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佛菩提道>

08、如何修证解脱道(2)

[佛菩提道]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5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丁、检验——三法印、如来藏
解脱道所应断的无明,都是由于对五阴的内容未能如实理解所致,所以确实理解五阴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就应该从三法印来检查自己是否如实理解五阴了。(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页1065,正智出版社。)
于三法印之外,另外还可从诸行无常衍生“诸行是苦”,亦是解脱道之法印;这是依诸行的本质而说无常、苦、无我,然后开示应灭尽诸行;诸行若已灭尽,则是实证二乘涅槃,如是名为四法本末,有本有末而成就阿含解脱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页1110,正智出版社。)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一切大师与学人,皆可将此二法,据以勘验自己及诸方大师之所悟是否为意识心,即可了知诸方大师之已断我见、或未断我见,即可了知诸方大师之是否证得声闻初果圣境、或未证圣果也。(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页343,佛教正觉同修会。)
以要言之,举凡与六尘相应者,举凡能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者,皆是意识心。此是二乘菩提之观行与自我检验之法,至于四圣谛及八正道,则是为了配合如是观行而施设之法,与断三缚结的观行并无直接关联,只是助道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页359,佛教正觉同修会。)
一切种子的智慧既然依如来藏而有,三法印则只是检查所悟三乘菩提正确与否之准绳,特别是偏重于检查解脱道的果证是否正确;但是解脱道的修证,其实仍然是以如来藏为基础才有可能成就,由此当知三法印的自性绝对不得外于如来藏,否则即无检查解脱境界的功能;因为解脱境界的最后实证,也就是无余涅槃境界,其实仍然是依灭尽蕴处界后而独存的如来藏自住境界而施设的;若离如来藏独存而无知觉的境界,就没有无余涅槃可入而成为断灭空了。(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页1172,正智出版社。)
注:古今中外有关解脱道之邪见,请参阅《邪见与佛法》第二章/第五节:解脱道之邪见。(平实导师著,佛教正觉同修会。)
 
三、解脱道是世俗谛、出离观、方便修
如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观行者乃是诸法无我—于三界世俗法之蕴处界诸法中现观无有常而不坏我—是故亲证人无我现观,所观之对象为蕴处界诸法,不能及于法界实相心之第八识,亦不能知蕴处界悉从第八识上出生,此是四阿含诸经中所可亲见之正理……;而蕴处界诸法乃是三界中之世俗法,此等世俗法绝无实我可得,故名无常、苦、空、无我,成就人无我之现观,不能亲证常住不灭之极寂静实我,故名证得生空真如,不名已证法空真如。(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真假开悟》,页348-349,佛教正觉同修会。)
解脱道乃是世俗谛,专在世俗法之蕴、处、界上观行其虚妄,而蕴处界都是现成可观之世俗法,因其易于修证故,声闻圣僧必然成为佛教中之多数;但法界实相之如来藏心反之,非属蕴处界世俗法,是蕴处界之根源,故是实相法界,极难亲证,故证悟之菩萨永远都是僧团中之少数人。(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页18,正智出版社。)
二乘圣者唯证诸法空相,不知不证诸法之实相空性也。二乘圣者唯依四圣谛八正道,而于蕴处界等世俗法之空相上观行,实证蕴处界等法一切皆空;如是所证皆依世间蕴处界等世间法而观其无常故空,故证实“觉知心我”无常之空,实证意识无常故空,永不再认意识为诸法之本源;复又进断作主之第七识意根心空、而断我执,如是断我见我执已,证得人空;所知所断皆是世俗法——三界中十八界之世俗有为法,故名世俗谛。菩萨固亦如是修证诸法空相而证人空,然复加修般若实相,求证第八识,以之而能生起般若智慧。(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页219,正智出版社。)
二乘圣人依世俗谛而观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法,无常故其性空,证知三界世俗法之蕴处界悉皆虚妄,因此而断除对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之我见与我执,由是而成圣道,名为证得生空观等法品。然而二乘人唯断我见与我执,所观行之对象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须证得法界实相心,不须观行第八识体性,是故从菩萨的智慧观之,方便说他们唯得生空智果,即是断烦恼障的现行;由于不须亲证万法实相心的第八识故,不知万法皆由第八识心体中出生,误以为万法在心外实有,不知万法皆是自心阿赖耶识所生,是故不得法空智果,不能现观一切法悉皆由如来藏所生,皆是有生有灭之法,无常故空;不能现观一切法皆是自心所现之现量境界,所以不得法空观,误以为心外实有诸法存在而能被五蕴之自己所领受,不知“蕴处界我”所领受之一切法皆是自心异熟识所出生者,不证第八识自心现量,故以为心外实有诸法能被自己所领受,故不能了知一切法空,执著心外之法为实有。菩萨由是亲证,而信佛语,而入种智;诸佛由是亲证之具足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佛道,而为诸利智菩萨说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而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页304-305,佛教正觉同修会。)
四阿含诸经所说者,唯是二乘菩提之解脱道,唯是出离观而已,并未说到大乘法的安隐观,只谈到大乘安隐观的名相而已,并未明说、显说法界万法体性之实相,亦未曾述说无余涅槃本际之内涵,亦未曾述说诸阿罗汉修证解脱果成就后,应如何进修方能成就佛地功德之理;亦未曾述说大阿罗汉应进修何种法门及内涵,方能成佛;而大乘安隐观之名相,佛已在长阿含之中提示过而未曾宣讲,所以四阿含只是二乘法义而已,不能函盖大乘法义之安隐观。要待后时大乘四众菩萨结集所成方广唯识诸经中,方始说之。如是结集大乘经典而具足宣说成佛之道以后,方得完成四阿含中佛所曾言之安隐观,方得圆满佛道之弘化。(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页26,正智出版社。)
二乘人如果不回小向大,不证得真如,他就无法了解什么是无余涅槃的本际?不晓得在无余涅槃当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晓得阿赖耶识,所以他证得解脱,可是他不证得涅槃,因为涅槃之中无有所证,无有人能证;因为“我”已经消失掉了—七转识灭了—哪有我能证涅槃?而剩下祂——如来藏,祂也不自觉“我证涅槃”或“现在是涅槃”,祂没有见闻觉知,也不会反观自己;所以阿罗汉证得解脱而不知何谓涅槃,他无法证得涅槃——因为入涅槃时,他(阿罗汉的见闻觉知心及作主心)已经消失了。(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邪见与佛法》,页30,佛教正觉同修会。)
出离观者,谓以十二因缘支,细观十八界法之虚妄不实,断除我见与我执之现行,因此而得出离三界生死;或以四念处法为行门,依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我之虚妄不实,得断我见、三缚结;复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之贪爱,因此而得出离三界生死。此二种观行法,属于二乘菩提——世俗谛;因其所观皆属于三界内世俗法之缘起无常、其性皆空故,五阴十八界等法皆是三界内之世俗法故;……有生之法,未来必定从灭,是三界中法的真理,故名为谛,合称世俗谛。谛者谓此二乘菩提乃是世俗有为法之道理极成故。(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一辑,页132,正智出版社。)
大乘法中之安隐观者,谓现观无余涅槃之实际,证知实际即是第八识自心如来;而此自心如来之体常住不坏不断,体恒而无刹那生灭相,因此不堕生死中。……由如是现观故,实际证知无余涅槃中非是断灭空,亦无蕴处界等“世间有”之生死流转,故若舍弃十八界而进入无余涅槃时,虽然已经无有一丝一毫之自我余存,仍非断灭空,仍有自心如来—如来藏—独存无侣,不与三界万法为侣而非断灭空,故名安隐观;不同于阿罗汉不能现观无余涅槃中仍有实际不灭,唯信佛语真实,信非断灭境界,而不能亲自实证无余涅槃之中并非断灭,所以只能称为出离观而不得名为安隐观。(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一辑,页135,正智出版社。)
如是二乘圣人世俗谛之法,唯是方便修,非是实义修,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却极为粗糙;……故说二乘解脱道之专修,乃是世尊从唯一佛乘中方便析出者,以度二乘法中急求出离三界生死之畏惧生死者,实非真正解脱道之正义也。(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一辑,页134,正智出版社。)
二乘无学不回心者,以及回心大乘别教而未实证如来藏者,虽是无学圣人,亦名为愚,懵(měng)于般若中道慧故。大乘法中一切未亲证如来藏者,俱名为愚;二乘无学回入大乘而未亲证如来藏者,俱在此数;如是之人必不能于般若中道起诸胜解及胜行故。(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235-236 ,正智出版社。)
二乘五果圣人虽断我见乃至我执,以世间凡夫及外教之造物主、天神……等凡夫的标准来看,虽然说二乘法中的初果到四果及辟支佛名为圣人,但是从大乘法的般若及种智上来看,仍然还得要名之为愚人;因为二乘圣人仍然愚于法界万法之实相故,法界之实相主体即是阿陀那识故,二乘圣人悉未证得阿陀那识故,证得阿陀那识者即通般若实相而成菩萨故,必入佛菩提门真修佛菩提道故。如果他们回心大乘修习菩萨道时,也只是六住位的贤人,尚未证得七住菩萨所证的阿陀那识故。(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页14,佛教正觉同修会。)
 
四、结语
世尊成佛时,思维此土众生难度,欲取涅槃,是因为成佛之道极难宣说故,众生极难信受故。后来因为大梵天的请求,才留住人间,不得不思维应如何为众生说法,所以观察过往诸佛如何利乐众生,最后才施设三会说法,从浅至深,渐次方便引入大乘了义法中,乃先说涅槃的修证,令得解脱生死,生起大信;次则宣演般若中道,令知法界真相,令知解脱不等于亲证法界实相;末则宣演方广唯识教,令知成佛所凭之一切种智内涵,令得进修诸地无生法忍,终能成就佛道。这是有次第的渐渐引入大乘教中,最后圆成佛道,这就是渐教的由来。(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一辑,页106,正智出版社。)
原始佛法中解说涅槃时,为了不堕入断见外道见中,不得不处处隐语密意说有第八识本住法的存在,而第八识法义本是应该留到第二、第三转法轮时才正式宣说的。所以二乘法其实是以大乘法为根本而方便宣说的,若离大乘法宗本的如来藏根本心,二乘涅槃将难逃于断灭见之讥评,本质也将成为断灭空。(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页1,正智出版社让。)
四阿含诸经所说法义,以二乘菩提为主;二乘菩提则是解脱道之法义,专述出离分段生死之解脱道法义,不以实证法界万法实相为内涵,故与成佛之道的佛菩提道无直接关联,因为成佛之道是必须从亲证万法本源的第八识如来藏开始的。第二、三转法轮之大乘诸经法义,则以成佛之道为主;大乘成佛之道则以佛菩提智慧为主,却又函盖了二乘菩提之解脱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页3,正智出版社。)
二乘菩提所修证之解脱道,只是佛菩提道一切种智中之一小部分尔,只是修证大乘般若所得之副产品。(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入不二门》,代序,页9,佛教正觉同修会。)
大乘别教法门之修证中,既已函盖二乘菩提之解脱果修证,亦具足显示佛菩提道之内涵,何须别立二乘菩提之法?而有通教菩提?皆因别教菩提难悟难证,未悟之人闻之,极难信解,何况修证?不如先说解脱道,故另建立二乘菩提,易解易修易证故;证已再观时机因缘,渐渐引入佛菩提道——令修如来藏自心之般若中观,乃至如来藏自心之无生法忍一切种智。是故世尊观机逗教,依根机差别、依境界差别、依法相差别,依功德差别,而将唯一佛乘一分为三,建立三乘菩提差别。然三乘菩提皆是同一法界性——如来藏性,皆依藏识而建立;而藏识法界体性本来悉无差别,是故不应分为三乘。今我大乘别教法门既已函盖三乘菩提,圆满具足,何须再分三乘?故应依别教法门修证全面之佛法,尚不应分三乘菩提,何况于大乘法中再行分宗立派耶?(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368,正智出版社。)
前后三转法轮诸经所说者,唯是三乘菩提之差别,唯是浅深广狭之差别,绝无前后矛盾之处;然而大乘诸经远远胜妙于四阿含诸经;亦须具足前后三转法轮经典,方能具足圆满成佛之道,方能圆满具足一切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页30,正智出版社。)
 
────────────────
自从正觉同修会开始弘法以来,各大道场口头上的抵制说法是:“正觉同修会弘扬的法义很奇怪,与各大道场都不一样。”暗示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公然毁谤正觉的法义是外道法——恐怕承担谤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觉。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的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来私下不断的寻找法义过失而不可得。正觉同修会弘扬的法义,既已证明是依照三乘菩提诸经所说的法义而实证、弘扬,各大道场都找不出本会的修证及所弘扬的法义与经教不符之处,又都已承认自己的法义与正觉同修会不同,这已证明他们的“修、证”都是不符经教的,才会与正觉的法义不同。
─正觉同修会─
〔注:转载自2009.05.印刷的纸版本〕 

 

本文标签:解脱道(87)五下分结(7)三缚结(46)正觉同修会(49)烦恼障(22) 本文关键字:三缚结,五下分结,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分段生死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