其他的结缘书,以及请购《禅净圆融》《禅—悟前与悟后》等书籍与我结缘,我都读得很喜悦,并不会如印象中以为 平实导师的文字是艰涩难读的。
由于张志成师兄的明智抉择,加上我在读了半个月的书后,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平实导师的智慧深利,慈悲老婆,应是有证量者;于是与家中同修亦决定前往正觉同修会上课。为了不忘失当年学佛的初衷,069为了探求“何为世尊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也为一尝古来真悟禅家共饮的“无生茶”是何滋味,毅然迈入了正觉讲堂,向 平实导师求法。
正觉同修会上承世尊法教,中绍唐宋禅风,是融古会今的大乘菩萨道场。平实导师因不忍见到正法衰微,不忍众生受误导,不畏强势,敢于强捋虎须,出手拈提古今显密大师的落处;依于所证悟的智慧,出世弘法,教导大众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次第的正知正见,所开示的法义,皆契合三藏十二部经典。
平实导师素来重视培养学人发起菩萨种性,期能成为大乘法器,不许有声闻自了汉的心态。平实导师身体力行,一日之中除了睡眠、用餐、运动以外,其他时间尽在说法、写作,护法度众不辍;座下亲教师,各个都是法门龙象,除了继续跟随 平实导师进修种智外,亦勇于担荷执事,自律严谨,无有私心,任教授课,尽心呵护学子道业;诸弟子众,也都起而效尤,形成古今少有之门庭宗风。
正觉学员不乏天资聪颖,向道心强烈者;但也有从刚入门都无定慧的基础,经过亲教师二年半禅净班的教导,以及转入进阶班后的用功修持,不断努力培植福德,伏除性障,也有机会于参加精进禅三中,透过 平实导师引导,而破参明心,悟入实相。在 平实导师的指示相肋下,二十年来,正觉现在已有四百多位明心证悟的菩萨;之前进入正觉修学的前现代禅同修亦已有多人因缘成熟,而在 平实导师的帮助下明心,这足以证实大乘佛法的证悟是可能的。
庆喜唐宋禅风今犹在,了义正法直至现今仍然不绝如缕的流传于世间。祝祷正法永续不断,灯灯相传无尽,饶益一切有情;也祈愿众多学子,莫忘初衷,速觅明眼善知识作为依止,以期他日亦能实证佛法,亲见本来。072
--------------------------------------------------------------------------------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向正,追求,真理,动人,故事,向正,追求,真理,动人,故事,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