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103、法华经讲义之长者的悲悯(五) 正钧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钧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接续于前一集之中,再回到《法华经》经文这一段偈颂的后续部分。

经文的偈颂接着说:【于后舍宅忽然火起,四面一时其炎俱炽,栋梁椽柱爆声震裂,摧折堕落墙壁崩倒;诸鬼神等扬声大叫,雕鹫诸鸟鸠槃荼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妙法莲华经》卷2)“舍宅忽然火起”譬喻什么?就是无常。一般而言,对某些人而言,他真的就是一天过一天,虽然说是有一点消极,但事实上他就是那样过日子的;乃至是另外一种人,每一天都要斤斤计较,因为也许错过了一个小时,他就少赚了很多钱,或者是会赔了很多钱;但不管是对哪一种人而言,都无法预知将来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或者是车子在路上,突然就有了意外;或者是觉得不舒服,检查的结果已经是第三期了;又或者是努力经营着,但是股市还是崩盘了。所以这“突然火起”,就包含了所有的水火风灾、地震、疾疫、意外等种种的状况,总而言之,就说是无常。因为是来得突然、又急又快,所以是“四面一时其炎俱炽”,那么当时一定是心慌意乱,或者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因而就“周慞惶怖不能自出”。就佛法而言,当某甲经历一世又一世的不可爱境界,若起心动念寻求出离之道,然而因为多劫在三界,尤其是在欲界熏染的结果,恐怕也只会像被关在透明的玻璃里面的苍蝇一样——就是前途光明、无有出路。

然后,世尊又再一次提醒大家说:【其宅如是甚可怖畏,毒害火灾众难非一。】为什么不讲一点“世界升平、幸福快乐、五欲自恣”的事呢?然而,若是要说那一种“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生活”的所谓的“佛法”,那您不需要看我们的视频。所谓的大师,一直都在讲这一种不是佛法的佛法;因为所施设的佛法是错误的,让众生以为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使得众生用功的方向是错误的,错认为一昧地布施行善就是佛法。那么,当共业众生的心意是趣向善业,而更增加了“欣乐世间”的作意,在那一种状况下,你要如何度众生?除非你所证的,不是佛所开示的三乘菩提,而是环保、医疗、草根等所谓的菩提。

正当“舍宅忽然火起,四面一时其炎俱炽”,众生是“周慞惶怖不能自出”的时候,【是时宅主在门外立,闻有人言:“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此宅,稚小无知欢娱乐著。”长者闻已惊入火宅,方宜救济令无烧害。告喻诸子说众患难:“恶鬼毒虫灾火蔓延,……此苦难处况复大火。”诸子无知虽闻父诲,犹故乐著嬉戏不已。】这一小段的偈颂形容得真好。正当舍宅突然火起的时候,世尊就知道示现成佛的因缘成熟了。众生往昔沉溺在五欲之中,正是因为“稚小无知”的缘故,所以一向为了“游戏”而“来入此宅”之中;由于持续“欢娱乐著”的过咎,所以于大火的生起,或者是其结果会是如何,却是不生惊怖的。这个成佛的因缘成熟了之前,世尊可能是多生乃至是多劫以菩萨〔身〕示现,就已经多次教导众生,“恶鬼毒虫灾火蔓延,……此苦难处况复大火”的因由与结果。然而“诸子无知”的原因,就是所受的教训,不足以减缓贪著五欲的势力,当然就会是“犹故乐著嬉戏不已”。

佛法之中常会听到善知识开示,度众生要“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当然这里的欲,不是喇嘛教所说的要求众生以男女色来作为供养的欲,而是说别境心所法中的欲。譬如说,若希望众生可以解脱,就施设解脱有果可得,分别就是初果须陀洹乃至是四果阿罗汉;连果位的名称也施设了,目的是要众生想要得证初果乃至四果,是为了要让他有动力,去修集福德、熏习知见、实际观行,结果终于得证了初果;那么,得证了初果以后,有没有初果可以得证,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因此,长者亦复如是,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劝诱诸子出离火宅,到于空地才能够离诸苦难。

偈颂就接着说:【即便思维设诸方便,告诸子等:“我有种种,珍玩之具妙宝好车,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汝等出来,吾为汝等造作此车,随意所乐可以游戏。”诸子闻说如此诸车,即时奔竞驰走而出,到于空地离诸苦难。】这在譬喻什么?世尊在这个娑婆世界施设了三乘菩提的方便,来巧妙地接引众生出离三界火宅;既然是出离三界火宅,当然首要的就是要有出离心。而“出离”二字,是相对于“三界火宅”而言,也就是说,“出世间”是相对于“世间”而言。然后说到“到于空地离诸苦难”,“空地”二字随顺世俗而念为“空”地,若单就佛法而言,则要说是“空的境界”的“空”地。世俗的空地在譬喻什么?三乘菩提都是为了要证空法,只是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的所依是不同的,因此所证的内涵也是有差别的。二乘菩提是依于蕴处界而修证,现观蕴处界是虚妄法,所以最后灭了蕴处界,而证了蕴处界空;蕴处界即是世间,灭了世间而方便说“出离世间”,没有了世间就说是“到于空地”,这样子才能够离开三界火宅的世间之种种苦难。

然而,二乘人入于“空地”以后,却没有二乘人可说。而大乘菩提是依止于如来藏而修证,如来藏即是自性弥陀、阿赖耶识、阿陀那识、本地风光等,有种种的异名;而如来藏当体即空,却不是二乘人所证的蕴处界空相,因为如来藏又能生万法,所以施设“空性”一词,作为与二乘人所证的“空相”之区别。既然如来藏当体即空,却又能生万法,就说亲证了如来藏,叫作证世出世间法;祂虽是能生万法,却在出生万法的时候当体即空,所以也是“空地”。菩萨到了“空地”,依于所见的空地,而把蕴处界世间中的杂染清净了,继续住在世间;实际上却是已经远离世间,所以施设称为世、出世间的空地;修证这样子的空地,才能究竟远离苦难。

接下来偈颂又说:【当长者见子得出火宅,住于四衢坐狮子座,……尔时诸子知父安坐,皆诣父所而白父言:“愿赐我等三种宝车。如前所许:‘诸子出来,当以三车随汝所欲。’今正是时唯垂给与。”】也许有的人心中会有一点疑惑,不是诸子已经得出火宅了吗?得出火宅不就是已经分证三乘菩提,那就是或得羊车、鹿车,乃至是大白牛车,怎么回过头来,又要求索三种宝车呢?以世间法来作佛法的譬喻,就说先允许给予诸子三车嬉戏,作为引导诸子出离火宅;那么,诸子出离火宅之后,当然要向他们的父亲,求索三种宝车。然而,以世间法来作佛法上的譬喻,常常会与佛法上的修证内涵,毕竟是有一些差异的。

就佛法而言,一者,世尊先为众生开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众生或能信受而奉行、或不能;接着开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亦复如是;再接着开示五蕴皆空、十八界虚妄等,也一样是有人能够接受、现观,有的人则是不能。当有人能够接受、现观,而自知可以出离生死,他就知道这就是“声闻菩提”吗?或者是他就能够为人演说修证声闻菩提的次第吗?乃至是先得法眼净之后,就一定可以自己就证得阿罗汉果吗?恐怕都不见得!所以还要继续随佛修学。二者,或有人得证阿罗汉果,然未得缘觉果、佛菩提果;已证得阿罗汉果、缘觉果,然未得佛菩提果;或者是已得佛菩提果,然未究竟,所以都还要继续随佛修学。反过来说,有时候我会想,假如有人证了初果以后,或者证了如来藏,然后就要求善知识发一张“证书”,那么这一个人有没有证〔初〕果、证如来藏?各位都知道,都没有。因为不管是解脱道、佛菩提道,都一样是无所得法;既然是无所得法,那么这一个人要求要有一张证书,不就是有所得法吗?

偈颂接着说:【长者大富库藏众多,金银琉璃车磲马瑙,以众宝物造诸大车,……以是妙车等赐诸子。诸子是时欢喜踊跃,乘是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碍。】长者的本怀本来就是一体给予诸子大牛车,因为库藏众多,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诸子各有所好,也就是说,其心性、福德因缘各不相同,分别得了妙车之后,却一样都是“欢喜踊跃,乘是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碍”。但是,且不说二乘人会不会“游于四方”,因为定性二乘人是会很快入于无余涅槃的,或能游于四方,其范围相对不如菩萨的游于四方;所以,但说能够“游于四方”,而且是“嬉戏快乐自在无碍”,一定是菩萨才能够成办。所以, 世尊才指出说,方便说是三乘法,其实是汇归于一佛乘;来人间示现,就是希望众生都能够证得佛菩提,乃至是成佛。

偈颂又接着说:【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的义理,前一集之中已经说过了。接着来说“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的义理,仍然是理、事具足的。还是先从理上来说,前面说到“到于空地离诸苦难”,大乘、二乘法是有其层次的差别,但是其共相是:诸患难能为救护。所以二乘人之所以可以证得解脱道,是因为相信 世尊所开示的“每一个人都有‘本际’”,本际就是如来藏;二乘人入了无余依涅槃之后,惟余本际如来藏独存。所以正是有如来藏的缘故,才有二乘人入了无余涅槃之离苦得乐;如来藏才是每一个人的真我,所以是真我救护了二乘人。那么,对于证大乘法的菩萨而言,这一个义理就更加明显不过了。菩萨证如来藏之后,依于如来藏的真如性转依而离苦得乐,乃至是地地增上而究竟成佛;请问:是不是还是真我救护了菩萨呢?所以,“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其理如是。

再来从事上来说,所谓的“今此多处多诸患难”,当然是会有世、出世间不同的层次,或者是说其所救护的结果,是否究竟的差别。就世间法而言,是世间的医生能够救护众生的生死患难吗?是世间的国王能够救护众生的所有患难吗?这两种状况的答案,我们从世间之中,都能够很清楚地了解。那么,从佛法之中来观察的话,是转轮王能够救护众生所有的患难吗?是帝释天、大梵天、广果天能够救护三界众生的所有患难吗?仔细一想,或一分、或二分、或多分,然而都不能究竟!那么,是阿罗汉、缘觉乃至是十地菩萨,能够救护三界众生的所有患难吗?然而,菩萨入于等觉位,还得要百劫修相好,才能够具足福德,所以菩萨还是要诸佛摄受的;只有诸佛如来,三大阿僧祇劫修证的结果,因而福慧两足,而能摄受三千大千世界,救护众生究竟“到于空地离诸苦难”。所以,“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其事如是。

然而,“虽复教诏而(众生)不信受,于诸欲染贪著深故”,那么诸佛世尊一定不会于众生有所计较,而像一些人遇到他人不领情、不配合的时候,就常常会抱怨说:“跟你讲,讲不听啦!听了又听不懂啦,听懂了又不做啦,做了又做不对啦!”临了还落下一句:“算了,我不管你了!”然而“众生本来如是”。是故于 佛所开示的深妙之法,众生会犹豫不决,而心不得决定的情况,在这个娑婆世界之中,一定是正常的;所以,无可奈何,“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众生)不尽能受”。

今天就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3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